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品种改良与维持】
孔雀鱼有哪些品种及孔雀鱼怎么养

孔雀鱼有哪些品种及孔雀鱼怎么养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百年的热带观赏鱼品种,孔雀鱼多年来经过无数位观赏鱼养殖家历代人工改良、繁殖,可以说话题多多,但有一点可以得到肯定,就是它们受到水族爱好者欢迎的程度。
孔雀鱼怎么养?套用一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要想养好孔雀鱼,当然首先要先了解孔雀鱼的生活习性了,只要掌握熟悉了孔雀鱼的生活习性,那么自然就可养出最优质的孔雀鱼了,在此,小编就给朋友们讲一讲孔雀鱼有哪些品种及孔雀鱼怎么养。
一、孔雀鱼有哪些品种1、马赛克孔雀鱼马赛克的原文是指“镶嵌细工做成的物品”。
在此却是形容孔雀鱼尾部的众多色彩和花样。
马赛克孔雀的花纹分成两种:一种是镶嵌状的花纹,另一种则是略呈环状排列的花纹。
马赛克孔雀的特色: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深蓝”色的色块,这点也可以用来与草尾孔雀作区别。
马赛克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纹路鲜明,背鳍越宽大越好,并且纹路最好和尾鳍一致。
2、草尾孔雀鱼草尾孔雀是由日本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品种。
草尾孔雀按尾鳍色泽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细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鳍一致。
鱼身上呈现的色块呈自由均匀分布。
3、礼服孔雀鱼礼服是指孔雀鱼的后半身为黑色、深蓝色或其他的纯色调,而尾鳍上应该没有任何杂色斑点或花纹,整体感觉素雅大方,如穿着晚礼服的美人雍荣华贵。
礼服孔雀的特色:尾鳍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鱼更为宽大且长。
礼服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部分的色泽要均匀,绝对不可掺杂任何斑点或花纹,整体的色泽需要单一化以及色彩的纯度。
4、蛇王孔雀鱼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总体纹路与马赛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为细致。
蛇王孔雀的特色:鱼身体表的色泽呈现蓝、绿等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泽,配以细密的花纹,极为夺目。
浅谈孔雀鱼饲养与品种分类—参赛论文

浅谈孔雀鱼饲养与品种分类论文关键词:孔雀鱼水质要求饵料投喂繁殖品种论文摘要:孔雀鱼是热带鱼中最普通、最为人们喜爱饲养的一种观赏鱼。
其以个体小巧 ,色彩斑斓,品种多样赢得了众多饲养者的热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孔雀鱼的饲养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
为众多饲养者可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
本文对如何饲养孔雀鱼与优良品种的培育作出了初步的总结,为今后人们饲养孔雀鱼提供科学依据。
1 孔雀鱼学名产地形态特征习性水质要求1.1 孔雀鱼学名与产地孔雀鱼的学名是Poecilia reticulata,英名为Bellyfish,Guppy,Millions,在分类学上是属於花将科(Poecillidae),是属於卵胎生(Livebears)的一种鱼类。
原产地是在中南美州(巴西、委内瑞拉及亚马逊河一带),俗名为古比鱼(GUPPY)。
1.2孔雀鱼的形态特征该鱼体形修长,后部恻扁,有着非常漂亮的尾巴,该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
雄鱼身体瘦小,体长4~5厘米。
背鳍较长,卜靖尖状,尾鳍宽而长约占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尾柄长,大于尾柄高。
