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祝芳坐在剧院的第8列第5行,用数对(8,5)表示,李红坐在祝芳正后方的第3个座位上,李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11,5)B.(5,5)C.(8,8)D.(8,2)2.一块长方形绿地,长12 dm,宽是长的23,求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A.12×23B.12×(12×23)C.(12+23)×2 D.12×(1-23)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直角B.锐角C.钝角4.一辆从厦门开往福州的客车,到泉州站时,车上人数的15下车后,又上来车上现有人数的15,上车和下车人数比较的结果是()。

A.上车人多B.下车人多C.无法确定5.桌子上放着几叠碗,从上面,前面、右面观察分别得到下面的三幅图形,那么这张桌子上一共放着()个碗。

A.8 B.9 C.10 D.116.下列各句话中,表述错误的是()。

A.把8块糖放进3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3块糖B.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C.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合数D.2017年第一季度有90天7.如图,以点A为圆心的圆内,三角形ABC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做出这个判断是运用了圆的什么特征?()A.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B.同一个圆的直径相等C.同一个圆的直径为半径的2倍D.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8.福利种子店对某种子进行促销:购买5千克以内按2元/千克销售,超过5千克时,超出部分按八折销售.下面四个图中的(B)为购买种子数(千克)与所付钱数(元)的关系图.()A.B.C.D.9.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A.82个B.154 C.83个D.121个二、填空题10.3.2时=(______)时(______)分 5千克80克=(______)千克11.196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变成最小的合数。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运动到3秒钟时,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2)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请在数轴上标出此时A、B两点的位置;(3)若A、B两点分别从(2)中标出的位置再次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运动的速度不变,运动的方向不限,问:运动到几秒钟时,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答案】(1)解: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根据题意得:3×(2x+3x)=15,解得:x=1,∴3x=3,2x=2,答:动点A的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动点B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2)解:3×3=9,2×3=6,∴运动到3秒钟时,点A表示的数为﹣9,点B表示的数为6;(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有|3t﹣2t﹣15|=4,解得:t1=11,t2=19;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有|15﹣3t﹣2t|=4,解得:t3= 或t4= ,答:经过、、11或19秒,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因此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根据两点相距15,列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两点的运动速度,就快求出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就可得出它们的位置。

(3)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分别根据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列方程求出t的值。

2.(公园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超过50人,但不足100人。

经估算,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问:(1)两班各有多少学生?(2)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可省多少钱?(3)如果七年级(1)班单独组织去游公园,作为组织者的你将如何购票才最省钱?【答案】(1)解:设七(1)班有x人,由题意可知:七(2)班的人数应不足64人,且多于54人则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3x+11(104-x)=1240解得:x=48.即七(1)班48人,七(2)班56人;(2)解:1240-104×9=304,所以可省304元钱(3)解:要想省钱,由(1)可知七(1)班48人,只需多买3张票,51×11=561,48×13=624>561,∴ 48人买51人的票可以更省钱【解析】【分析】(1)设七(1)班有x人,根据条件:某校七(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览该公园,其中七(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但超过40人,可得七(2)班的人数应不足64人,且多于54人,再根据1240元的门票钱可列方程解得答案;(2)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每张票9元,可省1240-104×9元;(3)由(1)可得七(1)班48人,所以多买3张票,按照第二种售票方案买票.3.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示例:如图1,即4+3=7,观察图2,求:(1)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m和n;(2)当y=-7时,求n的值。

