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合集下载

采区供电设计编制内容

采区供电设计编制内容

采区供电设计编制内容
一、采区供电设计使用范围:
1、对于正在生产和准备生产的采煤工作面
2、对于正在生产和准备生产的掘进工作面
3、恢复和维修巷道需要电气设备的大修队组
二、采区供电设计的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2、《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
3、《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煤炭工业出版社
三、采区供电设计的主要内容:
1.生产队组所在工作面的自然状况,
2.采用的主要机电设备
3.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4.采区变压器的选择计算
5.采区供电电缆的选择计算
6.系统电压损失计算
7.短路电流的计算
8.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9.过流和短路的灵敏度校验计算
四、采区供电设计图纸部分:
1、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工程平面图
2、采煤(掘进)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图
3、采煤(掘进)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4、瓦斯监测系统示意图
5、通风系统示意图
五、采区供电设计表格部分
1、选用设备统计表
2、用电设备技术特征表
3、矿用变压器技术参数表
4、用电线路计算阻抗值一览表
5、用电线路短路点短路阻抗值一览表
6、各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一览表
7、继电保护整定值一览表
8、规程贯彻记录表。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煤矿采区供电设计是指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的电力供应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煤矿采区供电设计方案应该能够满足煤矿采区各个区域的电力需求,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矿区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在进行煤矿采区供电设计时,需要对矿区的整体布局和现有的电力设施进行调查和勘察。

通过对矿区的电力负荷情况、用电设备、强电需求、用电能力等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矿区的运行模式和用电特点,确定煤矿采区的供电能力和用电设备的配置。

其次,在煤矿采区供电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矿区的主要设备和工艺过程对电力质量的要求。

根据矿区的用电特点,选择合适的供电设备,确定适当的电源电压和频率,确保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矿区各个环节的用电要求,避免因为电压、电流波动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的发生。

另外,在煤矿采区供电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供电系统的影响。

例如,煤矿采区常常存在有害气体、水分、灰尘等环境污染物,这些都对供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选择防爆、防水、抗污染的供电设备,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此外,煤矿采区供电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煤矿采区作为一个连续作业的系统,对供电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备份和冗余设计,保障供电系统在设备故障、线路故障等突发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最后,在煤矿采区供电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

煤矿的采矿过程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因此,合理利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引入可再生能源等,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煤矿采区供电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煤矿的实际情况和用电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矿区的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煤矿采区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煤矿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设计

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设计

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设计一、供电线路设计1.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线路应采用三相四线制,线路电压为380/660V,频率为50Hz。

2.采用0.4/0.69kV双皮带电缆供电,采用Y型接线方式,配电箱与电缆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保证安全可靠。

3.供电线路应采用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井下设备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配电。

二、配电装置设计1.采用箱式变电站作为供电系统主要配电装置,箱式变电站应具备防尘、防水、防爆等功能,能够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中正常工作。

2.配电装置应根据井下采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确保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配电装置应具备过载、短路、漏电等保护功能,并及时报警或切断电源,确保井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三、电缆敷设设计1.电缆应采用阻燃、耐磨损的特殊材料,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够在井下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

2.电缆敷设应避免与锚杆、滚筒等设备相接触,避免外力磨损和机械损坏。

3.电缆敷设应采用固定夹具或线槽等形式固定,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绝缘电缆保护设计1.在采区内应设置绝缘保护装置,控制电缆的绝缘电阻,确保电缆与井壁不发生电击事故。

2.绝缘保护装置应具有自动断电功能,在电缆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事故扩大发生。

3.绝缘电缆保护装置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以上是一份关于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为确保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根据煤矿井下采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供电线路、配电装置和电缆敷设等。

只有确保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保障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煤矿采区变电所供电设计

煤矿采区变电所供电设计

煤矿采区变电所供电设计一、总体设计思路1.稳定性原则:供电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煤矿采区内各设备的正常运转。

