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手标本描述
岩性描述-详细讲解岩性描述基本方法

3、构造
在手标本上构造特点, 在手标本上构造特点,是均匀的块状构 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 造,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变余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 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 带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等。 带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等。
千枚岩类
特点 岩石基本上全部重结晶,但颗粒小,通常<0.1mm 岩石基本上全部重结晶,但颗粒小,通常 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石英、绿泥石为主,少量钠 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石英、绿泥石为主, 长石,有时见黑云母、硬绿泥石、 长石,有时见黑云母、硬绿泥石、锰铝榴石变斑 晶 典型的千枚状构造, 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原岩成分同板岩 形成条件 低级变质,低温、 低级变质,低温、强应力作用下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板岩类
特点 致密, 致密,发育板状劈理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很弱,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很弱,隐晶质 具板状构造,变余泥质、 具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粉砂质结构 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粉砂岩、中酸性火山岩、 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粉砂岩、中酸性火山岩、 凝灰岩 形成条件 低级变质,低温、 低级变质,低温、应力作用下形成 命名:颜色+杂质成分 杂质成分+板岩 命名:颜色 杂质成分 板岩 例:钙质板岩,黑色碳质板岩 钙质板岩,
岩石描述范例
手标本描述: 手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黑色,具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呈灰黑色,具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 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 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少量角闪石和橄 榄石。 榄石。 辉石呈灰黑色,短柱状,可见解理, 辉石呈灰黑色,短柱状,可见解理,断面为八边 颗粒大小在2mm左右,含量约55% 2mm左右 55%。 形, 颗粒大小在2mm左右,含量约55%。 斜长石为细条板状,灰白色,大小1 3mm, 斜长石为细条板状,灰白色,大小1×3mm,含量 25%。 约25%。 橄榄石浅绿色,粒状,颗粒大小2 3mm,含量约15% 15%, 橄榄石浅绿色,粒状,颗粒大小2-3mm,含量约15%, 角闪石为灰绿色,短柱状,断面六边形,含量约5%。 角闪石为灰绿色,短柱状,断面六边形,含量约5%。 5% 定名: 定名:橄榄辉长岩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介绍鲕粒灰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由于其特殊的颗粒状结构而得名。
它属于碳酸盐岩的一种,主要由碳酸钙和少量的杂质组成。
鲕粒灰岩往往具有石灰岩的特点,但其颗粒状结构使其更加独特和美观。
这篇文章将详细描述一块鲕粒灰岩的手标本,包括其外观特征、组成成分、形成环境以及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外观特征这块鲕粒灰岩手标本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颜色主要为灰白色,偶有淡黄色和淡褐色的颗粒。
手标本的表面比较光滑,质地较为坚硬。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岩石中包含大量细小的颗粒,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鲕粒状结构。
这些颗粒大小不一,最大的仅有几毫米,最小的则微小如沙粒,整体上形成了一个美观而均匀的颗粒状组织。
组成成分鲕粒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其含量一般在80%以上。
除碳酸钙外,岩石中还含有少量的杂质,如铁、镁、铝等元素。
这些杂质的含量相对较低,对鲕粒灰岩的整体性质影响较小。
然而,正是这些微量元素赋予了鲕粒灰岩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形成环境鲕粒灰岩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它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中,如海湾、礁湖和潮间带等。
在这些环境中,海水富含高浓度的碳酸钙物质。
当海水中的有机物逐渐沉积并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时,便形成了坚固的鲕粒灰岩。
地质意义鲕粒灰岩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沉积岩,它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研究价值。
