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钢筋的验收、检测要求
钢筋进场验收的内容及标准解读

钢筋进场验收的内容及标准解读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钢筋的质量,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工作。
本文将对钢筋进场验收的内容及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一、验收内容1. 钢筋的数量和规格:进场验收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方案要求,核对钢筋数量是否与实际进场数量相符。
此外,还需注意研究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 钢筋的外观质量:验收时,要对钢筋的外观质量进行仔细检查。
合格的钢筋应该没有明显的锈蚀、腐蚀、破损、变形等问题。
此外,还需注意检查钢筋的标志、压痕和防护包装等是否完好无损。
3. 钢筋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必要时可以对钢筋进行取样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
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确定钢筋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力学性能的测试可以评估钢筋的强度、延伸性和韧性等指标。
4. 钢筋的尺寸和形状:验收时,要对钢筋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查。
合格的钢筋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在长度、直径、弯曲度、间距等方面应与规定相符。
5. 钢筋的表面处理:验收时,要对钢筋的表面处理进行检查。
合格的钢筋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毛刺、裂缝、残渣等。
此外,还需注意检查钢筋的防锈涂层是否完好。
6. 钢筋的打包和存储:验收时,要对钢筋的打包和存储情况进行检查。
合格的钢筋应有完善的打包方式,防止钢筋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发生变形、破损等问题。
二、标准解读1. 钢筋数量和规格标准: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要求,钢筋的数量应与实际需要的数量相符。
钢筋的规格应符合GB/T 1499.2-2018《钢筋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和GB 1499.1-2008《钢筋第1部分: 产品标记、包装、运输和保管》中的要求。
2. 钢筋外观质量标准:根据GB/T 232-2010《金属材料的冲击试验方法冲击套装》和GB/T 226-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规范》的要求,钢筋的外观应无明显的锈蚀、腐蚀、破损和变形。
进场钢筋的验收检测要求DOC

进场钢筋的验收检测要求
1. 背景信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承载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钢筋进场后进行验收检测,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2. 验收检测要求
2.1 钢筋的外观检查
钢筋的外观应该平整光滑,表面应该无裂纹、无明显氧化和腐蚀现象。
条形钢筋应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断面尺寸和几何形状,表面应该清洁,无明显裂痕和变形。
2.2 钢筋的化学成分检查
钢筋的化学成分应该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保证其性能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从钢筋的质量种类、规格、试验证书等方面对钢筋进行检查。
2.3 钢筋的机械性能检查
钢筋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等指标。
应根据工程要求,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确保钢筋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4 钢筋的弯曲性能检查
钢筋的弯曲性能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
应对钢筋进行弯曲试验,确保钢筋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5 钢筋的交货质量证明
钢筋的交货单应包括钢筋名称、规格、数量、检验合格证书等信息,确保交付进场的钢筋质量符合要求。
3.
