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合集下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庄子与惠子一同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说:“看啊,上面的鳖多数皮肤多厚啊!”惠子回答道:“当然,它们生长在濠梁之上,它们不得不拼命使自己的皮肤变硬。

”庄子又问:“上面的鱼多么好游啊!”惠子回答道:“当然,它们生长在濠梁之上,它们不得不拼命使自己的游动技巧更好。

”庄子再问:“请问我应该怎么样才能学习你们的技巧呢?”惠子答道:“你必须投身于大海,然后你就能学到真正的技巧。

”庄子笑着离开了。

原文庖丁解牛之技,非牛之所至也;然终身之所得者邑亦。

闻风而起者,扇也;非葑也。

假舆马者,非所及也;致是已。

鼓之而后敢舍也;衰之而后敢衣也;中古之时,或为五十而笑,或为一百而泣。

此其所以异於拙者,非所长也。

今我暇者,適不闲;困于约也,委於隙也;故放彼而穷之矣。

余固知穷者有穷己者无穷。

解读这则短篇故事描绘了庄子与他的弟子惠子在濠梁上游玩的情景。

庄子通过观察濠梁上的鳖和鱼,提出了一些哲理性的问题,与惠子一起进行思考。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庄子借鳖和鱼的例子,来表达对自然界万物生存法则的一些观点。

最后,庄子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告诉惠子,要学习真正的技巧,就需要自己去大海中去探索。

思考与感悟这则短篇故事中,庄子通过生动的对话,寓意深远地传达出一些哲学思想。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局限和困境,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束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庄子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自我实现,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并抓住机遇在不同的环境中施展才能。

真正的技巧与智慧并不是通过盲目追求功利或机械学习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我们有自己的认知和体悟,通过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才能真正地获得。

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追求事业成就和个人幸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性,不要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同和模仿。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和尝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小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小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小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游于水中,不知水的存在,人们生活在世上,不知道天地之大。

”惠子说:“你是谁?你知道这一切吗?”庄子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是一个愚昧之人。

”惠子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话呢?”庄子回答说:“我只是希望你可以明白,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观念,我们并不能全面了解这个世界。


故事中,庄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鱼儿不知道水的存在来说明人们对天地之大的无知。

并且他也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从而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以谦虚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所知所能。

这也是庄子哲学思想中“无为而治”的重要内涵。

- 1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1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

其,话题。

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鉴赏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
两人辩论特点
求真 拘泥
惠子能感受到快乐吗?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
什么?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 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 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 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 艺术家的风貌。
提顿,引起下文 已经
代词,鱼快乐
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译文: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追溯)。你
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 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 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北冥有鱼》 领略了庄子丰富的 想象、奇特的夸张,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 则庄子的文章,体 验一下庄子的机智 与幽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秋水》
释题
庄子 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 之上
人物

译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 上游。”
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 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 救的人。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太仓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 学有专长的人。 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译文1、《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译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一、译文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解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濠梁观鱼文言文翻译

濠梁观鱼文言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鱼,固不知鱼之乐;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观鱼》文言文翻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漫步。

庄子说:“那些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弋,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鱼,固然不知道鱼的快乐;你既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确定无疑的。

”庄子说:“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然后才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这段对话中,通过对鱼之乐的探讨,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

他认为,鱼的快乐是鱼自身的一种感受,非他人所能完全理解。

同样,人的快乐也是主观的,他人无法完全知晓。

因此,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必强求他人理解自己的快乐,也不必强求自己理解他人的快乐。

在这段对话中,庄子运用了巧妙的辩论技巧,通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一反问,揭示了惠施的矛盾之处。

惠施认为庄子不能理解鱼的快乐,是因为庄子不是鱼,但庄子反问惠施,既然惠施不是庄子,又怎能知道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一反问使得惠施无言以对。

此外,庄子在对话中提到的“请循其本”,意味着要回到问题的根源,即惠施最初提出的问题:“汝安知鱼乐?”庄子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对话回到了最初的主题,即鱼的快乐。

总之,《濠梁观鱼》这段对话揭示了庄子对人生、自然和知识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人生应当顺应自然,不必强求他人的理解,也不必强求自己理解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以下是《濠梁观鱼》的全文翻译:庄子与惠施于濠水之梁上游览。

庄子言:“鱼儿悠然自得,是鱼的乐趣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先秦: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标签初中文言文、认知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鯈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

其,话题。

本:最初。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哪里。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赏析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
庄子与惠子曾经在濠梁之上游玩。

庄子看到了一群鱼在濠梁之下游来游去,便对惠子说:“看啊,这些鱼是多么地快乐啊!”惠子问道:“您怎么知道鱼快乐呢?您不是人,您怎么能理解鱼的感受呢?”庄子回答说:“您不是我,您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感受呢?我之所以知道鱼快乐,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一条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的感受和体验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去衡量别人的感受,更不能以人的视角去衡量动物的感受。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生命的存在,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章寓意,学习庄子善用寓言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庄子和惠子思想、气质、志趣、性格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学习庄子善用寓言说明事理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

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

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庄子简介
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三、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
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四、《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五、《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2.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六、自读《惠子相梁》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

4.直译课文(请君对照)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七、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八、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九、自读第二则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辩论的实质。

4.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十、课堂小结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

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