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合集下载

故意损财立案标准

故意损财立案标准

故意损财立案标准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可以立案处理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若其价值在三千元以下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若价值在三千元以上,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追究重大责任。

立案标准则是,如遇到故意损坏财物的情况,需要证明损坏的财物是存在的,且损失的金额达到了一定标准。

而具体的标准则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损坏的财物是一般的日常用品,比如玻璃、陶瓷等,那么其价值需要超过一定数额才能立案;如果是贵重物品,比如电子产品或汽车等,那么价值就会相对较低。

但总体来说,如果损失的金额较大,或对被损坏物品的性质、用途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就可以立案处理。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首先,故意损毁财物的立案标准是指在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
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来确定是否立案侦查。

一般来说,故意损毁财
物的行为必须具备故意、损毁财物和一定的数额标准。

其次,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对损毁财物的行为是故意的,即明
知是损毁财物的行为,却仍然故意实施。

这一点是故意损毁财物立
案的首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再次,损毁财物是指犯罪嫌疑人对公私财物进行了毁坏、损坏、破坏、涂写或者以其他方式毁损、破坏、损失的行为。

这一点是故
意损毁财物立案的核心内容,也是立案的关键条件。

最后,一定的数额标准是指对于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需要达
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能构成犯罪。

具体的数额标准会根据不同的情
形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需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才能构成犯罪。

总的来说,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是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需
要具备故意、损毁财物和一定的数额标准。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具备
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会依法立案侦查,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
的法律追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对故意损毁财物行为的预防和打击,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不轻易触犯法律,以免因一时的冲动而犯
下严重的错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希望大家能够牢
记故意损毁财物的立案标准,自觉遵纪守法,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
社会环境。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治安案件立案标准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治安案件立案标准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治安案件立案标准
2.经过故意破坏、毁损或损坏,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二、立案标准
1. 具有公私财物、故意损坏或毁损,造成一定社会危害性的,根据民事赔偿数额大小,可分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四个等级;
2. 轻微:民事赔偿数额不超过500元;
3. 一般:民事赔偿数额在500元以上,但不超过1万元;
4. 较重:民事赔偿数额在1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
5. 严重:民事赔偿数额在10万元以上。

三、案件的处理
1. 轻微案件一般由公安机关进行调解,给予责任人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实现赔偿后予以撤销;
2. 一般、较重和严重案件,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要求赔偿损失;
四、案件的赔偿
1. 依据民事赔偿责任确定的赔偿数额必须全额赔偿;
2. 责任人拒不履行支付赔偿义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强制执行;
五、案件的记录和统计
1. 全部案件都应该有记录和统计,统计数据应当按照案件的情况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统计;
2. 公安机关应当每年公布全市、全县、全区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治安案件的数量、类型、处理结果等情况。

六、案件的预防和防范
1. 按照“防范为主”的方针,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群众素质,建立公共安全防范体系;
2. 加强对重要公私财物的保护和监控,提高管理和维护水平,防止故意损坏行为的发生。

损坏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损坏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损坏公私财物立案标准损坏公私财物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为了规范对损坏公私财物行为的处理,保护公民和单位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损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损坏公私财物是指故意毁坏、损伤公私财物的行为。

这包括但不限于破坏、毁灭、损坏、污损、涂写、刻画、割伤、损毁、砸坏、焚烧、爆炸等行为。

对于这些行为,只要构成了犯罪,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损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主要取决于损坏的程度和价值。

对于轻微损坏,即使构成了犯罪,也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调解处理,不一定立案侦查。

而对于严重损坏,涉及较大价值的公私财物,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追究犯罪责任。

再次,对于损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

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损坏公私财物,且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那么就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而如果是因为疏忽或者不慎造成的损坏,可能会被视为过失行为,需要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最后,对于损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影响、被害人的损失、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客观后果等因素,依法进行公正的处理。

总之,损坏公私财物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加以严厉打击。

对于损坏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应当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损坏程度、价值大小、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等因素,依法进行处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故意损毁财物立案标准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损毁财物的立案标准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损坏的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标准;二是行为人的主
观故意达到一定程度。

