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席勒绘画中线条的使用.pdf

合集下载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线条是美术创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美术创作中,线条的运用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幻的;既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既可以是粗细不一的,也可以是柔和流畅的。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可以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通过细致入微的线条勾勒,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比例,使观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画面中所描绘的物象是什么。

在素描中,艺术家经常运用线条来描绘人物的轮廓线,通过勾勒出精准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形态特征,增强其立体感。

线条还可以用于表达物体的质地和纹理。

在美术创作中,不同的线条方式能够模拟出不同的质感效果。

粗糙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光滑的质感,曲线可以表现出柔软的质感,细线可以表现出细腻的质感等等。

通过灵活运用线条,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线条还可以用于构建画面的结构和组织。

在美术创作中,通过合理运用线条,可以构建出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画面结构。

通过运用水平线和垂直线可以形成稳定的基本构图,通过对角线和曲线的运用可以形成动态和流动感。

通过运用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线条,以及线条的交错、重叠等运用,也能够形成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复杂的组织结构。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构成来设计画面的布局和节奏,在视觉上引导观者的目光流动,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线条还可以通过变换笔法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线条效果。

通过粗细不一的笔触或者不同的画笔质地,可以产生粗糙、光滑、柔软等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

通过使用水彩、油画等不同绘画材料,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线条效果。

艺术家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以达到所需的艺术效果。

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以线条为例

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以线条为例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
——以线条为例
□杨帼男
摘 要:埃贡?席勒是 20 世纪奥地利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用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线条在西 方艺术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埃贡?席勒的线条是他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意识形态中的物象。埃贡?席勒用线条作为
1.线条中性的体现 埃贡?席勒的人体绘画作品冲破了传统文化的禁区,具有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画面透露出强烈的性意识,这是其人体 绘画的显著特色。埃贡?席勒在创作时会要求女模特尽量舒展
身姿,摆出性感撩人的姿态,通过游走的线条,将眼前的人物自 我意象化,继而呈现在画面上。如《张开腿斜靠着的裸女》,画面 中一个女孩正面朝向画家,她赤裸着身体,单腿呈打开状,两臂 交叉,单手托住下巴,整体动态轻松、妩媚。埃贡?席勒用起伏的 线条塑造人物的形体,勾勒出饱满的乳房和胯部的私处。埃贡?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对性的表现是其人体绘 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埃贡?席勒用线条勾勒人体的性器官,描 绘出隐喻在画面中的性暗示,用大胆的艺术语言折射人性最本 质的欲望。
二、独立于形象之外且极富个人意趣的线条
埃贡?席勒早期受到了克里姆特的影响,后期在妻子和情人 的影响下,通过描绘表情与肢体变形展现画面人物的心理和情 感,画面中充满了紧张、焦虑、诱惑和绝望。埃贡?席勒没有用深 度空间的绘画方式,相反,他用扭曲且有力的线条和背景留白的 方 式 虚 化 对 象 所 处 的 空 间 ,这 与 东 方 装 饰 画 面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线条是埃贡?席勒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充满节奏变化的 线条成为埃贡?席勒艺术思想的表达载体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扭曲且夸张的形体、强大而充满情感的线冲击着观者的视觉,具 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埃贡?席勒的线条是独特的,它塑造了生命 的力量。在后期的绘画创作中,埃贡?席勒逐渐改变了华丽、流 畅的线条表现形式。他在画人像的时候,线条是扭曲的,让人觉 得线条涵盖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焦虑的情绪和潜意识。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2doc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2doc

线条与色彩的魅力—赏埃贡·席勒的《干洗房》合理的构成形式与色调统一的色彩搭配在作品《干洗房》中结合得天衣无缝。

埃贡·席勒运用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对现实事物的现象进行传达.从对画面中一些细微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席勒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思想智惫以及艺术表达上的巧妙构思。

他将自己的生活环境运用艺术的形象手段,生动有趣地表达了出来.线条与色彩的魅力—赏埃贡·席勒的《干洗房》文/程奇初读埃贡,席勒的画册就深深被他的作品所吸引。

在埃贡·席勒一生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人体、肖像还是风景画都充满了强烈的奇异色彩.当初吸引我的虽然只是在画面的形式与构成以及个性的色彩但同时总感觉还有一些藏在画面深层的东西也吸引着我。

随粉时间的推移和多方面的了解我内心模糊的感受逐渐变得明晰了。

席勒于1917年作的一幅风景画《干洗房》我一直都很喜欢画面中的装饰性很强线条流畅,房屋上的墙面、瓦砾、烟囱像是唱粉欢快的歌曲;挂粉衣服的晾衣架伫立在地面上仿佛在微风中跳粉芭曹;远处的山峦和天上的云彩像流动的报带在徐徐移动,整个画面结构清晰趣味很浓。