钢筋的验收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
只有确保钢筋符合质量要求,才能确保所建筑物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中,相关质量检验要求需严格执行,切勿忽略检验过程中的细节,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进场验收标准及内容分析

钢筋进场验收标准及内容分析钢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构造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的进场验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进场验收的标准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钢筋进场验收标准1.外观标准:验收人员应首先检查钢筋的外观。
钢筋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弯曲、磨损和锈蚀。
而且应保持钢筋原有的形状和尺寸,不应有明显的变形。
2.长度和直线度标准:钢筋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保持直线度。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直线度误差不应超过钢筋长度的1%,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能够正确安装。
3.弯曲度标准:钢筋的弯曲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人员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或钢丝绳测量弯曲钢筋的弯曲程度。
弯曲度的容许误差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6或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化学成分标准:钢筋的化学成分是保证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验收人员可以通过取样检验的方式,实验室分析钢筋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其中,常见的成分包括碳含量、硫含量、磷含量等。
5.机械性能标准:验收人员应要求供货商提供钢筋的机械性能测试报告,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等方式进行测试,以确保钢筋的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标识和包装标准:验收人员应检查钢筋上是否有清晰的标识,包括钢筋等级、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信息。
此外,钢筋的包装应完好无损,确保在搬运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外力损坏,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堆放。
二、钢筋进场验收内容分析1.质量:钢筋的质量是进场验收的首要内容。
通过检查外观、长度、直线度和弯曲度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钢筋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而后通过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测试,可以更细致地评估钢筋的质量。
只有合格的钢筋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
2.标识和包装:钢筋的标识和包装对于追溯和管理至关重要。
标识能提供钢筋的相关信息,方便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而合格的包装则可以保证钢筋在进场、搬运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精度要求

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精度要求钢筋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承担着承重、增强和保护结构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精度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介绍精度要求的相关内容。
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查:钢筋应该没有明显的弯曲、腐蚀、锈蚀、裂纹等缺陷。
表面应光洁无杂质,没有明显的油污或涂层剥落。
2.尺寸检查:钢筋的直径、长度和重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测量钢筋直径时应使用经过校准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化学成分检查:通过对钢筋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
这个检查主要用来检验钢筋的成分是否与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一致。
4.机械性能检查: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等方式,评估钢筋的机械性能。
这些试验可以检测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性能指标。
钢筋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精度要求是指钢筋的尺寸精确程度,它对于施工工艺的控制和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钢筋进场验收的精度要求:1.直径精度:钢筋直径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要求。
对于直径较粗的钢筋,允许的偏差范围一般较大,而对于直径较细的钢筋,允许的偏差范围较小。
直径偏差的控制能够保证钢筋的连接性和承载能力。
2.长度精度:钢筋的长度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钢筋的长度偏差应交由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控制,以确保长度的准确性。
3.重量精度:钢筋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进场验收时,可以通过称重来检验钢筋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重量偏差的控制能够保证钢筋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精度要求对于施工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使用合格、符合标准的钢筋,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抗震性能。
精确的尺寸和重量控制能够确保钢筋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钢筋进场验收内容与标准概述