2.可靠性原则:供电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保证变电所供电中断的概率极低,并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安全性原则:供电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能够防范电气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4.经济性原则:供电系统设计应兼顾经济性,尽量减少投资成本同时保证供电质量。

5.环保性原则: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供电系统设计内容1.负荷计算:通过对矿区设备的负荷需求进行计算,确定变电所的负荷容量,以保证变电所能够稳定供电。

2.供电方案设计:根据矿区的用电需求和供电条件,设计供电方案,包括输电线路的布置、变电所的布置和容量、开关设备的选择等。

3.供电线路设计:根据输电距离、负荷容量和供电质量要求,确定供电线路的截面、种类、走向和敷设方式,并进行线路杆塔的选型和布置。

4.变电所设计:确定变电所的布置和容量,包括主变压器的容量选择、高压开关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配电装置和保护装置的选型等。

5.供电系统配套设施设计:包括照明系统、接地系统、防雷系统、电力监测系统、安全设备等。

6.供电系统保护设计:设计合理的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等措施,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供电系统运维设计:设计供电系统的运维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维护、故障排除、检修计划制定等。

三、供电系统设计要点1.考虑煤矿采区的特殊环境要求,对供电设备进行防爆设计,并选用合适的防爆型号设备。

2.根据供电线路的长度和负荷情况,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等级,以减少线路损耗和投资成本。

3.合理设计变电所的布置,使其满足矿区用电的需求,并兼顾安全、经济和运维的要求。

4.选用可靠性高的开关设备和保护装置,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提前考虑供电系统的扩容需求,合理规划变电所的容量和配电装置的备用容量。

采区供配电设计规范

采区供配电设计规范

6采区供配电设计6.1 采区变电所设计6.1.1采区严禁选用带油电气设备,设备选型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6.1.2采区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区变电所宜设在采区上(下)山的运输斜巷与回风斜巷之间的联络巷内,或在甩车场附近的巷道内;2.在多煤层的采区中,各分层是否分别设置或集中设置变电所,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择;3.当采用集中设置变电所时,应将变电所设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

6.1.3当附近变电所不能满足大巷掘进供电要求时,可利用大巷的联络巷设置掘进变电所。

当大巷为单巷且无联络巷利用时,可采用移动变电站供电。

6.1.4采区变电所硐室的长度大于6m时,应在硐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并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6.1.5采区变电所硐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硐室尺寸应按设备数量及布置方式确定,一般不预留设备的备用位置;2.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3.硐室通道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4.硐室内不宜设电缆沟,高低压电缆宜吊挂在墙壁上;5.变压器宜与高低压电器设备布置于同一硐室内,不应设专用变压器室;6.硐室门的两侧及顶端应预埋穿电缆的钢管,钢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7. 硐室内应设置固定照明及灭火器。

6.I.6单电源进线的采区变电所,当变压器不超过2台且无高压出线时,可不设置电源进线开关。

当变压器超过2 台或有高压出线时,应设置进线开关。

6.1.7双电源进线的采区变电所,应设置电源进线开关。

当其正常为一回路供电、另一回路备用时,母线可不分段;当两回路电源同时供电时,母线应分段并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应分列运行。

6.1.8由井下主(中央)变电所向采区供电的单回电缆供电线路上串接的采区变电所数不应超过3个。

6.2 移动变电站6.2.1下列情况宜采用移动变电站供电:1.综采、连采及综掘工作面的供电;2.由采区固定变电所供电困难或不经济时;3.独头大巷掘进、附近无变电所可利用时。

采区供电系统设计

采区供电系统设计

采区供电系统设计第一章煤矿供电系统目前,电力已成为煤矿生产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能源。

可靠、安全、高质量和经济地供电,对保证安全生产、提咼产品质量及提咼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概述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电力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

电力网是由输电线路和升(降)压变电站(所)组成,担负电力输送、分配和变换任务的网络。

图1-1是电力系统示意图。

问题:为什么要用高压、超高压输送电能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较低(3.15~20kV),为能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必须将发电机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输送到负荷中心。