最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最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最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一、选择题1.有一下式子:①0x =;②325+=;③14x=;④29x =;⑤23=x x ;⑥34x -;⑦2(1)2x +=;⑧20x y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2 B .3C .4D .5【答案】B 【解析】 【分析】我们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称之为一元一次方程,据此进一步判断即可. 【详解】①0x =,满足定义,是一元一次方程;②325+=,未含有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③14x=,分母含有未知数,不是整式方程,故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④29x =,未知数次数为2,故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⑤23=x x ,满足定义,故是一元一次方程; ⑥34x -,不是等式,故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⑦2(1)2x +=,满足定义,故是一元一次方程; ⑧20x y +=,含有两个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综上所述,一共有3个一元一次方程,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在解分式方程31x -+21x x+-=2时,去分母后变形正确的是( ) A .()()3221x x -+=- B .()3221x x -+=- C .()322x -+= D .()()3221x x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个分式确定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得能力.观察式子x-1和1-x 互为相反数,可得1-x=-(x-1),所以可得最简公分母为x-1,因为去分母时式子不能漏乘,所以方程中式子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 【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1,得:3-(x+2)=2(x-1).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3.如图所示是边长分别为60cm和80cm的两种正方形地砖,这两种地砖每平方厘米的造价相同,若边长为60cm的地砖的造价为90元,则边长为80cm的正方形地砖的造价为()A.120元B.160元C.180元D.270元【答案】B【解析】【分析】设边长为80cm的正方形地砖的造价为x,根据每平方厘米的造价相同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设边长为80cm的正方形地砖的造价为x元,∵两种地砖每平方厘米的造价相同,∴9060608080x=⨯⨯,解得:x=16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得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4.甲、乙两人环湖竞走,环湖一周为 400 米,乙的速度是80 米/分,甲的速度是乙的 11 4倍,且竞走开始时甲在乙前 100 米处,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设经过 x 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所列方程为()A.80 x+ 100=54⨯ 80 x B.80 x + 300=54⨯ 80 xC.80 x - 100=54⨯ 80 x D.80 x - 300=54⨯ 80 x【答案】B【解析】 【分析】根据相遇时乙的路程+300=甲的路程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 解:甲的速度为:54⨯ 80米/分,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400-100=300米,根据题意可得: 80 x + 300=54⨯ 80 x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0.58x =,那么x=4 B .如果x y =,那么-2-2x y = C .如果a b =,那么a b c c= D .如果x y =,那么x y =【答案】B 【解析】 【分析】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其本身不一定相等,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 :如果0.58x =,那么16x =,故选项错误;B :如果x y =,那么22x y -=-,故选项正确;C :如果a b =,当0c ≠时,那么a bc c=,故选项错误; D :如果x y =,那么x y =±,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6.下列解方程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2x-1=3得2x=3-1B .由255143x x -=-得6x-5=20x-1 C .由-5x=4得x =−54D .由132x x-=得2x-3x=6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A 、在2x-1=3的两边同时加上1,等式仍成立,即2x=3+1.故本选项错误;B 、在255143x x -=-的两边同时乘以12,等式仍成立,即6x-60=20x-12,故本选项错误;C 、在由-5x=4的两边同时除以-5,等式仍成立,即x=-45,故本选项错误; D 、在132x x-=的两边同时乘以6,等式仍成立,即2x-3y=6,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7.点P (x 1,y 1)和点Q (x 2,y 2)是关于x 的函数y =mx 2﹣(2m +1)x +m +1(m 为实数)图象上两个不同的点.对于下列说法:①不论m 为何实数,关于x 的方程mx 2﹣(2m +1)x +m +1=0必有一个根为x =1;②当m =0时,(x 1﹣x 2)(y 1﹣y 2)<0成立;③当x 1+x 2=0时,若y 1+y 2=0,则m =﹣1;④当m ≠0时,抛物线顶点在直线y =﹣12x +1上.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先得到当m=0时,函数解析式为y=﹣x+1,则可计算出()()2121212()x x y y x x =﹣﹣﹣﹣,于是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当m=﹣1时,解析式为y =﹣2x +x ,可计算出1y +2y =212x x ≠0,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先计算出顶点坐标,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当x =1时,y =mx 2﹣(2m +1)x +m +1=m ﹣2m ﹣1+m +1=0, 则方程mx 2﹣(2m +1)x +m +1=0必有一个根为x =1,所以①正确; 当m =0时,y =﹣x +1,则y 1=﹣x 1+1,y 2=﹣x 2+1, 所以(x 1﹣x 2)(y 1﹣y 2)=(x 1﹣x 2)(﹣x 1+x 2)=﹣(x 1﹣x 2)2, 而点P (x 1,y 1)和点Q (x 2,y 2)是两个不同的点, 所以x 1≠x 2,则(x 1﹣x 2)(y 1﹣y 2)=﹣(x 1﹣x 2)2<0,所以②正确; 当m =﹣1时,y =﹣x 2+x , 则y 1=﹣x 12+x 1,y 2=﹣x 22+x 2,所以y 1+y 2=﹣x 12+x 1﹣x 22+x 2=﹣(x 1+x 2)2+2x 1x 2+(x 1+x 2), 当x 1+x 2=0时,y 1+y 2=2x 1x 2≠0,所以③错误; 当m ≠0时,顶点的横坐标为2122b m a m+-=,纵坐标为()()22412141444m m m ac b a m m +-+-==-,当x =212m m +时,112121112224m m y x m m+-=-+=-+=n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不在直线112y x =-+上,所以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方程解的定义、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8.某同学在解方程3x -1=□x +2时,把□处的数字看错了,解得x =-1,则该同学把□看成了( ) A .3 B .13C .6D .-16【答案】C 【解析】把x=﹣1代入方程3x ﹣1=□x+2,得 3×(﹣1)﹣1=﹣1□+2,即﹣4=﹣1□+2,解得□=6.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时先把x 的值代入到方程中,把方程转换成求未知系数的方程,然后解得未知系数的值.9.一船由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航行要4小时,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4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6千米/时,求水流速度. 解题时,若设水流速度为x 千米/时,那么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24164163x x ⎛⎫+=+- ⎪⎝⎭B .()24164163x ⎛⎫⨯=+- ⎪⎝⎭C .()()()41640.416x x +=+-D .()24164163x ⎛⎫+=+⨯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得到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6+x )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6-x )千米/时,根据时间关系列方程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到: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6+x )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6-x )千米/时, ∴()()24164163x x ⎛⎫+=+- ⎪⎝⎭,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顺水航行和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10.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x −m +2=0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 B .m >2C .m <2D .m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程x ﹣m+2=0的解是负数,∴x=m ﹣2<0,解得:m <2,故选C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1.根据等式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如果22a b -=,那么=-a b B .如果22a b -=-,那么=-a b C .如果22a b =-,那么a b = D .如果122a b =,那么a b =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A.两边都除以-2,故A 正确;B.左边加2,右边加-2,故B 错误;C.左边除以2,右边加2,故C 错误;D.左边除以2,右边乘以2,故D 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熟记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程大位是我国明朝商人,珠算发明家.他60岁时完成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东方古代数学名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书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下列求解结果正确的是()A.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B.大和尚75人,小和尚25人C.大和尚50人,小和尚50人D.大、小和尚各100人【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正好分完.大和尚一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一个得到等量关系为:大和尚的人数+小和尚的人数=100,大和尚分得的馒头数+小和尚分得的馒头数=100,依此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得:3x+1003x=100,解得x=25,则100﹣x=100﹣25=75(人),所以,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3.某公园门票的收费标准如下:门票类别成人票儿童票团体票(限5张及以上)价格(元/人)1004060有两个家庭分别去该公园游玩,每个家庭都有5名成员,且他们都选择了最省钱的方案购买门票,结果一家比另一家少花40元,则花费较少的一家花了( )元. A .300 B .260C .240D .220【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若花费较少的一家的购票方案为5人团购,则另一家花费340元,据此组合验证是否能凑成整数张成人票和儿童票;若花费较少的一家的购票方案是成人票和儿童票分开购买,则可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并验证. 