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页岩气概况

合集下载

涪陵页岩气田井漏现状与技术对策

涪陵页岩气田井漏现状与技术对策
图 2 涪 陵 地 区 漏 速 情 况 统 计
2 漏失原因、特点及处理难点分析 2.1 漏 失 原 因 与 特 点 分 析
依据焦石坝地区井 漏 发 生 的 原 因、漏 失 的 通 道 特 点 以及井漏的特征不同,自 上 而 下 可 将 该 地 区 漏 失 层 分 为 3 类,分别为浅表层漏失、中深层漏失和目的层漏失。
次,23 次,分别占漏失总数的 21.66%,7.71%,6.82%;其 它层位漏失次数较少。 1.2 漏 失 严 重 程 度
由表 1 可知:①韩家店-小河 坝 组 漏 失 具 有 次 数 多 的 特 点 ,是 涪 陵 地 区 发 生 漏 失 最 频 繁 的 层 位 。 ② 雷 口 坡 、 嘉 陵 江 组 漏 失 总 量 最 大 、漏 失 次 数 中 等 ,嘉 陵 江 组 经 常 发 生大型、恶性漏失,堵 漏 效 果 不 理 想,堵 漏 难 度 大。③ 龙 马溪-五峰组,井漏 次 数 较 多,漏 失 量 相 对 较 小,漏 失 总 量仅 4.69%,但由于漏失点多,漏失难以完全 控 制,同 时 油 基 钻 井 液 漏 失 成 本 较 高 ,因 此 该 井 段 是 防 漏 堵 漏 重 点 。
漏失井次 次数 百分数 17 8.41% 56 27.72% 20 9.90%
1 0.50% 14 6.93% 3 1.49% 3 1.49%
48 23.76%
40 19.80%
漏失总量 数量/m3 百分数 32 309.50 13.98% 132 741.97 57.43% 27 299.54 11.81% 676.60 0.29% 8 379.68 3.63% 13 77.16 0.59% 330.00 0.15%
2)中深层漏失。中 深 层 纵 向 上 主 要 漏 失 层 位 为:茅 口 组 、韩 家 店 组 、小 河 坝 组 ;平 面 上 漏 失 点 分 布 较 为 广 泛 , 主要位于工区的中 东 部、北 部 及 南 部。茅 口 组 岩 性 特 征 主 要 为 灰 岩 ,地 震 剖 面 显 示 裂 缝 发 育 ,漏 失 原 因 主 要 为 裂 缝型漏失;韩家店、小 河 坝 岩 性 特 征 主 要 为 泥 岩、砂 质 泥 岩 及 少 量 的 泥 质 粉 砂 岩 互 层 ,层 理 裂 缝 发 育 ,漏 失 原 因 主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作者:谢锴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02期摘要:页岩层中,页岩气是一种天然气资源,我国中页岩气储量十分丰富,其开采工作也在稳定、持续的推进。

作为我国第一个投入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的地下、地表等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比于国外的页岩气田和国内其他常见的油气藏,这种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钻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本文就涪陵页岩气田的具体进行分析,明确其钻井技术的难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改进,为涪陵页岩气田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涪陵页岩气;钻井技术;开采中图分类号:TE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53-01页岩气钻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水平井、分支井以及丛式井等阶段,为了使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实现良好的效果,就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页岩气钻井技术,结合我国页岩气田的实际情况,了解地质特点,采用与我国实际相适应的页岩气钻井技术。

涪陵页岩气田是第一个商业化的开发建设的气田,在页岩气钻井操作中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就可以据此对钻井技术进行分析。

1 涪陵页岩气田的概述涪陵页岩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与盆地山地的过渡位置,地形主要是丘陵,跨越长江南北,连接乌江两岸。

涪陵页岩气田勘探的主要地区是焦石坝区块,它位于四川东部的褶皱带,焦石坝区块是断背斜构造,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2组断层。

焦石坝区块从上到下钻遇地层分别为:三叠系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二叠系的长兴组、龙潭组、茅口组、栖霞组和梁山组;石炭系的黄龙组;志留系的韩家店组、小河坝组和龙马溪组;上奥陶系统五峰组和涧草沟组。

目的层是龙马溪组和五峰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目的层位于2300米以上,而深层页岩气埋藏在4500米以上。

