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相学2011第四章
矿相学 期末复习提纲pdf

矿相学期末复习提纲ANG2013.121、矿相学: 用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石的一门地质科学。
2、矿相学的研究范围:金属矿物学、矿石学。
3、矿相学的任务:用矿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物质成分、组构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的规律性。
1、反射力: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即矿物光面在反光显微镜下的明亮程度。
2、反射率(R):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反射能力大小的数值,即反射力大小的数值。
(1)反射率是矿物本身的属性,反射率R取决于折射率N与吸收系数K:均质不透明矿物K越大R越大;4、矿物反射率的测定方法:光电学法、光学法(反射率简易比较法)5、影响矿物反射率测定值的因素:①矿物光片磨光质量;②入射光波波长、强度、浸没介质,光源稳定性;③切面方向;④仪器和附件及测量方法;⑤不同标准物质(矿物)影响测定结果;⑥内反射(选择解理、裂隙、包体不发育的颗粒测定)。
6、影响矿物反射率因素(1)内因: 晶体结构;(2)外因: 入射光波波长、介质条件非均质矿物反射率R、吸收系数K、折射率n随方向而异。
1、反射色:矿物的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垂直反射所呈现的颜色。
2、色度学中,表示颜色的三要素:色调(颜色主波长)、饱和度(浓度)、亮度(反射率)。
3、三原色:红、绿、蓝。
三原色的补色:三原色中任意两原色课混合成青、黄和紫等三原色的补色。
原色和补色加减关系:红+绿=黄,绿+蓝=青;红+蓝=紫;红+蓝+绿=白。
4、反射色的分类(1)据饱和度划分:无(白)色、微带色调的矿物、淡色或浅色矿物、有色矿物(2)据色调分类:无色矿物类、有色矿物类(黄色亚类、玫瑰色亚类、蓝色亚类)5、反射色观察方法:(1)目视简易比较法:入射光为较强白光,单偏光镜下,以方铅矿呈现亮白色为准,其它矿物与之比较(2)比色显微镜法(3)反射色的色度测定法6、影响反射色观察因素: 光源色调、矿物磨光质量、周围矿物的影响(视觉色变效应)1、双反射:在入射光为平面偏光的条件下(单偏光下),当旋转载物台一周时,非均质性矿物都可能有明亮程度或颜色的变化,这种明亮程度(反射率)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变化的性质称双反射。
矿相学总结

反射率Ⅰ级反射率毒砂、一般单质金属矿物(金银铜铂铋)Ⅱ级反射率黄铜矿、辉铋矿、白铁矿、镍黄铁矿Ⅲ级反射率辉铜矿、辉锑矿、磁黄铁矿、软锰矿Ⅳ级反射率斑铜矿、辉钼矿、磁铁矿、赤铁矿、雄/雌黄Ⅴ级反射率锡石、石墨、石英、方解石、铬铁、针铁、钛铁、黑钨双反射与反射多色性单偏光明亮程度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变化与双反射对应的反射色变化双反射显/不显铜蓝深蓝蓝白色石墨灰色微棕深灰微蓝辉钼矿白色灰白色偏蓝辉锑矿灰白色浅灰色白色磁黄铁矿淡棕红色乳黄色白铁矿黄白色淡黄绿色红锑镍矿亮橙色淡紫红色均质性与非均质性正交偏光(严格/不严格)+中低倍镜“偏光色”—严格正交偏光下45°位置(最明亮)非均质不透明矿物的显现颜色四种标准矿物都是均质性矿物铜蓝【强非均质性火橙—--棕红—棕黄】辉钼矿【强非均质性淡紫—蓝灰色】红砷镍矿【强非均质性黄绿—绿—淡紫】毒砂【强非均质性淡蓝绿---淡玫瑰色】黑钨矿【弱非均质性黄----灰】内反射与内反射色正交偏光+高倍镜透明感、立体感、不均匀性无内反射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铜蓝辉铋/锑/钼/铜矿软/硬锰矿毒砂方铅矿石墨有内反射色矿物锡石【白——--黄褐色】雌黄【黄---—橘黄】雄黄【橘红】自然硫【白-——-黄】白钨矿【白--—-淡黄】闪锌矿【淡黄———棕黄】辰砂【鲜红】黑钨矿【红棕】赤铜矿【血红】孔雀石【翠绿】蓝铜矿【蓝】硬度*下降物台、接触亮线向低硬度矿物移动*矿物硬度的异向性对鉴定具有重大意义*沟槽堆积为粉末状,脆性;堆积为翻卷而隆起,可塑性低硬度方铅矿辉X矿(铋、锑、钼、铜、银) 