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6-6)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6-6)胡经国二、重庆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1、积极探索页岩气开发利用安全监管服务据《重庆日报》报道(20140901),重庆页岩气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条件较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在今年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工作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中央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重庆加强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的战略合作,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别是中石化公司,在涪陵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标志着该市甚至是全国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到来。
下一步,该市将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重视页岩气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二要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配套设施建设;三要加大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和产业化力度;四要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培育发展与页岩气相关的新兴产业;五要高度重视抓好环保和安全问题;六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和相关服务工作。
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安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坚持把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合力推进,科学开采,加快页岩气产业化步伐,加快构建中长期能源保障体系,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示范区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重要基地”,以及“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强化监管,完善措施,绿色开发,安全开发,促进我市页岩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页岩气开发利用安全生产。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安监局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反复强调,要把抓好页岩气安全生产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责任担当意识,加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规范体系,强化风险监管机制,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实现页岩气开发利用安全、可控、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主动与中石化公司密切配合,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监系统要坚决克服过去抓安全生产重监管轻服务的问题,今后要履行好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既要加强页岩气生产的安全监管,又要主动上门听取他们的要求,共同探索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安全生产问题。
600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前世与未来

600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前世与未来文/郭彤楼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世界上页岩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都始于美国,目前商业性开发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
2014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为3637亿m3,大大超过了我国常规天然气的年产量。
我国最早关注页岩气的文章,据笔者所查文献资料是1982年《石油实验地质》第二期上,张义纲发表的《多种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一文。
文中提到“页岩气赋存在有机质十分丰富(含量达4%以上)的暗色页岩中。
这种页岩的特点是层理发育,为富含有机质和富含矿物质的黏土互层,形成数毫米厚的纹层。
所含的气体,一部分是生物气,一部分是热成气,或由二者混合而成。
它们保存在微小的粒间孔隙中或吸附在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上”。
该文还介绍了美国三个泥盆系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情况,同时提出“在我国以往的勘探中,类似的页岩屡见不鲜,今后应加强研究和勘探”。
此后,也有少量文章提到页岩气,但论述较少,直到2003年,张金川等对“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陈建渝等对“美国5个主要产气的页岩层密执安盆地的中-上泥盆统Antrim页岩、阿巴拉契亚盆地的Ohio页岩、依利诺依斯盆地的NewAlbany页岩、FortWorth盆地的Barne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的Lewis页岩”进行了对比介绍。
2007年,中国石油和美国新田公司签署了《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协议,利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在威远构造上钻探的老井资料,对威远构造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能否形成页岩气藏进行了研究,这应该是中国页岩气发展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中国南方具有寒武系筇竹寺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两套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的海相页岩层系,前人在烃源岩与页岩气评价方面做过大量研究,认为其是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的两套地层。