[1]2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遇到的困难2.1 页岩井壁不够稳定对于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如工程、力学以及化学等因素,在地质、成岩作用的影响下,以及自身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比较突出,涪陵页岩气田地层中有极为明显的层理裂缝特点,使得在钻井中出现井底压差、钻井液和地层流体活度比较差的情况,受此影响泥页岩地层井壁强度以及应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泥页岩的裂缝进一步扩大,井壁变得不够稳定。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焦石坝,重庆涪陵区一个山区小镇。

在这里,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被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

今年3月24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计划在2017年把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国内首个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型油田。

重大突破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在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岩芯库,保存着一筒采自焦页1HF井3000多米深处的深灰色页岩。

“在焦石坝地底下,这些页岩就像一床大棉被,包裹着丰厚的页岩气。

”分公司地质专家夏维书说。

撕开这床大棉被的“第一钻”在2012年2月14日晚8时开钻。

11月2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焦石坝传来:焦页1HF井当天钻获20.3万方高产页岩气,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了。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被认为是继常规天然气之后,又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的优质清洁能源。

近年来,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甚至可能从油气输入国变为油气输出国。

在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有限,而页岩气储量相对丰富。

页岩气如果能得以大规模开发,对缓解我国天然气紧张局面、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2012年,出台《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涪陵页岩气田为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

继焦页1HF井后,环绕其周边数公里区域内,几口评价井也相继部署开采。

2013年7月2日,焦页1—3HF井投产,测试产量20多万方/日;9月29日,焦页6—2HF 井投产,测试产量达35万方/日;10月9日,焦页8—2HF井投产,测试产量再创新高,达55万方/日。

“到这时,我们已吃上了定心丸:焦石坝区块页岩气藏不是一点,而是一片;这里不仅有页岩气,而且是高产气藏。

”江汉油田涪陵工区项目部经理习传学说。

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认识

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认识

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认识摘要: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部分气井高产水、低产气、井口压力低、高气水比的生产特征及复杂的地层和井眼轨迹情况,结合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现场试验,提出页岩气井柱塞运行初期调试方法和工作制度优化方法,提高了柱塞举升效率,保证了气井连续携液生产。

涪陵页岩气田气井实施柱塞气举后,单井日均产气量提高0.95万方,形成了针对性的“一井一策”柱塞气举运行制度。

关键词: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运行调试;工作制度优化0 引言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采用长水平段分段加砂压裂技术,产出水均为返排压裂液,受页岩气井产量、压力快速递减的影响,涪陵页岩气田部分气井表现出产水量大、产气量低、井口压力低、气井积液严重的问题,气井间开周期变长。

为保证气井连续携液生产,2018年开始开展了10余口气井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现场试验,实现了柱塞气举在页岩气井排水采气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由于柱塞运行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柱塞制度需实时跟踪和调整,工作制度的调整是柱塞工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 柱塞气举排水工艺概述1.1 工艺原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原理是在油管内放置一个柱塞作为举升气体和被举升液体之间一种固体的密封界面,依靠地层积蓄的天然气推动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从井底上行,将柱塞上部积液排到地面。

柱塞上行时,由于柱塞阻挡了积液的下落,减少了滑脱损失,大大提高了举升效率[1]。

1.2 柱塞气举周期阶段划分根据涪陵页岩气田气井柱塞运行过程瞬时数据分析(图1),柱塞气举一个运行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关井恢复阶段:该阶段完成柱塞的下落和柱塞启动套压恢复;②柱塞排液阶段:开井气体推动柱塞及柱塞上部液体向上运行排出井口,气井积液解除,井底回压降低;③依靠气井续流排液阶段:续流阶段产量高于临界携液流量,气井能通过自身能量携液生产;④低于临界携液流量续流积液阶段:当气井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套压返高、油压降低、油套压差升高,井筒积液。

