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03
实现山洪灾害实时监测和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
04
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5
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6
提升山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对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 力。
02
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监测站网
包括雨量站、水位站等,用于 实时监测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降
雨和水位变化。
应对措施制定和演练活动
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开展演练活动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对措 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持续改进优化
根据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应对措施进行改进和优 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需要建立实时监测网络, 对降雨量、水位、流量等 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传输
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准确 地传输到预警中心,以便 进行分析和预警。
预警发布
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警模型 ,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 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和居 民采取防范措施。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01
建设目标: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山洪灾 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水文模型构建与优化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01
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山洪灾害发生地的水文过程,提高
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模型参数优化
02
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方法,对水文模型参数进行
自动寻优,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能力。
多源数据融合
0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项目名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近年来,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该系统旨在通过科学、可靠的山洪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山洪灾害的迹象,提供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使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能够做好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二、项目内容及技术路线1.山洪监测技术研发: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适合各种山洪形式监测的技术手段,包括遥感、雷达、水文测站等。
2.系统整合与平台建设:整合各种山洪监测技术,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该平台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信息推送等功能模块。
3.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阶段:详细了解各地山洪灾害的特点和需求,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洽谈,确定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
2.技术研发阶段:根据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和数据采集,建立相应的实验验证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手段。
3.系统建设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搭建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
4.测试运行阶段:在合作地区选取进行测试运行,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5.推广应用阶段:在测试运行成功后,将系统推广应用到更多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四、项目预期成果1.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山洪灾害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帮助其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应对措施。
4.降低山洪灾害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推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 山洪灾害普查 (1)2 危险区的划定 (1)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4 监测系统 (1)4.1站网布设 (1)4.2监测信息流程 (3)4.3监测站点管理 (3)4.4监测站环境 (4)4.5监测站设备 (5)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5.2.4 数据库系统 (16)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6预警系统 (24)6.1预警方式要求 (24)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7 群测群防体系 (26)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7.2预案内容要求 (26)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概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由于我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利用当代信息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立以信息采集、预报分析、视频会商决策为基础的预警平台。
通过手机群发、传真群发、无线广播、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等多种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能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系统总体结构: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组成。
