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伪科学的论文

合集下载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DOC)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DOC)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时间:2016年6月15日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摘要: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得到提升,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

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会有他们的对立面存在,科学亦是如此。

反科学、伪科学就是科学的对立面。

自从科学出现的那一刻,反科学与伪科学也与此同时诞生。

本文将会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它们的特征、表现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

这对科学的研究及发展,特别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Abstract:Science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mak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was promoted,it is impossible to argue that. But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everything will be the opposite of their existence,scientific as well. The opposite of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science. The mo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larify their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and harm,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Key words:Science;Anti-science;Pseudoscience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一些人感到了担忧,甚至开始出现反对科学的思潮。

抵制伪科技作文800字

抵制伪科技作文800字

抵制伪科技作文800字目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人类早已进入到科学社会,科学两个字几乎每天都挂在嘴边。

但稍微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现象,甚至伪科学当道。

近些年,反对伪科学已经引起了社会高度的关注。

何祚麻、司马南等一批斗士,对神医、伪气功等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其实,很多常识性知识中,照样存在伪科学。

仅举几例: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早在几年前,媒体就报道:北京的自来水达到直接饮用水平了。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说明北京的水处理技术很先进了。

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因为,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在欧美等国家,酒店里、大街上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在北京,酒店或家庭自来水龙头流出的水能够直接饮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和前边讲的可以直接饮用不是矛盾了吗?确实如此。

因为,所谓北京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是指在水源厂处理过的水,在水源厂可以直接饮用。

很多媒体在报道时,有意无意隐瞒了这一点。

有的媒体虽然报道了,但受众没有注意到。

从水源厂到家庭水龙头,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地下水管能不能符合保证直接饮用水的标准没有人回答;楼上水箱很多是露天的,风雨尘沙都会产生污染。

这些条件,都影响自来水直接饮用。

所以,概念被偷换或者不是一个概念,科学就成为伪科学了。

专家主张的晨练时间,很多专家讲:晨练的最佳时间是太远升起来以后,最好在有绿色植物的地方,氧气比较多。

无疑,这是正确的。

但是,多数时间、多数人根本无法做到。

多数时间指北方的冬天和春秋各半季,因为太阳升起要7点以后。

多数人是指上班族,他们在太阳升起时早已经奔波在路上,那里有可能去晨练呢。

同时,随着太升起,随着车辆早高峰到来,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

不仅抵消了植物光合作用增加的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大大提升。

想一想,在北京这样特大型城市,除郊区以外,多数人居住的市区,晨练什么时候比较好,应该是有清楚的结论。

科学与伪科学论文

科学与伪科学论文

科学与伪科学论文科学与伪科学论文浅议科学与“伪科学”有关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限的争论似乎永远没有停歇,经过这学期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为其实毫无休止的去争论这个界限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于科学伪科学的看法,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首先,我们来看下目前对科学伪科学较流行的定义。

科学寻求的是对自然现象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

科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或者某个集体的利益,他的目的是单纯的.,即单纯的描述自然现象。

然而科学这个词汇同时也具有两重性。

认识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

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可以借用科学一词来形容,错误的,不符合客观逻辑的也可以用科学来描述。

科学一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经过分析抽象其中具有逻辑性的真理。

比如气象科学就是从人民长期对气象的观察上建立起来的学科。

因此,科学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性:1、科学使用的属于不能有任何歧义,必须有准确的界定。

2、科学理论的建立必须有严密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而且必须具有可重复性及普遍性。

3、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理论体系构架,不容许出现前后矛盾。

4、科学理论体系必须要遵循简单的原则。

5、科学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可以被证实,可以被推翻。

伪科学,把没有科学依据的非科学理论方法非要贴上科学的标签,更有甚者宣称为超科学而存在的,玄学,占星学等。

像上面说的,科学的定义似乎不是很容易下,但是伪科学的定义却是显而易见的。

简单的讲,就是把非科学贴上科学的标签。

很多种情况下人们把一些原则上不能被证实,不能被证伪的一些似是而非来源于想象的东西当成科学理论,更有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弄虚作假,达到自己的不良居心。

伪科学通常以科学来包装自己,借助人们对科学的信仰来推行其观念。

但是伪科学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并且总是不能被验证。

那么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关系呢?伪科学是非科学的一种,非科学作为科学的对立面客观的存在着,而一旦把非科学宣称为科学,那么这就成了伪科学。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所在院系: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系考生姓名:张卓学号:S090020525班级:一班指导教师:李静静完成日期:2009 年12 月10 日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张卓(S090020525)(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09-1班)摘要: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