根据其尾鳍的形状,何分为上旬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圆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种。
其身体及背鳍、尾鳍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虎皮色及杂色等。
有些雄鱼撇尾旬上有蓝黑色小圆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
雌鱼身体较粗壮: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体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颜色较雄鱼逊色得多孔雀鱼是热带鱼中最普通、最为人们喜爱饲养的一种鱼。
它体小玲珑,活泼好动,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身长的2/3左右;雌鱼体长可达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2以上。
雄鱼体色斑斓多彩,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基调色为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和孔雀蓝等。
尾鳍和体腹上有蓝红色圆斑,其周围有淡色环纹,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
背鳍短而高,尾鳍宽而长,并有琴尾、圆尾、上剑尾、下剑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齿尾、大尾等各种形状。
孔雀鱼外形和习性、繁殖特点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孔雀鱼的外形特征 • 孔雀鱼的习性 • 孔雀鱼的繁殖特点 • 孔雀鱼的养殖技巧 • 孔雀鱼品种介绍 • 孔雀鱼市场与前景 • 参考文献
01
孔雀鱼的外形特征
整体形态
孔雀鱼体型较小,体 型修长,头部略尖, 呈三角形。
尾部较长,呈扇形, 且具有鲜艳的颜色和 独特的斑纹。
雌鱼在接受雄鱼的求偶后,会选择合适的地方产卵,并将卵埋入水底或洞穴内。
雄鱼和雌鱼会共同守护鱼卵,直到小鱼孵化出来。
繁殖困难与解决方案
孔雀鱼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困难,如水温不适宜、水质不好、缺乏足够 的营养物质等。
为解决繁殖困难,可以调整水温、改善水质、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等措施,以提 高孔雀鱼的繁殖成功率。
参考文献2
孔雀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族箱鱼类, 其外形和习性、繁殖特点等方面的知 识对于水族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 考价值。通过对孔雀鱼的了解,我们 可以更好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和繁育这种美丽的观 赏鱼类。
参考文献3
孔雀鱼原产于非洲马拉维湖,是一种 适应能力较强的观赏鱼类。在自然环 境中,孔雀鱼通常栖息于水质清澈、 水流较缓的浅水区域。由于其独特的 美丽外形和高度观赏价值,孔雀鱼已 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水族箱鱼 类之一。
喜欢安静环境
孔雀鱼喜欢安静的水域, 避免水流湍急和嘈杂的环 境。
适应能力较强
孔雀鱼具有较强的适应能 力,能够适应不同的水温 和水质。
饮食习性
肉食性
孔雀鱼是肉食性鱼类,以 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浮 游生物、蚊虫幼虫等。
人工饲料
可以喂食孔雀鱼人工饲料 ,如干燥饲料、颗粒饲料 等。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七)--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七)--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随着养家的培养,全红孔雀现在除了野生、黄化、白子RRE,还出现了各种形态上的品种。
例如缎带、大C、燕尾等。