铜蓝蓝辉铜矿雌/雄黄石墨自然金/银中硬度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方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铜闪锌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针镍矿硫锰矿黝锡矿高硬度毒砂锡石黄铁白铁赤铁钛铁铬铁磁铁针铁方钴矿系列红砷镍矿XXX矿①反射色②反射率③单偏光下有无双反射及反射多色性特征④正交偏光中低倍镜下是否为均质性,若非均质性,偏光色?⑤正交偏光高倍镜观察有无内反射色⑥中低倍镜自然光看硬度矿石光片鉴定1列举光片中所含矿物及其含量,2按含量排序,依次描述矿物鉴定特征(6种基本特征+形态特征及相邻矿物间关系) 3总述结构,主要、次要4分述结构形态特点与组成矿物,各矿物间关系,绘图说明5分析矿石形成的矿化阶段与矿化期,确定矿物生成先后顺序素描图7cm,应注明图名、图例、放大倍数(10x?)、单偏光或正交偏光。
矿相学复习资料整理

消光位;单偏光、低倍镜下准焦——高倍镜下准焦——推入上偏光镜——加入最 强光,注意寻找矿物有微裂缝处、两矿物接触边界及颗粒边缘。
3、粉末法 4、正交偏光下油浸法 反射率色散:矿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不同而异的现象。 内反射与反射率的关系 (1)R>40%: 对入射光线较强烈的吸收,光线几乎不能透入内部(不透明矿物), 不能产生内反射,其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表色)。 (2)R<14%:透明矿物,吸收性弱,大部分光线可透过,强烈的内反射,内反 射色多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内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而反射色均为深灰色。 (3)14%<R<40%:透明半透明矿物,R 在 30—40%之间的仅有少数矿物有内反 射;小于 30%多数矿物具内反射,其内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都为体色,如辰砂。
Ⅱ级:方铅矿<R<黄铁矿 Ⅲ级:黝铜矿<R<方铅矿 Ⅳ级:闪锌矿<R<黝铜矿 Ⅴ级:R<闪锌矿 反射率的镜下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明亮程度,是确定矿物反射率视测分级的依据。
双反射的观察方法: 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观察视域中的矿物有无亮度的变化。若有,则显双反
射,若无,则不显双反射。 双反射弱的矿物单个晶粒看不出双反射现象,必须选择颗粒集合体和具双
反射多色性的表述:“显”和“不显”。
反射色与反射多色性的观察方法 在单偏光镜下,首先调节入射光(白光)尽量亮一些,以方铅矿在反光镜下
呈纯白色为标准。 其它矿物与其对比。对反射色相近的矿物,描述时要抓住主要色调,其前加
一定形容词。应注意微带色调的观察。 非均质矿物的反射色随结晶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须观察其不同方向的
二、矿相学的研究内容(重点)
2011矿相学--第七章结构

浸蚀结构 及星状结 构骸晶结 构似文象 结构交代 残余结构 交错(交 叉)结构 交代格状 及网状结 构 假象结构
乳滴状结 构叶片状 结构格状 结构 结状结构 文象结构 他形晶结 构共边结 构
碎屑结 构胶结 结构 生物结 构莓粒 结构、
花岗压碎结 构斑状压碎 结构揉皱结 构再结晶结 构鳞片变晶 结构定向变 晶结构
较高温度时形成的固溶体,随温度、压力 的下降会变得不稳定。当温度逐渐降低时, 均一的固溶体中的 不同的溶质组分就会发生 分离,而成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相,这 种现象叫固溶体分离作用。分离形成的结构 叫固溶体分离结构。 固溶体分离时的温度叫“共析点”,不同 组分的固溶体分离温度不同。该温度可视为 分离出两种矿物的形成温度下限,说明主客 矿物同时形成。
