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凝结时间

合集下载

水泥凝结时间标准

水泥凝结时间标准

水泥凝结时间标准
水泥凝结时间是水泥和水混合物凝结成混凝土时间的标准。

它能反映
出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抗折强度和耐久性,决定了水泥混凝土的质量。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了解工程的水泥凝结时间标准:
1、正常水泥凝结时间:正常水泥凝结时间是指水泥和水混合物当中掺
加推进剂,并且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水泥凝结物以坚硬形式出现需要
的时间。

一般来说,正常水泥凝结时间在3小时左右。

2、最短水泥凝结时间:最短水泥凝结时间是指水泥混凝土在最低规定
的温度下,最早凝结的一个时间点。

一般来说,最短水泥凝结时间在1小时左右。

3、最长水泥凝结时间:最长水泥凝结时间是指水泥混凝土在最高规定
的温度下,最晚凝结的一个时间点。

一般来说,最长水泥凝结时间在6小时左右。

此外,水泥凝结时间还受到温度、粒径、掺量、原料质量、混合比例、强度等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水泥凝结时间的呈现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从凝结强度的角度来看,水
泥凝结时间是确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宜过长,也不宜
过短。

它非常重要,如果不控制好,误差甚至可能造成项目的延期、资金的流失和质量的下降等。

因此,控制好水泥凝结时间,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是施工单位必须把握的重要事项。

混凝土凝结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混凝土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荷载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

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

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

水泥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

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

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混凝土一般在6小时左右初凝,8小时左右终凝。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水泥浆在初凝之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这段时间里宜进行运输、浇灌、捣固等工作。

自初凝到终凝以前,它的流动性逐渐消失,如再经振动,则已凝结的胶体还能闭合,但自拌和后6小时(即近于终凝时)至8小时,它已丧失流动性,不具备强度,遇有损伤则不能自行闭合,所以不能承受外力,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加强养护,保证其强度的稳定发展。

混凝土搅拌好后,需要及时浇筑。

例如,施工期间天气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浇筑。

如果混凝土没有及时浇筑,会影响混凝土制品的质量。

混凝土搅拌好后,应防止1小时以上,再次使用时需再次搅拌。

如果建筑物分为两次混凝土浇筑,两次混凝土浇筑之间的间隔不能大于1.5小时。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其中对凝结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一、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概念
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完成,混凝土内部质量稳定,抗压强度可以达到预期值的时间点。

凝结时间是混凝土施工性能合格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施工的保证。

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
(1)小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2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2)中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3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3)大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4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三、混凝土凝结时间测试方法
(1)压强力测试法:在混凝土凝结时间结束时,从混凝土试块中取出试件,在试块上进行砂浆压强力测试,如果测试值符合要求就表明混凝土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2)拔出状况法:通过拔出试块的形状,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状况,如果无明显拔出痕迹,说明混凝土已经凝结,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四、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而温度越低,混
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2)水泥类型:不同的水泥类型凝结速度不一样,也会影响凝结时间。

(3)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4)添加剂:合理添加混凝土添加剂可以快速凝结混凝土,缩短凝结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详细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所需要的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对于工程建设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一般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不同的混凝土用途和工程要求会有不同的凝结时间标准。

一般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两个方面。

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从开始凝结到具备一定强度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不得早于45分钟,也不得晚于10小时。

而高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会相应延长,一般不得早于1.5小时,也不得晚于12小时。

初凝时间的标准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够及时凝结并具备一定的强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终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完全凝结并具备设计强度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一般不得早于7天,也不得晚于28天。

而高强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则会相应延长,一般不得早于14天,也不得晚于90天。

终凝时间的标准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设计强度,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标准需要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方式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按照标准时间凝结并具备设计强度。

总的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标准是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建设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判定与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判定与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判定与影响因素一、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判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是指从混凝土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

初凝是指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而终凝是指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一般为13小时;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2小时,一般为58小时。

这些时间的确定是根据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和水泥浆结构的形成过程来确定的。

此外,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也受到外加剂的影响。

例如,加入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加入早凝剂则可以缩短初凝时间。

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1.水泥品种和性质: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这些因素会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和凝结时间。