首先,通过研究鲕粒灰岩的颗粒状结构,可以了解到地球古代海洋环境的演变过程。
其次,鲕粒灰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是研究水体化学成分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此外,鲕粒灰岩常常伴随着丰富的化石,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鲕粒灰岩手标本是一块典型的样品,可以很好地代表鲕粒灰岩的特点和性质。
该手标本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颜色为灰白色,表面光滑。
观察手标本的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岩石中颗粒状的结构,这些颗粒大小不一,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颗粒状结构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呈多边形或圆形状。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1. 背景介绍内碎屑灰岩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特征的岩石,常常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这种岩石形成于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通常由可溶性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形成。
内碎屑灰岩具有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因此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 标本描述我所讨论的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是一块典型的岩石样本,尺寸大小约为10 cm x 8 cm x 6 cm。
以下是对该标本的详细描述:2.1 外观特征这个岩石标本呈现出灰黑色的外观,表面颗粒较大,质地紧密坚硬。
从外观上看,标本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变形,整体呈现出两端相对平坦,中间略微凸起的长方体形状。
岩石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光泽。
2.2 纹理特征在岩石的剖面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层理结构。
这些层理相互平行,层间距大致均匀,表明岩石是由多次沉积形成的。
层理之间常常存在着细小的裂隙,据推测这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所导致的。
2.3 岩石成分通过对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岩石主要由石英、岩屑和白云母等组成。
石英是岩石中最主要的矿物,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具有较高的硬度。
岩屑主要包含角砾、砂砾和粉砂等颗粒,这些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多样,可能来自于周围地区的侵蚀物质。
白云母呈片状结构,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常常形成微细的亮片,赋予岩石一定的亮度。
2.4 特殊化石和化石痕迹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中还包含有一些特殊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通过肉眼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小型的贝壳化石,这些贝壳呈灰白色,完整程度较高。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化石痕迹,如波纹痕迹、穴居痕迹等。
这些化石和化石痕迹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存在,有助于研究古生物学和古环境学。
2.5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描述的特征外,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
首先,岩石的质地坚硬,可以通过指甲刮试验确定。
其次,岩石具有一定的略微的臭气,这可能是由于其中微生物分解引起的。
最后,在岩石的表面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洞孔,这些洞孔可能是由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形成的。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一、前言内碎屑灰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沉积岩。
本文将从手标本的角度出发,对内碎屑灰岩进行详细描述。
二、内碎屑灰岩的概述内碎屑灰岩是指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原来存在的其他类型的岩石被破坏成为碎屑颗粒后,与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沉积岩。
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类物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黏土和铁化物等杂质。