黄铁矿被方铅矿交代呈形似象形文字样残留
黄铁矿交代磁铁矿呈文象结构
交 代 残 余 结 构
被交代矿物在交代 矿物中,残余下一 些岛屿状或不规则 状残余体,各残余 体之间有的结晶方 位多具一致性,可 大致恢复被交代矿 物原颗粒轮廓。被 交代矿物在量上一 般少于交代矿物。
方铅矿交代磁黄铁矿和闪锌矿呈孤岛状残留结构
磁铁矿呈细网脉状交代紫硫镍矿
辉铜矿呈网状交代斑铜矿
辉铜矿呈网脉状交代闪锌矿
黄铜矿呈浑圆状交代黄铁矿
针铁矿交代黄铜矿,黄铜矿在针铁矿中呈星状交代残留
磁黄铁矿溶蚀交代钛磁铁矿
不是交代
方铅矿充填于方解石中或颗粒间呈星状
交代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物颗粒,多呈锯齿状的 溶蚀边缘,细 脉交叉处常显膨大加宽的现象。 (2)交代作用的形态类型多样而复杂,其形态主要决定于裂 隙的特点、交代程度和矿物结晶生长力的强弱。由 浸蚀结构—骸晶结构—残余结构—假象结构代表了交代作用由 弱到强的变化。
矿相学

显著:在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较显著,如辉锑矿等
清楚:在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较清楚可见,如方黄铜矿、磁黄铁矿等
微弱:在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不明显,仅在晶粒集合体中可以看出,如毒砂、赤铁矿等。
四、影响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观察的因素
影响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观察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
(1)精确地测出矿物的反射率色散曲线
(2)在射率色散曲线上,从400nm~700nm波长之间,按间隔10nm两处31个波段的反射率值Rλ,再分别乘以相对应的三色刺激函数Xλ、Yλ、Zλ,而得各波长的Xλ·Rλ、Yλ·Rλ、Zλ·Rλ。
(3)将三色分别相加,从而得出∑Xλ·Rλ∑Yλ·Rλ∑Zλ·Rλ,再分别乘以因数1/10.68,即求出该矿物的反射色的X、Y、Z。Y值也代表视觉反射率Rvis。
△R’=△R/0.5(Ro+Re)×100﹪(一轴晶主切面)
△R’=△R/0.5(Ro+Re)×100﹪(一轴晶主切面)
△R’=△R/0.5(Rg+Rp)×100﹪(低级晶主切面)
△Rs’=△Rs/0.5(R1+R2)×100﹪(非均质矿物的任意切面)
小问题:什么是一轴晶矿物?(中科院地质所2004年博士考题)
二、反射多色性的基本概念
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各主反射率对不同光波也有不同的选择性反射,因此各主反射率方向也可具不同的反射色。矿物的这种反射色因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性质就是矿物的反射多色性。
从双反射与反射多色性形成的原理上来讲,而这具有共同的机理,即它们同为各组光波对矿物不同方向锁表现的不同反射。双反射表示矿物主反射率间具有相似的色散曲线,所不同的是反射率有差别,反射多色性则表示矿物主反射率间不仅反射率有差别,同时色散曲线形态也不一样。
《矿相学》实验

《矿相学》实验实验一矿相显微镜的使用、矿物的反射率和反射色一.目的1.了解反光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反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矿物的反射率和反射色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内容1.了解反光显微镜的结构,学会反光显微镜使用方法。
2.在镜下直接观察标准矿物黄铁矿、方铅矿、黝铜矿、闪锌矿的反射率,比较它们亮度的差别。
3.用简易比较法观察磁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毒砂的反射率,并确定其反射率等级。