钢筋进场验收内容与标准概述钢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构造材料之一,其质量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进场验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钢筋进场验收的内容与标准进行概述,以确保施工过程中钢筋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1. 钢筋进场验收内容钢筋进场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1 标志和文件的检查:检查钢筋上是否有标志,如钢筋规格、批次、厂家名称等标志,同时核对随附的文件,如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
1.2 外观质量的检查:检查钢筋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无明显变形、锈蚀、划伤等缺陷。
同时,检查钢筋表面的涂层是否均匀、牢固。
1.3 尺寸与几何形状的检查:测量钢筋的直径、长度、弯曲度等尺寸参数,检查钢筋的直线度、弯曲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4 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检查:通过取样分析检查钢筋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并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等力学性能测试,评估钢筋的强度和延伸性能。
1.5 等级验收:根据国家标准,将钢筋按照材质、直径、弯曲性能等等级进行验收。
2. 钢筋进场验收标准概述钢筋进场验收的标准基本上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标准概述:2.1 钢筋规格标准:钢筋的规格应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1499.1《钢筋第1部分:普通钢筋》、GB/T 1499.2《钢筋第2部分:螺纹钢筋》等。
2.2 钢筋的外观标准:钢筋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明显的变形、锈蚀和划伤。
按照标准规定,可以存在一定的细微不平整和少量的机械剥落,但严禁有大面积的铁锈、砂浆或其他杂质附着。
2.3 钢筋尺寸和几何形状标准:钢筋的直径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的误差。
钢筋的直线度和弯曲度也应符合标准要求。
2.4 钢筋化学成分标准:钢筋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如相应规定的C、Si、Mn、P、S等元素的含量。
2.5 钢筋力学性能标准:钢筋的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钢筋进场验收要求及流程解析

钢筋进场验收要求及流程解析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它承担着承重、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等关键作用。
因此,钢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至关重要,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析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和流程。
首先,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要求:钢筋的物理性能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验收时需要检查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外观质量要求:外观质量是钢筋进场验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检查钢筋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破损、锈蚀等质量问题。
3. 标志和铭牌要求:钢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打印相关标志和铭牌,用于标识钢筋的品牌、型号、批次、执行标准等信息。
验收时需要检查是否有完整的标志和铭牌。
4. 包装和运输要求:钢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包装和运输要求,以保证钢筋的质量不受损坏。
验收时需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并核对包装上的标识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了解了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后,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流程解析。
1. 提前准备:在钢筋进场验收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准备验收所需的相关文件和工具。
这包括施工图纸、验收标准、测量工具等。
2. 验收申请:施工单位将钢筋进场验收的申请提交给质检部门,并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如供货商名称、供货单号、批次号等。
3. 验收现场检查:质检部门将派遣工作人员到钢筋储存地点进行现场检查。
工作人员将仔细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使用测量工具对物理性能进行检测,检查标志和铭牌的完整性,并核对包装和运输情况。
4. 功能性能检验:除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的检测外,还需要进行钢筋的功能性能检验。
这包括对钢筋的弯曲等工艺性能的测试。
5. 记录和评定:质检部门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评定钢筋的合格性。
如有不合格情况,可以要求供货商进行整改。
6. 储存和使用:合格的钢筋将被储存起来,等待使用。
在使用时,施工单位需要检查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使用。
如何进行钢筋进场检验与验收

如何进行钢筋进场检验与验收钢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材料,它承担着支撑和抗拉的作用,对于确保建筑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的进场检验和验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钢筋进场检验与验收的步骤和要求。
首先,钢筋进场检验是针对进场的新钢筋进行的,目的是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下面是钢筋进场检验的步骤和要求:1. 外观检查:首先要对钢筋的外观进行检查。
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锈蚀、氧化、裂纹等缺陷;检查钢筋的长度、直径、弯曲等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辨。
2.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确定钢筋的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钢筋具有不同的成分要求,因此需要查阅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3. 机械性能检测:钢筋的机械性能检测是确保钢筋的强度和延伸性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机械性能检测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4. 切割取样:在进行机械性能检测之前,需要从每批钢筋中随机选取试样进行切割。
