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防御--第3部分:重点单位气象安全能力建设要求

气象灾害防御--第3部分:重点单位气象安全能力建设要求

气象灾害防御第3部分:重点单位气象安全能力建设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开展气象安全能力建设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能力建设、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规范开展气象安全能力建设,其他单位可参照执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气象安全监督检查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QX/T 694—2023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指南DB41/T 1852—2019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DB41/T 2680.1—2024气象灾害防御第1部分: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气象灾害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注:主要指暴雨、干旱、雷电、高温、大风、低温、雪灾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

[来源:GB/T 36742—2018,3.2,有修改]3.2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性,易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

[来源:GB/T 36742—2018,3.3,有修改]3.3灾害性天气.对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运行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和危险性的大气状况,主要由不同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引起。

3.4气象灾害风险点有气象灾害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气象灾害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来源:DB41/T 1852—2019,3.3,有修改]4一般要求4.1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将本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关口前移,建立气象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高艳伦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加重,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基于此,结合定陶县气象局的实际情况,首先对当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详细阐述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的相关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1 建立气象预警服务的必要性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气象环境、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还是农业生产、水利水电等对气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信息的及时性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台风、暴雨等重大天气现象出现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布置相应决策服务,政府和其它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实时的气象信息。

现阶段,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已经成了影响民生的大事,是国家气象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只有及时、准确的运行,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 对气象部门不信任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严重熬制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且这些极端天气的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正是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强,导致了气象部门对极端天气的预报也很难把握,因此人们觉得预报气象灾害方面的信息越来越不准确,很多人对天气预报出现了不信任的情况,造成了很多重要的气象灾害预警被人们完全忽略掉,这就导致了很严重的问题出现。

2.2 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重视不足随着我国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不断完善,在发生气象灾害前定陶县气象局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同时发布了预警信息,给社会大众、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准备和防御时间,但是这些防御时间很难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的人们在气象灾害出现前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御工作,只有在灾害发生时或者是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如何救灾,使原本很多可以有效避免的问题接二连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1]。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摘要】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文章分析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了气象服务设施和技术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接着,针对气象服务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

文章总结了气象服务改进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预报、准确性、影响、设施建设、技术、改进建议、人员培训、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当前气象服务现状当前气象服务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气象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气象服务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气象服务人员培训不足等方面。

在气象预报准确性方面,由于气象现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现有预报技术仍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气象变化,给公众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的气象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气象技术和需求的发展,导致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有所不足。

气象服务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提升现有技术水平。

气象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也需要加强,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气象服务现状还有待改进和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能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服务公众和社会发展。

1.2 本文目的本文目的是探讨当前气象服务现状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同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改善气象服务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分析气象预报准确性、气象服务设施建设、气象服务技术和人员培训现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气象服务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建议,包括完善气象设施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技术水平,加强气象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从而为未来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浅谈利用GIS技术完成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分析

浅谈利用GIS技术完成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分析

第48卷第1期农业工程与装备2021年2月V ol.48 No.1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 Feb. 2020 浅谈利用GIS技术完成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分析 张 研1,王晓楠1,李晓晨1,张立军2,吴振明2,李文枫1,李金霞1,黄峰华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保证农业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采用地理空间为基础、以地理模型分析法为核心、可以完成多种空间动态地理信息提供的多学科交叉产物GIS技术,在应对农业气象灾害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因此,将着重利用GIS技术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图分类号:S162.2;S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8736(2021)01–0012–03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al weather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ZHANG Yan1, W ANG Xiaonan1, LI Xiaochen1, ZHANG Lijun2,WU Zhenming2, LI Wenfeng1, LI Jinxia1, HUANG Fenghua1(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Heilongjiang150086, China; 2. Heihe Branch,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ihe, Heilongjiang 164300, China)【Abstract】 China i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well in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sponse to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GIS technology is a multi-disciplinary cross product that is based on the intersec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uses geographic space, and takes geographic model analysis as the core. It can complete a variety of spatial dynam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s a result, 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use of GIS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analysis.【Keywords】 GIS technology (GIS); agro-meteorological hazard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川消融现象的发生,由此引发的气候异常现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刍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

刍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

刍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条件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水、雷电、霜冻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对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利用现代化的气象设备,及时监测气象条件的变化,提前预警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也要做好气象信息的发布工作,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气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救援措施,提前准备好救援物资和人员,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

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气象防灾意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气象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教会大家如何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并且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要加强气象科研和技术支撑。

通过加强气象科研工作,提高气象预测和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为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还要加强对气象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需求。