但是,在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同时,多数养家也都遇到了同样的难点—如何维系全红孔雀鱼。
很多养家在饲养全红孔雀鱼后都会发现,颜色会越来越淡,甚至于有的鱼会从红色变成粉色。
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以前的文章也给大家介绍了笔者所提出的“提纯与复壮”的理论。
但是,全红孔雀鱼由于子鱼的基因要同时来自于亲鱼的雌雄双方,所以,利用其它品系的孔雀鱼进行杂交做出方式会使整个过程过于繁琐,周期过长。
而且做出的孔雀鱼还会出现红色部位不完全等特征,导致大量的经历浪费。
所以,这里在维系全红孔雀鱼的时候,笔者建议使用同品系的孔雀鱼。
例如野生全红和黄化全红。
这也正是很多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养家都会饲养野生和黄化全红孔雀鱼的理由所在。
为了维系RRE全红孔雀鱼白子的基因,就必须与黄化全红进行“提纯与复壮”。
当利用全红白子RRE孔雀鱼与黄化全红孔雀鱼进行交配所做出的F1里面几乎都是野生色孔雀鱼。
这是由于白子孔雀鱼的遗传基因相对于黄化全红孔雀鱼的基因呈劣势,所以,根据孟德尔法则里面所说的“独立原则”,所有子代里面所出的全红都会回归野生色。
第二步,利用F1的野生色孔雀鱼之间进行交配就可以得到全红白子RRE孔雀鱼。
但是数量相对很少,这是由于在F1相互进行交配的时候,根据孟德尔法则的减数原则,F1所携带的各种基因之间进行重组,会出现四种孔雀鱼。
一种是野生色全红孔雀鱼,一种是黄化全红,第三种是全红白子RRE,而第四种就是黄化全红白子RRE孔雀鱼。
理论上相对比例应该为9:3:3:1的比例。
请参考下图利用以上内容,您可以去对自己的全红孔雀鱼进行重做和改良。
目前,对全红孔雀鱼的颜色进行进一步提升,市面上又出来了称之为“血红”的孔雀鱼。
它也是全红孔雀鱼的一种,相对颜色会比较红,而且鲜艳。
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

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隶属于胎髌科,胎髌属。
雄鱼色彩鲜艳,五彩缤纷,有些个体表具蓝黑色小圆斑,周围有淡色的环纹,宛如孔雀的尾翎,故称“孔雀鱼”。
它的另一特点是,几乎全年均可繁殖,每个月或隔月就能繁殖一次,每次产幼鱼20~100尾不等;子代经4~5个月便性成熟,一对孔雀鱼一年繁鱼后代的数量是惊人的,因此有“百万鱼”(millions)之称。
孔雀鱼的英文名为Rainbowfish 和Guppy,中文译名常称之为“彩虹鱼”或“格比(鱼)”。
此外,尚有摩比鱼、虹髌和水沟鱼(LongkangHee)的俗名。
一、原产地与观赏性孔雀鱼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特立尼达、巴巴多斯、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北部以及西印度群岛。
作为水族箱鱼类饲养始自186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1908年首次运到欧洲,德国将这种鱼当作观赏鱼放在鱼缸中饲养;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能稍晚一些。
在人工饲养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人工选择近缘杂交,使其遗传因子变异而增育出体态多姿、颜色、尾形不同的品种,受到人们的青睐。
欧洲国家每隔若干年要在德国举办一次国际观赏鱼大赛,孔雀鱼是主角。
孔雀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其色彩犹如珠宝般鲜艳亮丽,体型小巧玲珑,令人喜爱。
由于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适合于家庭观赏和庭院经济养殖。
孔雀鱼的外观表现因子主要在色彩和鳍的形态上,通过杂交出现了千变万化。
如体色有淡红、淡绿、淡黄、夹杂紫、红、黄、蓝、黑、灰等多种颜色;在些鱼体上还布满闪烁光泽,艳丽夺目,在水族箱中成群游动时犹如众星闪烁于夏夜长空之中。
雄鱼色彩绚丽,且各具特色,以至很难找出两尾相近似的雄鱼来。
在尾鳍形态上,有圆尾、旗尾、琴尾、火炬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三角尾、齿尾、裙尾、剪刀尾、长尾、尖尾、扇尾等10余种之多,鳍上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色彩,游动起来宛如孔雀开屏。