三、手标本的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内碎屑灰岩的特点和构成,我们选择了一块具有代表性的手标本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手标本外观描述该手标本呈现出浅灰色或深灰色,呈不规则形状。
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或裂纹。
整体观察下来,该手标本大小约为10cm x 8cm x 6cm。
五、手标本的细节描述1. 碎屑颗粒:手标本中明显可见到大小不一的碎屑颗粒,其中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这些碎屑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岩石体中,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2. 灰岩石粉状物质:手标本中还可见到大量的灰岩石粉状物质。
这些物质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与碎屑颗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内碎屑灰岩的主要构成部分。
3. 裂隙和孔洞:手标本中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
这些裂隙和孔洞大小不一,其中有些是由于风化作用导致的,有些则是由于内部构造原因形成的。
4. 其他特征:手标本表面还可见到少量黄褐色铁化物沉积。
六、结论从手标本观察结果来看,该内碎屑灰岩由碳酸盐类物质、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
整个岩石体中,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分布均匀,其中以碎屑颗粒为主。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以及少量的铁化物沉积。
角砾岩手标本描述

角砾岩手标本描述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角砾岩手标本呀。
你可别小瞧这一块块的角砾岩,它们就像是地球的记忆碎片呢!角砾岩啊,就像是一个大拼图里的小块。
有的角砾岩,那里面的砾石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就好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耍。
你看那些砾石,有的圆滚滚的,像个小皮球;有的扁扁的,像个小饼干。
它们在岩石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在讲述着自己独特的经历。
说起来啊,角砾岩的形成过程还挺有趣的。
就好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各种力量在这里交锋。
石头们被撞得七零八落,然后又被大自然这个神奇的“大手”重新组合起来。
这可不就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嘛!你再仔细观察角砾岩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
这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呀!深色的部分可能是经历了更多的沧桑,浅色的部分也许有着相对轻松的过往。
这多有意思呀!而且哦,角砾岩的质地也是各不相同呢。
有的摸起来很粗糙,就像是砂纸一样,感觉能把你的手都磨出茧子来;有的却比较光滑,像是被精心打磨过似的。
你说大自然这是多有耐心呀,把这些角砾岩雕琢得如此多样。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角砾岩要是能说话,那得给我们讲多少故事呀!它们见证了地球的变迁,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那里面的故事肯定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咱再看看角砾岩的结构,那些砾石和胶结物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这个独特的整体。
这不就跟我们人类社会一样嘛,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才能共同进步。
朋友们,角砾岩手标本可真的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宝贝呀!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地球的奥秘。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们,好好研究它们,从这些小小的角砾岩中去探寻那无尽的知识和奥秘呀!难道不是吗?。
流纹英安岩手标本描述

流纹英安岩手标本描述流纹英安岩是一种具有独特纹理和颜色的火成岩。
它的标本通常呈现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景象,深受地质学家和石头收藏家的喜爱。
下面将对流纹英安岩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其在建筑和装饰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流纹英安岩的手标本通常呈现出灰色、黑色或褐色的基质,上面点缀着形态各异的白色、粉色或深红色斑点和细纹。
这些斑点和细纹形成了一种流水般的纹理,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同时,流纹英安岩的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后,更加光滑细腻,散发出一种高贵而华丽的光泽。
