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发展史
【管理资料】椅子的发展史详解汇编

• 交椅即汉末北方传入的胡床,形制为前后两 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于 前腿上截即坐面后角上安装弧形栲栳圈,正 中有背板支撑,人坐其上可以后靠。在室内 陈设中等级较高。
• 圈椅,由交椅发展而来。交椅的椅圈后背与
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 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
生不适。
椅
古希腊家具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家具出现了新
的形式。典型的是被称为“克里斯莫斯”的希腊椅子, 古
采用优美的曲线形椅背和椅腿,结构简单、轻巧舒适。 希
家具的表面多施以精美的油漆,装饰图案以在蓝底上 腊
漆画的棕榈带饰的卍字花纹最具特色。
古希腊家具
国外的手工艺设计阶段
• 古罗马的设计
古罗马
• 古罗马家具是在古希腊家具文化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 古罗马家具中常见的装饰方法有雕刻、镶嵌、 绘画、镀金、贴薄木片和油漆等。装饰图案主要有: 圆雕的带翼状人或狮子、胜利女神、花环桂冠、天鹅 头或马头、动物脚、动物腿、植物等。罗马家具中较 常见的图案是莨苕叶形,这种图案的特性在于把叶脉 琢慢雕,看起来高雅、自然;另外也用漩涡形装饰家 具, 这在后来的家具中很常见。 古罗马的家具装饰具有坚厚凝重的特征,显示了 一种男性化的风格,同时也是罗马帝国尚武好战精神 的表现。
椅。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
的衔接处做出圆角。作法是由立柱作榫头,搭脑两
官帽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端的下面作榫窝,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
采用同样作法。背板作出“S”形曲线,一般用一
块整板做成。明末清初出现木框镶板作法,由于木
框带弯,板心多由几块拼接,中间装横枨。面下由
牙板与四腿支撑坐面。正面牙由中间向两边开门形
科普!中国椅子的发展史

科普!中国椅子的发展史椅”椅子,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一)椅子的雏形1. 夏商周椅子的风格古代人们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其坐姿也不似现在那样轻松。
所谓“坐”即“跪”也,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
“距今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椅子的最初形态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
在此阶段,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是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
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
渐渐地,坐具身上所承载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赋予的属于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器物的因素。
2. 春秋战国风格春秋战国时期坐具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兼顾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坐具主要以席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
并且这一时期商代就已出现的髹漆技术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绚丽无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图案,使坐具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感。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开始摆脱神秘主义色彩,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
椅凳史

圆墩
13
挥扇仕女图》 在宋摹唐周 《挥扇仕女图》和 《捣练图》中还可看到当时妇女很 捣练图》 多坐月牙凳的。从画面形象看, 多坐月牙凳的。从画面形象看,应 为彩绘的漆器家具。 为彩绘的漆器家具。在腿与腿之间 的边牙上钉有金属环, 的边牙上钉有金属环,每环各结彩 带一束,使家具显得异常精美。 带一束,使家具显得异常精美。这 种月牙凳在唐代《宫乐图》 种月牙凳在唐代《宫乐图》中也有 描绘。 描绘。图中十数人围坐在一个大案 周围游戏、宴乐, 周围游戏、宴乐,所坐全是彩绘精 美花纹的月牙凳, 美花纹的月牙凳,可见这种坐具在 唐代使用较广, 唐代使用较广,直至五代时期仍很 流行。 流行。
靠背椅
4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唐代时 出生” 流行于宋代。因为可以折合,便于携带, “出生”,流行于宋代。因为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因此成为户外 或厅堂中的临时陈设。 或厅堂中的临时陈设。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 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 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 权力的象征。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 权力的象征。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 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历史名著《 “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历史名著《水 浒传》 宋江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浒传》中,宋江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大椅
11
凳子的出现及发展概况
凳子的出现和椅子大体同时,也是随佛教文化东传开始, 凳子的出现和椅子大体同时,也是随佛教文化东传开始,首先在 寺院及上层社会流行,但最初不叫凳子叫胡床。敦煌257窟壁画中描 寺院及上层社会流行,但最初不叫凳子叫胡床。敦煌 窟壁画中描 绘有坐方凳的妇女和坐交叉腿长凳的妇女, 绘有坐方凳的妇女和坐交叉腿长凳的妇女,说明我国至迟在魏晋时期 已经开始使用凳子这种家具了。 已经开始使用凳子这种家具了。 古代的“ 古代的“凳”字,最初并不指坐具,而是专指蹬具。把无靠背坐具称 最初并不指坐具,而是专指蹬具。 为凳子是后来之事,汉刘熙《释名、释床帐》 为凳子是后来之事,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说:“榻凳施于大床之 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 显然是一种上床的用具, 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显然是一种上床的用具,也就是我们 今天所见的脚踏,又称脚凳。 今天所见的脚踏,又称脚凳。
造型别致的椅子素材