在负荷中心附近需设置降压变电站(所),将电压降低后再输送至用户。

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以输电线路相连,称为并网发电。

并网发电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发电厂和电力网的经济效益。

煤矿是电力系统的用户,是电能的消费者,处于电力网的终端全国电网分布图GIS变电所ZJn二、煤矿电源煤矿企业的电源一般来自电力网,只有少数煤矿从自备电厂取得电源。

煤矿企业设有企业总变电所来接受电能,其受电电压为6110kV。

煤矿企业总变电所必须至少有两个独立电源,通常两个电源来自电网的两个区域变电所或发电厂。

煤矿企业从电网取得电源的方式有以下两种:1)双回路放射式电网变电站一■煤矿1煤矿2如图2-2所示。

煤矿1由电网的一个变电站(所)用两条输电线路供电,可靠性较高;煤矿2由电网的两个变电站(所)供电,可靠性更高。

双回路放射式的特点是:每个用户由两条专用输电线路供电,每条输电线路都能负担全矿的负荷,输电线路中间没有分支,不易发生故障,供电可靠性高。

但建设和运行费用大。

2)环式如图2-3所示。

环式适用于向两个彼此之间相距较近,而离电源都较远,负荷容量相差不太大的煤矿供电。

可以节约线路造价。

三、额定电压等级为了便于电网的运行管理和电气设备生产的标准化,国家标准规定了全国统一的额定电压等级,电气设备都是按照额定电压设计和制造的,在额定电压下电气设备可以安全、高效的运行。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第一部分工作面概况北二采区I0130404回采工作面,下顺槽走向长度1393米。

上顺槽1157米。

该工作面切眼平均倾角为11°,煤层平均厚度为5.33米,煤层磨氏硬度为1-3,工作面切眼倾斜长度198米。

第二部分采区供电系统设计第一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选择:该面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为走向长壁后退式综放工作面(右工作面)。

主要设备:1、采煤机MG300/700—WD 一台(功率:698.5KW)2、转载机SZZ830/315 一台(功率:315KW)3、破碎机PLM—1800 一台(功率:200KW)4、乳化液泵LRB400/31.5 两台(功率:250KW)5、液压支架ZF6400/15.7/31 (要有喷雾装置126部)6、排头支架ZFG6400/22/30H (要有喷雾装置7部)7、工作面前、后部刮板机SGZ-764/630 两台(功率:315 KWх2/台)第二节、供电方案的选择工作面电源从北二采区变电所引出,延至工作面移动变电站高压开关,两根高压电缆型号MYPT—3.6/6--3х50+1х25。

采区供电安装4台移动变电站,其中3台为工作面设备供电,1台为前、后顺槽低压设备供电。

为工作面设备供电变电站3台,变电站型号为:KBSGZY—1600/6、KBSGZY—1000/6、KBSGZY—800/6,为工作面及前、后顺槽后部低压供电变电站1台,变电站型号KBSGZY—500/6。

各台变电站用途如下:1#变电站:采煤机、前刮板机2#变电站: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液泵、喷雾泵。

3#变电站:后刮板机。

4#变电站:工作面前后顺槽的低压电气设备如污水泵、照明信号综保、回柱绞车等。

第三节、供电计算:(一)变电站容量确定:计算依据S=K xΣP e/COSΦpj式中:S:所有计算负荷的视在功率(KV A)K x:需用系数COS Φpj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ΣP e :系统有功功率之和(KV A ) (1)1#变电站容量确定:K x =0.4+0.65.13286306.04.0ΡΡ∑max ⨯+=N =0.68 S=K x ΣP e /COS Φpj=0.68х (698.5+630)/0.65 =1399.08KV A查《煤矿电工》215页15-1 COS Φpj =0.65根据计算:1#变电站选用KBSGZY —1600/6型 (2)2#变电站容量确定:K x =0.4+0.66303156.04.0ΡΡ∑max ⨯+=N =0.7 S=K x ΣP e /COS Φpj=0.7х630/0.65 =678.46KV A根据计算:2#变电站选用KBSGZY —800/6型。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南二下延采区供电设计。