2009年在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钻探了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2010年经加砂压裂后测试获得页岩气每日产出为1.08万m3,证实中国存在页岩气。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焦石坝,重庆涪陵区一个山区小镇。
在这里,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被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
今年3月24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计划在2017年把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国内首个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型油田。
重大突破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在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岩芯库,保存着一筒采自焦页1HF井3000多米深处的深灰色页岩。
“在焦石坝地底下,这些页岩就像一床大棉被,包裹着丰厚的页岩气。
”分公司地质专家夏维书说。
撕开这床大棉被的“第一钻”在2012年2月14日晚8时开钻。
11月2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焦石坝传来:焦页1HF井当天钻获20.3万方高产页岩气,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了。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被认为是继常规天然气之后,又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的优质清洁能源。
近年来,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甚至可能从油气输入国变为油气输出国。
在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有限,而页岩气储量相对丰富。
页岩气如果能得以大规模开发,对缓解我国天然气紧张局面、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2012年,出台《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涪陵页岩气田为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
继焦页1HF井后,环绕其周边数公里区域内,几口评价井也相继部署开采。
2013年7月2日,焦页1—3HF井投产,测试产量20多万方/日;9月29日,焦页6—2HF 井投产,测试产量达35万方/日;10月9日,焦页8—2HF井投产,测试产量再创新高,达55万方/日。
“到这时,我们已吃上了定心丸:焦石坝区块页岩气藏不是一点,而是一片;这里不仅有页岩气,而且是高产气藏。
”江汉油田涪陵工区项目部经理习传学说。
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近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将在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较公司原有开发计划大幅提前。
中国石化预计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将实现年产能18亿方,2015年底将建成50亿方年产能、为公司原计划的10倍。
据了解,涪陵页岩气田资源量为2.1万亿方,2017年建成年产能100亿方的页岩气田后,相当于建成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均上调了页岩气开采指标,预计2015年两大公司合计开采页岩气量可达75亿立方米,超过全国规划65亿立方米的目标。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5.5%,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4%的水平。
同时在能源自给方面,2013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
而页岩气是一种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被视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能有力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2015年中国实现页岩气产量65亿方。
虽然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在进行页岩气的相关研究,但目前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化大规模开发。
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653亿方,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37%,极大地改变了美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率。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
这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缓解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正式获批设立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后,仅4个月的时间,示范区已建成的页岩气产能已达6亿方/年。
而按照中国石化宣布的具体规划,产能还将出现巨幅增加,预计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将实现产能18亿方/年,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方/年。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4-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4-5)胡经国9、中石化未来将推进页岩气整个产业链混改发展据报道(20140722),7月17日从中国石化集团获悉,经国土资源部评审,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被认定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
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同时也反击了此前有关涪陵页岩气非典型页岩气的质疑。
⑴、典型页岩气涪陵页岩气田主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属山地-丘陵地貌。
今年6月,关于中石化涪陵页岩气不是典型页岩气、中石化以此获得财政补贴的媒体质疑曾引起业内关注。
油气业也就此展开了激辩。
据中石化称,今年7月8日至10日,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焦页1-焦页3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的探明地质储量进行评审。
经评审,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被认定是典型的页岩气田。
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稳定、埋深适中,中间无夹层,与常规气藏明显不同,具有典型的页岩气特征,与北美典型海相页岩各项指标相当。