页岩气开发环评与“三同时”管理及建议

页岩气开发环评与“三同时”管理及建议
涪 陵示 范 区 于 2 0 1 3年 9月 经 国 家 能 源 局 批 准 设
立, 目前 已实现 单 井 累计 产 气 过亿 立 方 米 , 是 我 国首 个 实 现 商 业 化 突 破 的 大 型 页 岩 气 田。拟 分 两 期 在
2 0 1 5年 完成一 期 年产 5 0亿 m 产 能 , 建设 6 3个 平 台 、
页 岩 气 开 发 环 境 管 理 问题 提供 思 路 。
勘 探 开发 总体处 于 国 内领 先地 位 。
2 页 岩 气 开 发 特 点 与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2 . 1 页岩气 开发 特点
1 涪 陵 页 岩气 开 发概 况
涪陵 页岩气 田主 体位 于重 庆市 涪 陵 区焦 石镇 , 属 山地 一丘 陵地 貌 , 探 明含 气 面积 1 0 6 . 4 5 k m , 资 源 储
容、 时 间不 明确 。提 出 的建 议 包 括 : 加快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监测和研 究, 制 定 页 岩 气 开 发 相 关 环保 法 规 、 导则和技 术
规范 , 开 展 页岩 气开 发 规 划 环 评 , 建立环评管理体系 ; 建 立 页岩 气开 发 “ 三 同时 ” 全 过 程 动 态 管理 机 制 , 推 进 页 岩 气开 发
环境监理 , 制定 页 岩 气 开 发环 保 竣 工验 收 管 理 规 范 。 关键 词 :涪 陵 ; 页岩 气 ; 环境影响评价 ; “ 三同时” 管理 ; 管理 建 议
DOI :1 0. 1 4 0 6 8 / j . c e i a . 2 0 1 5. 0 4 . 0 1 2
中 图 分 类 号 :X 8 2 0 . 3
发是 一种 高风 险 项 目, 包括地质风险、 工 程 风 险 和 环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涪陵页岩气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页岩气田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是中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

随着页岩气开发的深入,井下井筒积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井筒积液是指在油气井中由于地层水、泥浆及其他液体不断进入井筒而引起的井筒内液位的上升现象。

积液不仅影响了油气井的正常生产,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对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进行判别,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问题的特点1. 地质构造复杂:涪陵页岩气田地处长江神农坡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气藏性质多样,因此导致不同井的井筒积液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2.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多变,地下水来源众多,水化学性质复杂,地下水对井筒积液的影响较大。

3. 页岩气井井筒渗流性强:涪陵页岩气井多为水平井,井壁有较强的渗流性,地层压力差异较大,导致井筒容易受到地层水的侵入。

二、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的判别标准1. 根据涪陵页岩气井的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筒积液的观察和分析,制定了以下判别标准:(1)根据井下液面的高度:一般来说,如果井下液面高度超过规定的井筒积液标准高度,即可判定井筒积液情况。

(2)根据井下液体的性质:通过取井下液体样品进行化验和分析,判断液体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从而判断井下液体的来源和性质。

2. 根据井下液体的特征:(1)地层水:地层水是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的主要来源之一,地层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高、氯离子含量高。

(2)泥浆液:在施工或作业过程中,泥浆液也是导致井筒积液的重要原因之一。

泥浆液主要表现为悬浮固体较多、液体温度较低以及PH值偏酸等特征。

(3)天然气液:由于页岩气的特殊性,井下液体中可能含有天然气,这在判断井筒积液时需要特别注意。

三、针对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的处理1. 通过调整生产参数,尽可能减少地层水的进入,如调整注水量和生产方式。

2. 对于泥浆液或其他外来液体的处理,可采取设立分离装置、注入分离剂等方式加以处理和清除。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中国石化 近 日宣布 ,其投 入开发 的涪 陵页岩 气 田首批储 量 ,已经 国土资源部 评审认 定 ,新增探 明
岩气探 明储量 。
( 信 息来 源 :中国科技 网 )
地 质储量 1 0 6 7 . 5 亿立方 米 。此举 标志 着这 一社会 关
注 的 国内首个大 型 页岩气 田正式诞 生 ,我国 页岩气 商业开发大 幕亦就 此拉 开 。 据了解 ,此次 评审 的是 中国石化 涪陵 页岩气 田 焦 石坝 区块 焦 页卜 焦 页 3 井 区五峰 组一 龙马 溪组 一
段 的探 明地质储 量 ,国土 资源部油 气储量 评审 办公
室组织 的专 家组在 认定 其新 增探 明地 质储量 1 0 6 7 . 5 亿立方米 的同时 ,还将 其定 性为 “ 典型 的优 质海相
页岩气 田”。该办公 室主任 吴 国干 表示 ,此次 评审
是我 国页岩气 勘探 开发史 上具有 里程碑 意义 的标志
月2 4 日,中国石化 宣布将 分 两期  ̄ ] I 2 0 1 7 年把 涪陵 页 岩气 田建 成 国 内首个 年产 百 亿方 页岩 气 田 ;目前 ,
其一 期5 0 亿方 / 年产 能建设 已全面 展开 。而随着该 气 田勘探 开发 的推 进 ,中国石 化将 持续 向国家 提 交 页
我国首个大型 页岩气 田诞 生
具有深远 意义 。 中国石 化方 面 介绍 ,涪 陵 页岩 气 田主 体位 于 重
庆 市涪陵 区焦 石镇 ,属 山地一 丘 陵地 貌 。此次 中 国 石化提 交 的探 明储 量 区 为涪 陵页 岩气 田焦 石坝 区 块 的一部 分 ,探明 含气面 积 1 0 6 . 4 5 平 方千 米 。此前 的3
性 事件 :首次 开创性 地应 用我 国 自己制定 的 页岩气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