胎髌科的鱼除了具观赏性外,在医学和卫生上常把它作为一种灭蚊鱼。
孔雀鱼品种分类大全

孔雀鱼品种分类大全孔雀鱼是最常见的热带观赏鱼类,它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它品种繁多,体态优美。
后来又经过人类的不断研究、改良繁殖,尽管备受争议的话题还很多。
但是孔雀鱼的美丽却依然还在,它仍然是水族饲养者心目中的完美伴侣,得到饲养者们的赞美和喜爱。
一、马赛克孔雀鱼主要由孔雀鱼尾部的众多色彩和花样,相似镶嵌的花纹而得名。
马赛克孔雀鱼最有特色的就是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深蓝”色的色块。
它尾鳍纹路鲜明美丽背鳍宽大,背鳍与尾鳍纹路一致,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二、草尾孔雀鱼主要特点是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它尾鳍背鳍宽大,两鳍的纹路一致。
体表的菱形和黑色的斑点清洗可见,颜色漂亮明亮,尾巴上更有喷点状花纹,甚为吸引人。
三、礼服孔雀鱼此类孔雀鱼给人素雅大方的印象,犹如穿着高雅美丽礼服的妇人,显得格外的雍容华贵。
礼服孔雀鱼尾鳍较长,色泽分布均匀,不参杂任何其它的花色和斑点花纹。
使整个鱼体的色泽纯正,素雅大方。
四、蛇王孔雀鱼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
此类孔雀鱼体表呈现有光泽的蓝、绿色,体表还镶嵌着极为细密耀眼的花纹,非常引人入胜。
五、金属孔雀鱼金属孔雀鱼是由前苏联基因学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迷人品种。
此类孔雀鱼前身躯呈现耀眼的金属蓝色。
如果遇到不适应的水质环境,或者是染上疾病,它的金属蓝色就会变成黑色。
借此引起饲养者们的注意,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治疗所患的疾病。
六、单色孔雀鱼这类孔雀也拥有干净的单一体色,光鲜靓丽却不浓妆刺眼。
单色孔雀鱼体表不参杂任何其它色彩和斑点。
以素养大方闻名于世。
七、剑尾孔雀鱼其独特性就是尾鳍如剑般笔直伸出。
剑尾末端尖锐,体色纹理呈自然表现状,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风味。
八、古老系孔雀鱼它也是一个新的孔雀鱼品种,而不是原始古老孔雀鱼的称谓。
它尾鳍上的纹路模糊不清,但是又呈现类似马赛克的斑纹。
鱼体表面也有着类似蛇纹的纹路,却不似蛇纹那样具有凸突感,相反更具有凹陷感。
草尾孔雀鱼的品种改良和杂交以及个人玩法经验

草尾(Grass),应该是日本人所改良出来的品种。
而其源头应是由新加坡输入的琉璃尾(Glass)。
筒井在"孔雀鱼"书中59页提到琉璃尾在1970年由新加坡输入日本,其尾鳍薄而具有透明感,因此称之为琉璃(Glass)。
后来有位日人将马赛克与琉璃尾杂交(约在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称之为琉璃尾马赛克,也就是后来的草尾(Grass)。
推估当时做出琉璃尾马赛克使用的应是引进自德国的蓝马赛克(马赛克早在1960年就由德国引进日本),所以做出来的早期蓝草尾其子代是不会生红的。
筒井在60页提到在他担任日本观赏鱼杂志编辑时(筒井1959年生,推估当时在1985年后),到日人新井氏温室里第一次看到与现在相同的Bb蓝草尾(Bb蓝基因在1980年初自新加坡引进日本),并由筒井命名为蓝琉璃尾(蓝草尾)而在杂志上正式发表。
但因其Bb基因会使子代生出有红有蓝也有蓝化体,与之前不生红鱼的蓝琉璃尾(蓝草尾)在识别与命名上造成一阵混乱,为此闯祸的筒井避口不提这件往事。
以今日观之,改良过程中会造成命名上的混乱原是自古皆然啊……在“孔雀鱼”书后亦收录有倍受国人推崇的日本蓝草尾大师木岛丰的文章,内容谈到木岛丰的蓝草尾原始亲鱼公母都是马赛克礼服。
历经十年改了25代几乎都是以同胎交配的方式,其中遇到产生畸形鱼、隔代遗传跑出旁系品种特征等等困难,最后才完成并非当初改鱼目标的蓝草尾。
虽然木岛丰的改鱼方式与上面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草尾由马赛克改良而来。
现代草尾孔雀按尾鳍色泽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细小斑点(从来源看这点我觉得不很准确,楼下图中的孔雀尾鳍的点并不是全部都是圆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鳍一致。