【详解】若花费较少的一家是60×5=300(元),则花费较多的一家为340元,经检验可知,成人和儿童共5张票无法组合成340元.设花费较少的一家花了x 元,则另一家花了40x +元,根据题意得:40=605x +⨯解得:260x =检验可知,该家庭有1个成人,4个儿童,共花费100+40×4=260(元);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理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14.下列等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有( ) ①由53x =得53x =;②由a=b 得,-a=-b ;③由a b c c =得a b =;④由m n =得m 1n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需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对每一选项灵活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①若53x =,则35x =故本选项错误 ②若由a=b 得,-a=-b ,则-a=-b 故本选项正确 ③由a bc c=,说明c ≠0,得a b =故本选项正确 ④若m n =≠0时,则m1n=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已知等式等号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等式是否仍然成立.15.《算法统宗》是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以碗知僧”就是其中一首。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解答题1.如图①,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对折,使AB 落在''A B 的位置;(1)若1∠的度数为a ,试求2∠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②,再将纸片沿GH 对折,使得CD 落在''C D 的位置.①若//'EF C G ,1∠的度数为a ,试求3∠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B F C G ⊥,3∠的度数比1∠的度数大20︒,试计算1∠的度数. 2.已知//AB CD ,点E 在AB 与CD 之间. (1)图1中,试说明:BED ABE CDE ∠=∠+∠;(2)图2中,ABE ∠的平分线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请利用(1)的结论说明:2BED BFD ∠=∠.(3)图3中,ABE ∠的平分线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请直接写出BED ∠与BF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MN PQ ,直线AD 与MN 、PQ 分别交于点A 、D ,点B 在直线PQ 上,过点B 作BG AD ⊥,垂足为点G .(1)如图1,求证:90MAG PBG ∠+∠=︒;(2)若点C 在线段AD 上(不与A 、D 、G 重合),连接BC ,MAG ∠和PBC ∠的平分线交于点H 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CBG ∠与AHB ∠的数量关系;4.如图1,把一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ABC的BC边放置于长方形直尺DEFG的EF边上.(1)根据图1填空:∠1=°,∠2=°;(2)现把三角板绕B点逆时针旋转n°.①如图2,当n=25°,且点C恰好落在DG边上时,求∠1、∠2的度数;②当0°<n<180°时,是否会存在三角板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与直尺(有四条边)某一边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n的值和对应的那两条垂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已知AB∥CD,线段EF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E,F.(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解答:如图1,当点P在线段EF上时,已知∠A=35°,∠C=62°,求∠APC的度数;解:过点P作直线PH∥AB,所以∠A=∠APH,依据是;因为AB ∥CD ,PH ∥AB , 所以PH ∥CD ,依据是 ; 所以∠C =( ),所以∠APC =( )+( )=∠A +∠C =97°. (2)当点P ,Q 在线段EF 上移动时(不包括E ,F 两点): ①如图2,∠APQ +∠PQC =∠A +∠C +180°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APM =2∠MPQ ,∠CQM =2∠MQP ,∠M +∠MPQ +∠PQM =180°,请直接写出∠M ,∠A 与∠C 的数量关系.二、解答题6.已知//PQ MN ,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90ACB EDF ∠=∠=︒,45ABC BAC ∠=∠=︒,30DFE ∠=︒,60DEF ∠=︒.(1)若三角板如图1摆放时,则α∠=______,β∠=______.(2)现固定ABC 的位置不变,将DEF 沿AC 方向平移至点E 正好落在PQ 上,如图2所示,DF 与PQ 交于点G ,作FGQ ∠和GF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 ,求GHF ∠的度数; (3)现固定DEF ,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至AC 与直线AN 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BC 与DEF 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BAM ∠的度数.7.已知点A ,B ,O 在一条直线上,以点O 为端点在直线AB 的同一侧作射线OC ,OD ,OE 使60BOC EOD ∠=∠=.(1)如图①,若OD 平分BOC ∠,求AOE ∠的度数;(2)如图②,将EOD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时,使得OD 所在射线把BOC ∠分成两个角.①若:1:2COD BOD ∠∠=,求AOE ∠的度数;②若:1:COD BOD n ∠∠=(n 为正整数),直接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AOE ∠. 8.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30OC AOC ︒∠=,将一直角三角板(30M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N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M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1)几秒后ON 与OC 重合?(2)如图2,经过t 秒后,//MN AB ,求此时t 的值.(3)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与OM 重合?请画图并说明理由.(4)在(3)的条件下,求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MOB ∠?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9.已知ABC ,//DE AB 交AC 于点E ,//DF AC 交AB 于点F .(1)如图1,若点D 在边BC 上, ①补全图形; ②求证:A EDF ∠=∠.(2)点G 是线段AC 上的一点,连接FG ,DG .①若点G 是线段AE 的中点,请你在图2中补全图形,判断AFG ∠,EDG ∠,DG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若点G 是线段EC 上的一点,请你直接写出AFG ∠,EDG ∠,DGF ∠之间的数量关系. 10.问题情境(1)如图1,已知//AB CD ,125PBA ︒∠=,155PCD ︒∠=,求BPC ∠的度数.佩佩同学的思路:过点P 作PG//AB ,进而//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来求BPC ∠,求得BPC ∠=________. 问题迁移(2)图2.图3均是由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拼成的图形,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直尺的两边重合,90ACB ︒∠=,//DF CG ,AB 与FD 相交于点E ,有一动点P 在边BC 上运动,连接PE ,PA ,记PED α∠=∠,PAC β∠=∠.①如图2,当点P 在C ,D 两点之间运动时,请直接写出AO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如图3,当点P 在B ,D 两点之间运动时,APE ∠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当点P 在C ,D 两点之间运动时,若PED ∠,PAC ∠的角平分线EN ,AN 相交于点N ,请直接写出AN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射线AG 平分∠BAC 交BC 于点G ,点D 在BC 边上运动(不与点G 重合),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1)如图1,点D 在线段CG 上运动时,DF 平分∠EDB①若∠BAC =100°,∠C =30°,则∠AFD = ;若∠B =40°,则∠AFD = ; ②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D 在线段BG 上运动时,∠BDE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AG 交于点F 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1)如图1所示,△ABC 中,∠ACB 的角平分线CF 与∠EAC 的角平分线AD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F ;①若∠B =90°则∠F = ;②若∠B =a ,求∠F 的度数(用a 表示);(2)如图2所示,若点G 是CB 延长线上任意一动点,连接AG ,∠AGB 与∠GA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 ,随着点G 的运动,∠F +∠H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13.在ABC 中,100BAC ∠=︒,A ABC CB =∠∠,点D 在直线BC 上运动(不与点B 、C 重合),点E 在射线AC 上运动,且ADE AED ∠=∠,设DAC n ∠=︒.(1)如图①,当点D 在边BC 上,且40n =︒时,则BAD ∠=__________︒,CDE ∠=__________︒;(2)如图②,当点D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 ∠和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 运动到点C 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 ∠和CDE ∠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在图③中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画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加粗加黑) 1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90αβ+=︒,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2)关于“准互余三角形”,有下列说法:①在ABC 中,若100A ∠=︒,70B ∠=︒,10C ∠=︒,则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 ②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90C ∠>︒,60A ∠=︒,则20B ∠=︒; ③“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3)如图2,B ,C 为直线l 上两点,点A 在直线l 外,且50ABC ∠=︒.若P 是直线l 上一点,且ABP △是“准互余三角形”,请直接写出APB ∠的度数. 15.互动学习课堂上某小组同学对一个课题展开了探究.小亮:已知,如图三角形ABC ,点D 是三角形ABC 内一点,连接BD ,CD ,试探究BDC ∠与A ∠,1∠,2∠之间的关系. 小明:可以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解决. 小丽:用外角的相关结论也能解决.(1)请你在横线上补全小明的探究过程: ∵180BDC DBC BCD ∠+∠+∠=︒,(______) ∴180BDC DBC BCD ∠=︒-∠-∠,(等式性质) ∵12180A DBC BCD ∠+∠+∠+∠+∠=︒, ∴12180A DBC BCD ∠+∠+∠=︒-∠-∠, ∴12BDC A ∠=∠+∠+∠.