流线型的轮廓令人联想 到人体柔美曲线,它也是第 一次采用单片塑料一次性模 压成型的悬臂椅。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椅子? 按场所划分:
按材质分:
办公椅 餐 椅 吧椅 躺 椅 休闲椅
木质椅 铁艺椅 塑料椅 皮艺椅 玻璃钢椅
实用组合型
椅子具有什么样的功 能?
实
用
美 观
你能看出设计师 借鉴了生活和自然中 的哪些事物吗?
一张完整的设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1.设计图形
2.功能介绍 3.尺寸标注 4 .椅子名称
艺术实践 设计椅子
艺术实践:根据你的创意,设计一把造型美 观而且实用的椅子,在设计图中注明椅子的尺 寸、功能、名称 。
椅子发布会
1.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呢? 2.你的设计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3.பைடு நூலகம்价同学的设计,看过他人作品之后对你有 什么启发?
造型别致的 椅子
郯城县胜利镇小学
冯珍
椅子的历史:
“席地而坐” 是古代东方文化形态的特征 之一,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胡椅作为外来 家具被引入古老的中国。 到了宋代,椅子极为普遍了,流行一种 太师椅,如今,明式椅,清式椅已经成为享誉 世界的中式传统经典家具形式了。 现代社会,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共融,椅 子出现了不同风格的设计。
同桌之间交流 椅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靠背部分(椅子背)
座部分(椅子面)
支撑部分(椅子腿)
量尺寸
椅子各部分的尺寸。
·椅子上还有很多弧度和倾斜角度, 想想这些细小变化的作用? 学生用椅子的尺寸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座高:休闲椅38—45cm 工作椅43—50cm 座宽:43—45cm 座深:休闲椅40—43cm 工作椅35—40cm
中国椅子演变史

中国椅子的演变史人是一种很会享乐的动物,追求永无止境。
从椅子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感受下我国椅子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史前史前,由于生产力不高,生产工具的限制,人们无法人工制作,此时期的坐具主要是:大地,石头等。
第二阶段:古代椅子的起源,一开始椅子是叫马扎,从北方传到中原正襟危坐的来源就是皇帝在椅子上的姿势后来,汉代时在马扎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名叫胡床胡床又叫,禅床,僧人在上面坐禅。
“椅子”名称的由来:“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
(唐)约在晚唐至五代,出现了绣墩,靠背椅,桌,塌,室内陈设布局等。
五代王齐翰的《堪书图》中有三折三屏风附有木座,置于室内后部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后来受到马车的启发,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上护栏(唐)隋唐朝时又称为“交床”唐代卢楞迦的《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整体造型庄重华贵两晋时期的椅子唐朝唐代中期唐朝统治阶段积极创业,励精图治,一种奋发向上刚健有力的审美观:华丽的扶手椅,圈椅等都反映出崇尚华丽的盛唐风格元代的椅子明代圈椅,扶手曲线流畅,线条利落,它们都表现出形体稳重,比例适度。
明代家具的经典——官帽椅,其特点简洁,舒畅,线条流畅,秀美,给人一种清秀之感清朝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
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这些的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清朝的椅子第三阶段:近现代近现代的椅子造型材料都打破传统观念,也有了新工艺的应用功能椅子面向未来的椅子。
椅子的发展史14页word