数据显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产量高、试采效果好。
试采单井产量高,稳产时间长。
截至2014年6月30日,29口试采井合计日产气320万立方米,累计产气6.11亿立方米。
其中,第一口探井焦页1HF井按日产6万立方米定产,已稳产一年半,累计产气3769万立方米。
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主任吴国干指出,这次评审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首次开创性地应用中国自己制定的首个页岩气行业规范标准及地质资料,评审出中国首个优质大型页岩气田。
为今后页岩气评价技术规范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及下一步国内页岩气资源的评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⑵、页岩气开发“三步走”“两桶油”中,在上游资源上处于弱势的中石化,对于开发页岩气的积极性一直高于中石油。
今年3月24日召开的中石化201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傅成玉透露了中石化页岩气发展的“三步走”战略:2015年底建成页岩气产量产能50亿立方米;2017年完成产量100亿立方米;并着手制定2017年之后的三期开发计划。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工程论文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近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顺利实现5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一期正式建成投产,目前日产量可供约3000万户家庭生活用气,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二期5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正式启动,力争2017年建成百亿立方米大气田。
页岩气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
针对我国海相页岩气地表环境差、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中国石化创新地提出“二元富集”理论,建立了选区评价标准;创新集成以页岩气藏综合评价、水平井优快钻井、长水平井分段压裂试气、试采开发和绿色开发配套为主的涪陵页岩气开发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涪陵页岩气勘探发现以来,探索形成了油公司体制、市场化运作、自主化创新、项目化管理的开发建设模式,创建了适合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产业化模式,开发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树立了页岩气田高效开发建设的典范。
涪陵页岩气田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步进式、轮轨式和导轨式钻机、大功率3000型压裂机组、连续油管作业车、带压作业车等大型装备以及多种配套井下工具,打破国外垄断,大批量投入现场应用,为页岩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光明日报)中国海油:防砂技术列国际三甲年降成本1亿元近日,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防砂工具完成一趟六层砾石充填防砂作业。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一趟六层防砂,作业难度极大。
该技术应用于中国海油,每年可降低成本l亿元,中国海油成为国际石油行业第三家完全掌握系统防砂技术的专业公司。
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60%来自渤海油田,而渤海油田多为疏松砂岩储层,地层出砂严重,9S%以上的油气井需要高效防砂,才能稳产高产。
涪陵页岩气田:_创造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关注302023 / 11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创造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戴 莹10月17日深夜,一阵秋雨过后,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09号集气站员工张小银和顾长喜穿着雨衣、打着手电检查储水池空高,防止外溢。
“四周都是农田、鱼塘,决不能让一滴采出水流出。
”张小银说。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武陵群山间,山川秀美,景区众多,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开发10多年来,涪陵页岩气公司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强化设备腐蚀穿孔治理,加大巡检力度,严防采气过程中的泄漏,积极实施采出水罐车转运和站点集中回收处理。
目前,气田废水处置合格率、回收利用率达100%,气田处处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针对容易腐蚀穿孔的污水管线,全部更换成耐腐蚀的柔性复合管,定期开展清管作业,消除管道腐蚀、穿孔隐患。
集气站修建时,提前开挖、加固储水池,加高挡墙,有效释放池体容量。
针对气田集气站点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采取“远程监控”“现场巡检”相结合的立体监控模式,组织各采气区、集气站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织密监控网,筑牢安全环保防线。
9月16日,气田突降暴雨,依山而建的焦页2号集气站旁出现了由雨水汇成的“小瀑布”,“小瀑布”裹携着泥沙,顺着山坡而下,汇入集气站两个储水池,储水池水位急速上涨。
集气站员工迅速上报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及时组织罐车转运,排除了险情。
目前,气田每天有30多辆采出水转运罐车奔波在巴山渝水间,把采出水运送到压裂现场配制成压裂液循环使用。
随着气田投产井日益增多,公司又修建了15座泵站和50公里管网,建成国内首个页岩气采出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1600立方米,处理后的采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开发10多年间,涪陵页岩气公司创新集成以水达标处理、固废处理为核心的页岩气绿色开发技术与管理体系,获评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工厂、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被自然资源部评价为创造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建设进展与展望

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建设进展与展望郭旭升;胡德高;舒志国;李宇平;郑爱维;魏祥峰;倪凯;赵培荣【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2(42)8【摘要】2013年9月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了“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示范区于2015年12月建成,经过近10年的开发已成为国内页岩气产量的主要阵地。