(______) (2)请你按照小丽的思路完成探究过程; (3)利用探究的结果,解决下列问题:①如图①,在凹四边形ABCD 中,135BDC ∠=︒,25B C ∠=∠=︒,求A ∠=______; ②如图②,在凹四边形ABCD 中,ABD ∠与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60A ∠=︒,140BDC ∠=︒,则E ∠=______;③如图③,ABD ∠,ACD ∠的十等分线相交于点、1F 、2F 、…、9F ,若120BDC ∠=︒,364BF C ∠=︒,则A ∠的度数为______;④如图④,BAC ∠,BD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B ,C ∠与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⑤如图⑤,ABD ∠,BA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40C ∠=︒,140BDC ∠=︒,求AEB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 ;(2)① ;②【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BFE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 (2) ①由(1)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再由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解析:(1)1902a ︒- ;(2)①1454a ︒+ ;②50︒【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4'B FC a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BFE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2) ①由(1)知,1902BFE a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BFE C'GB 902a ∠=∠=︒- ,再由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②由(1)知,∠BFE = 19012EFB '∠=︒-∠,由''B F C G ⊥可知:''90B FC FGC ∠+∠=︒,再根据条件和折叠的性质得到''11402190B FC FGC +=∠+∠=∠︒-∠︒,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A E B F , ∴14a ∠=∠=, ∵//AD BC , ∴4'B FC a ∠=∠=, 180BFB a '∴∠=︒-,∴由折叠可知1129022BFE BFB a '∠=∠=∠=︒-.(2)①由题(1)可知1902BFE a ∠=︒- ,∵//'EF C G ,1902BFE C'GB a ∴∠=∠=︒-,再由折叠可知:113180*********HGC C GB a a ⎛⎫∠+∠=︒-∠=︒-︒-=︒+ ⎪⎝⎭',13454HGC a ∴∠=∠=︒+;②由''B F C G ⊥可知:''90B FC FGC ∠+∠=︒,由(1)知19012BFE ∠=︒-∠,11802180290112B FC BFE ⎛⎫'∴∠=︒-∠=︒-︒-∠=∠ ⎪⎝⎭,又3∠的度数比1∠的度数大20︒,∴3=1+20∠∠︒,()18023180212014021FGC '∴∠=︒-∠=︒-∠+︒=︒-∠, ''11402190B FC FGC +=∴∠+∠=∠︒-∠︒,1=50∴∠︒.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有一定难度,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说明过程请看解答;(2)说明过程请看解答;(3)∠BED=360°-2∠BFD . 【分析】(1)图1中,过点E 作EG ∥AB ,则∠BEG=∠ABE ,根据AB ∥CD ,EG ∥AB ,所以CD ∥EG ,解析:(1)说明过程请看解答;(2)说明过程请看解答;(3)∠BED =360°-2∠BFD . 【分析】(1)图1中,过点E 作EG ∥AB ,则∠BEG =∠ABE ,根据AB ∥CD ,EG ∥AB ,所以CD ∥EG ,所以∠DEG =∠CDE ,进而可得∠BED =∠ABE +∠CDE ;(2)图2中,根据∠ABE 的平分线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结合(1)的结论即可说明:∠BED =2∠BFD ;(3)图3中,根据∠ABE 的平分线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E 作EG ∥AB ,则∠BEG +∠ABE =180°,因为AB ∥CD ,EG ∥AB ,所以CD ∥EG ,所以∠DEG +∠CDE =180°,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说明∠BED 与∠B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解:(1)如图1中,过点E 作EG ∥AB , 则∠BEG =∠ABE ,因为AB∥CD,EG∥AB,所以CD∥EG,所以∠DEG=∠CDE,所以∠BEG+∠DEG=∠ABE+∠CDE,即∠BED=∠ABE+∠CDE;(2)图2中,因为BF平分∠ABE,所以∠ABE=2∠ABF,因为DF平分∠CDE,所以∠CDE=2∠CDF,所以∠ABE+∠CDE=2∠ABF+2∠CDF=2(∠ABF+∠CDF),由(1)得:因为AB∥CD,所以∠BED=∠ABE+∠CDE,∠BFD=∠ABF+∠CDF,所以∠BED=2∠BFD.(3)∠BED=360°-2∠BFD.图3中,过点E作EG∥AB,则∠BEG+∠ABE=180°,因为AB∥CD,EG∥AB,所以CD∥EG,所以∠DEG+∠CDE=180°,所以∠BEG+∠DEG=360°-(∠ABE+∠CDE),即∠BED=360°-(∠ABE+∠CDE),因为BF平分∠ABE,所以∠ABE=2∠ABF,因为DF平分∠CDE,所以∠CDE=2∠CDF,∠BED=360°-2(∠ABF+∠CDF),由(1)得:因为AB∥CD,所以∠BFD=∠ABF+∠CDF,所以∠BED =360°-2∠BF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3.(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分析】(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解析:(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C 在AG 上时,290AHB CBG ∠-∠=︒;当点C 在DG 上时,290AHB CBG ∠+∠=︒.【分析】(1)过点G 作//GE MN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当点C 在AG 上,当点C 在DG 上,再过点H 作//HF MN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点G 作//GE MN ,∴MAG AGE ∠=∠,∵//MN PQ ,∴//GE PQ .∴PBG BGE ∠=∠.∵BG AD ⊥,∴90AGB ∠=︒,∴90MAG PBG AGE BGE AGB ∠+∠=∠+∠=∠=︒.(2)补全图形如图2、图3,猜想:290AHB CBG ∠-∠=︒或290AHB CBG ∠+∠=︒.证明:过点H 作//HF MN .∴1AHF ∠=∠.∵//MN PQ ,∴//HF PQ∴2BHF ∠=∠,∴12AHB AHF BHF ∠=∠+∠=∠+∠.∵AH 平分MAG ∠,∴21MAG ∠=∠.如图3,当点C 在AG 上时,∵BH 平分PBC ∠,∴22PBC PBG CBG ∠=∠+∠=∠,∵//MN PQ ,∴MAG GDB ∠=∠,2212290AHB MAG PBG CBGGDB PBG CBG CBG∴∠=∠+∠=∠+∠+∠=∠+∠+∠=︒+∠即290AHB CBG ∠-∠=︒.如图2,当点C 在DG 上时,∵BH 平分PBC ∠,∴22PBC PBG CBG ∠=∠-∠=∠.∴2212290AHB MAG PBG CBG CBG ∠=∠+∠=∠+∠-∠=︒-∠.即290AHB CBG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及角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平行线,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4.(1)120,90;(2)①∠1=120°-n°,∠2=90°+n°;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解析:(1)120,90;(2)①∠1=120°-n °,∠2=90°+n °;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ABE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CG ,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计算即可得到∠2; ②结合图形,分A B 、B C 、AC 三条边与直尺垂直讨论求解.【详解】解:(1)∠1=180°-60°=120°,∠2=90°;故答案为:120,90;(2)①如图2,∵∠ABC=60°,∴∠ABE=180°-60°-n°=120°-n°,∵DG∥EF,∴∠1=∠ABE=120°-n°,∠BCG=180°-∠CBF=180°-n°,∵∠ACB+∠BCG+∠2=360°,∴∠2=360°-∠ACB-∠BCG=360°-90°-(180°-n°)=90°+n°;②当n=30°时,∵∠ABC=60°,∴∠ABF=30°+60°=90°,AB⊥DG(EF);当n=90°时,∠C=∠CBF=90°,∴BC⊥DG(EF),AC⊥DE(GF);当n=120°时,∴AB⊥DE(GF).【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角的计算,垂线的定义,主要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5.(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PH;∠APH,∠CPH;(2)①∠APQ+∠PQC=∠A+∠C+180°成立,理由见解答过程;②3∠PMQ+∠A+∠C=360°.解析:(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PH;∠APH,∠CPH;(2)①∠APQ+∠PQC=∠A+∠C+180°成立,理由见解答过程;②3∠PMQ+∠A+∠C=36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完成填空;(2)结合(1)的辅助线方法即可完成证明;(3)结合(1)(2)的方法,根据∠APM=2∠MPQ,∠CQM=2∠MQP,∠PMQ+∠MPQ+∠PQM=180°,即可证明∠PMQ,∠A与∠C的数量关系.【详解】解:过点P作直线PH∥AB,所以∠A=∠APH,依据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CD,PH∥AB,所以PH∥CD,依据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C=(∠CPH),所以∠APC=(∠APH)+(∠CPH)=∠A+∠C=97°.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PH;∠APH,∠CPH;(2)①如图2,∠APQ+∠PQC=∠A+∠C+180°成立,理由如下:过点P作直线PH∥AB,QG∥AB,∵AB∥CD,∴AB∥CD∥PH∥QG,∴∠A=∠APH,∠C=∠CQG,∠HPQ+∠GQP=180°,∴∠APQ+∠PQC=∠APH+∠HPQ+∠GQP+∠CQG=∠A+∠C+180°.∴∠APQ+∠PQC=∠A+∠C+180°成立;②如图3,过点P作直线PH∥AB,QG∥AB,MN∥AB,∵AB∥CD,∴AB∥CD∥PH∥QG∥MN,∴∠A=∠APH,∠C=∠CQG,∠HPQ+∠GQP=180°,∠HPM=∠PMN,∠GQM=∠QMN,∴∠PMQ=∠HPM+∠GQM,∵∠APM=2∠MPQ,∠CQM=2∠MQP,∠PMQ+∠MPQ+∠PQM=180°,∴∠APM+∠CQM=∠A+∠C+∠PMQ=2∠MPQ+2∠MQP=2(180°﹣∠PMQ),∴3∠PMQ+∠A+∠C=360°.【点睛】考核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添加适当辅助线是关键.二、解答题6.(1)15°;150°;(2)67.5°;(3)30°或90°或12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角的度数解答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3)分当B解析:(1)15°;150°;(2)67.5°;(3)30°或90°或12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角的度数解答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3)分当BC∥DE时,当BC∥EF时,当BC∥DF时,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1)作EI∥PQ,如图,∵PQ∥MN,则PQ∥EI∥MN,∴∠α=∠DEI,∠IEA=∠BAC,∴∠DEA=∠α+∠BAC,∴α= DEA -∠BAC=60°-45°=15°,∵E、C、A三点共线,∴∠β=180°-∠DFE=180°-30°=150°;故答案为:15°;150°;(2)∵PQ∥MN,∴∠GEF=∠CAB=45°,∴∠FGQ=45°+30°=75°,∵GH,FH分别平分∠FGQ和∠GFA,∴∠FGH=37.5°,∠GFH=75°,∴∠FHG=180°-37.5°-75°=67.5°;(3)当BC∥DE时,如图1,∵∠D=∠C=90 ,∴AC∥DF,∴∠CAE=∠DFE=30°,∴∠BAM+∠BAC=∠MAE+∠CAE,∠BAM=∠MAE+∠CAE-∠BAC=45°+30°-45°=30°;当BC∥EF时,如图2,此时∠BAE =∠ABC =45°,∴∠BAM =∠BAE +∠EAM =45°+45°=90°;当BC ∥DF 时,如图3,此时,AC ∥DE ,∠CAN =∠DEG =15°,∴∠BAM =∠MAN -∠CAN -∠BAC =180°-15°-45°=120°.