从实际出发进行系统分析,除满足一般设计规程及规范要求外,还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本设计变压器选用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和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高压开关与低压馈电开关都选用具有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保护装臵的高压防爆真空开关和低压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各种设备的开关选用矿用隔爆型真空起动器。

高压铠装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通过短路电流、开关继电保护整定的计算和保护接地的确定,使其设计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组合灵活,以及功耗低,保证采区供电安全、经济、高效平稳运行。

关键词:供电设计选用变压器开关电缆目录摘要 (I)1 采区供电设计的原始资料 (1)1.1 采区地质概况 (1)1.2 采煤方法 (1)1.3 采区排水 (1)1.4 采区设备及材料的运输 (1)1.5 煤炭的运输 (1)1.6 采区压气系统 (2)1.7 采区通风系统 (2)2 采区供电系统及变电所位臵的确定 (3)2.1 变电所位臵的确定 (3)2.2 电压等级的确定 (3)2.3 采区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变电站容量、台数的确定 (3)2.3.1 向临时施工的普掘I工作面供电变压器确定 (3)2.3.2 向普掘II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 (4)2.3.3 向煤仓供电的变压器确定 (4)2.3.4 向综采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 (5)2.3.5 向采煤生产准备面设备供电变电站确定 (7)2.3.6 向采区主提升绞车等设备供电变压器确定 (8)2.3.7 专用风机变压器的选择确定 (8)2.4 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的确定 (8)3 采区的设备选型 (11)3.1 低压电缆的选择计算 (11)3.1.1 电缆的选择原则 (11)3.1.2 电缆型号的确定 (11)3.1.3 电缆长度的确定 (12)3.1.4 低压电缆截面的选择计算 (13)3.2 高压电缆的选择计算 (23)3.2.1 电缆型号与长度的确定 (23)3.2.2 电缆截面的选择与校验 (23)3.3 采区高、低压开关的选择 (28)3.4 低压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 (28)3.5 高、低开关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30)3.6 采区的保护接地 (33)4 结论 (36)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采区供电设计的原始资料1.1 采区地质概况南二下延采区,北起F71断层,南到F70号断层,东起DF02断层,西为-700水平,走向约300米倾斜东西宽约1000米,该采区可采煤层有:16#、17#、18#煤层,每个煤层可布臵一个倾斜长壁回采工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设计为南二下延采区供电设计。

从实际出发进行系统分析,除满足一般设计规程及规范要求外,还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本设计变压器选用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和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高压开关与低压馈电开关都选用具有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保护装置的高压防爆真空开关和低压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各种设备的开关选用矿用隔爆型真空起动器。

高压铠装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通过短路电流、开关继电保护整定的计算和保护接地的确定,使其设计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组合灵活,以及功耗低,保证采区供电安全、经济、高效平稳运行。

关键词:供电设计选用变压器开关电缆目录摘要 (I)1采区供电设计的原始资料 (1)1.1采区地质概况 (1)1.2采煤方法 (1)1.3采区排水 (1)1.4采区设备及材料的运输 (1)1.5煤炭的运输 (1)1.6采区压气系统 (2)1.7采区通风系统 (2)2采区供电系统及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3)2.1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3)2.2电压等级的确定 (3)2.3采区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变电站容量、台数的确定 (3)2.3.1向临时施工的普掘I工作面供电变压器确定 (3)2.3.2向普掘II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 (4)2.3.3向煤仓供电的变压器确定 (4)2.3.4向综采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 (5)2.3.5向采煤生产准备面设备供电变电站确定 (7)2.3.6向采区主提升绞车等设备供电变压器确定 (8)2.3.7专用风机变压器的选择确定 (8)2.4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的确定 (8)3采区的设备选型 (11)3.1低压电缆的选择计算 (11)3.1.1电缆的选择原则 (11)3.1.2电缆型号的确定 (11)3.1.3电缆长度的确定 (12)3.1.4低压电缆截面的选择计算 (13)3.2高压电缆的选择计算 (23)3.2.1电缆型号与长度的确定 (23)3.2.2电缆截面的选择与校验 (23)3.3采区高、低压开关的选择 (28)3.4低压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 (28)3.5高、低开关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30)3.6采区的保护接地 (33)4 结论 (36)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采区供电设计的原始资料1.1采区地质概况南二下延采区,北起F71断层,南到F70号断层,东起DF02断层,西为-700水平,走向约300米倾斜东西宽约1000米,该采区可采煤层有:16#、17#、18#煤层,每个煤层可布置一个倾斜长壁回采工作面。