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及时将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信息汇入预警平台。
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
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
系统特点:1)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公司提供完善的系统的集成方案,自主开发山洪监测预警软件。
2)多层次水、雨情决策分析:可查询时段、日、旬、月显示区域内的雨量值、平均雨量值、最大雨量值、各站降雨过程柱状图及数据表、雨量强度统计等。
3)完善的预警责任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责任人体系,短信、传真预警时可灵活选择接收人员。
系统设计方案中,自动监测站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雨量、水位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系统用户操作说明书(东华软件20130506)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用户操作说明书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声明衷心感谢您使用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的产品,请您在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本公司向您做出如下严肃声明:本手册陈述的内容基本有效,请您认真遵照执行。
但在今后的程序升级时可能会有所变动,我们将在系统软件说明书的电子文档中做出相应更改并以其为准,恕不另行通知。
本手册的例子中使用的单位皆为虚构。
依据有关服务规程的规定,本公司只对发行的正版软件在合法的使用范围内承担服务的义务。
对于本系统软件和相关的文档资料,在未得到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的正式书面许可下,您不得擅自拷贝和传播。
否则将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不承担如下情况的相关责任:1) 未正确按照本操作手册说明的规程进行操作;2) 病毒感染和黑客破坏造成的各种故障;3) 因其它厂家生产的软硬件的不兼容或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故障;4) 使用非法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目录1 术语定义 (1)1.1简称解释 (1)1.2说明 (1)1.3业务角色 (1)1.4名词解释 (1)2 运行环境 (3)2.1操作系统 (3)2.1最低配置 (3)2.3建议配置 (3)2.4运行环境 (3)3功能概述 (4)3.1预警发布服务 (4)3.1.1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 (4)3.1.2预警流程 (4)3.1.3包含功能 (5)3.2水雨情监视 (5)3.2.1雨情监视 (5)3.2.2河道监视 (5)3.2.3水库监视 (5)3.2.4视频监控 (5)3.3应急响应 (6)3.4数字预案 (6)3.5基础信息查询 (6)3.6值班管理 (7)3.7气象管理 (7)3.8系统管理 (7)4系统登录(以乡宁县为例说明) (8)4.1系统登录 (8)4.2说明 (9)4.3修改密码 (9)5功能使用说明 (11)5.1值班监视 (11)5.1.1最新预警 (11)5.1.2最新水雨情 (14)5.1.3地图预警 (15)5.1.4天气预报 (17)5.1.5通讯录 (17)5.2预警发布 (18)5.2.1预警地图 (18)5.2.2预警列表 (19)5.2.3测站预警 (20)5.2.4预警反馈 (20)5.2.5历史预警 (21)5.3水雨情监视 (21)5.3.1水雨情监视 (21)5.3.2雨情监视 (22)5.3.3河道监视 (28)5.3.4水库监视 (32)5.3.5视频监控 (34)5.4应急响应 (35)5.4.1响应流程 (35)5.4.2响应列表 (36)5.4.3响应措施 (37)5.4.4响应反馈记录 (38)5.4.5历史响应 (38)5.4.6灾害情况统计 (39)5.4.7组织体系 (40)5.4.8应急响应指挥 (40)5.5数字预案 (44)5.5.1预案管理 (44)5.6基础信息查询 (45)5.6.4基本情况管理 (46)5.6.4工情分布管理 (54)5.6.4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56)5.7值班管理 (60)5.7.1值班表 (60)5.7.2值班记录 (61)5.7.3交接班情况 (62)5.7.4文件管理 (62)5.7.5值班人员管理 (63)5.8气象国土信息服务 (64)5.8.1天气预报 (64)5.8.2卫星云图 (65)5.8.3雷达回波 (65)5.8.4台风实况 (66)5.8.5灾害预警 (66)5.9系统管理 (67)5.9.1用户管理 (67)5.9.2系统管理 (69)6附件:短信和无线广播使用说明 (74)6.1短信预警 (74)6.1.1前提条件 (74)6.1.2短信发送(自动发送) (75)6.1.3短信发送(手动发送) (75)6.2无线广播 (76)6.2.1前提条件 (76)6.2.2无线广播(手动发送) (78)7常见故障排查 (79)7.1山洪软件无法访问 (79)7.2地图弹出报错提示 (81)7.3测站监测数据不正常 (82)1 术语定义1.1简称解释以上全称如没有特别说明,在本文档中均以简称代替。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山洪灾害是指由于暴雨等天气条件造成的水体迅速积聚,并在河流、溪流等狭窄的通道中发生洪水泛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短时间内暴发和迅速蔓延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提醒人们在事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疏导人员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山洪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和影响范围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及时预警和预测。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山洪灾害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二、项目内容1.数据采集与传输:建立一套完善的山洪监测站网,配备专业的设备,包括雨量计、水位计、温度计等。
通过实时获取各项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中心服务器。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洪水的形成过程、扩散速度、影响范围等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
3.预警与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建立山洪灾害的预警与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及时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提供预测结果。
4.预警信息推送: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应用程序等形式传送给相关管理部门和居民,提醒大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5.系统管理与维护:建立专业的系统管理团队,负责对系统进行日常的运维和维护,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准确度。
三、项目进度和实施方案1.项目进度:-需求调研和分析:1个月-设备采购和安装:2个月-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2个月-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建设:3个月-预警与预测模型建立:3个月-预警信息推送系统建设:1个月-系统测试和优化:2个月2.实施方案:-第一阶段: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项目的目标、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设备采购和安装,选择合适的山洪监测设备,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