为加快我国页岩气理论认识与勘探开发技术集成和突破,有效推动中国海相页岩气的大发展,在对示范区发展建设历程、地质理论认识、工程工艺技术、关键装备进展等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展望了示范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1)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经历了勘探评价、一、二期建设、立体开发调整三个阶段;(2)创新建立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和高效开发气藏工程理论认识;(3)创新形成了页岩气丛式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差异化缝网压裂技术、高效采气集输技术、岩溶山地绿色开发技术等配套技术体系,实现了关键装备和工具国产化;(4)实现了示范区埋深3 500 m以浅超压页岩气藏高效开发,埋深3500~4000m页岩气藏有效开发;(5)示范区未来建设主要包括加快推进深层、常压页岩气发展、持续攻关页岩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现场应用、着力强化绿色示范区建设等方面。
结论认为,该示范区是4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最早建成的,示范区取得的成果将继续指导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对推动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
【总页数】10页(P14-23)【作者】郭旭升;胡德高;舒志国;李宇平;郑爱维;魏祥峰;倪凯;赵培荣【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重庆涪陵区大力助推“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2.重庆涪陵区大力助推“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3.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效——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4.地质工程一体化在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立体勘探开发中的应用5.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进展及前景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出“棉被”里的新能源
——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
本报记者王建新冉永平李坚
《人民日报》(2014年05月18日02版)焦石坝,重庆涪陵区一个山区小镇。
在这里,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被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
今年3月24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计划在2017年把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国内首个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型油田。
重大突破
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
在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岩芯库,保存着一筒采自焦页1HF井3000多米深处的深灰色页岩。
“在焦石坝地底下,这些页岩就像一床大棉被,包裹着丰厚的页岩气。
”分公司地质专家夏维书说。
撕开这床大棉被的“第一钻”在2012年2月14日晚8时开钻。
11月2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焦石坝传来:焦页1HF井当天钻获20.3万方高产页岩气,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了。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被认为是继常规天然气之后,又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的优质清洁能源。
近年来,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甚至可能从油气输入国变为油气输出国。
在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有限,而页岩气储量相对丰富。
页岩气如果能得以大规模开发,对缓解我国天然气紧张局面、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2012年,出台《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涪陵页岩气田为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
继焦页1HF井后,环绕其周边数公里区域内,几口评价井也相继部署开采。
2013年7月2日,焦页1—3HF井投产,测试产量20多万方/日;9月29日,焦页6—2HF井投产,测试产量达35万方/日;10月9日,焦页8—2HF井投产,测试产量再创新高,达55万方/日。
“到这时,我们已吃上了定心丸:焦石坝区块页岩气藏不是一点,而是一片;这里不仅有页岩气,而且是高产气藏。
”江汉油田涪陵工区项目部经理习传学说。
截至今年5月17日,在涪陵页岩气田280平方公里一期产建区,已开钻页岩气井82口,完钻47口,投产27口,平均单井日产气11万方以上。
今年内,该区域将规划投产100口井左右。
“涪陵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重大突破。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分布面积广、发育层系多,一旦形成产能,将对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技术创新
让页岩气挣脱束缚
科学界有句话叫“上天容易入地难”。
油气开发,离不开先进理论、技术和设备的支撑。
页岩致密度高、孔隙小、渗透率低,一般页岩气散失比常规油气难得多。
这是否意味着找到优质页岩,就一定富集页岩气?
南方分公司勘探团队通过无数次试验和实践发现,与北美相比,我国南方地区页岩气形成、富集、保存有一定差异性。
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形象地说,北美地质条件稳定,地表平整,就如一个光滑大盘子;而我国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则如这个盘子摔碎在地上,还被踹一脚,碎片更凌乱。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使存在优质页岩,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页岩气也会慢慢流失。
保存条件如何判定?他们提出:良好的地质储藏条件、适中的埋深、远离开启断裂等是保存关键。
近年来,南方分公司又摸索出一整套“甜点”预测技术,建立了一系列核心参数判别标准,可准确识别页岩层分布、厚度、埋深、含气性等特性。
“利用这套技术,已成功捕捉到焦石坝区块89米厚页岩体,并确定了其中38米厚优质页岩层位置。
”
找气难,开采也难。
“常规油气储存在砂岩或灰岩中,孔隙大,渗透率高,一口井打下去,油气就往外冒。
页岩气隐藏于致密的页岩层,孔隙微细到以纳米计量。
”江汉涪陵页岩气分公司副经理刘尧文感慨,“如果将常规油气开采比作静脉采血,那页岩气开采就是毛细血管采血,一个字,难!”