综上所述,∠BAM 的度数为30°或9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性质和判定: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理清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7.(1);(2)①;②.【分析】(1)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再依据角的和差依次可求得和,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求得结论;(2)①根据角相等和角的和差可得∠EOC=∠BOD ,再根据比例关系可得,最 解析:(1)90AOE ∠=︒;(2)①80AOE ∠=︒;②60(120)1n AOE n -+∠=︒. 【分析】(1)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30COD ∠=︒,再依据角的和差依次可求得EOC ∠和∠BOE ,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求得结论;(2)①根据角相等和角的和差可得∠EOC=∠BOD ,再根据比例关系可得BOD ∠,最后依据角的和差和邻补角的性质可求得结论;②根据角相等和角的和差可得∠EOC=∠BOD ,再根据比例关系可得BOD ∠,最后依据角的和差和邻补角的性质可求得结论.【详解】解:(1)∵OD 平分BOC ∠,60BOC EOD ∠=∠=︒, ∴1302COD BOC ∠=∠=︒, ∴30EOC EOD COD ∠=∠-∠=︒,∴90BOE EOC BOC ∠=∠+∠=︒,∴18090AOE BOE ∠=︒-∠=︒;(2)①∵BOC EOD ∠=∠,∴∠EOC+∠COD=∠BOD+∠COD ,∴∠EOC=∠BOD ,∵60BOC ∠=︒,:1:2COD BOD ∠∠=, ∴260403BOD ∠=︒⨯=︒, ∴40EOC BOD ∠=∠=︒,∴100BOE EOC BOC ∠=∠+∠=︒,∴18080AOE BOE ∠=︒-∠=︒;②∵BOC EOD ∠=∠,∴∠EOC+∠COD=∠BOD+∠COD ,∴∠EOC=∠BOD ,∵60BOC ∠=︒,:1:COD BOD n ∠∠=, ∴6060()11n n BOD n n ∠=︒⨯=︒++, ∴60()1n EOC BOD n ∠=∠=︒+, ∴60(60)1BOE EOC BOC n n ∠=∠+∠+=︒+, ∴18060(120)1AOE BO n E n ∠=︒-∠=-︒+. 【点睛】本题考查邻补角的计算,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能正确识图,利用角的和差求得相应角的度数是解题关键.8.(1)10秒;(2)20秒;(3)20秒,画图见解析;(4)秒,画图见解析【分析】(1)用角的度数除以转动速度即可得;(2)求出∠AON=60°,结合旋转速度可得时间t ;(3)设∠AON=3解析:(1)10秒;(2)20秒;(3)20秒,画图见解析;(4)703秒,画图见解析 【分析】(1)用角的度数除以转动速度即可得;(2)求出∠AON=60°,结合旋转速度可得时间t;(3)设∠AON=3t,则∠AOC=30°+6t,由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4)根据转动速度关系和OC平分∠MOB,由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30÷3=10,∴10秒后ON与OC重合;(2)∵MN∥AB∴∠BOM=∠M=30°,∵∠AON+∠BOM=90°,∴∠AON=60°,∴t=60÷3=20∴经过t秒后,MN∥AB,t=20秒.(3)如图3所示:∵∠AON+∠BOM=90°,∠BOC=∠B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3t,则∠AOC=30°+6t,∵OC与OM重合,∵∠AOC+∠BOC=180°,可得:(30°+6t)+(90°-3t)=180°,解得:t=20秒;即经过20秒时间OC与OM重合;(4)如图4所示:∵∠AON+∠BOM=90°,∠BOC=∠C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3t,∠AOC=30°+6t,∵∠BOM+∠AON=90°,∴∠BOC=∠COM=12∠BOM=12(90°-3t),由题意得:180°-(30°+6t)=12( 90°-3t),解得:t=703秒,即经过703秒OC平分∠MO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的计算以及方程的应用,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9.(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①∠AFG+∠EDG=∠DGF;②∠AFG-∠EDG=∠DGF【分析】(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DE∥AB,DF∥AC,可得∠EDF+∠AFD=180°,∠解析:(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①∠AFG+∠EDG=∠DGF;②∠AFG-∠EDG=∠DGF【分析】(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DE∥AB,DF∥AC,可得∠EDF+∠AFD=180°,∠A+∠AFD=180°,进而得出∠EDF=∠A;(2)①过G作GH∥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FG+∠EDG=∠FGH+∠DGH=∠DGF;②过G作GH∥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FG-∠EDG=∠FGH-∠DGH=∠DGF.【详解】解:(1)①如图,②∵DE∥AB,DF∥AC,∴∠EDF+∠AFD=180°,∠A+∠AFD=180°,∴∠EDF=∠A;(2)①∠AFG+∠EDG=∠DGF.如图2所示,过G作GH∥AB,∵AB∥DE,∴GH∥DE,∴∠AFG=∠FGH,∠EDG=∠DGH,∴∠AFG+∠EDG=∠FGH+∠DGH=∠DGF;②∠AFG -∠EDG =∠DGF . 如图所示,过G 作GH ∥AB , ∵AB ∥DE , ∴GH ∥DE ,∴∠AFG =∠FGH ,∠EDG =∠DGH , ∴∠AFG -∠EDG =∠FGH -∠DGH =∠DGF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0.(1);(2)①,②,理由见解析;(3) 【分析】(1)过点作,则,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的度数;(2)①过点作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过作,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即解析:(1)80︒;(2)①APE αβ∠=∠+∠,②APE βα∠=∠-∠,理由见解析;(3)1()2ANE αβ∠=∠+∠【分析】(1)过点P 作//PG AB ,则//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C ∠的度数;(2)①过点P 作FD 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②过P 作//PQ DF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QPA β∠=∠,QPE α∠=∠,即可得到APE APQ EPQ βα∠=∠-∠=∠-∠;(3)过P 和N 分别作FD 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N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2ANE αβ∠=∠+∠.【详解】解:(1)如图1,过点P 作//PG AB ,则//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B BPG ︒∠+∠=,180C CPG ︒∠+∠=, 又∵125PBA ︒∠=,155PCD ︒∠=, ∴36012515580BPC ︒︒︒︒∠=--=, 故答案为:80︒;(2)①如图2,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 αβ∠=∠+∠; 过点P 作PM ∥FD ,则PM ∥FD ∥CG , ∵PM ∥FD , ∴∠1=∠α, ∵PM ∥CG , ∴∠2=∠β, ∴∠1+∠2=∠α+∠β, 即:APE αβ∠=∠+∠,②如图,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 βα∠=∠-∠;理由: 过P 作//PQ DF ,∵//DF CG , ∴//PQ CG ,∴QPA β∠=∠,QPE α∠=∠, ∴APE APQ EPQ βα∠=∠-∠=∠-∠; (3)如图,由①可知,∠N=∠3+∠4, ∵EN 平分∠DEP ,AN 平分∠PAC ,∴∠3=12∠α,∠4=12∠β,∴1()2ANE αβ∠=∠+∠,∴AN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2ANE 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三、解答题11.(1)①115°;110°;②;理由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 【分析】(1)①若∠BAC=100°,∠C=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5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DB=∠C=30°,由解析:(1)①115°;110°;②1902AFD B ∠=︒+∠;理由见解析;(2)1902AFD 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若∠BAC=100°,∠C=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5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DB=∠C=3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502BAG BAC ∠=∠=︒,115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GF=10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若∠B=40°,则∠BAC+∠C=180°-40°=14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2BAG BAC ∠=∠,1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②由①得:∠EDB=∠C ,1502BAG BAC ∠=∠=︒,115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GF=∠B+∠BAG ,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由(1)得:∠EDB=∠C ,12BAG BAC ∠=∠,1122BDH EDB 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①若∠BAC=100°,∠C=30°, 则∠B=180°-100°-30°=50°,∵DE ∥AC , ∴∠EDB=∠C=30°,∵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1502BAG BAC ∠=∠=︒,1152FDG EDB ∠=∠=︒, ∴∠DGF=∠B+∠BAG=50°+50°=100°, ∴∠AFD=∠DGF+∠FDG=100°+15°=115°; 若∠B=40°,则∠BAC+∠C=180°-40°=140°, ∵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12BAG BAC ∠=∠,12FDG EDB ∠=∠,∵∠DGF=∠B+∠BAG ,∴∠AFD=∠DGF+∠FDG=∠B+∠BAG+∠FDG =()12B BAC C ∠+∠+∠ 1401402=︒+⨯︒4070110=︒+︒=︒故答案为:115°;110°; ②1902AFD B ∠=︒+∠;理由如下:由①得:∠EDB=∠C ,12BAG BAC ∠=∠,12FDG EDB ∠=∠,∵∠DGF=∠B+∠BAG , ∴∠AFD=∠DGF+∠FDG =∠B+∠BAG+∠FDG =()12B BAC C ∠+∠+∠ ()11802B B =∠+︒-∠ 1902B =︒+∠;(2)如图2所示:1902AFD B ∠=︒-∠; 理由如下:由(1)得:∠EDB=∠C ,12BAG BAC ∠=∠,1122BDH EDB C ∠=∠=∠,∵∠AHF=∠B+∠BDH , ∴∠AFD=180°-∠BAG-∠AHF11802BAC B BDH=︒-∠-∠-∠1118022BAC B C =︒-∠-∠-∠()11802B BAC C =︒-∠-∠+∠ ()11801802B B =︒-∠-︒-∠ 1180902B B =︒-∠-︒+∠1902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1)①45°;②∠F =a ;(2)∠F+∠H 的值不变,是定值180°. 【分析】(1)①②依据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可得∠CAD=∠CAE ,∠ACF=∠ACB ,依据∠CAE 是△ABC解析:(1)①45°;②∠F =12a ;(2)∠F +∠H 的值不变,是定值180°. 【分析】(1)①②依据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可得∠CAD=12∠CAE ,∠ACF=12∠ACB ,依据∠CAE 是△ABC 的外角,可得∠B=∠CAE-∠ACB ,再根据∠CAD 是△ACF 的外角,即可得到∠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 )=12∠B ;(2)由(1)可得,∠F=12∠A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H=90°+12∠ABG ,进而得到∠F+∠H=90°+12∠CBG=180°.