其中17#煤层最厚,平均厚度为3.76米。

1.2采煤方法由于该采区走向长度短,倾向长度长,煤层平均倾角19°,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煤层被划分多个块段,煤柱损失量大、工作面搬家频繁、效率低,所以三个工作面均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煤方式为综合机械化采煤,但区别在于采用的工作面机械设备不同。

1.3采区排水根据南二上采区及南二下延采区的水文观测,并参照公式Q=FqF,推断本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60~80m3/h,最大为100~120m3/h。

由于该采区为上山采区,该采区的自然涌水及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然流向南二下采区-700,再由-700集中排水泵排往南翼-500大巷,所以该设计中可以不考虑采区排水的用电负荷。

1.4采区设备及材料的运输该采区的三个采煤工作面及初期巷道掘进所需的设备、生产材料等的运输路线:副井口→-500石门→南翼采区运输大巷→南二下延采区提升上山→各煤层工作面下料道→采掘工作面。

1.5煤炭的运输工作面采煤机落煤→工作面运输机→工作面转载机→工作面上山皮带→南二下延煤仓→三吨底卸式矿车→主井底煤仓→主井箕斗→地面煤仓。

1.6采区压气系统由于文该采区煤炭覆存量少,采区服务年限短,所以该采区不安设压风机房,采区掘进用风由南翼压风机房提供,所以该采区供电设计不考虑压风系统负荷。

1.7采区通风系统该采区虽然服务年限短,但采区生产能力大。

采区用风采用轨道上山兼做主要入风道,采区乏风由采区回风上山排入南翼采区主排风道。

各工作面的通风线路:-500南翼大巷→下延采区提升上山→各煤层工作面皮带道→各煤层工作面→各工作面下料道→-375车场及风道→南四回风道→南二回风上山→主井。

2 采区供电系统及变电所位置的确定2.1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设计规范》和《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该采区实际的地质条件在该采区提升机房右侧设一处采区变电所,并且与提升机房相连通。

2.2 电压等级的确定根据2007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和现有采、掘工作面设备技术水平确定:变电所高压及采、掘工作面移动变电站电源侧电压为6000V ;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及掘进综掘机的电压为1140V (其中:17#层采煤工作面采用MG400/940-WD 型采煤机和SGZ-800/2*400型刮板运输机,电压等级为3300V ),电源取自工作面移动变电站;掘进工作面设备及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辅助设备电源电压为660V ,电源取自变电所低压变压器或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各工作面的煤电钻、信号及照明电压为127V 。

2.3 采区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变电站容量、台数的确定按工程设计采区为四个同时施工的掘进工作面,其中在采区上部临时施工的两个掘进工作面设备由该变电所供电,另外两个沿煤上山掘进皮带道和下料道的工作面设备由-700变电所供电,该设计中不做计算说明。