4.观察描述下列矿物的反射色,并对相似反射色的矿物进行比较。
黄色——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
玫瑰色——斑铜矿、自然铜。
蓝色——铜蓝无色(白——灰色)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石英。
实验二矿物的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一. 目的1.掌握双反射及反射多色性的观察方法2.观察常见几种矿物的双反射及反射多色性二. 实验内容1.观察辉钼矿、辉锑矿、石墨、方解石的双反射现象2.观察铜蓝、石墨的反射多色性实验三矿物的均质性和非均质一.目的1.学会正交偏光法和不完全正交偏光法鉴定均质和非均质矿物。
2.鉴定部分常见矿物的均质性非均质性及偏光色。
二.实验内容1.用正交偏光法和不完全正交偏光法鉴定下列均质和非均质矿物:均质性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强非均质性矿物:铜蓝:偏光色为火橙—棕红—橙黄辉钼矿:偏光色为淡紫色—蓝灰色毒砂:偏光色为淡蓝绿—淡玫瑰色辉锑矿:偏光色为蓝—黄粉—褐色磁黄铁矿:偏光色为黄灰—绿灰—蓝灰赤铁矿:偏光色为蓝灰—灰黄色弱非均质性矿物:黑钨矿:偏光色为黄—灰色实验四矿物的内反射一.目的1.学会观察矿物的内反射。
2.学会“亮线”法测定相邻矿物的抗磨硬度二.实验内容1.用正交偏光法观察下列矿物的内反射现象,并描述内反射的颜色:孔雀石,蓝铜矿,雌黄,辰砂,石英,方解石2.用“亮线”法比较斑铜矿—黄铜矿的相对硬度。
矿相学

R=
(N (N
− +
Ns Ns
)2 )2
+ +
k k
2 2
以空气为介质时,Ns =1,则
(N − 1)2 + k 2 R= (N + 1)2 + k 2
矿物反射率 R 和矿物光学常数 N、k 的关系如图
4
吸收性强的不透明矿物,取反射率主要取决 于矿物的吸收系数 k。如矿物的 k 值>2 时,R>38%, 而 R 与 N 值的关系不明显。
然然金属矿物 k 值在 5——1.5 之间),半透明矿物的 k 值在 0.73——0.03 之间,透明矿物 k 值一般<0.03。
透明矿物的光学指示体一般用折射率来表示(光率体)。 在吸收性晶体中光学性质随传播方向的变化,不仅与折射率 N 有关,更取决于吸收系数 k。N 使光波的速度改变,而 k 使光波在进行中递减变弱,二者都有方向性。对于非均质性 矿物,除特殊方向外,很难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只能用高次 方程式来表示。由于吸收性晶体的复折射率 N′=N-ik 是一 复数,i= −1 ,光学指示体叫复数光学指示体。复数光学指 示体要由代表折射率的 N 和吸收系数的 k 两个壳层构成,也 可绘出一个由它们所决定的反射率 R 壳层。由于时间关系, 不详细介绍,见矿相学。 三.不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 (一) 矿物的反射率
1
在灯光或自然光中不透明者称为不透明矿物(吸收性矿物)。 所谓吸收性是指光 波射入矿物后,其强 度随之递减的现象 而言。 光波进入物体(矿 物)内部因吸收作用 而使振幅递减的情 况如图。 设光强为I0的光波射 在吸收性矿物表面 上,在真空中的波长 为λ0,k为表示矿物
吸收能力强弱的常数;当光波向矿物内部透射(折射)时, 随着深入内部,光强I不断减小。若透过厚度为x的矿物后的 光强为Ix,则有:
矿相学课程设计 4

矿相学课程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矿相学课程设计——个旧锡矿学院:资环学院班级:资勘091学生姓名:周海学号:指导老师:谢宏老师2013-1-15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床地质简介第一节地层 (3)第二节构造 (4)第三节岩浆特征 (7)第四节蚀变 (7)第五节矿体的形态大小 (8)第二章矿石特征第一节矿床类型 (8)第二节矿石矿物 (9)第三节矿石的结构 (10)第三章矿化阶段和矿物的生成顺序第一节矿化期及矿化阶段 (11)第二节矿物的生成顺序 (13)第四章矿石的工艺特性简析 (14)第五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6)前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会并且熟练掌握狂想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