综观作品.会感觉到有一种阴沉的气氛笼革在上面而画面中的所有物体,以其触电般的姿态充斥着整个沉闷的空间。

同时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画面右下角的墙上埃贡·席勒的签名与中国书画中的印章的形式相同很有趣味仿佛是在墙上多开了一扇窗户形式与画面很统一。

我们知道画家的艺术创作是其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生活经验的体现。

“艺术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感受开始的它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依据。

当然艺术形象的创造不等于普通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而是有选择、有加工的创作活动并且经常伴随粉虚构、夸张、幻想使艺术形象同普通的实际生活相比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因此.从表面现象上看艺术创作似乎是艺术家的纯粹主观任意的结果。

实埃贡·席勒的《干洗房》际上只要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论它如何富于想象以至幻想也是以生活实践为依据的.不是艺术家主观臆想的产物‟.1i1如果我们知道席勒的成长环境就会了解席勒的风格为什么会是这样并且知道画面中像梯子或者积木式的处理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

谈美术创作中的线条运用美术创作是一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线条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还可以构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线条可以用来表现事物的外形、轮廓、纹理,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运动和动态感。

本文将就美术创作中线条的运用进行探讨。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用来描绘事物的轮廓和结构,起到了分割和界定的作用。

一幅山水画中,线条被用来勾勒出山峰的轮廓、河流的曲线,起到了构成画面形式的作用。

线条还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和细节,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在素描作品中,用线条来描绘出物体的光影和立体感,表现出纹理和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传神。

线条还可以用来表现情感和意境,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抽象画中,线条的曲折、粗细、密度等变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线条的运用要根据作品的表现需求和情感表达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一幅作品中,线条的运用要服从整体的构图和表现需求,要起到画面构图和表现情感的作用。

在表现力量和冲突感的作品中,线条的粗细、弧度、长度等变化会比较大,线条的纵横交错会增加作品的力量感和动态感。

在表现柔美和优雅的作品中,线条的曲线和流畅感会比较强,线条的变化会更加柔和和细腻,以增加作品的柔美感和动态感。

在表现静态和平和的作品中,线条的运用会比较平和和节制,线条的变化会比较稳定和平缓,以增加作品的平和感和安宁感。

线条的运用要根据作品的整体要求来进行选择和运用,要服从整体的构图和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度。

线条的运用需要与色彩、形体、光影等元素相互配合和支持。

在美术创作中,线条、色彩、形体、光影等元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

线条和色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搭配和辅助,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

浅析席勒速写作品中的线条美作者:彭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期摘要:速写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提炼的艺术,它不仅有助于艺术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艺术家积累创作题材以及形成艺术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本文主要是通过浅析艺术家席勒的速写作品中线条美,感受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速写艺术;线条;技法作者简介:彭劭(1991.5-),女,汉,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席勒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天才艺术家。

初次见到他的画册就被他画面中那瘦骨如柴的模特、夸张扭曲的动态、粗糙强劲有力的线条以及独具一格的画面构成形式所吸引。

透过绘画题材可以看出席勒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这一哲学探讨,透过充满激情的线条却可以感受到席勒要诉说的语言。

一、在生活中领悟线条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线条是最为常见而又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不仅要在生活的各种美中,挖掘出那些千变万化,富有动感以及具有抽象意义的线条美,还要在众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席勒速写作品画面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中最底层阶级人民的观察、在战争中感受到的残酷与死亡的威胁以及亲人相继去世、与母亲关系的不和这一系列经验,其心中无法抑制的那份不安与恐惧,都悉数展现在笔下的画面中。

二、席勒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线条有水平线、垂直线、弯曲的线等之分,无宽度与厚度可言。

而在绘画中线非客观地存在,有虚实、粗细、长短和疏密之分。

即古人所说:“无线者非画也“。

[1]可见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席勒的作品中,一种盘绕扭动的线条,可以说“线”是他绘画的灵魂,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元素。

如席勒在1914年画的《坐着的裸体女人》,画面中整个模特是采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线条的粗狂坚硬使女性的阴柔之美荡然无存。

美术小课题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

美术小课题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

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

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

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条"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3——4月)(1)制定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2)组织相关成员加强理论学习2、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2月)(1)设计调查研究方法,摸清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学生线描画学习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阻碍。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讨论制定线描画学习引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修改完善课题实施的方案,建立健全的课题分工责任制,实施课题研究。

(3)写阶段性小结,以教案、研究课等形式展示方案实施的进展与深入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收集资料。

将具体的策略应用于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有实效、可操作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月)(1)进行总结工作,效果调查及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并写出结题报告。

(2)以经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我也运用了一些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一)、“游戏”线条,逐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孩子最初的绘画作品中线条都具有随意性。