该采区同时只有一个生产工作面,另有一个采煤生产准备面。

设计时依据采区最大生产负荷时期(17#煤层采煤工作面生产时期)确定变压器、变电站的容量和台数。

2.3.1 向临时施工的普掘I 工作面供电变压器确定由于该工作面设备少,负荷容量小,采用变电所低压变压器器供电。

852.03.1064539.0cos ⨯=Φ∑⨯=pj e X B P K S =56.63 KV A式中:B S ——变压器计算容量,KV A ;X K ——由变压器供电的设备的需用系数,ed X P P K ∑⨯+=714.0286.0=0.4539;e P ∑——由变电所供电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e P ∑ =106.3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pj Φcos ——变压器供电的设备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根据以上计算,选用KBSG-315/6型变压器满足要求,电压为660V 。

2.3.2 向普掘II 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该巷道施工距离长运输设备多负荷大,施工地点距变电所远,采用移动变电站向工作面设备供电。

841.05.327529.0cos ⨯=Φ∑⨯=pj e X B P K S =206.1 KV A 式中:e d X P P K ∑⨯+=6.04.0=0.529 e P ∑=327.5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选用KSGZY-315/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为660V 。

2.3.3 向煤仓供电的变压器确定89.0551cos ⨯=Φ∑⨯=pj e X B P K S =61.8 KV A 式中:由于变电站仅向一台设备供电,X K =1e P ∑=55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监测电源的负荷容量忽略不计。

根据以上计算,并考虑电站对线路最远端的短路保护和现有设备来源,选用KBSG-315/6型变压器,满足要求,电压为1140V 。

2.3.4 向综采工作面供电的变压器(变电站)确定由于综采工作面设备分布广、设备多、容量大、电压等级多样,故采用多台移动变电站、变压器向工作面设备供电。

(1)、带一台皮带的变压器:87.01501cos ⨯=Φ∑⨯=pj e X B P K S =172.41KV A 式中:由于变压器仅向一台设备供电,X K =1;e P ∑=15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选用KBSG-315/6型变压器满足要求,电压为660V 。

(2)、带二台皮带的变电站:87.04001cos ⨯=Φ∑⨯=pj e X B P K S =459.77 KV A 式中:由于变电站仅向一台设备供电,X K =1e P ∑=40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并考虑大功率设备的起动要求,选用KSGZY-630/6型移动电站满足要求,电压为1140V 。

(3)、带三台皮带的变电站:同理,带第三台皮带的移动变电站也选用KSGZY-630/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为1140V 。

(4)、带皮带道下半部分设备的变电站:由于初采时工作面距离变电所较远,超过1000米,考虑到最远端设备及电缆的短路保护,在皮带道中部设置一台移动变电站。

856.0138494.0cos ⨯=Φ∑⨯=pj e X B P K S =79.64 KV A式中:ed X P P K ∑⨯+=714.0286.0=0.494e P ∑=138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选用KSGZY-315/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等级为660V 。

(5)、带破碎机及乳化泵的变电站:856.0400733.0cos ⨯=Φ∑⨯=pj e X B P K S =342.52 KV A 式中:e d X P P K ∑⨯+=6.04.0=0.733 e P ∑ =40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选用KSGZY-630/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等级为1140V 。

(6)、带转载机及乳化泵的变电站:854.06008.0cos ⨯=Φ∑⨯=pj e X B P K S =562.06 KV A 式中:e d X P P K ∑⨯+=6.04.0=0.8 e P ∑=60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并考虑大功率设备的起动要求,选用KSGZY-800/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等级为1140V 。

(7)、带机组的变电站:86.09401cos ⨯=Φ∑⨯=pj e X B P K S =1093 KV A 式中:由于变电站仅向一台设备供电,X K =1e P ∑=94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并考虑大功率设备的起动要求和现有设备情况,选用KSGZY-1600/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为3300V 。

(8)、带工作面运输机的变电站:85.08001cos ⨯=Φ∑⨯=pj e X B P K S =941 KV A 式中:由于变电站仅向一台设备供电, =1e P ∑=800KW (查负荷统计表见表2-1)根据以上计算,并考虑大功率设备的起动要求和现有设备情况,选用KSGZY-1600/6型移动变电站满足要求,电压为3300V 。

(9)、向工作面下料道及皮带道上部设备供电变压器确定: 由变电所低压变压器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