流纹英安岩的形成过程始于地球深处的火山岩熔融,随后经过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大气侵蚀,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流纹英安岩。
在岩浆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逐渐结晶,形成了流纹英安岩的基质。
而斑点和细纹则是由于不同矿物质的沉淀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而形成的。
流纹英安岩在建筑和装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由于其独特的纹理和颜色,流纹英安岩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建筑外墙材料。
它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其次,流纹英安岩还常被用于室内地面和墙面的装饰。
其坚硬的质地和耐磨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地板材料,而其丰富多样的纹理和颜色也能为室内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
除了在建筑和装饰领域中的应用,流纹英安岩还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流纹英安岩中富含的矿物质对人体有着一定的益处,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压力。
因此,流纹英安岩也被广泛应用于SPA中心、按摩院和健身房等场所的装饰和设施。
流纹英安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纹理和颜色的火成岩,不仅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在建筑、装饰和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美丽而神秘的外观,使其成为地质学家和石头收藏家的宝贵收藏品,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健康福祉。
我们应该珍惜并善待这种灿烂多彩的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礼物。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

鲕粒灰岩手标本描述鲕粒灰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其特征是含有大量的鲕粒。
鲕粒是指在岩石中形成的小球状物,通常由碳酸钙、硅酸盐等矿物质组成。
鲕粒灰岩手标本是用于展示和研究这种沉积岩的样本,下面将详细描述一下鲕粒灰岩手标本的特点。
外观描述鲕粒灰岩手标本通常呈现出灰色或白色,有时也会带有淡黄色或淡红色。
其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摸起来很光滑。
在手标本上可以看到许多小球状物,这些小球就是鲕粒。
这些鲕粒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有些还带有细微的层理结构。
组成描述鲕粒灰岩主要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黏土、硅质、铁质等物质。
鲕粒灰岩的成分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产地描述鲕粒灰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中比较常见。
在中国,鲕粒灰岩主要分布于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如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
形成过程鲕粒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其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生物作用: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会大量产生碳酸钙壳体或硬骨骼,在它们死后这些壳体或硬骨骼会逐渐沉积在海底。
2. 化学作用:这些碳酸钙壳体或硬骨骼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矿物质。
3. 鲕化作用:在方解石和白云石形成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碳酸钙溶解掉,并通过孔隙流动到矿物质表面,逐渐沉积形成鲕粒。
4. 压实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被压实,形成了坚硬的鲕粒灰岩。
使用范围鲕粒灰岩手标本可以用于教学、科研以及收藏等方面。
在教学方面,可以通过手标本来展示鲕粒灰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
在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对鲕粒灰岩进行化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来研究其组成和形成过程。
在收藏方面,一些地质爱好者或博物馆也会收集和展示这种手标本。
结语总之,鲕粒灰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沉积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其特点。
通过对其组成和形成过程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实习区部分典型岩石手标本描述举例

15. 变质粗粒石英砂岩
谢 谢