孩子们总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随心所欲。

因此,老师没必要给孩子以约束,让孩子自由发挥,“游戏”线条,让孩子带着线条“走”,而不是线条领着孩子“走”。

当孩子有游戏的快感以后,便会喜欢上绘画。

教师还可以给线条起上丰富有趣的名字,例如:轻松随意的线像散步到处流动,急促滑动的线像跑步,慢吞吞的线像小老头走路,一点一点的线像雨点,一起一伏的线像波浪线,旋转的线像蜗牛的贝壳等。

浅议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浅议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席勒绘 画作品最 显著的特点 是锐利敏 感的线 条表现 以及 有着变异和几何结构的带有压抑感 的形象 。 的作 品不满足 于 他 象征主义绘画 的唯美、 感伤和 神秘 主义 , 而采取 了一种更为粗 犷、 奔放、 无所顾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态度 . 品具 有强烈的表 作 现 主义风格。席勒善于描绘非静态的人物和景物 , 无论是什 么 样 的形 态都像 处在惊恐不安状态 . 恐惧与绝望 的威胁 交织成可 怕 的阴影. 始终笼 罩着他 的作品。 席 勒绘画作 品以厚重 、 洁 、 简 随意 的线条 表现最原始 的欲 望;动 .表达从 传统形态 向现代形态过 渡时 西方人 的焦躁 不 中 安 . 的画表现 了他 的颓靡 、 他 恐惧 、 幻想 , 以及残忍 的自我 折磨 。 绘 画人 物经常画在 空 白的底子 上 。 时只勾 出轮 廓线 . 把人 有 并 体拉长 变形 。他冷俊 的线条令人 震颤 , 作品中粗重 的线条 强调 清晰的外轮廓 , 然而在焦躁 的画面 中我 们又可以 明显地体 味到
。 席 勒 画 作 中重要 的倾 诉 语 言 ,也 是 最 能抓 住 我 思 想 的 工 鲜血” 而对于席勒这些情 感的传达 , 他找到 了适合的 、 有力 的、 另 具 。 对 线 的运 用就像 他 对人 心 理 的把 握 一 样 是 赤裸 的 , 他 人震颤 的表达工具—— “ ” 线 。他 的线条极尽疯狂毫不修饰 , 展 毫 不 留情 的 , 至 让 人 剌 痛 和 揪 心 , 就 是 这 种 “ 心 之 甚 也 揪 示着人类 的本性和不可预知 的巨大 潜能 , 自我宣泄 中释放 出 在 感 ” 使 我 去 了解 席勒 , 驱 了解 “ ” 种 绘 画语 言 的 独特 魅 线 这 巨大的艺术能量 。 席勒 的线条是直接的也是神秘的。 人们常把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

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许建康,王浩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埃贡•席勒是西方2〇世纪初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师,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用极具 个人艺术风格的线条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埃贡•席勒,线条,绘画体系,视觉体系,精神体系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124-01许建康,王浩宁: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性研究_________________|124一、 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对比剖析席勒绘画中的线条特点(一)线条简要介绍线条作基本的绘画语言之一,在绘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最朴素和最早的绘画语言。

我们知道,原始绘画就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美丽图案,比方说法国的拉斯科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受伤的野牛和中国现存最早的岩画将军崖岩画,在近十个人面像中,大致上都有一条线向下通到禾苗、谷穗等农作物的图案。

所以在绘画诞生之初线条就已经早早产生了。

世界各国从古至今在绘画艺术 上,尤其是线条的运用都有不俗的成就,但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等一些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点。

(二) 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对比中剖析席勒绘画中的线条特点¥国绘画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中西方绘画比较就会更加清楚。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材料、构图方法与西方不尽相同,尤其受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画家在美学追求上,不在于将物象画得肖似、逼真,而是通过笔墨情趣寄托情思、抒发胸臆,在这过程中还形成了单纯以线条为主的画种一白描。

例如我国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萱的《捣练图》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等,均体现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意识。

相较于中国画,西方绘画更追求对象与环境的像。

换句话讲,西方绘画注重再现和写实。

在东方艺术传到西方之前,西方艺术家手中的线条更多是作为造型的辅助工具。

直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及东方艺术的传入,西方艺术家们开始从客观再现逐渐转移到主观表达上来,线条也开始成为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线条可以流露出画家的情绪和性格,而企图掩饰他们也决非易事。

学会用纯粹的线条形式表达某种心态,在我看来,也是一个画家需具备的能力。

线条是席勒画作中重要的倾诉语言,也是最能抓住我思想的工具。

他对线的运用就像他对人心理的把握一样是赤裸的,毫不留情的,甚至让人刺痛和揪心,也就是这种“揪心之感”驱使我去了解席勒,了解“线”这种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线条;情绪;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在几年的教学中又唤起了我对造型基本元素的理解。