【详解】解:(1)①∵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 ∴∠CAD =12∠CAE ,∠ACF =12∠ACB ,∵∠CAE 是△ABC 的外角, ∴∠B =∠CAE ﹣∠ACB , ∵∠CAD 是△ACF 的外角,∴∠F =∠CAD ﹣∠ACF =12∠CAE ﹣12∠ACB =12(∠CAE ﹣∠ACB )=12∠B =45°,故答案为45°;②∵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 ∴∠CAD =12∠CAE ,∠ACF =12∠ACB ,∵∠CAE 是△ABC 的外角, ∴∠B =∠CAE ﹣∠ACB ,∵∠CAD是△ACF的外角,∴∠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12a;(2)由(1)可得,∠F=12∠ABC,∵∠AGB与∠GA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AGH=12∠AGB,∠GAH=12∠GAB,∴∠H=180°﹣(∠AGH+∠GAH)=180°﹣12(∠AGB+∠GAB)=180°﹣12(180°﹣∠ABG)=90°+12∠ABG,∴∠F+∠H=12∠ABC+90°+12∠ABG=90°+12∠CBG=180°,∴∠F+∠H的值不变,是定值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1)60,30;(2)∠BAD=2∠CDE,证明见解析;(3)成立,∠BAD=2∠CDE,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BAC=100°,∠DAC=40°代入∠BAD=∠BAC-∠DAC解析:(1)60,30;(2)∠BAD=2∠CDE,证明见解析;(3)成立,∠BAD=2∠CDE,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BAC=100°,∠DAC=40°代入∠BAD=∠BAC-∠DAC,求出∠BAD.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ABC+∠BAD=100°,在△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E=∠AED=70°,那么∠CDE=∠ADC-∠ADE=30°;(2)如图②,在△ABC和△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ADE=∠AED=1802n︒-.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DE=∠ACB-∠AED=1002n-︒,再由∠BAD=∠DAC-∠BAC得到∠BAD=n-100°,从而得出结论∠BAD=2∠CDE;(3)如图③,在△ABC和△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ADE=∠AED=1802n︒-.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DE=∠ACD-∠AED=1002n︒+,再由∠BAD=∠BAC+∠DAC得到∠BAD=100°+n,从而得出结论∠BAD=2∠CDE.【详解】解:(1)∠BAD=∠BAC-∠DAC=100°-40°=60°.∵在△ABC中,∠BAC=100°,∠ABC=∠ACB,∴∠ABC=∠ACB=40°,∴∠ADC=∠ABC+∠BAD=40°+60°=100°.∵∠DAC=40°,∠ADE=∠AED,∴∠ADE=∠AED=70°,∴∠CDE=∠ADC-∠ADE=100°-70°=30°.故答案为60,30.(2)∠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②,在△ABC中,∠BAC=100°,∴∠ABC=∠ACB=40°.在△ADE中,∠DAC=n,∴∠ADE=∠AED=1802n︒-,∵∠ACB=∠CDE+∠AED,∴∠CDE=∠ACB-∠AED=40°-1802n︒-=1002n-︒,∵∠BAC=100°,∠DAC=n,∴∠BAD=n-100°,∴∠BAD=2∠CDE.(3)成立,∠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③,在△ABC中,∠BAC=100°,∴∠ABC=∠ACB=40°,∴∠ACD=140°.在△ADE中,∠DAC=n,∴∠ADE=∠AED=1802n︒-,∵∠ACD=∠CDE+∠AED,∴∠CDE=∠ACD-∠AED=140°-1802n︒-=1002n︒+,∵∠BAC=100°,∠DAC=n,∴∠BAD=100°+n,∴∠BAD=2∠CDE.【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从图形中得出相关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 【分析】(1)由和是的角平分线,证明即可;(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3)根据“准互余三角解析:(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 【分析】(1)由90ABC A ∠+∠=︒和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证明290ABD A ∠+∠=︒即可; (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3)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讨论:①2∠A +∠ABC =90°;②∠A +2∠APB =90°;③2∠APB +∠ABC =90°;④2∠A +∠APB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结合“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1)证明:∵在Rt ABC 中,90ACB ∠=︒, ∴90ABC A ∠+∠=︒,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2ABC ABD ∠=∠, ∴290ABD A ∠+∠=︒, ∴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 (2)①∵70,10B C ∠=︒∠=︒, ∴290B C ∠+∠=︒, ∴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①正确;②∵60A ∠=︒, 20B ∠=︒, ∴210090A B ∠+∠=︒≠︒, ∴ABC 不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②错误;③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 ∵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 ∴290αβ+=︒或290αβ+=︒, ∴90αβ+<︒,∴180()90γαβ=︒-+>︒,∴“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故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如图①,当2∠A+∠ABC=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20°,∴∠APB=110°;如图②,当∠A+2∠APB=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APB=50°,∴∠APB=40°;如图③,当2∠APB+∠ABC=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PB=20°;如图④,当2∠A+∠APB=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APB=50°,所以∠A=40°,所以∠APB=10°;综上,∠APB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时,ABP△是“准互余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新定义进行求解.15.(1)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2)见解析;(3)①;②;③;④;⑤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根据等量代换的概念即可判断; (2)想要利用外角的性质求解,就需要构造外解析:(1)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2)见解析;(3)①85A ∠=︒;②100E ∠=︒;③40A ∠=︒;④2B C E ∠-∠=∠;⑤130︒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根据等量代换的概念即可判断;(2)想要利用外角的性质求解,就需要构造外角,因此延长BD 交AC 于E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确定1BEC A ∠=∠+∠,2BDC BEC ∠=∠+∠,即可判断BDC ∠与A ∠,1∠,2∠之间的关系;(3)①连接BC ,然后根据(1)中结论,代入已知条件即可求解;②连接BC ,然后根据(1)中结论,求得ABD ACD ∠+∠的和,进而得到DBC DCB ∠+∠的和,然后根据角平分线求得EBD ECD ∠+∠的和,进而求得80EBC ECB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0E EBC ECB ∠+∠+∠=︒,即可求解;③连接BC ,首先求得18060DBC DCB BDC ∠+∠=︒-∠=︒,然后根据十等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到333180=116CBF BC F F B C =︒-∠︒∠+∠,然后得到ABD ACD ∠+∠的和,最后根据(1)中结论即可求解;④设BD 与AE 的交点为点O ,首先利用根据外角的性质将∠BOE 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得到BAE ABD E BDE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移项整理即可判断; ⑤根据(1)问结论,得到BAC ABD ∠+∠的和,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AE ABE ∠+∠的和,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180BDC DBC BCD ∠+∠+∠=︒,(三角形内角和180°) ∴180BDC DBC BCD ∠=︒-∠-∠,(等式性质) ∵12180A DBC BCD ∠+∠+∠+∠+∠=︒, ∴12180A DBC BCD ∠+∠+∠=︒-∠-∠, ∴12BDC A ∠=∠+∠+∠.(等量代换) 故答案为: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 (2)如图,延长BD 交AC 于E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知,1BEC A ∠=∠+∠,2BDC BEC ∠=∠+∠,∴12BDC A ∠=∠+∠+∠.(3)①如图①所示,连接BC ,,根据(1)中结论,得BDC A ABD ACD ∠=∠+∠+∠,∴=135252585A BDC ABD ACD ∠=∠-∠-∠︒-︒-︒=︒,∴85A ∠=︒;②如图②所示,连接BC ,,根据(1)中结论,得BDC A ABD ACD ∠=∠+∠+∠,∴=1406080ABD ACD BDC A ∠+∠=∠-∠︒-︒=︒,∵ABD ∠与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 ∴12EBD ABD ∠=∠,12ECD ACD ∠=∠, ∴()11140222EBD ECD ABD ACD ABD ACD ∠+∠=∠+∠=∠+∠=︒, ∵140BDC ∠=︒,180BDC DBC DCB ∠+∠+∠=︒,∴18040DBC DCB BDC ∠+∠=︒-∠=︒,∴80EBC ECB ∠+∠=︒,∵180E EBC ECB ∠+∠+∠=︒,∴100E ∠=︒;③如图③所示,连接BC ,,根据(1)中结论,得BDC A ABD ACD ∠=∠+∠+∠,∵120BDC ∠=︒,180BDC DBC DCB ∠+∠+∠=︒,∴18060DBC DCB BDC ∠+∠=︒-∠=︒,∵ABD ∠与ACD ∠的十等分线交于点3F , ∴3710DBF ABD ∠=∠,3710DCF ACD ∠=∠, ∴()33777101010DBF DCF ABD ACD ABD ACD ∠+∠=∠+∠=∠+∠, ∴()333371060CBF BCF EBF ECF A DBC D A CB BD CD ∠+∠=+︒∠+∠=∠+∠+∠+∠, ∵333180CBF BCF BF C +∠=︒∠+∠,∴333180=116CBF BC F F B C =︒-∠︒∠+∠,∴80ABD ACD ︒∠+∠=,∴()1208040A BDC ABD ACD ∠=∠-∠+∠=︒-︒=︒,∴40A ∠=︒;④如图④所示,设BD 与AE 的交点为点O ,∵AE 平分BAC ∠,BD 平分BDC ∠, ∴12BAE BAC ∠=∠,12BDE BDC ∠=∠, ∵BOE BAE ABD ∠=∠+∠,BOE E BDE ∠=∠+∠,∴BAE ABD E BDE ∠+∠=∠+∠, ∴()11+22BAC ABD E BAC ABD ACD ∠+∠=∠+∠+∠∠, ∴()1111+2222E BAC ABD ACD BAC ABD ABD ACD ∠=∠+∠∠-∠-∠=∠-∠,即2B C E ∠-∠=∠;⑤∵ABD ∠,BA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 ∴()1502BAE ABE BAC ABD ∠+∠=∠+∠=︒, ∴()180********AEB BAE AB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量,外角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做法,重点是观察题干中的解题思路,然后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逐渐推到即可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试问:在旋转过程中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它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00
(2)解:∵ 平分