Hale Waihona Puke 8. 灰绿色粉砂质板岩青灰色,板 青灰色, 状构造, 状构造,肉眼下 板理面上见不到 明显的丝绢光泽, 明显的丝绢光泽, 断口粗糙, 断口粗糙,无明 显颗粒感, 显颗粒感,放大 镜下可以看到砂 粒,胶结物已结 晶成隐晶质成分, 晶成隐晶质成分, 滴盐酸不起泡, 滴盐酸不起泡, 为变余粉砂状结 构。
11. 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灰黑色,块状 灰黑色, 构造, 构造,有隐约的面 理,等粒变晶结构 为主, 为主,主要由斜长 石、角闪石和黑云 母组成。 母组成。自形粒状 的斜长石和角闪石 大小和含量相当, 大小和含量相当, 粒度为1mm左右 左右, 粒度为1mm左右, 含量各为45%左右 左右; 含量各为45%左右; 片状的黑云母在面 理上较为集中, 理上较为集中,密 集的解理特征可分 辨之。 辨之。
12. 含红柱石黑色板岩
13. 糜棱岩化(面理化)花岗闪长岩 糜棱岩化(面理化)
浅灰色,变余似斑状 浅灰色, 结构,片麻状构造。 结构,片麻状构造。斑晶 是钾长石和斜长石, 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基质 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 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 石英和黑云母、 石英和黑云母、角闪石组 成,原岩是房山岩体的过 渡相花岗闪长岩。 渡相花岗闪长岩。岩石发 生了构造变形, 生了构造变形,暗色矿物 具有明显的断续定向排列, 具有明显的断续定向排列, 长石等自形矿物出现透镜 体化,暗色矿物绕行分布; 体化,暗色矿物绕行分布; 局部可见到S 组构, 局部可见到S-C组构,指 示存在早期挤压和晚期剪 切两次构造事件。 切两次构造事件。
浅灰色,中细粒 浅灰色, 结构,块状构造。 结构,块状构造。岩 石主要由斜长石、 石主要由斜长石、黑 云母、角闪石、 云母、角闪石、钾长 石和石英组成。斜长 石和石英组成。 石自形到半自形的板 条状分布, 条状分布,含量约 45%,粒度主要在1 45%,粒度主要在16mm; 6mm;黑云母和角闪 石约占30%, 石约占30%,并以黑 云母为主,粒度在1 云母为主,粒度在1-5 mm之间 mm之间;它形粒状 之间; 的石英约占6 8%; 的石英约占6-8%;一 些以它形为主的白色 长石估计是钾长石。 长石估计是钾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沉积岩的次序
1)颜色
2)层厚:页/薄/中/厚/块状层
3)岩性:
砂岩(石英/长石/岩屑砂岩;粒径;结构成熟度)
砾岩(单成分/复成分;粒径;结构成熟度,支撑性质)
碳酸盐岩(泥晶/颗粒,粉/细/中/粗晶)
4)沉积构造
5)沉积体宏观形态、沉积序列
6)化石、遗迹化石
7)其它内含物(黄铁矿、赤铁矿、膏盐盐、碳屑、海绿
石、粘土矿物类型)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 0.05~2毫米是砂岩,0.005~0.05毫米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0.5~2毫米)中砂岩(0.25~0.5毫米)和细砂岩(0.05~0.25)
毫米)。
砾岩
按砾石大小分类
1.细砾岩:砾石直径2~10mm;
2.中砾岩:10~100mm(1~10cm);
3.粗砾岩:100~1000mm(1~10dm);
4.巨砾岩:>1m。
按砾石圆度的分类
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大于50%。
(四)颜色
多样,常带继承色,但易遭受氧化,呈红色。
砾石——继承色
填隙物——自生色
构造特征
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不易识别。
块状层理
叠瓦状构造
成分——最能反映母岩性质
碎屑组分以岩屑为主。
杂基通常为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物质。
胶结物常是方解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铁等。
砾岩---描述方法
(一)标本描述
1。
颜色
2。
结构、构造
砾石的粒度,形态(圆度、球度、形状)、表面特征以及排列方式。
描述时要抓总的特征,如一般大小,最大与最小的砾石直径,分选性,磨圆度,球度,形状。
砾石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有无擦痕。
砾石排列有无一定方向,如有在野外必须测量。
3。
砾石成分
砾石多为岩石碎屑,由白色石英集合体构成者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或脉石英,黑色、灰色及红色小刀刻不动者为燧石或碧玉,具鲜艳的颜色(如灰绿、紫红、粉虹、黄白等)且致密坚硬的隐品质岩石为凝灰岩,含斑晶者为喷出岩;土状,硬度小,或具层理者为泥质岩;硬度小,遇盐酸起泡者为石灰岩,不起泡者为白云岩,具丝娟光泽和片理者为千枚岩或片岩;此外,也可有侵入岩碎屑,等等。
还应指出砾石的含量。
如为单成分砾岩,还需指出砾石的含量;如为复成分砾岩,还需指出各种砾石占全部砾石的含量,估计有固难时,可用多、少、极少表示。
4。
填隙物
胶结物和基质的成分、含量,胶结的坚固程度及胶结类型。
5岩石定名
定名应反映出颜色、填隙物,成分和粒度等,如灰白色钙质胶结石英细砾岩。
岩石成因定名只有结合产状才可靠。
标本描述举例
岩石呈浅灰色,砾石大小不一,平均粒径10~15mm(约占70%),最大可达20mm,小者仅2mm,分选中等。
砾石圆度多呈次棱角-次圆状,球度值约在0。
6左右,形状为椭球体。
砾石表面磨光度一般,其中硅质岩砾石表面光滑。
局部地方可见到不明显的定向排列。
整个岩石属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砾石约占80%,成分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此外,尚有硅质岩、变质岩及少量喷出岩。
白云者砾石多呈灰白色,硬度小。
粉末遇酸起泡微弱,有的具硅质条带。
灰岩砾石多为深灰色,硬度小,遇酸强烈起泡。
硅质岩砾石致密坚硬,主要为燧石,灰色到灰黑色,有少量灰白色石英岩及棕扛色碧玉。
喷出岩砾石—般较小,呈灰色和紫红色,可能为安山岩。