孔雀鱼品种――孔雀鱼的礼服系基因维持方法

孔雀鱼品种――孔雀鱼的礼服系基因维持方法【礼服】所谓的礼服,即是指腰身一段染有青蓝至深黑的光泽,不过这段腰身的颜色会受到带白金,半蓝化,粉红等基因影响色泽。
此外,它也是少数能使公母鱼都表现的基因【伴性基因】。
而礼服基因通常是作成素色尾,不过在东南亚地区,则有礼服马赛克的作出。
在维持上面,以往是利用礼服公鱼和蓝草尾母鱼杂交的方式来作。
而目前依据优势水族杨明湘先生多年饲育经验的结果,他鼓励我们利用礼服公鱼和粉红礼服母鱼来作维持,使用粉红母鱼可以让黄尾礼服的腰身加黑,改善现今白金系黄尾礼服腰身颜色过浅的缺陷(如利用草尾至少需三代以上,通常需作到五代,而且极易有尾色不均的情形产生)。
【各种礼服】市面上的礼服常见的为 1.德系黄尾礼服2.红尾礼服3.黑尾礼服4.蓝尾礼服5.霓虹礼服6.马赛克礼服。
一般而言,都是不同的体染色基因所致,我们可以把性染色基因当成是房子的基本架构,而体色染基因当成油漆。
因此上述的各式礼服都是一个样,蓝至黑的腰身配上素色的尾鳍,然而因为体染色体的影响,而由蓝、黑、红的不同。
【就像同样的房子漆上不同的油漆。
】下右图:各式各样的礼服如德系红尾礼服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油漆】而成;日系红尾礼服-图7则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化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因此表现不太一样,而图8-日系红尾礼服则是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
因此和图7有着不同的风格。
用基因来说,只挑公鱼,舍弃母鱼是为了保留第一代礼服公鱼上的Y基因,并不断用原系礼服母鱼的X基因,将异种蓝草尾的X基因淡化,所有孔雀鱼的异种维持法都遵循此理论。
再者,如德系黄尾礼服和马特利黄尾礼服其差别只在于马特利黄尾礼尾比德系黄尾礼服多了一组隐性的体染色体基因,马特利基因【油漆】。
你可以想象是黄尾礼服型的房子多涂了一层白色油漆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談金屬基因及衍生種
1990 年自柏林引進,Y染色體上帶「金屬」基因的孔雀魚。台灣及日本的孔雀 魚愛好者對「金屬」的認知大概都僅止於是Y染色體上的限性遺傳基因吧!
(如照片)胸鰭部位附近有金屬色的黑塊,下半身到尾柄處有蛇王紋路(蕾絲蚊路) 的品種便稱作「金屬」
2.限性遺傳基因×伴性遺傳基因=[A]×[C] 如:白金德系黃尾禮服等
3.隱性遺傳基因×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E]×[A]×[B]如:白子美社莎草 尾等
4.隱性遺傳基因×限性遺傳基因×伴性遺傳基因=[E]×[A]×[C]如:真紅眼日本藍 紅尾禮服等
5.1、2、3、4 的組合再加上體色以外的隱性遺傳基因[D]如:白子馬特利蛇王黃 尾
日本藍藍草尾
白金馬賽克 白金德系黃尾禮 服 金屬莫斯科 全金屬藍草尾
2.接下來就半藍化種(不完全顯性遺傳基因=[Bb])的遺傳基因及其品種做簡單 說明,不完全顯性基因就是表現藍草尾或藍馬賽克等藍色系的基因。
[BB]=普通種,[Bb]=普通種以藍色表現。
也就是說藍化種的遺傳基因變成異質接合體[Bb]時,就形成不完全顯性基因,但 白子[aa]或黃化體[gg]等若呈異質接合體[Aa]或[Gg]的基因型態,其個體的表現 與普通種無異。
1.白子
[aa] (a:albino)
2.真紅眼
[rr] (r:real red eye)
3.黃化種
[gg] (g:golden)
4.藍化種
[bb] (b:blue)
5.粉紅
[pp] (p:pink)
6.虎斑
[tt] (t:tiger)
7.白化種
[ggbb]
8.虎斑白化種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tt]
12.白子超白
三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bbgg]
13.真紅眼白子超白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rr]
14.真紅眼白子超白
三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ggrr]