得:

解得:


从图 1 中的位置绕点 逆时针旋转到 与 重合时,旋转了 12 度;
(3)解:不改变
①当
时,如图 ,





时,如图 ,
, ,

此时 , 与 重合,
(2)解: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 x 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 依题意得:50x+60×(102﹣x)=5500, 解得:x=62. 则乙单位人数为:102﹣x=40. 答:甲单位有 62 人,乙单位有 40 人
(3)解:方案一:各自购买门票需 50×60+40×60=5400(元); 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需(50+40)×50=4500(元); 方案三:联合购买 101 张门票需 101×40=4040(元); 综上所述:因为 5400>4500>4040. 故应该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选择按 40 元一次购买 101 张门票最省钱 【解析】【分析】(1)运用分别购票的费用和﹣联合购票的费用就可以得出结论;(2) 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 x 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根据“如果两单位分别单独 购买门票,一共应付 5500 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有三种方案:方案一:各自购 买门票;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方案三:联合购买 101 张门票.分别求出三种方案的付 费,比较即可.
此时,

③当
时,如图 ,

最新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这次销售中,经销商获得的利润率为 42.5%.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答案】(1)解:设购进甲种手机部,乙种手机部,根据题意,得解得:元.答:销商共获利元.(2)解:A: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3000元,2000元.B:乙种手机:部,甲种手机部,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2000元,3000元.【解析】【分析】(1)甲的单价乘以部数加上乙的单价乘以部数等于总数,根据题意列出,然后解方程得到结果。

(2)A 根据进价加利润等于甲和乙的售价,列出方程B 先求出甲乙的部数,表示出甲乙的标价,列出关系式,50部甲×甲的标价+10部甲×甲标价的八折+40部乙×乙的标价=利润率乘以成本,即可解出结果。

2.综合题(1)如图,、、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间的路程为,、间的路程为,现要在、之间建一个车站,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则车站应建在何处?______A.点处B.线段之间C.线段的中点D.线段之间(2)当整数 ________时,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整数.【答案】(1)A(2)或【解析】【解答】(1)故答案为:A;(2)或【分析】(1)根据图形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得到车站应建在C处;(2)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求出m的值.3.如图,数轴上有、、、四个点,分别对应,,,四个数,其中,,与互为相反数,(1)求,的值;(2)若线段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 ________时,点与点重合,当 ________时,点与点重合;(3)若线段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则线段从开始运动到完全通过所需时间多少秒?(4)在(3)的条件下,当点运动到点的右侧时,是否存在时间,使点与点的距离是点与点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由题意得:∵∴,∴,(2)8;(3)解:秒后,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重合∴解得 .∴线段从开始运动到完全通过所需要的时间是6秒(4)解:①当点在的左侧时∵∴解得②当点在的右侧时∵∴解得:所以当或时,【解析】【解答】(2)若线段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则A点表示为-10+3t, B点表示为-8+3t,点与点重合时,-10+3t=14解得t=8点与点重合时,-8+3t=20解得t=故填:8;;【分析】(1)由与|d−20|互为相反数,求出c与d的值;(2)用含t的式子表示A,B两点,根据题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2)用含t的式子表示A,D两点,根据题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在的左侧时②当点在的右侧时,然后分别表示出BC、AD的长度,建立方程,求解即可.4.有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长方形OABC和EFGH重合着放在一起,边OA、EF在数轴上,O 为数轴原点(如图1),长方形OABC的边长OA的长为6个坐标单位.(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2)将长方形EFGH沿数轴所在直线水平移动.①若移动后的长方形EFGH与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长方形OABC面积的一半时,则移动后点F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②若长方形EFGH向左水平移动后,D为线段AF的中点,求当长方形EFGH移动距离x为何值时,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答案】(1)6(2)①3或9②如图所示: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点E表示数为:,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则解得:,当移动x为4的时候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A表示数为的长,故答案为:6.( 2 )①当向左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9,当向右边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3;故答案为:3或9.【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结果;(2)①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向左或向右平移;②根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点E表示数为:,则,解出答案即可.5.对于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d-bc.例如 =1×4-2×3=-2(1)按照这个规定,当a=3时,请你计算(2)按照这个规定,若 =1,求x的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求=________.(2)若,则 =________(3)同理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1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直接写答案)【答案】(1)7(2)7或-3(3)-1,0,1,2.【解析】【解答】(1)|5-(-2)|=7,故答案为:7;( 2 )|x-2|=5,x-2=5或x-2=-5,x=7或-3,故答案为:7或-3;( 3 )如图,当x+1=0时x=-1,当x-2=0时x=2,如数轴,通过观察:-1到2之间的数有-1,0,1,2,都满足|x+1|+|x-2|=3,这样的整数有-1,0,1,2,故答案为: -1,0,1,2.【分析】(1)化简符号求出式子的值;(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到x-2=5或x-2=-5,求出x的值;(3)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得到-1到2之间的整数有-1,0,1,2,得到满足方程的整数值有-1,0,1,2.2.下列图表是2017 年某校从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九年级学生中随机调查的10 名男生跑1000 米和 10 名女生跑 800米的成绩.(1)按规定,女生跑 800 米的时间不超过 3'24"就可以得满分.该校九年级学生有 490 人,男生比女生少 70 人.请你根据上面成绩,估计该校女生中有多少人该项测试成绩得满分? (2)假如男生 1 号和男生 10 号被分在同组测试,请分析他俩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测试的过程中能否相遇。