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因为气象灾害往往不受国界限制,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公众教育、加强科研技术支撑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淇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措施

淇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措施

极 端 天气 , 多发 的气 象灾 害对 经 济社 会 发展 、 人民 群 众生 产 生 活及 生态环 境 造成 较 大 影响 和威 胁 。 因此 。 强 气 象灾 害 加
防 御 特 别 是农 村气 象 灾 害 防 御 工作 , 提 高 全社 会 防 御 气 对
对适合 淇 县特点 的气 象灾 害发生规 律 害性天 气预 报 灾 预 测 技 术 、 大气 象灾 害预 警 及 防御 应 急服 务等 科技 项 目 , 重
将 气 象 灾 害 的 防御 纳 入 县 国 民 经 济和 社 会 发 展 规 划 ,
统筹 安排 。 同步实施 。 重点加 强农村 气 象灾害 防御体 系建 设 , 建 立农 业气 象服 务体 系 。 县财政 要加 大对气 象灾 害防 御 工作 的投 入 , 气 象防灾 重点 项 目建 设和 运行 经费纳 入财 政预 算 将 管理 。 一 步 加 大对 气 象 灾 害 监测 预 警 、 息发 布 、 急 指 进 信 应 挥、 灾害 救助和 防灾 减灾 等重大 项 目及气 象科技 开发 等方 面 的投入 。 乡镇 和街 道办 事处要 加大 对农 村气 象灾害 防御 工 各 程及 设施 设 备 的 投入 , 年 不 少 于 1 每 0万 元 , 不断 增 强 全 县 重大 气 象灾 害综合 防 御能 力 。
为进 一 步增强 气象 灾害 防御 能力 , 免和减 轻气 象灾 害 避 造 成 的损 失 , 障 人 民生 命财 产 安全 , 保 促进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 发 展 , 据 国 务院 《 根 气象 灾 害防 御 条例 》 河 南 省气 象 灾害 防 《 御 条 例 》 有关 法 规 文 件 , 合 淇县 实 际 , 等 结 分析 淇县 气 象 灾 害 特 点 , 强 淇 县 气 象 防 灾 减 灾 能 力 , 快 建 立 “ 测 预 增 】加 监 报 、 警服务 、 预 风险 评 估 、 急 处置 、 对 防 范 ” 应 应 有机 统 一 的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救灾防灾工作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救灾防灾工作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救灾防灾工作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救灾防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作为一个地势辽阔、气候复杂多变的国家,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救灾防灾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灾害形势与防范措施中国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国家,常常受到台风、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中国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气象、地震、洪涝等多个方面,为各级政府和群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灾害信息,以便能够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加大对抗灾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修建堤坝、加固建筑物、建设避难场所等,以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

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救灾防灾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在灾害来临时应对。

二、救灾工作与建设当灾害发生时,救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健全的救灾体系和优秀的救灾队伍,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各类灾害。

首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救灾部队。

这支由军队组成的救灾队伍,受过专门的训练,具备强大的应急处置能力。

他们能够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前往灾区,救援被困群众,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并提供医疗救治等援助。

其次,建立了全民动员的救灾机制。

中国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各方力量统一到救灾工作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抗击灾害、共建救灾的格局。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救灾力量。

再次,加强国际救援合作。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工作。

无论是在南亚海啸、印尼地震还是在非洲疟疾等灾害中,中国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援,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 进行 了基 本 架 构分 析 , 并 在此 基 础 上 侧 重 于
气象灾 害预警信 息 系统利 用互 联 网舆情 进行 一定 的灾 害干 预所需 要 的功 能和 数据 的设计 。将 气象
防灾 减灾 工作 从 单 纯专 业 预 警 信 息 发 布 , 转 向灾
害预警 与 防灾 干预 相结合 , 具 有一 定 的现实 意义 。
0 引 言
我 国因气象 灾 害造成 的经 济损 失 占国 民生产 总值 的 1 ~3 [ 1 ] 。 随着 区域 经 济 和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 更 需 要 有 针 对 性、 更 加切 合 实 际 的气 象 灾 害 服 务_ 2 ] 。及 时 、 准 确、 有 效地 气象 灾 害 信 息发 布是 有 效 减 轻灾 害损
利 于气象 预警 的规 范化 、 业务 化 , 可对 各种 气象 灾害及 时监控 、 预警 , 可 以最 大程度 的 降低 灾害 损失。 关键 词 : 气象 灾害 ; 预警 信 息系统 ; 设计 中 图分类 号 : P 4 2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一 O O 9 X ( 2 0 1 3 ) 0 4 — 0 0 5 2 — 0 4