对于损坏的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标准这一方面,一般来说,我国
刑法规定了损坏财物的价值达到2000元以上的才构成犯罪。

也就是说,如果损坏的财物价值未达到2000元,就不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犯罪。

这是因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是有明确规
定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会构成犯罪。

而对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达到一定程度这一方面,主要是指行
为人对于损坏财物的行为是故意的,而不是出于无心或者疏忽所致。

也就是说,只有行为人是故意损毁财物的,才会构成犯罪。

而如果
是无心或者疏忽所致,就不构成犯罪。

因此,故意损毁财物的立案标准主要是在于损坏的财物价值达
到一定标准,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同时满足
这两个条件,才会构成犯罪,才会被立案追究法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损毁财物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会根据具体案情进行调查,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进行立案侦查。

在立案侦查的过程中,会对于损坏的财物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达到了一定的价值标准。

同时,也会对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进行调查,确定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总的来说,故意损毁财物的立案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主要是在于损坏的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标准,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会构成犯罪,才会被立案追究法律责任。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增强法律意识,不要轻易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

《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

《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每年都会出现新变化,苏义飞律师将在此⽹站页⾯每年更新⼀次该罪名量刑标准:(2008年)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三⼗三条 [故意毁坏财物案(刑法第⼆百七⼗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的,应予⽴案追诉:(⼀)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0年)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 四、盗窃本意见第⼀条、第⼆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场所的窨井盖,且不属于本意见第三条规定的情形,数额较⼤,或者多次盗窃的,依照刑法第⼆百六⼗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故意毁坏本意见第⼀条、第⼆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场所的窨井盖,且不属于本意见第三条规定的情形,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百七⼗五条的规定,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

五、在⽣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擅⾃移动窨井盖或者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等,发⽣重⼤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百三⼗四条第⼀款的规定,以重⼤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窨井盖建设、设计、施⼯、⼯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安全事故的,依照刑法第⼀百三⼗七条的规定,以⼯程重⼤安全事故罪定罪处罚。

六、⽣产不符合保障⼈⾝、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业标准的窨井盖,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业标准的窨井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百四⼗六条的规定,以⽣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定罪处罚。

最新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及认定(2018)

最新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及认定(2018)

遇到刑法罪名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最新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及认定(2018)一、概念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275条),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

但是,如果行为人所故意毁坏的是本法另有规定的某些特定财物,危害其他客体要件的,应按本法有关规定处理。

例如,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按本法分则第2章有关罪名论处。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物品部分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

毁坏公私财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但是,如果行为人使用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危险方法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本法分则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有关犯罪论处。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毁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坏手段特别恶劣的;毁坏急需物品引起严重后果的;动机卑鄙企图嫁祸于人的,等等。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3条规定,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同时按该条例第8条规定,责令行为人赔偿损失。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

这是侵犯财产罪中毁财型犯罪与其他贪利型犯罪的根本区别。

犯罪动机各种各样,一般是出于个人报复或妒嫉等心理。

除本法特别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以及过失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犯罪需按有关条文追究刑事责任外,过失毁坏公私财物的,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赔偿问题。

故意毁坏财物不予立案怎么办

故意毁坏财物不予立案怎么办

If you have made a choice and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then don't ask how long it will tak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故意毁坏财物不予立案怎么办公安机关对故意损坏财物行为不予立案的话可以通过人民检察院申请复议,如果公安机关告知的不予立案的原因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说明公安机关可能收受了犯罪嫌疑人的某些好处,在某些领导人员的授意之下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决定,控告人对此一定要依法维权。

一、故意毁坏财物不予立案怎么办?1、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八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再通过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二、故意毁坏财物的立案标准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故意毁坏财物罪怎么判刑?犯故意破坏财物罪,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立案标准是怎样进行规定的?
一、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

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等等。

三、福建省对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具体量刑
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各地在实施中的标准也不太相同,福建省在对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认定中,“数额较大”一般为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

犯故意破坏财物罪
(1)数额较大(福建省数额标准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巨大(福建省数额标准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