在进行绘画创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去理解造型艺术的最基本因素——点、线、面,如何将社会环境和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如何抓住受众心里最柔软的那一个点,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在某种意义上席勒的绘画作品是解开我多年疑惑的一把钥匙。

一、席勒的作品风格及用线特点
席勒绘画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锐利敏感的线条表现以及有着变异和几何结构的带有压抑感的形象。

他的作品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绘画的唯美、感伤和神秘主义,而采取了一种更为粗犷、奔放、无所顾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态度,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

席勒善于描绘非静态的人物和景物,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恐惧与绝望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

席勒绘画作品以厚重、简洁、随意的线条表现最原始的欲望冲动,表达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时西方人的焦躁不安,他的画表现了他的颓靡、恐惧、幻想,以及残忍的自我折磨,绘画人物经常画在空白的底子上,有时只勾出轮廓线,并把人体拉长变形。

他冷俊的线条令人震颤,作品中粗重的线条强调清晰的外轮廓,然而在焦躁的画面中我们又可以明显地体味到他对线条的热情以及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

二、席勒绘画作品中线的情感表达
席勒作品中对于水平线的运用不多,只是在其情绪比较稳定的极短的一段时间内运用了相对多的水平线。

水平线具有静止和安宁之感,并且可以起到分割画面和稳定画面个作用。

席勒这一短时期的作品中虽然运用了较多水平线,但画面传达出的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宁静感,而是处于一种情感压抑下的戒备状态。

他的风景画感觉拥挤不堪,像一个精神不安的人暂时得到了抚慰,以后迟早还会爆发一样。

如果说水平线在席勒的笔下变得不安起来,那么曲线就更是席勒有力的倾诉语言。

曲线被进一步强调时,画面就变成为强烈的感情表现。

用曲线支配的空间代表着幻想的宇宙或不安的漩涡。

因此,无论对画家还是对观众都能制造出不平静的感觉状态。

说到“不安的漩涡”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后印象派画家凡·高。

从绘画的角度凡高直接影响了席勒。

虽然他们表现风格不同,却在赤裸的呈现自我中得到了升华和观众的认同,是完全的自我情感表达。

他们以最简约和最个性的方法画画,不满足于表达所看到的的事物,把我们带到他们的痛苦心灵之中,用漩涡形和波浪形的笔触来表达他们内心激动的风暴。

席勒的绘画作品中富有挑衅性的人体和情欲场面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画出了人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或者说是在当时受到严厉打击和禁止甚至在道德舆论领域人们都不敢提及的事。

让人们有种心理暗疮被戳中、心里秘密被偷窥的感觉。

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对于席勒这些情感的传达,他找到了适合的、有力的、另人震颤的表达工具——“线”。

他的线条极尽疯狂毫不修饰,展示着人类的本性和不可预知的巨大潜能,在自我宣泄中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

席勒的线条是直接的也是神秘的。

人们常把线条认为是连接两个点之间的连续符号。

其实线条可以通过想象来形成。

只要给出起点和结束标记,中间在给些暗示,想象力自己就会去填补其余的空白。

这种方法使观者得以参与创作的过程。

想象的线条还能够突出气氛、增加深度。

在席勒的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对于面部和手的详细刻画而省略身体的其他部位。

或者只选取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描绘。

这样很容易将观众拉入他的作品、拉进他的情感旋涡,让人们不自觉的顺着他时而省略时而抽搐的线条进入画中人的精神世界。

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他的这种线是不为过的。

三、从席勒绘画线条中得到启示
回想自己的作品之所以引不起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流入平庸,之所以不能抢占人的视线,最起码在用线上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了。

自己的绘画作品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在从理性到感性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感悟的过程。

我的作品没能引起观者共鸣的症结所在,主要是因为无法摆脱束缚进行完全的自我情感表达。

无法理性面对人的生老病死,也不敢去面对。

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理性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席勒的心理更为健康一些,他敢于面对精神病院的疯子,敢于面对人类赤裸欲望的本性,敢于描绘自己对于死的看法,敢于“说出”自己痛苦、抽搐、挣扎、敏感的心理。

或许也正因为我们这种“情感伪装”使得自己不敢将“线”这种倾诉语言发挥到极致,直到退化到无法应用这种语言。

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线”这种最基本的造型语言,是我们最初接触绘画就在运用的一种语言,但也是表达力最强,最富深度的语言。

我喜欢并欣赏席勒作品中的线,我一直在被他作品的线条指引着。

但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尤其是在今天众多艺术品充满视线,“焕然一新”更是作品生存的方式。

在努力感知和吸收席勒作品中优秀的元素的同时,我也在坚持并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更关注中国“线描”中的“养分”,而有意忽略西方油画中的纵深感。

希望我们都能在线的表现中体会,在线的表现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邵大箴.图式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2]张夫也.外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