椅子的发展史椅子是我们朝夕相伴的用具,在家里的客厅、学校教室、赶路的汽车、休闲的广场和电影院,椅子都在默默地服务着我们的生活,支撑与包容着我们的身体。
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椅子只是一朵朵浪花,但是感应着每一个美丽的涟漪。
椅子是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椅子设计风格演变与技术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
新的材料、工艺、结构和技术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出现新设计的基础。
一件造型奇异、一改传统的家具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一种新的材料,新的构造的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椅子的设计既吸取了当代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闪现出时尚性、舒适性、多样性,又不断的反映出民族性、风土性等自然特征。
在现代设计的历史里,椅子的变革与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椅子以至于可以看作一面历史的镜子,以小见大。
正如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在1953年指出的:"每一个真正的原创的理念--每一个设计的创新,每一种新材料的应用,每一种家具技术的发明都可以在椅子上得到最鲜明的表达。
"18世纪的设计风格是非常矛盾的。
18世纪发生的英国产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机器文明。
正值手产业向产业社会转型,传统的设计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人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新的设计道路。
但是由于传统风格根深蒂固,起初人们总是要鉴戒甚至模仿习见的传统形式。
追求贵族阶级高贵地位的观念还占主导,产品需求还其中在装饰上面,极尽粉饰、繁缛、雕琢之能事,椅子的设计风格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式居住环境的"洛可可"(Rococo,意思为贝壳状岩石)风格,到了路易十五时期,这种女性化的"纯粹欣赏事物的美"的设计观念已经至高无上。
中国趣味的流行也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英国乔治王朝时期,罗伯特·亚当设计的亚当式椅子恢复采用直线构成,圆柱槽腿或直线下溜脚常附有锄形;镶板喜用椭圆形,使用材料主要是红木。
西方社会椅子发展史及其案例分析

( 1 . Na n j i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c h o o l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8 , C h i n a ; 2 . Mi s s i s s i p i i 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 S t a r k v i l l e MS 3 9 7 5 9 , U S A; 3 . C o l l e g e o f F u r n i t u r e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D e s i g n, N a m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si r t y , N a mi n g 2 1 0 0 3 7 , C h i n a )
洗礼之后 , 已经不只是提供 坐的工具 , 是A- 4 f ] 生活 中不 可或缺 的一部 分 , 也是承 载人 类文明及 其变革的信息载体之
一
,
为线 索, 举例探 讨 了西方社会椅 子发展 的几个 关键 转折点 , 从 古代椅子 的发 展 简史和现代椅 子的 经典 案例 两个 方 面加 以总结。 旨在 归纳 出西方椅子 发展脉络和设 计演 变 , 从而反 映其社会文化和 环境的发展 与变化 , 希望对未 来 的椅 子设计和发展 提供一些历 史参考与启 示。
b e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r e f l e c t i ng t h e s t a t e o f de v e l o pme n t a nd d e s i g n o f f ur ni t u r e or f t h e s t a t e o f a p e r i o d,
椅子发展史