孔雀魚的品種及衍生種是根據上述6種遺傳基因的組合所做出,如果再加上 長鰭型,則可以做出上千種基因組合的孔雀魚。
1.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A]×[B] 如:美社莎馬賽克等
「金屬藍馬賽克」,這個系統的 F3(即同胎交配的第3代)在 1993 年 3 月 出生,這些 F3 中出現了一隻蛇王公魚。之後過了數個月,另一系統的金屬莫斯 科也產出一隻全金屬蛇王公魚。把這種情形解釋為「金屬莫斯科」是Y染色體上 帶2個(金屬及蛇王)限性遺傳基因的個體。
貳●正文
現在台灣國內除了「AF-JAPAN」100 多種孔雀魚之外,其它系統的日系孔雀, 東南亞及德國的孔雀都陸續被引進台灣,AF JAPAN 的孔雀魚幾乎都是利用基本 品系(帶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的品種)和衍生種所作出。
要做出孔雀魚的衍生種,並不是[A+B=AB]或[AB-A=B]如此單純,必須先了解 用於交配的孔雀魚是帶何種類型的基因,否則即使作出外型出眾的魚也是無法固 定下來。以下列出目前在台灣市場販售,且循正統方式作出,屬於固定品種的遺 傳基因類型。
[方法Ⅰ]主系的公魚或母魚 × 其他系統的公魚或母魚 F1 F2
2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方法Ⅱ]主系的公魚 × 其他系統的母魚 F1 公魚 × 主系的母魚 F1 [方法Ⅲ]主系的公魚 × 其他系統的母魚主系的公魚 × F1 母魚 F1 3.不同種不同系統交配法 這個交配主要是使用多品種母魚進行交配 A. 主系的公魚 × 其他品種的母魚 B. F1 公魚 ×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 C. B.產出的 F1 公魚 ×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 D. 產出的 F1 公魚 ×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
[XY(CO)C]
4.銀河
異數體
[XCYPYC]
5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銀河美社莎燕尾)
5.銀河
正常體
[XCYPC]
6.白金日本藍 異數體
[AA]=[Aa] [GG]=[Gg] 其表現形不變
因此天空藍禮服生出紅尾禮服的個體或藍草尾生出紅色系的草尾是很正常的,因 為這些「○○○藍○○○」都是不完全顯性基因的品種。[Bb][Bb]的交配結果 [BB][Bb]交配結果 [BB][bb]交配結果
9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三、衍生種
要做出孔雀魚的衍生種,一般的方式都是利用公魚的限性遺傳基因再配合母 魚的隱性、顯性、伴性遺傳基因,所以若能明確了解用於做出衍生種的公母魚個 體帶的限性、伴性、隱性、顯性遺傳基因到底位於體染色體或性染色體的 XY 那 一方,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固定衍生種。
1.若要作出系統固定的衍生種孔雀魚,必須以帶限性或顯性遺傳基因的公魚為基 準重複交配,若要更進一步讓作出的衍生種孔雀魚品種安定(體態優美)及固定, 就必須重複淘汰同胎母魚3〜4次,並且要重複用與親代母魚同一品糸的母魚來 當種魚。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Bb
Bb
B
B
B BB Bb
B BB Bb
b Bb Bb
紅藍
紅藍
藍藍
b Bb bb 藍 藍化體
B BB Bb 紅藍
b Bb Bb 藍藍
做出藍色系的品種有上述3種基因組合方式,需依品種選擇合適的方式。 再者,日本藍的藍色並不屬於不完全顯性遺傳基因。
日本藍馬賽克[BBXYJ] (Japan blue)
3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蛇王(蕾絲蛇王)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XYC][XLYC]
(C:COBRA)(L:LACE)
2.古老品系
[XY(OF)]
(OF:OLD FASH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4.素色尾 IV. 伴性遺傳基因 C-I 1.禮服[XT](T:TUXDEO) 2.素色尾[XS](S:SOLID) 3.蕾絲[XL] V.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 D-I----(體色以外的遺傳基因) 1.馬特利=[mm](m:material)