切割取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试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5. 标识、记录和保存:通过对每批钢筋进行标识,记录每个钢筋的具体信息和检测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保存检测样品供后续需求。
完成钢筋进场检验之后,下一步是进行钢筋的验收。
钢筋验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已安装的钢筋进行检查,以确保它们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下面是钢筋验收的步骤和要求:1. 安装质量检查:验收过程中首先要对钢筋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
包括钢筋的间距、覆盖层厚度、连接部位是否牢固等。
有关这些方面的要求应根据设计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2. 钢筋的标识与记录:对于每个被验收的钢筋,应进行标识并记录其具体位置、尺寸和安装日期等信息。
这些记录有助于后续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3. 钢筋的尺寸检查:验收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尺寸进行检查。
钢筋的直径、长度和弯曲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 钢筋的缺陷检查:检查钢筋表面是否存在锈蚀、氧化、裂纹、变形等缺陷。
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验收标准与评定方法

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验收标准与评定方法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介绍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验收标准与评定方法。
一、质量验收标准1. 钢筋规格和材质标准: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对进场的钢筋进行规格、型号和材质的检查。
钢筋的型号应与设计要求一致,材质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2. 表面质量: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纹、砂眼、麻面等缺陷。
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疵点等。
3. 形状和尺寸:检查钢筋的截面形状是否符合要求,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包括钢筋的直径、长度、弯曲度等参数。
4. 拉伸性能:通过取样检验,对钢筋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
检测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以确保钢筋的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5. 化学成分:检查钢筋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包括主要合金元素和一些有害元素的含量。
6. 表面涂覆层:如果钢筋需要进行涂覆防腐处理,应检查涂覆层的厚度、附着力等指标。
确保涂覆层的质量达到要求。
二、评定方法1. 检验批质量检查:根据所采用钢筋的数量和规格,进行成批的质量检查。
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评定该检验批的合格率。
2. 抽样检验: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抽样检验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通过测试样品的质量指标,判断钢筋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 现场力学性能测试:在施工现场使用便携式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对钢筋进行实时测试。
包括温度、弯曲度、抗拉强度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定期的力学性能检测。
4. 冲击试验:对选定的样品进行冲击试验。
通过观察和记录试验中的裂纹、断裂情况,判断钢筋的抗冲击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 化学成分测试:采集钢筋样品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判断钢筋的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6. 超声波探伤:对钢筋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是否存在内部缺陷、裂纹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材料进场核验、送检的有关要求近期在技术资料报验、审核中,监理发现钢筋材料进场报验、审核、送检存在以下问题:1、检验批混乱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规定,“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生产日期、炉号)、同一规格(直径和级别)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60t )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但在实际采购进场时,前海基础指挥部组织的2014年11月26日月度检查评比中发现,很多施工单位进场钢筋的报验数量为60t、350t、120t的极限值,而对进场钢筋的批次(炉号、生产日期)不进行核查,出现同一批进场的同一种直径的规格的钢筋,出现了不同生产日期、不同炉号的多批次钢筋,而没有按不同批次钢筋进行送检,出现不同批次的钢筋漏检的质量缺陷。
钢筋是结构受力的主要材料,是工程强制性检验指标,一旦出现不同批次钢筋漏检的情况,或者漏检的不同批次的钢筋存在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风险,所使用的结构工程所在分项工程不能评为合格工程,以致整个工程不能评为合格。
在现实中,对进场的同一直径钢筋存在不同生产日期、不同炉号的情况,但在施工人员操作中,不认真执行不同批次材料必须送检的规定,而是规避不同炉号钢筋进场的实际情况,将多批次钢筋(不同炉号、不同生产日期的同一直径的钢筋)混合成一个批次,以减少钢筋送检批次,减少试验费,而造成工程质量风险,以致造成所使用的钢筋结构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的工程。
在实际操作中,钢筋进场数量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巧合出现以t为单位的整数倍。
如在材料进场和送检时,某规格的钢筋如直径25、级别HRB335正好是60t,可以认定该项材料的实际进场重量是编造出来,是不可以采纳和胜任的数据。
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判断进场数量是假资料。
2、钢筋进场时厂家标牌混乱钢筋进场在产品上必须有厂家标牌,以辩识进场钢筋的主要参数和产品批号,如直钢筋应在两端头有铆钉固定的厂家标牌,如圈圆钢筋在捆扎处也应有厂家标牌,厂家标牌上有“厂家名称、生产日期、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级别或力学指标如HPB335/HRB/HRB335等、单捆钢筋的实际称重、单捆的根数、单根的长度”。
如进场钢筋无厂家标识牌,进场的钢筋则无法判定材料的主要技术参数如钢筋级别、数量、厂家品牌等重要信息,则按该产品为“ 三无”(无产品标识/炉号、无厂家标识、无生产日期)进行退货处理。