(2)、学会在显微镜下观看及认识不同矿物的光学性质(反射率、双反射率、反射多色性、均非性、观看偏光图、内反色)和显微镜在测定不同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硬度)。
(3)、熟悉和掌握以前学习的矿物鉴定的两种方法:矿物的鉴定方法和系统鉴定方法。
(4)、学会观察矿物的结构和构造,能够从结果和构造中辨别出不同矿物的生成顺序,了解他们成矿作用和成矿期。
2:课程设计的任务此次矿相作业的任务是以云南个旧锡矿为例,在矿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及其围岩,主要把云南个旧铅锌矿矿片和薄片的光学性质和矿物的含量、构造和结构、成矿作用和成矿时期记录,最后编写报告。
二:简要说明矿床类型,矿床地理位置1、云南个旧锡矿创的类型云南个旧矿种有锡、铅、锌、铜、钨、秘、被、妮、担、稀土、霞石等矿产,其中以锡、铅、铜、被、妮、担、稀土元素、霞石等最工业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种矿床类型:l)第四系风化残坡积型砂锡矿床:本类型矿床是西区已探明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锡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牛屎坡矿田、陡岩矿田、六方寨等地段,其中牛屎坡矿田砂锡矿床达大型规模,陡岩、六方寨等地仅为零星分布。
本类型矿床目前已开采完毕。
2)锡石一硫化物矿床:本类型矿床与东区相似,也是西区主要的锡多金属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两个亚类,是区内牛屎坡矿田、陡岩矿田及贾石龙、竹警坡、牛坝荒等地段锡金属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找矿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Y
3 90°
Z
7
8
2
1
0° (360°)
8
1
270° 7
5 6
4
3
Z
2
6 5 180°
8
X
4
1
0°
(360°)
2
3 90°
3、当两光波的振幅相等、同频率,其相差为90° 或90°的奇数倍时,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振动合成
为一圆振动。
90°
3
2
1
2
3
1
180°
y
0 0°4
0
4
5
6
7
270°
5
7
6 270°
三、矿物非均质性形成机理 1、反射平面偏光振动面的旋转 性能:
PP—前偏光 CC—一轴晶矿物c轴 AA—矿物水平轴的方位,两者皆为矿物主反射率的方向。 矿物的c轴与PP的振动方向成45°,假定入射光的振幅为OI,入射光投射到矿物光片上后,将 分解成振幅相等的两组互相垂直的平面分振动,分别平行于CC(OI2)和AA(OI1)方向。由 于这两组平面偏光反射率的差异,因而反射时其OR1必不等于OR2,所以两组反射光按平行四
2、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反 射平面偏光产生周相差 而造成椭圆偏光的性能
椭圆长轴a与起偏镜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非均质视旋转角 Ar,Ar角也随周相差而变化
多数非均质不透明矿物的周相差均较小(Δ<
10°),所以它们的Ar与Arβ近于相等。 Ar的标准
值(45°位时所测)是矿物的一个较重要的鉴定特征。
四、非均质矿物的偏光色
平面偏光(直线偏光): 光矢量端点的轨迹为直线,即光矢量 只沿着一个确定的方向振动,其大小、方向不变,称为线偏振 光。对着光线传播方向看去其振动轨迹为一直线。
椭圆偏光 圆偏振光
两同频率的平面偏光沿同一光路互相垂直振动,所产生的
合成光波有三种情况:
1、两互相垂直直线振动(频率相等,振幅不等),相位差 为0°、180°或 其整数倍时,重新合成一新的直线偏光(平面 偏光)。