页岩革命出现,得益于两项关键技术,一是水平钻井,二是分段压裂。
记者在焦石坝现场了解到,钻头先从地表垂直向下钻,找到页岩层后,折个弯,再沿页岩层水平穿行,可长达一两千米,大大扩展采气面。
更关键的技术是分段压裂。
在几乎“密不透风”的页岩中,页岩气极难流通,必须通过外力将大体量压裂液压注进钻井,挤压井壁四周岩体使其碎裂,夹带在压裂液中的细砂进入裂缝,支撑起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通道,让油气释出。
为实现最佳压裂,一方面需加大外力强度,我国自主研发的3000型压裂车已在焦石坝正式投用,每分钟能将14方左右压裂液注入钻井,达到了世界压裂装备领先水准。
另一方面则是缩小每一次的压裂面,需将数千米长的水平井分段隔离进行压裂。
“我们已完全掌握最核心的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以建成畅通的气流…高速路‟。
”刘尧文说,焦页12—4HF井成功完成了长2130米水平井、26段超大型压裂,创造了国内井段最长、分段数最多、单井液量最大等新施工纪录。
时代精神
激发巨大能量
自进入井场以来,江汉钻井一公司西南分公司70765JH钻井队队长瞿强梁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今年过年没空回家,老婆就带着孩子来井队陪我,可那一段我整天呆在井场,根本顾不上他们,走的时候也没送。
去年老婆动手术,我也没能陪在她身边。
”说话间,这位石油汉子揉了揉眼睛。
奋斗、忘我、奉献、拼搏……这些代代传承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依然闪耀在地质和石油工作者群体中。
新的时代,又为这些宝贵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比如科学精神。
我国页岩气开发在2010年前后形成第一个热潮,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开始进入低谷,一度出现不少怀疑和悲观的论调。
勘探南方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主任魏志红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就曾开展过天然气勘查,2000年又进行过二维地震勘测,2006年开展了构造评价研究。
“对所有这些,包括挫折与失败,我们都一遍遍拿来咬烂嚼碎,消化吸收。
”为彻底摸清家底,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野外和井场一呆就几个月,开展实时跟踪研究,终于找到了南方地区页岩气形成的条件和分布规律。
再比如生态理念。
焦石坝区块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
为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勘探开采队伍对近地表暗河、溶洞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勘测,按照既满足地质条件又避开暗河溶洞要求确定井位;钻进过程中,中浅层钻井采用清水钻进;钻过地下水层后,用套管将水层严密封固……“与空气钻、泡沫钻相比,清水钻要慢一点。
但宁可慢一点、稳一点,也不能污染环境。
”江汉钻井公司西南分公司副经理熊礼方说。
展望未来
5—10年形成价值4000亿元的产业链
焦石坝的突破如何变成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突破?明确资源量并向储量转化,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化,是决定因素。
郭旭升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按照三个层次继续扩大页岩气储量规模:“战略展开”焦石坝所在的川东南,持续落实有利含气面积;“战略突破”川东北和川西南,开辟新阵地;“战略准备”外围区域,优选有利勘探区。
焦石坝实战,也推动我国页岩气资源评价、工艺技术体系实现突破,并在装备研发制造特别是国产化上取得重大进展。
以此为基础,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自主核心技术,将有力支撑和加快推动我国页岩气战略实施。
记者在焦石坝看到,世界最前沿的“井工厂”技术模式已投入运用,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实施“同平台交叉压裂”作业,以往都是单口井一段一段实施压裂,现在两口井同时交叉作业,不仅时间节约一半,还可使裂缝网络生成更复杂,效果更好。
3月1日,中国石化与重庆市签署《关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共同努力将重庆开辟成全国页岩气主战场。
距焦石镇20公里的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最早尝到甜头。
2013年9月,页岩气通到建峰,两个月后,建峰第二套装置全部用上页岩气,每天使用量达150万方。
“现在供气充足,生产线可满负荷运转,每吨产品成本降低约10%。
”集团副总经理周召贵说。
依托页岩气开发,重庆已出台页岩气装备制造相关政策,全力引进压裂、钻采、水处理及用气设备研发制造龙头企业,带动关键部件本地化生产配套,打造页岩气装备产业集群。
重庆规划用5—10年时间,形成价值4000亿元的页岩气开采、利用和化工产业链。
焦页1HF井,页岩气汩汩往外冒出,至今已稳产超过500天。
这股来自地底数千米的绿色之气,汇聚成一股新能量,带给中国能源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远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