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

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

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弘扬科学,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迷信记得2007年元月6号晚,香港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讨论的是科学与伪科学的话题。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问现场嘉宾一个问题:“科学是否有西方与东方之分?”几个学者纷纷回答说:“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是的,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把西方的现代科学去硬套东方的传统文化。

若套不进,就把它称之为“伪科学”,然而更有很多学者居然还相信迷信。

要想弄清楚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一、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定义和本质对于科学,人们的理解不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探索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传统和新生伪科学。

批判伪科学议论文

批判伪科学议论文

批判伪科学议论文赵南元教授在一个讨论伪科学问题的会议上说,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出来后,我觉得新奇,就买了一本,一看才知道根本就不值一驳,因为作者连基本的论证都不懂,不讲因果,没有论证,突兀就出来一个结论。

连中学老师教学生写议论文那样的要求都达不到。

批判这样的“科学著作”,你还需要生物学知识吗?徐业林的“无偏二级管”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中学知识,所以一个中学生也可以知道它是“永动机”那样的伪科学。

什么是科学理性,科学理性就是科学逻辑。

只有那些不讲逻辑的人,才没有发言权。

比如,特异功能存在的观点,就是不讲逻辑的典型事例。

因为那种“人体不接触物质而让物质性状发生根本变化”的观点,是违反科学常识的,是降神术那样的货色,因此,要么现行的物理学原理是合理的正确的,要么推翻现行的物理学原理承认特异功能,二者只有一个为真。

而有些人,虽然是物理学家,但他就是无法意识到自己对特异功能的承认是对自己笃信的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否定,他看不出这个矛盾,当然是没有健全的逻辑思维的结果。

民谚说,“没吃过猪肉看见过猪”,看见猪就可以大致知道猪肉的味道,这就是逻辑的力量,是科学理性的结果。

科学常识是批判伪科学的基本武器。

赵南元教授针对批判伪科学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说,批评那些伪科学的说法根本就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有常识就行了,都是中学水平上的问题,比如你有水不能变油的常识后,你就可以批判“水变油”。

伪科学就是假科学,你只要有对付造假的能力,你也可以批判伪科学。

赵南元教授说,日本冲绳有一个“民间科学家”,发明了“磁力永动机”,要我去看。

我说不去也知道是伪科学。

我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凭的是能量守恒的常识。

人家一定要我去,我说那就你出机票,我去看看。

一看吓一跳,那个“民间科学家”的屋里贴满了他的永动机在世界各地获得的专利,连我们中国的都有。

难怪他有胆量宣传自己的科学发明。

为什么一个伪科学产品可以获得这样多的专利?原来,产品专利被专利局否定后,他就把专利局告上了法庭,法庭居然判决“民间科学家”获胜了。

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辩

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辩

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辩【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

谁在现代科学技术上领先,谁就会占领国际激烈竞争的制高点,谁就会在经济上,军事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科学是现代社会的根基。

自从科学诞生以来,反科学势力就已经存在。

随着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伪科学也随之泛滥。

非科学与伪科学中有不少错误的理论,在现实社会中对这些概念的误解与混淆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三者之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引言科学,有如氧气一般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科学的存在永远不会是独立而明确的,它周围的那些不稳定以及混淆视听的如非科学、伪科学之类的存在物,可能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们一时难以分辨清楚。

2006年11月,中科院研究员宋正海发起了一场要求废除《科普法》中“伪科学”条款的签名,得到了150个人的响应,在网络上和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事件直接把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和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因此很有必要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澄清有关错误。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三者的概念区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一、科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何为科学呢?科学的古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到了日本明治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1844-1901)首先将Science译为科学,意为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随后,1893年,康有为才最早将“科学”一词引入中国。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的运用。

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但是,今天认为是错的东西,以后可能也被试验验证,那么科学又如何定义。

因此,我们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并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

论科学与伪科学

论科学与伪科学

( 唯有按照这些原理, 互相一致的出现才可能被认为等价于 规律) , 另一手拿着它依据这些原理而设计的实验, 它为了
! 向自然请教, 而必须接近自然。” 科学也要求感情中立, 在
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时,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是根 据理性和经验进行判断。 而伪科学则不同, 其方法论的核心 是信仰。伪科学所提出的命题、 原则和假设等, 都以信仰为 前提, 主张“ 你信则灵” 、 “ 心诚则灵” 、 “ 不信则不灵” , 不要求 人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允许人们怀疑和进行实践检 验, 只要求人们诚心诚意地去信仰就可以了。可见, 是理性 还是信仰, 是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试金石。 只要称得上是科学的, 就要经 $" 可检验性。任何理论, 得起实践的检验。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不仅是科学的来源, 也是检验科学的标准。 尤其是科学实验, 是人类创造性的实 践活动, 具有检验科学理论的能力。一个重大的科学“ 判决 性实验” , 就可证实、 证伪或推翻某种结论。 正如爱因斯坦所 说: “ 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 地正确的。 唯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 生存权’ 的, 是它同物理