-第三阶段: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建立监测站网,确保数据准确地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总结

⼭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案总结⼭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案⽬录第⼀章项⽬概述 (3)1.1 项⽬背景 (3)1.2 建设⽬标 (4)1.3 建设原则 (5)第⼆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6)2.1 概述 (6)2.2 需求描述 (6)2.2.1. 业务需求 (6)接⼝需求 (12)性能需求 (13)安全需求 (13)2.3 需求分析 (13)2.4 系统涉众分析 (13)2.5 功能需求分析 (15)2.6 ⽔⾬情监测系统 (15)第三章总体设计 (28)3.1 总体设计⽬标 (28)3.2 总体设计原则 (29)3.3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29)3.4 ⽹络系统设计 (31)3.5 平台选择 (32)3.6 标准规范设计 (33)第四章详细设计 (34)4.1 技术架构设计 (34)4.1.1设计思路 (34)4.1.2设计原则 (36)4.2 设计安全 (38)4.3 ⽤户界⾯设计 (38)第五章技术⽀持和服务 (40)5.1 技术⽀持 (40)5.2 售后服务 (41)第⼀章项⽬概述1.1项⽬背景⼭洪灾害是⼭丘区在⼀定强度或持续的降⾬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发⽣的⾃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洪及其诱发的泥⽯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
⼭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点多⾯⼴、破坏⼒⼤等特点,往往导致⼈员伤亡,房屋、⽥地、道路、桥梁等被毁,甚⾄导致⽔库、塘坝、堤防溃决,给国民经济和⼈民⽣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我国是⼀个多⼭的国家,⼭丘区⾯积约占国⼟⾯积的三分之⼆。
据调查,全国2100多个县级⾏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区,聚集了全国56%的⼈⼝。
由于⼭丘区居住的⼈⼝数量多、密度⼤、分布⼴,以及典型的季风⽓候导致的降⾬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居住在⼭丘区的⼴⼤群众的⽣命财产安全都⾯临⼭洪、泥⽯流和滑坡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直接受到影响。
⼭洪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法是既要采取⼯程措施,提⾼⼯程防洪标准,也要采取⾮⼯程措施,建⽴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防灾抗风险能⼒。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智慧水利”中的物联网应用

慧水 利 ” ,尤其 是 防汛抗旱 信 息化支
持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水 利 行 业 防 汛 、抗旱 、防 台业 务中发挥 着非 常重
加 先进 、操作 更加 人性和 预警 更加 准
确 的 方 向 不 断 发 展 。 本 系 统 立 足 在 以
种 物理接 口的能 力 ,加装北 斗卫 星通 信模 块接 口 ,人 工监测 站 点信息 传输 采 用 电话语音 或短 信等 方式 。预 警应
用 系 统采 用B/方 式 ,各 单 位 用 户 通 过 S 互 联 网 , 或 借 助 VP N通 道 等 方 式 搭 建 水 利 信 息 网 络 , 或 借 助 无 线 网 络 ,通
标 ,真 正 发 挥 山 洪 防 治 非 工 程 措 施 的 重要作用。
的监测 站 网建 设原 则 ,安装 了 自动 、 人 工或 简 易的雨量 站 、水位 站 ,并在 需 要进行 现场 查看 的地 方建设 视频 监
控设备。
目 案例 分析
该系 统以数 据采集 监测 为基础 ,
区 提 供 监 测 、预 警 、决 策 、抢 险 、调
客 户为 中心 、市场 为导 向 、效 益最 大
化 的新型 运营 模式 下实现 山洪 预警 ,
灾害预警平台和信 发布平台4 部分。
水 雨 情 监 测 ,根 据 需 要 按 照 一 定
减 少人 民群众 生命 财产 损失 的核心 目
研发 中不 断创新 ,挖 掘基 于陆气 耦合
的 小流域 洪水 预报 方法及 系统 等两项 专 利 。 创 新 产 品 和 技 术 的 运 用 ,使 系
而提 高灾 害监 测预 警效 率 ,保 障国 家 及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 安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明确县、乡(镇)、村、组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职责等。
宣传培训包括防灾知识的普及,防灾准备,监测、警报设施的维护和操作,预案的宣传、演练等。
系统组成
由前端数据采集设备、供电设备、传输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前端安装在水库或水电站的数据采集主机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水位、降雨量、水温、气压等数据通过GPRS或3G 等无线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软件可以显示并分析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当出现警情时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指挥人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准备。
系统功能
1、高精度的雨量、水位、温度、湿度探测器,能够准确反映所监测区域的数据变化情况。
2、高清晰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山洪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和人员转移避险行动情况,并可根据通信网络实际情况采用定时拍照上传图片和实时动态视频传输等方式。
3、采用GPRS、3G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减少布线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保证传输的稳定、可靠、及时。
4、灵活的供电方式。
既可以选择高性能锂电池+太阳能供电方式,也可以根据各地区环境的不同,灵活的选择风光互补供电方式来保证设备的持续工作。
5、功能强大、人性化的监控软件界面,具有实时信息加工处理、灾害模拟分析、灾害风险评估、实时发布和数据库等暴雨洪水分析功能,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质量和时效性。
6、可根据需要配备移动巡查设备,在山洪灾害发生时,防汛人员携带移动巡查设备到达现场,能及时掌握实时雨水情和区域汛情,并实时采集现场图像和相关数据资料,上传到防汛指挥部门,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事业部专心致力于电力自动化和电能质量两大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以及系统运行维护。
事业部以优质的产品、丰富的集成和服务经验为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发电电气自动化系统、高压电气设备温度保护系统和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系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欢迎您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