VI.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 E-I---(體色遺體基因)
馬賽克(顯性) 白子紅尾(顯伴) 馬賽克(顯性)
藍草尾(顯性)
馬賽克(顯性) 德系黃尾禮服(顯 伴) 馬賽克(顯性) 藍草尾(顯性)
交配次數 1次
2次
2次 3次 2次
3次 2次 3次
4次
3次 4次
2次 4次
作出品種(C) 天空藍禮服
天空藍禮服
馬賽克蛇王 白子紅尾蛇王 古老品系馬賽克
珊瑚馬賽克 白子珊瑚紅尾 日本藍馬賽克
一、孔雀魚系統維持方法
1.同胎交配
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 F2〜F4 時會有體型變小,表現形衰退的問題。
對策Ⅰ選擇交配用的種親時,最好選尾筒(從腹鰭到尾鰭根部)較粗的個體。
對策Ⅱ不取 F3,將 F2 的個體與別的系統交配。
2.同品種不同系統交配法
也就是讓同品種不同系統的個體交配,是同胎交配對策Ⅱ使用的方法。因為是同 一品種交配,所以不管用何種組合交配,全部的 F1 都會有目標品種的表現,可以 說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配法。
注:「孟德爾法則」=主要為顯性,隱性遺傳 「限性遺傳」=Y染色體的遺體 「伴性遺傳」=X染色體的遺體
*條件基因:兩對不同的遺傳基因中,一方的基因能單獨表現特徵,但另一方的 基因需要有前者存在才能表現出來,此時後者便稱為條件基因。 *互補基因:互補基因是指兩對顯性基因存在時,顯性性狀才能表現出來, 若只有 一對基因為顯性基因或兩對基因全為隱性基因時,則表現出隱性性狀。 *同質接合體:遺傳基因的組成配子相同,如:[AA],[aa],[XX]等。
公魚品種(A) 霓紅禮服(伴隱)
藍草尾(顯性)
蛇王(限性) 蛇王(限性) 古老品系扇尾(限 性) 珊瑚雙劍(限性) 珊瑚雙劍(限性) 日本藍蘆聖德(限 性) 日本藍蘆聖德(限 性) 白金雙劍(限性) 白金雙劍(限性)
金屬蛇王(限性) 全金屬馬賽克(限 性)
母魚品種(B) 德系黃尾禮服(顯 伴) 德系黃尾禮服(顯 伴) 馬賽克(顯性) 白子紅尾(顯伴) 馬賽克(顯性)
5.金屬(全金屬)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XYM]
(M:METAL)
6.日本藍
(金屬紅蕾絲) [XYJ]
(J:JAPAN BLUE)
(日本藍紅草)
II. 基本品種 A-Ⅱ---(帶限性遺傳基因的品種)---能影響身體色澤的表現
1.美社莎
異數體
[XLYPYC]
2.美社莎
正常體
[XYPC]
3.珊瑚美社莎 正常體
9.虎斑粉紅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pptt]
10.白子粉紅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pp]
7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11.白子超白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bb]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壹●前言
雖然孔雀魚在台灣水族已經躍升為主角,並且引起貿易進口商極度的興趣, 無視於孔雀魚的品質優劣與否,大量引入歐洲、日本孔雀愛好家或俱樂部的孔雀 魚,但是臺灣孔雀魚愛好者,甚至是進口商和販賣者卻對孔雀魚的基本知識及觀 念的認識非常貧乏,因此常常發生把觀賞用的孔雀魚當作經過系統維持或品種穩 定的孔雀魚來販售,因而誤導剛入門的孔雀魚愛好者的觀念。基因衰敗或基因不 明的觀賞孔雀魚,和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作系統維持的孔雀魚其價值和目的本來 就是絕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可能只有名字(都是叫作孔雀魚),這個月特別公開 AF JAPAN(AQUA FARM GUPPY)作孔雀魚的公式,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讓 台灣孔雀魚愛好者能正確清楚地了解純系孔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