例如,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快,因此其凝结时间更短。

2.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会加快,凝结时间会缩短;而在低温或干燥条件下,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会减慢,凝结时间会延长。

3.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也会影响其凝结时间。

例如,增加水泥用量会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但也会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而增加骨料用量则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但会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

4.外加剂: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常常会加入一些外加剂来调节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加入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加入早强剂可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缩短初凝时间;加入缓凝剂则可以延长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延长终凝时间。

总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性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从浇筑处开始到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的标准。

一、测定原理和方法1.测定原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原理是利用钢针或其他工具在混凝土表面上进行划痕,根据划痕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2.测定方法(1)表面划痕法将混凝土表面划痕,然后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根据划痕长度和深度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2)压痕法用压力机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压痕深度,根据压痕深度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

二、测定设备和工具1.测定设备(1)划痕仪:用于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划痕长度和深度。

(2)压力机:用于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

2.测定工具(1)钢针:用于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划痕。

(2)扫帚:用于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物。

(3)测量尺:用于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

三、测定程序1.准备工作(1)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物。

(2)确定测定点和测定时间。

2.表面划痕法(1)用钢针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划痕,划痕长度为50mm,划痕深度为1mm。

(2)测量划痕长度和深度,记录数据。

(3)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测量,直到划痕深度达到2mm。

(4)根据划痕深度的变化,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3.压痕法(1)用压力机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力为0.5MPa,持续时间为15s。

(2)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压痕深度,记录数据。

(3)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测量,直到压痕深度稳定不变。

(4)根据压痕深度的变化,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四、测定结果的判断根据表面划痕法和压痕法测得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判断,当混凝土表面的划痕深度达到2mm或者压痕深度稳定不变时,即为混凝土凝结完成的时间。

五、测定注意事项1.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干净,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孔洞。

2.测定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

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凝结时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开始搅拌到硬化成形所需的时间。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湿度、水泥的种类和用量等。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需要对凝结时间进行明确的标准化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相关标准。

二、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定义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试验条件下,从开始搅拌至硬化成形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定需要经过充分的试验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范和要求。

三、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相关标准1. GB/T 50080-2016《混凝土标准养护试验方法》GB/T 50080-2016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混凝土标准养护试验方法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和试验步骤。

其中,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定需要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进行。

试验中需要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进行测定,并根据其差值计算出标准凝结时间。

2. ASTM C403-0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ime of Setting of Concrete Mixtures by Penetration Resistance》ASTM C403-08 是美国材料和测试协会发布的有关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和试验步骤。

其中,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测定需要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进行。

试验中需要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进行测定,并根据其差值计算出标准凝结时间。

3. BS EN 196-3:2005《Methods of testing cement. Determination of setting times and soundness》BS EN 196-3:2005 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混凝土标准凝结时间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方法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编制。

二、试验步骤
1. 在按标准制备或现场取样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用5 mm标准筛筛
出砂浆,每次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

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
做三个试验。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是振动
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时,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
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

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2. 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
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

现场
同条件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
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3.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
定次数。

4. 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5.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l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6.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

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mm。

7. 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6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为止。

8. 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更换测针宜按表4.0.3选用。

fPR=P/A
式中:
fPR—贯入阻力(MPa);
P—贯入压力(N);
A—测针面积(mm2)
计算应精确至0.1 MPa。

(1)凝结时间宜通过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将贯入阻力和时间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将贯入阻力对数值为自变量,时间对数值为因变量列线性回归方程式.: ln(t)=A+Bln(fPR)
式中: t—时间(min)
fPR—贯入阻力(MPa)
A、B—线性回归系数。

(2)凝结时间也可用绘图法确定,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经过的时间为横坐标(精确至1min),绘制出贯入阻力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以3.5 MPa
和28MPa划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分别与曲线相交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四、结果处理:
用三个试验结果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此次试验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如果三个测值勤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则应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凝结时间用h:min表示,并修约至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