3、钢筋进场数量不准确现时很多施工单位的钢筋进场台帐是按计划数量进行报验的,并且分类检验批的钢筋进场重量均是以t为单位的整数倍,这样做是不客观,也是不可以的。
应该在每一批次钢筋进场时,首先由施工单位的物资部门根据《送货单》/《验货单》,与工程部进行现场核验,进场材料的数量、质量是否符合技术参数要求,首先是看钢筋的厂家标识牌是否完整,通过标识牌可以知道材料的厂家、批次/炉号和生产日期、规格,然后还要逐根进行清点核算数量(长度、根数、重量)是否与送货单相符,如质量与数量、以及厂家的有关质量出厂合格证齐全,才能签署送货单中的验货人名字。
否则,如质量、数量、厂家质量证明文件等有一样不齐全,都不能接收该批货物。
作临时堆放或退货、或补充质量合格证文件,临时封存作“进场未验收,不得使用标识”。
只有在进场钢筋质量、数量、质量合格证文件齐全后,工程部通知质检员,再由工程部、质检员通知监理人员见证取样送检,并且施工、监理人员进行验收进场材料的质量、数量、质量合格文件后,建立记录《材料进场台帐》,明确不同炉号、批次、生产日期材料的检验批次,并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确保不同批次钢筋进行有效复盖的材料送检,并建立记录《材料取样台帐》,并跟进送检试验报告的结果,取回试验报告后,在《材料取样台帐》中的“送检结果”记录试验检验单编号、检验合格的结论、以及报告日期等内容。
4、钢筋报验单的数量/重量、主要技术参数填写不完整,不能准确判定进场材料的质量、数量、检验批等技术参数。
现根据我们的经验,建议在钢筋的《工程材料报审表》中,如是进场报验,应按下表的分项进行填写:材料进场申报:如无产品出厂合格证(加盖供货商的红色印章,合格证应复印清晰,能准确读取生产日期、检验日期、出厂日期、钢筋的出厂批次/炉号),贝S不允许进场,但未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之前的表格样识如下表:如对应的计算理论重量为:12m/根X 70根x 3.853kg/m=3236.52kg。
与标牌上的实际称重偏差为3236.52-3234=2.52kg。
按有关强制性条文,重量偏差是可以允许范围内的。
如是钢筋进场使用报验,则需要在对应的钢筋批中,加入试验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单号和质量结论。
如下表所示:从新的规范确定的钢筋级别,已改变了原有钢筋用I级、H级、皿级用钢材含碳量指标进行分类的概念,改为以屈服极限强度为分类的概念,以后钢筋就不用再以I 级、H级、皿级来进行分类了,而是用以下方法表示类别:如HPB XX X、HRB<xx、HRB氐XX、抗震钢筋HRB<xx E (其中HRB<xx E 中“XX X”代表屈服极限指标);如HRBF500是热轧带肋抗震特种钢筋的牌号,其含义:H R B F、E分别为热轧(Hot 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细(Fine)。
E ( Earthquake ) 地震5、新的规范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02(2011 年版)对钢筋的有关文条转录如下: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中解释:钢筋进场时.应检杳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
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贝y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1. 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2. 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3. 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本条的检验方法中,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
有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可以合并。
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
对于每批钢筋的检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执行。
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每批抽取5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以上“同一牌号”的意思,即为“同一生产日期、同一炉号” 以上“同一规格”的意思,即为“同一直径、同一力学指标”,即直径①、级别HPB/HR相同。
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 或HRBF500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5.3 钢筋加工主控项目5.3.2A 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合表 5.3.2A的规定。
表5.3.2A 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要求HRB400> 15HBRF400RRB400> 13HRB500> 14HBRF500注:1.断后伸长率A的量测标距为5倍钢筋公称直径;2.重量负偏差(%按公式(Wo-Wd / Wo X 100计算,其中W为钢筋理论重量(kg/m), Wd为调直后钢筋的实际重量(kg/m);3.对直径为28mn r 40mr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1%对直径大于40mr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2%。
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
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批;每批见证取3件试件。
检验方法:3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经时效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检验重量偏差时,试件切口应平滑且与长度方向垂直,且长度不应小于500mm长度和重量的量测精度分别不应低于1m和1g。
5.3.3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 HRB400 HRB500 HRBF335 HRBF400 HRBF50及RRB4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按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深圳市东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前海合作区振海路市政工程监理组编写:季永贤2014年12月5日附件案例:2014年11月26日前海局月检查评比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删除施工单位的名称)从新的规范开始,钢筋级别改用HPB\HR蒔级别标注分类。
钢筋进场的具体数量未认真核查,出现钢筋采购计划数量与进场数量一致,且出现钢筋进场数量为60t、350t这样的在操作中难以出现的离奇巧合整数。
且同一批进场钢筋一般只按同一个检验批取样,这样操作是不准确的。
女口:某施工企业①25HRB33筋为350t ;某施工企业2014年7月2日进场,生产日期2014年6月14日皿级①22 筋重量为60t;某施工企业司2014年9月30日进场的皿级①25筋重量为60t。
如理论上数据计算,进场钢筋一般为标准长度12m规格的整数倍,如果施工单位大批量进场的钢筋,一般是成捆采购进场,并由厂家提供该批次生产日期、炉号、数量的质量合格证进行核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