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在严格正交偏光下处于45°位置 时不仅最明亮,而且在白光中常显现出颜色,这种颜 色称为偏光色。
1、透明非均质矿物偏光振动 面的旋转色散
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反射率也随 着改变,因此合成偏光的振幅与非 均质旋转角也随波长而有所不同, 故透过上偏光镜的振幅和光强也有 P
差别。 OI为入射光的振幅 ,OR′ 代表红光的合成反射平面偏光的振 幅及方向,OG′代表蓝光、OB′代 表绿光。每一种光波在分析镜AA线 上的投影,即为该光波能透过分析 镜的分振幅,即为Oc、Ob、Oa三部 分。它们根据“相加”的原理合成一 种混合色,即为偏光色。
A
c
R′
b
G′
a
B′
O
I
P
A
2、非均质不透明矿物的椭圆色散
非均质不透明矿物二主向 的反射率不仅振幅不同,而
且周相差也随光波波长而改
变,因此使合成的非均质椭
圆偏光也发生色散,即各色
P
光的非均质椭圆不同。这种
色散也是构成非均质不透明
矿物偏光色的基本原因。
A
b a
O
I
P
A
两个不同色光合成的椭圆振动,为同一矿物在不同波长光波中造成不同的非均质反 射椭圆,其中一个代表红光的椭圆振动,另一个代表绿光的椭圆振动,二椭圆各有一 部分光强透过分析镜。Oa代表绿光椭圆透过分析镜的振幅,Ob代表红光的振幅,根据 “相加’的原理合成一种混合色,即构成偏光色。
2、矿物的非均质性及偏光色
非等轴晶系矿物,在正交偏光镜下 转物台使矿物方位改变时,矿物发生明 亮程度和颜色的变化,这种光学现象称 之为非均质效应(非均质性),具这种 光学性质的矿物为非均质性矿物。如辉 钼矿、磁黄铁矿。
矿物均质性非均质性视测分级:
强非均质性:在正交偏光下,旋转物台明暗变化显著, 偏光色从显著(如辉钼矿、铜蓝等)至明显(如磁黄铁 矿等)。
6 270° 7
180° 5
4
Y
3 90°
8
2
1
0° (360°)
8 2
1
8 1 0° (360°)
2
7 Z
3
65 4
270° 7
6
X
5 180°
4
3 90°
2、两互相垂直的直线偏光(同频率不等振幅), 相位差不是0°、180°或180°整数倍时,合成一
椭圆振动(椭圆偏光)。
6 270° 7
180° 5
λ 3/4
λ
位相差为90°的两光波的传播
0° 360°
90°
270°
360° 0°
180° 90°
270°
360° 0°
180°
270°
自然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光矢量在各个可能方 向上的取向是均匀的,光矢量的大小、方向具有无规律性变化, 这种光称为自然光,也称为非偏振光。
矿物的观测大多在偏光中进行,偏光有三种形式:
弱非均质性:正交偏光下,旋转物台明暗变化可见至仅 隐约可见,有的显示弱的偏光色,在多方向性矿物颗粒 的集合体中才能清楚地看出其非均质效应。
均质性: 正交偏光下,即使用强入射光,旋转物台也不 出现明暗变化,即物台旋转一周呈全暗或全微亮。
硼镁铁矿显示非均质性 磁黄铁矿显示非均质性
赤铁矿非均质性 黄铜矿非均质性
第四章
矿物在正交偏光镜下的 均质性、非均质性
第一节 概 述
一 光学性质复习
光是一种横波,光波的形成情况可用质点的圆周运动 来说明,质点作简谐振动,运动轨迹为正弦曲线。圆周的 半径为光波的振幅,圆周周长相当于一波长。
C
C
90° B
B
D 180° 0° A
D
(F) A
光线 F
270°
E
E
0
λ/4
λ/2
3
2
1
270°
x
90°
5
6
7
0°
二 矿物的均质性、非均质性
1 均质性
等轴晶系的矿物均无方向性,对垂直入射的 平面偏光仍按原来振动方向反射,因振动方向 (东西)不变,反射光线不能透过上偏光镜 (南北振动),矿物在视域中呈黑暗状态(消 光),转物台明暗程度不变。这类现象称均质 效应,矿物的这种性质叫均质性。如 方铅矿、 闪锌矿各方向颗粒均显均质性,称它们为均质 性矿物。
第二节 正交偏光镜下均非性、偏光色、Ar角观测方法
一 Ar 角测法 正交偏光暗位法:
正交偏光镜下,选明暗变化最显著颗粒置于45°位置(此时最 亮),转动上偏光镜至矿物最黑暗,上偏光镜转角即Ar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