涪陵页岩气井井筒积液判别标准涪陵页岩气是一种新兴的天然气资源,其含气层位具有复杂的岩石学和地质构造特征。

在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井筒积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对于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有效性和评估井的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关于井筒积液判别标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涪陵页岩气井筒积液特征、井筒积液的判别方法以及井筒积液判别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涪陵页岩气具有井筒积液的多种特征,包括:(1)生产钻进液残留钻进液残留可以在钻井过程中污染井筒,导致井筒积液。

钻进液残留主要表现为一定量的泥浆或清水在井筒内残留。

(2)岩屑涪陵页岩气地层中存在粘土矿物,因此在钻井过程中会形成颗粒大的岩屑,产生在井底或井筒底部,容易形成堵塞。

(3)页岩微裂缝和天然裂缝由于页岩储层主要由片状的粘土矿物和细粒的石英和长石组成,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页岩微裂缝和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容易导致井筒积液。

(4)自然压力涪陵页岩气地层深埋,靠近地心,因此会形成较高的自然压力。

在钻井过程中,井筒周围的岩层受到井筒的影响,容易形成压力异常,进而形成井筒积液。

二、井筒积液的判别方法在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判别井筒积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观测井筒变化观察井筒内液位是否存在变化,如果变化较大且较快,则可能是因为井筒积液造成的。

此外,在连续钻井时,发现重钻速度增大、钻头回头等现象,也提示可能存在积液。

(2)分析钻废液分析钻废液的情况,如果发现井底的废钻液中含有较多的砾石和岩粉,则可能是因为储层破裂或井壁塌陷导致的井筒积液。

(3)测量钻柱重量测量钻柱重量,如果发现钻柱的重量突然增大,说明存在井筒积液,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处理。

(1)井筒液位超过井口以上当井筒中的液位超过井口以上,则说明存在积液。

(2)井筒重量增加井筒重量增加超过5%时,可以认为存在积液。

(3)钻柱下降速度减慢当钻柱下降速度减慢300m/h以上时,说明存在积液。

总之,合理判别涪陵页岩气井筒积液可以更好地指导页岩气井的开发和调整,为涪陵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地球物理面临的问题
1、概况
涪陵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贯乌江东西两岸,海拔多在200~800m之间,涪陵地区所处的四川盆地是在一个特提斯构造域内长期发育、不断演进的古生代-中新生代海陆相复杂叠合的盆地,具有早期沉降、晚期隆升、沉降期长、隆升期短等特点。

该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涪陵页岩气资源富集,分布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量约12.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约2万亿立方米,列全国第3位。

涪陵区拥有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主要含气页岩层段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截止2105年已上交探明储量3806亿立方米,是全国首个千亿方级整装页岩气田。

江汉油田在涪陵焦石坝区块开展的页岩气开发和产建工作,标志着中国石化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新阶段。

涪陵页岩气田根据开发阶段,分为I期产建区和II产建区,I期产建区焦石坝构造主体区,为断背斜构造,地震资料品质好,构造完整、断裂不发育,页岩气保存条件好,2015年实现产能50亿方。

从开发效果来看一期产建区页岩品质差别不大,但含气量存在明显的分区性,北部构造高部位含气量高,单井平均测试产量超过50万方,南部斜坡、乌江背斜带、东部及西部断裂发育区,含气量明显降低,单井平均测试产量低于10万方。

构造类型、埋深、断裂发育程度、裂缝、地应力以及地层压力不仅造成了含气性的差异,同时影响了压裂改造效果。

II期产建区包含一起产建外围区以及焦石坝南三维区,通过初步评价优选了江东、平桥、白涛、白马、梓里场等五个区块为优先钻探区域,其中江东、及平桥区块完成了部署,目前评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期产建区地震资料品质普遍低于一期,构造条件复杂、断裂及发育,地应力非均质性强,埋深相对增大,页岩品质及含气性都差于一期主体区。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投产井232口,日产气水平达到1136.8019
万方,累计产气超过70亿方。