我倒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不过没有图。
如果你想要,不妨去下一本PDF格式的电子书,找找应该有的。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工艺-中国家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璀璨繁星。
而当中的一颗明星,更是令人瞩目,叹为观止。
那颗明星便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史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抑或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
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史前--家具滥觞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史前时期,原始的先民们就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家具,创造了家具艺术。
当中,就有最古老的家具--席(供人席地而坐)和各种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为低矮型家具的源头。
当然用我们今天的目光看中华民族幼年时代的家具艺术创作,是有些粗糙和幼稚,但它却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童年。
因为有了它,才会有以后浪漫神奇的低矮型家具,华丽润妍的渐高家具,民族精粹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
它是我国古典家具的源头,将永远显示着不朽的魅力。
彩桧木案于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2001号墓出土,用木板斫销成器。
案面和案足外侧涂绘,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
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温酒器),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
它是我国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质家具。
夏商西周--原始古拙质朴浑厚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拙,质朴浑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椅的发展史
“有朋自远方来”现代人要怎么招呼呢?
一般的程序是:请朋友入座—泡茶—聊天。
那么,古人是怎么招呼远方来客呢?
其实步骤也是差不多的:请朋友上座—煮茶—寒暄。
从字面上来看,可能最大的差别就是泡茶和煮茶的分别,事实上“请朋友上座”这看似一样的动作,其实差别比煮茶和泡茶还要大。
当然,我说的差别并不是这个动作的差别,而是“入座”和“上座”中的那一个“座”字。
座的词义有很多,在此主要是作名词“坐具”的意思,而我说的古今待客的第一个差别,也就是坐具的差别。
坐具的发展,最大的差别可以简洁地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从低到高。
从书上和一些历史类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知道在早期的时候,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直至后来桌椅板凳的出现才改变这一起居习惯,如下图:
图1
图1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宴饮百戏图》。
图中人物跽坐于席上,面前有俎案,上面放置了食物。
虽然现代说的“椅子”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在东汉之前根本就没
有椅凳,但椅子的形象却是可以上溯到汉魏时期传入“胡床”。
不要误会了,古“床”非今“床”|,那时“胡床”的“床”可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用的“床”,在早期的时候,“床”是坐具而不是卧具。
《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
”显然,床是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所以说古今差别真的很大。
宋*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也”。
《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是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
汉灵帝时,从北方传入了“胡床”,其样子犹如矮凳,与胡床同时传入的还有一种绳床。
绳是双足交叉的,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
这种绳床后来也叫胡床,如下图:
图2
图3
图4
胡床虽然替代了席地而坐,但是俎案依然如前一样低矮,这种不协调的进餐姿势,成了促进大案高桌开始出现并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为河南东魏石刻《胡床》。
图中人物所坐的是胡床,面前放置食具的是俎案。
图5
在敦煌285窟壁画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
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
如下图:
图6
从隋朝开始,因为隋高祖忌讳“胡”字,加上胡床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后才能平隐,遂改名为“交床”。
而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这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椅子”这个词是从唐朝的时候才开始流行的,《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於唐宋”。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椅”本是木名,在《诗经》的《小雅》里有一篇名为《湛露》的古诗就有提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这里的“椅”就解释为:山桐子,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如上面图4),唐代始有靠背。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
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
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的时候还要由侍从扛着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如下图7的宋代《春游晚归图》:
图7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和种类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家具也开始向成套化发展,如下图:
图8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
图9 《重屏会棋图》
其中唯一以官职命名的“太师椅”,就是在宋朝的时候出现。
据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记载:“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用之。
遂号太师样。
”
文中提到的秦师垣,即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
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
太师椅由此产生,太师椅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
明清时期,这时中国式的高型家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东方家具所特有的艺术风格。
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是不一样的,明代家具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
而明式家具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
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主要指在明代和清代前期那种以硬木制作,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
这个时期的家具都以它造型简洁、结构合理、线条挺秀舒展、比例适度、适应人体使用功能、不施过多装饰的那种素雅端庄的自然美而形成的独特的风格。
如下图:
四出头官帽椅抽屉茶几
三节圈椅茶几三件套
灯挂椅四方椅
卷书椅茶几三件套
画案/ 办公桌两件套
和明式家具不同,清代中后期的家具,虽然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于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增多,但忽视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人体使用功能的协调性,因而这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形重,同时又具有那种官场显示财富、地位的气派,人们称其为“清式家具”。
如下图:
及至现代,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随着中国元素风靡全球,外国的潮流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中国。
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国人家里使用的是沙发皮具,而不再是传统的实木家具,此举对中国古家具的打击甚大,幸而在经过了最初的外国文化冲击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开始再次使用实木家具。
在传统古典红木家具流派中,主要有京作、苏作、东作、广作、仙作、晋作和宁式家具。
随着近几年国人对古家具的关注,福建仙游的红木家具制作从原来的艰难生存,发展到现在工艺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70000余人,出现了一批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专业镇、专业村、专业街,年创产值200多亿元,2013年5月份,仙游荣获为“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基地”的殊荣,成为中国主要家具流派及产地之一。
仙作的复苏犹如如燎原之势席卷中外市场。
笔者相信,中国的红木市场会像仙作一样继续蓬勃发展,中国的古老
文化必将让世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