索 ! "##$ ! %
论 科 学 与 伪 科 学
徐瑞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从多视角看科学, 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本质, 也有助于弄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科学具有客
观性、 理性、 可检验性、 可重复性、 逻辑完备性和批判性等特征, 与伪科学在原则上是对立的。科学普及不够、 权威效应作用、 科学精神迷失、 两种文化分裂、 相关制度不健全等, 是伪科学流行的认识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 : 科学; 伪科学; 科学精神; 认识根源; 社会根源 中图分类号 : ./01 作 文献标识码 : 2 文章编号 : 100134506( 7001) 0/308/30/ 者: 佛山大学政法系教师, 哲学硕士; 广东, 佛山, !"#$$$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浅谈科学与伪科学摘要: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

科学与伪科学原本就是一对形影相随却又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在学术的法庭上一直是争吵不休的难题。

本文拟从伪科学于当今的表现以及在伪科学批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批判态度。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区别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化武器、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我们感到了担忧。

同时作为科学的对立科学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气功治病理论、国内某些大师鼓吹的辟谷养生理论等。

伪科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最终危及到国家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危及到两个文明的建设,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因此,不能任其发展因此,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对科学与伪科学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科学伪科学用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作个初步界定。

1.科学及其判断标准有人认为科学是“真”,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以真来规定科学的本质。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科学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非科学的成分,每一时刻都伴随着谬误,尤其是在科学开始的阶段,更是如此。

例如,天文学中的“日心说”、化学中的“燃素说”,物理学中的“原子说”、生物学中的“精原论”和“卵原论”等。

因而,我们对真理与对科学的把握同样有难度,同样具有模糊性。

有人认为科学是“善”,即从科学的功能与效用方面出发,认为科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通过掌握和利用各种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满足自身的需求,求得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安逸与舒适中时,我们怎能忘记原子弹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克隆,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给人造成的难以消除的伤痛?还有人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伪科学I·拉卡托斯尊重知识是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拉丁文称知识为scientia,从而science[科学]一词便成为最受敬重的那一部分知识的名称。

但是,知识与迷信、空想或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天主教教会借口说哥白尼理论是伪科学而开除了日心论者的教籍,[ 苏联] 共产党借口说孟德尔学说是伪科学而迫害了孟德尔论者。

可见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不全然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问题:它是一个与社会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问题。

许多哲学家试图按照下面的说法来解决分界问题:如果足够多的人足够强烈地相信一个陈述,那么,这个陈述就构成了知识。

但是,思想史告诉我们,许多人完全虔信荒唐的信仰。

如果信仰的强度是知识的标志,我们就不得不把关于神灵、天使、魔鬼和天堂、地狱的某些故事看作知识。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甚至对自己最好的理论也是非常怀疑的。

牛顿理论是科学所曾产生的最有力的理论,但牛顿本人从不相信超距的物体会相互吸引。

因此,不管怎样怎样虔信,都不能使信仰成为知识。

实际上,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至对自己最珍爱的理论也持某种怀疑态度。

盲目虔信一个理论不是理智的美德,而是理智的罪过。

因此,即使一个陈述非常“有理”,每一个人都相信它,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而一个陈述即使是不可信的,没有人相信它,它在科学上也可能是有价值的。

一个理论即使没有人理解它,更不用说相信它了,它也可能具有至高的科学价值。

一个理论的认识价值与它对人们的心智的心理影响毫无关系。

信仰、虔信、理解是人类心智的状态,但理论的客观的、科学的价值与创造理论或理解理论的人类心智无关。

它的科学价值只取决于这些猜测事实上所得到的客观支持。

正如休漠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拿起任何一本书,例如,关于神学或学院形而上学的著作。

让我们问一下,它包含任何涉及量或数的抽象推理吗?没有。

它包含任何涉及事实和存在的经验的推理吗?没有。

那就将它付之以炬,因为它含有的不过是诡辩和幻想。


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宗
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一直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弄清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分界,先要了解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