2、地球物理面临的问题
焦石坝区块自2013年以来共实施三维采集三块:2013年焦石坝三维,2015年焦石坝南三维,2015年南川三维,三块三维满覆盖面积共1410.5km2。

紧密围绕不同时期的生产急需,共开展14轮地震资料处理攻关,形成了双复杂介质条件下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技术,为方案编制、井轨迹跟踪、调整提供了及时的高精度成果资料。

(1)、I期产建区面临的问题
一期产能建设区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好,地震资料能满足构造精细解释要求,I类品质区满足“甜点”预测要求,在构造主体部位井震误差较小。

从水平井产气情况上看,I期产建区页岩气高产井和低产井分区明显,高产井集中在焦石坝断背斜主体区,测试产量高,具有单井压力高,稳产期长的特点,低产井主要集中的在焦石坝断背斜东翼以及西南部,测试产量在5-10万方/天,这些区域的页岩品质与主体区相比,TOC含量、孔隙度偏低,单井压力普遍较低,产水量较高。

在这些区域,需加快复杂构造带储层改造范围内物探预测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查清埋深、不同构造类型构造、断层、裂缝、地应力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深化地质认识,通过开展物探预测、压裂施工、微地震监测实时监控及产气剖面验证的多学科联合技术,提高低产低效区带单井产能。

(2)、II期产建区面临的问题
二期产建区,由于地表地下条件更复杂,地表速度难求准、地下纵横向速度变化快,造成地震资料成像精度不高,已钻井揭示井震矛盾问题突出。

存在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问题
焦石坝南地区属于典型的地表、地下双复杂地区。

地表高差大,出露岩性变化大、变化快且呈窄条带状,地表及表层结构复杂导致静校正问题突出;原始资料频率、能量、信噪比差异大;多数区域灰岩出露区尤其是煤矿及采空区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地下地质结构复杂,速度纵横向变化大,存在各向异性问题,井控少,精准的速度场
难以建立,地震成像精度难以满足水平井轨迹追踪的需求。

2)、复杂区高精度速度建场问题
焦石坝南部纵横向速度变化大,由于井控程度低,精确的速度场难以建立,造成时深度转换深度误差大,难以满足水平井设计跟踪需求。

目前,从平桥区块已实施的焦页182-6、焦页190-2、焦页189-5、焦页187-2、焦页191-2等导眼井以及焦页108-6HF、焦页188-2HF 等水平井揭示的井震矛盾来看,平桥主体区整体变浅约100m左右;东翼从北到南井震误差逐渐加大,最大加深约400m,钻探表明实钻深度与地震深度误差较大,难以满足水平井设计跟踪需求。

需要通过高精度速度场的研究,得到相对准确的构造图,为水平井的设计、跟踪调整提供依据。

3)、复杂区构造研究方面的问题
II期构造复杂,偏移成像精度较低,高陡、破碎区资料成像差,剖面产状和实际产状不吻合,断点和目的层识别困难,造成解释方案的多解性。

焦石坝南三区构造复杂,焦石坝南三维井位部署区的地震品质资料Ⅰ类占比低,Ⅰ类占比47% ;Ⅱ类占比44.6%;Ⅲ类占比8.4%。

资料品质影响了构造解释精度及构造研究可靠性。

目前焦石坝南三维区页岩品质与北部地区相差不大,但单井产量远低于一期产建区,因此需要通过构造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埋深、不同类型的构造、不同的应力条件以及不同级别的断裂、裂缝对于页岩气保存条件以及压裂改造的影响。

4)、复杂区地震预测方面的问题
首先南部三维比北部页岩品质略差,构造及沉积条件的变化,带来含气页岩特征的不同,因此需要重新优选含气页岩敏感参数,厘定含气页岩的评价参数与敏感参数间的表征关系,同时如何获得高精度的地震反演数据也是含气页岩评价地震预测的关键;其次南部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三维区内构造变形强、断裂复杂,裂缝及地应力预测方法还需改进;且目前裂缝和地应力预测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半定量预测方法有待攻关;第三地层压力是钻井和压裂改造过程中重要参数,针对页岩气层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