填隙物约占20%,其中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为浅灰色,遇酸强烈起泡,可知含
钙质较多。
基质为浅绿~浅灰色,由细小的岩石碎屑、矿物碎屑和绿泥石粘土组成,胶结致密,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2.岩石定名
浅灰色钙质胶结复成分砾岩
砂岩
砂岩----描述方法
(一)标本描述
1.颜色
2.结构
碎屑颗粒大小,指出粗、中、细即可,大小不均匀者应指出最大、最小和一般粒度及各粒度含量百分数,圆度可用放大镜初步确定。
3.碎屑颗粒成分
为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其次还有云母和极少量重矿物,其中石英无色透明,具油脂光泽和贝壳状断口,长石为肉红色或灰白色,具玻璃光泽和解理,表面易风化为土状物,云母为片状,具珍珠光泽。
标本上观察矿物成分必须借助放大镜。
各碎屑颗粒的含量只能大致估计。
4.填隙物
包括胶结物和基质的成分含量,胶结坚固程度等。
5.生物化石
6.沉积构造:层理、层面构造等。
7.次生变化
肉眼可见的次生变化,如铁质氧化形成的次生颜色,长石风化为粘土矿物,海绿石风化成褐铁矿等。
粉砂岩
图1 粉砂岩类的主要特征及描述要点
粘土岩
粘土岩的结构
– 1. 根据颗粒的相对含量划分
•1) 粘土结构/泥质结构粘土>90%。
•2) 含粉砂粘土结构粘土>75%,粉砂10~25%;
•3) 粉砂质粘土结构粘土=75~50%,粉砂25~50% – 2. 按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和晶体形态划分
–1) 非晶质结构
–2) 隐晶质结构★★★
–3) 显微晶质结构
–4) 粗晶结构
粘土岩宏观构造
•无波痕
•暴露成因构造
•水平层理小于1cm者称页理。
小于1mm者为纹理
•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
•同生变形构造泥火山、水下滑动等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最常见的是碳酸盐岩主要是灰岩灰岩灰岩和白云岩白云岩白云岩),其次是硅质岩。
砾屑灰岩砾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描述举例:灰绿色略带灰红色,颜色分布不均匀,砾屑
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几乎为方解石,含微量的铁质;砾屑圆度好,断面呈长椭
圆形,似竹叶状,大小不一,表面被氧化铁包围;砾石为泥晶灰岩,含少量砂屑,其
成份也为泥晶灰岩,充填于砾屑之间;填隙物主要为泥晶基质;颗粒支撑,孔隙式胶
结。
硅质条带状灰岩
硅质条带状灰岩描述举例:灰色,隐晶-粉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浅灰的粉晶石灰岩(约占岩石70%)和暗灰色的硅质条带(约占岩石
30%)组成。
石灰岩由粉晶方解石组成,加盐酸剧烈起泡,断口略粗糙不平;硅质条带由燧石组成,致密,
硬度>小刀。
泥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描述举例:暗灰色,隐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致密,断口呈贝壳状,加盐酸微弱起泡,岩石主要有泥晶白云岩组成。
硅质岩硅质岩描述举例:灰白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致密坚硬,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含量>90%;断口平坦,边缘锋利。
泥灰岩与泥质灰岩都含有泥质成分
泥质灰岩:泥质成分(粘土矿物)在25%-50%,灰岩在75%-50%以上;
泥灰岩:泥质和灰岩成分都没达到50%,成分比例相差不大;就泥质含量来说,泥质灰岩较泥灰岩少些!这一点在野外不容易区别!
但是二者的结构不同:
泥灰岩是介于粘土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沉积岩,呈泥晶结构,滴稀盐酸反应微弱甚至看不到反应;
泥质灰岩更接近灰岩,可以呈现微晶、细晶结构,其遇稀盐酸起泡,而且留有泥质痕迹,手捏成粉末状
1、矿物成分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此外还有自生的硅质矿物(玉髓或自生石英)、海绿石、石膏、黄铁矿(可氧化成褐铁矿)和陆源碎屑等。
内碎屑: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流、风暴流、重力流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划分为砾屑(大于2mm)、砂
屑(0.05~2mm)、粉屑(0.005~0.05mm)
3、主要结构类型
1)亮晶粒屑结构
2)泥晶粒屑结构
3)粒屑泥晶结构
4)泥晶结构
5)晶粒结构
6)生物格架结构
7)生物粘结结构
•晶粒结构碳酸盐岩描述
晶粒是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
晶粒结构是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特征。
根据晶体大小可将它们细分为砾晶(粒径>2mm)、砂晶(粒径2-0.05mm)、粉晶(粒径0.05-0.005mm)和泥晶(粒径<0.005mm)四个级别。
也可根据自形程度细分为自形晶、半
自形晶和它形晶。
在观察晶粒结构组分时,应描述下列内容:自形程度、晶体的相对大小、绝对大小,各级别晶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包裹关系。
•生物格架碳酸盐岩描述
生物洛架又称为原地生物格架,它是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藻类等组
成的坚硬的碳酸盐岩格架。
对于生物格架的描述应注意下列内容:造礁生物种类、骨架的显微结构、矿物成分、骨骼切面特征、大小及分布特点,统计生物格架在岩石中所占的百分含量,填隙物的成分、
含量、孔隙的类型及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