De s i g n o f e a r l y wa r n i ng i n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me t e o r 0 l o c a l di s a s t e r
Wa ng Xi a o mo , Zha ng Cui , Zha Xi y a pe i ( 1 . Si s h u i Me t e o r o l o gi c a l Bu r e a u o f S h a n d o n g, Si s h u i 2 7 3 2 0 0; 2 . La z i Me t e o r o l o gi c a l Bu r e a u o f Ti b e t Au t o n o mo u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应用科学 科201 1 睥第瑚厦L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黄桂珍。,胡志锦 ,韦庆华 ,黄振盟 
(1.广西凌云县气象局,广西百色533100;2.广西德保县气象局,广西百色533700; 
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雷中心,广西530022) 

擅一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 
设,结合我县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各级 
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调气象灾害;预警;检测;建设 
中圈分类号P457.9 文I魄标识码A 文章麓号1673—9671-(2010)071-0106-01 

凌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气候属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1700毫 
米,夏热多雨,境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山洪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 质灾害。为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自治区防 汛办2010 ̄5月8日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强降雨工作加强山洪地质 灾害防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 排查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1做好灾謇防■工作的■耍意义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 局地性强、危害重,干旱、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 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流行疫情 等也相当严重。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 加频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不断加 大。5月7日晚I 1时4o分,凌云县逻楼镇大洞镇深涧屯发生了一起山体滑 坡(山上落石),造成一户3死1伤。2010年6月27日至29日,凌云县遭 遇30o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全县严重洪涝灾害,凌云县9个乡 (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1=15.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77公顷,直 接经济损失1277万元,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任 务艰巨。凌云县气象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 力的重要意义,气象局先后发布5次暴雨红色预警和6次橙色预警,28日 2时凌云县启动了山洪灾害和洪涝灾害Ⅱ级响应,28日6时,启动洪涝灾 害Ⅲ级响应。 2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十二五”期间,县人民政府 要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深入开展气象灾害 普查和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并依据有关法 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编制本级气象灾害及次 生衍生灾害防御规划,并逐年安排组织实施。 2)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体系。要在现有的县气象雨量监测 站网基础上,结合我县公共气象、气象灾害防御的迫切需求,大力加强 农村以及澄碧河、布柳河流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建 设,重点做好乡镇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农业气象示范园 区和人工增雨作业炮弹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 力。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现场预警 服务、应急气象服务水平,增加对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气象服 务,提高保障能力。 3)不断强化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政府、县气象局要针 对我县暴雨、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工 程建设标准,完善有关防范措施。要加强防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控制性工 程建设和重要地段滑坡、泥石流的治理或避让,积极完善水库、防护 林、紧急避难场所等防范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 及抗旱设施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固定炮站建设,逐步完善防汛抗旱体 系,确保有效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3大力提升气象灾謇琢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水平 1)科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范预警信号制作发布流程,确定灾害预警标准和 分级预警责任,提高制作时效,明确预警影响时间、区域、等级和防御 提示等,做到用语规范、指导明确、操作性强,真正起到气象灾害预警 的警示和防御作用。 2)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政府要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工作列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各级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发布平台建设步伐,并不断拓展信息发布系统功能,落实公共场所电 
子显示屏增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形式,使各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 
台成为各级政府指导防灾减灾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 
要渠道。 
3)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和覆盖 
率。气象、通信管理部门和相关电信运营企业要继续密切合作,努力在 
第一时间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大力支持气象 
信息进村人户工程建设,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偏远农户 
手中,各类矿区要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作 
要措施,制定与气象灾害等级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调度方案,建立预警信 
息传播网络。使气象服务不留死角,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 

4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精细化、临近天气预警监测服 
务,人影作业系统的开发应用,人影炮战建设工作任务的实施,人影体 
系建设和现代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业务平台系统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气象 
灾害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相关应急分级预案,明确各种气象灾 
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积极组织联合演 
练,特别要加强重点保护部位和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促进各 
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同时要根据演练情况对预案进行及时修 
订,确保各项预案完备、有效。 
2)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保障服务工作。县政府要根据灾害性天 
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部门可能产生的影 
响,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 
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 
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 
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并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的作用,确保 
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5落实气象灾謇防御保障措麓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 
责、分类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 
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日常管 
理机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当地气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拟定当地气象 
灾害防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对重大气象 
灾害防御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等。 
2)逐步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社 
会部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 
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公众服务、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 
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投入。 
3)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 
地建设,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抵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侮 ,大 
力提高全民防范、抗险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作者简介 
黄桂珍(1979一),女,壮族,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