如果一个陈述或一组陈述不能与经验证据相比较,即它是不可检验的,作为理论它不可证伪,作为预见不可证实,它就没有资格被称为“科学的”,它理所当然是非科学的。

当我们谈到经验证据时,它不是私人经验。

我的幻觉和梦境都是我的私人经验,不能用作经验证据来检验一个理论或预见,具有检验作用的经验证据必须是可重复的,即这种经验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分享。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在主体间可检验”。

1988年美国“超常现象怀疑者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宣布,只要声称的任何超常现象得到证实,就可获得一万美元的奖金。

可惜的是,他们最后不得不将这笔奖金带回美国,因为中国的超常现象支持者大多数不敢应战,少数人应战后大败而归。

面对科学实验结果,中国的超心理学支持者有两种办法对付。

一是作出特设性解释。

他宣称,检验结果失败,是因为受试者的“特异功能”被参与测试的某个人的“特异功能”所干扰了,他们用特异功能来解释特异功能的失败。

设测试A的特异功能,结果是失败了,于是特异功能支持者用在场的B 特异功能对A的干扰来解释;如果我们检验B 的特异功能,结果也必然失败,于是用在场的C的特异功能对 B 的干扰来解释;如此等等,以至无穷。

所以,这种特设性解释导致逻辑上不允许的无穷倒退。

二是拒绝检验。

他们声称“特异功能”不能接受科学建议,只能示范、表演,于是他们到处进行表演,不再进行任何的科学的检验。

这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他们不是“科学”。

几年前大兴安岭一场大火,烧了许多天才扑灭。

一位气功“大师”声称是他扑灭的。

如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早日扑灭,而要等生命财产受到那么大的损失后才发功呢?这位“大师”不是应该接受审判并去坐牢吗?
然而,并不是所有非科学都是无意义的。

有些非常有意义,甚至为科学所不可少,
如它们构成科学理论的硬核,或是科学理论的前身(如原子论)。

哲学(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诗歌、文学等等都是有意义的。

甚至极有意义,但它们并不是科学。

魔术也是有意义的,它能使人快乐,丰富人们的生活。

需要反对的是伪科学。

说某一东西是伪科学,这是指它本来是非科学,却试图利用人们的无知,潜称自己是科学。

占卜、算命本不是科学,有人相信,有时只是好玩,这本来无伤大雅。

但一些有身份的人将占卜、算命说成是“科学预测学”,这就是不能等闲视之了。

如果“特异功能”的支持者满足于像魔术那样的地位,我们本来不必打扰他们。

但他们要把它说成是“科学”“科学前沿”、将作出突破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领域,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非科学与伪科学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申振钰
科学评价标准
讨论非科学与伪科学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科学划界问题。

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这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科学哲学家们的看法也不一致。

为了从一般意义上了解划界问题,首先介绍一下科学哲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看法:
逻辑经验主义:起源于本世纪初,以罗素、怀特海及后来的卡尔纳普和赖兴巴哈为代表。

他们以经验和逻辑为出发点,把科学理论同经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科学合理性的统一标准。

即用可证实性意义来分析科学理论,以归纳逻辑来表征科学理论,并以此两个特征作为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标准,并把这种标准永恒化、绝对化和普适化,认为这个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不会受到科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影响。

批判理性主义:起源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波谱尔为代表。

波谱尔批评逻辑经验主义不能保证经验检验一定能够筛选出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

它经常可能把声称得到经验证实的伪科学容纳进来,而把那些被可证实标准斥之没有意义,但它们很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科学的前科学(潜科学)排斥出去。

因此波普尔认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非但未能解决划界问题,而且有碍科学的发展。

波普尔认为,作为分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

即经验的科学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经受在否定意义上的经验检验,演绎逻辑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型代替实证主义的归纳逻辑为主线的注重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这是科学划界的一个进步。

但是,波普尔在强调存在一个以经验检验为原则的证伪理论的标准,并且认为是普适的,在这一点上,同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

历史主义: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逻辑经验主义经历了严重的挑战,许多科学哲学家对逻辑经验主义可检验性标准的绝对化形式及具体内容都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并涌现出诸多历史主义学派观点。

如库恩,费那阿本德、奎因、拉卡托斯、夏皮尔等。

但综合来看,历史主义反对存在一个不变的普遍有效的绝对化的划界标准。

他们认为,对一个科学理论的评价,不能仅根据理论本身的结构、内容及有关的经验证据,而应该考虑到科学发展本身的历史事实,对科学理论的评价或科学理论的划界应该与科学历史的走向相一致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