若能,求出发多长时间才能相遇;若不能,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x+70)人,由题意得:x+x+70=490,解得:x=210,则女生x+70=210+70=280(人).故女生得满分人数: (人)(2)解:不能;假设经过x分钟后,1号与10号在1000米跑中能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解得又∵∴考生1号与10号不能相遇。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化成分数.设.由,可知,即.(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可解得,即.填空:将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答案】(1)(2)解:设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100x由=0.7373…,可知100× =73.7373…=73+0.73即73+x=100x可解得x= ,即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x= .故答案是:;(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2.甲、乙两班学生到集市上购买苹果,苹果的价格如下:购苹果数不超过10千克超过10千克但不超过20千克超过20千克每千克价格10元9元8元苹果30千克.(1)乙班比甲班少付出多少元?(2)设甲班第一次购买苹果x千克.①则第二次购买的苹果为多少千克;②甲班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多少千克?【答案】(1)解:乙班购买苹果付出的钱数=8×30=240元,∴乙班比甲班少付出256-240=16元(2)解:①甲班第二次购买的苹果为(30-x)千克;②若x≤10,则10x+(30-x)×8=256,解得:x=8若10<x≤15,则9x+(30-x)×9=256无解.故甲班第一次购买8千克,第二次购买22千克【解析】【分析】(1)根据20kg以上每千克的价格为8元可求出乙班付出的钱数,从而可求出乙班比甲班少付出多少.(2)设甲班第一次购买x千克,第二次购买30-x千克,则需要讨论①x≤10,②10<x≤15,列出方程后求解即可得出答案.3.某公园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推出了“个人年票”的售票方式(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二类:A类年票每张49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时,再购买3元的门票;B类年票每张64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时,再购买2元的门票.(1)一游客计划在一年中用100元游该公园(只含年票和每次进入公园的门票),请你通过计算比较购买A、B两种年票方式中,进入该公园次数较多的购票方式;(2)求一年内游客进入该公园多少次,购买A类、B类年票花钱一样多?【答案】(1)解:设用100元购买A类年票可进入该公园的次数为x次,购买B类年票可进入该公园的次数为y次,据题意,得49+3x=100.解得,x=17.64+2y=100.解得,y=18.因为y>x,所以,进入该公园次数较多的是B类年票.答:进入该公园次数较多的是B类年票(2)解:设进入该公园z次,购买A类、B类年票花钱一样多.则根据题意得49+3z=64+2z.解得z=15.答:进入该公园15次,购买A类、B类年票花钱一样多【解析】【分析】(1)设用100元购买A类年票可进入该公园的次数为x次,购买B类年票可进入该公园的次数为y次,根据总费用都是100元列出方程,并求得x、y的值,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得到答案;(2)设进入该公园z次,购买A类、B类年票花钱一样多.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4.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甲、乙两单位准备组织退休职工到某风景区游玩.甲、乙两单位共102人,其中甲单位人数多于乙单位人数,且甲单位人数不够100人.经了解,该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如下表:数量(张)1﹣5051﹣100101张及以上单价(元/张)60元50元40元如果两单位分别单独购买门票,一共应付5500元.(1)如果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购买门票,那么比各自购买门票共可以节省多少钱?(2)甲、乙两单位各有多少名退休职工准备参加游玩?(3)如果甲单位有12名退休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游玩,那么你有几种购买方案,通过比较,你该如何购买门票才能最省钱?【答案】(1)解:如果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购买门票需40×102=4080(元),则比各自购买门票共可以节省:5500﹣4080=1420(元)(2)解: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x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依题意得:50x+60×(102﹣x)=5500,解得:x=62.则乙单位人数为:102﹣x=40.答:甲单位有62人,乙单位有40人(3)解:方案一:各自购买门票需50×60+40×60=5400(元);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需(50+40)×50=4500(元);方案三:联合购买101张门票需101×40=4040(元);综上所述:因为5400>4500>4040.故应该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选择按40元一次购买101张门票最省钱【解析】【分析】(1)运用分别购票的费用和﹣联合购票的费用就可以得出结论;(2)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x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根据“如果两单位分别单独购买门票,一共应付5500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有三种方案:方案一:各自购买门票;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方案三:联合购买101张门票.分别求出三种方案的付费,比较即可.5.阅读理解:一部分同学围在一起做“传数”游戏, 我们把某同学传给后面的同学的数称为该同学的“传数”.游戏规则是: 同学1心里先想好一个数, 将这个数乘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2,同学2把同学1告诉他的数除以2再减后传给同学3,同学3把同学2传给他的数乘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4,同学4把同学3告诉他的数除以2再减后传给同学5,同学5把同学4传给他的数乘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6,……,按照上述规律,序号排在前面的同学继续依次传数给后面的同学,直到传数给同学1为止.(1)若只有同学1,同学2,同学3做“传数”游戏.①同学1心里想好的数是2, 则同学3的“传数”是________;②这三个同学的“传数”之和为17,则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________.(2)若有个同学(n为大于1的偶数)做“传数”游戏,这个同学的“传数”之和为,求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多少.【答案】(1)5;3(2)解:设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为x,由题意得:同学1的“传数”是2x+1同学2的“传数”是同学3的“传数”是2x+1同学4的“传数”是x……同学n(n为大于1的偶数)的“传数”是x于是∵n为大于1的偶数∴n≠0∴解得:故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13.【解析】【解答】解:(1)①由题意得:故同学3的“传数”是5;②设同学1想好的数是a,则解得:故答案为:3【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同学1和同学2、同学3的传数即可;(2)设同学1想好的数是a,由题意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求得a的值即可;(3)设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为x,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同学2、同学3、同学4的传数,找出规律,即可知同学n(n为大于1的偶数)的“传数”是x,得,化简得,根据n为大于1的偶数,即可得出答案.6.在数轴上,把表示数1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为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和 ,若点 ,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例如:在图1中,点表示数 ,点表示数 ,它们与基准点都是2个单位长度, 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1)已知点表示数 ,点表示数 ,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若 ,则 ________;若 ,则 ________;(2)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表示的数乘以2,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若点与互为基准变换点,求点表示的数,并说明理由.(3)点在点的左边,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对点 , 两点做如下操作: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以此类推,得到 , ,…,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以此类推,得到 , ,…, .若无论k的值, 与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4,则 ________.【答案】(1)0;4(2)解:点表示的数是,理由如下: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则由题意解得(3)或【解析】【解答】(1)∵由题意得a-1=1-b,∴当a=2, 则2-1=1-b, 解得b=0;当a=-2,则-2-1=1-b, 解得b=4.(3)解: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则由题意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又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m+8-4×1 ,…,,即,解得【分析】(1)由题意得出互为基准点a、b的关系式,分别把a=2,a=-2, 代入关系式求解即可;(2)设点A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出点A表示的数经过乘以2,向左移动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B所表示的数,因为A、B为互为基准变换点,代入互为基准点关系式求出x即可;(3)根据点P n与点Q n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m、Q4n=m+8-4n”,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7.如图,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A、B所表示的数;(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 x﹣8的解①求线段BC的长;②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a+3|+(b﹣2)2=0,∴a+3=0,b﹣2=0,解得,a=﹣3,b=2,即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如下表,设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1)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总运费(单位:元)(2)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3)试问有无可能使总运费是7800元?若有可能请写出相应的调动方案;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总费用为:400(6-x)+800(4+x)+300x +500(4-x)=200x+7600(2)解:由题意得200x+7600=8400,解得x=4,答: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4台(3)解:由题意得200x+7600=7800,解得x=1. 符合实际意义,答:有可能,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1台.【解析】【分析】(1)根据总费用=四条线路的运费之和(每一条线路的费用=台数×运费),列式后化简即可。

(2)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8400,列方程并求解。

(3)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7800,列方程并求解,若方程的解符合实际意义,则有可能,否则就不可能。

2.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化成分数.设.由,可知,即.(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可解得,即.填空:将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答案】(1)(2)解:设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100x由=0.7373…,可知100× =73.7373…=73+0.73即73+x=100x可解得x= ,即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x= .故答案是:;(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3.已知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a+1).如:⊙ =(2+1)(1)计算(-3)⊙的值;(2)若⊙(-4)=6,求的值.【答案】(1)解:∵⊙ =(a+1),∴(-3)⊙ = ,= ,= ,= ;(2)解:∵⊙(-4)=6,∴,即,解得 .【解析】【分析】(1)根据⊙ =(a+1),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新定义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4.某县外出的农民工准备集体包车回家过春节,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1)求准备包车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人数;(2)已知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依题意得45x=60(x-1)-15解这个方程,得 x=5则45x=45×5=225答:准备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有225人(2)解:由(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而租5辆45座客车的费用为 5×5000=25000(元),租4辆60座客车的费用为4×6000=24000(元).故,租4辆60座客车更合算【解析】【分析】(1)设需单独租45座客车x辆,根据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15个座位列出方程解出答案即可;(2)根据(1)知,需租5辆45座客车或4辆60座客车和租用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500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车6000元,求出答案即可。

5.对于三个数a,b,c,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如: 2,, 2, .(1)若,求x的值;(2)已知, 0,,是否存在一个x值,使得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由题意:,,解得: .(2)解:由题意:,若,则 .解得 .此时与条件矛盾;若,则 .解得 .此时与条件矛盾;不存在.【解析】【分析】(1)由,结合题意得,解之可得;(2)由,再分和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6.阅读理解: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例如:的解为,的解集为,不难发现在的范围内,所以是的“子方程”.问题解决:(1)在方程① ,② ,③ 中,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是________;(填序号)(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3)若方程,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程”,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③(2)解:解不等式3x-6>4-x,得:>,解不等式x-1≥4x-10,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解:2x-k=2,得:x= ,∴<≤3,<,解得:3<k≤4;(3)解:解方程:2x+4=0得,解方程:得:,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当<时,不等式组为:,此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不符合题意,所以:>所以得不等式的解集为:m-5≤x<1,∵2x+4=0,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程”,∴,解得:2<m≤3.【解析】【解答】解:(1)解方程:3x-1=0得:解方程:得:,解方程:得:x=3,解不等式组:得:2<x≤5,所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是③.故答案为:③;【分析】(1)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判断即可;(2)解不等式组求得其解集,解方程求出x= ,根据“子方城”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解之可得;(3)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与>讨论,即可得出答案.7.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某中学在2014年元旦前夕,由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一次书法比赛,为了表彰在书法比赛中优秀学生,计划购买钢笔30支,毛笔20支,共需1070元,其中每支毛笔比钢笔贵6元.(1)求钢笔和毛笔的单价各为多少元?(2)①后来校团委决定调整设奖方案,扩大表彰面,需要购买上面的两种笔共60支(每种笔的单价不变).张老师做完预算后,向财务处王老师说:“我这次买这两种笔需支领1322元.”王老师算了一下,说:“如果你用这些钱只买这两种笔,那么帐肯定算错了.”请你用学过的方程知识解释王老师为什么说他用这些钱只买这两种笔的帐算错了.②张老师突然想起,所做的预算中还包括校长让他买的一支签字笔.如果签字笔的单价为不大于10元的整数,请通过计算,直接写出签字笔的单价可能为元.【答案】(1)解:设钢笔的单价为x元,则毛笔的单价为(x+6)元.由题意得:30x+20(x+6)=1070解得:x=19则x+6=25.答:钢笔的单价为19元,毛笔的单价为25元.(2)解:①设单价为19元的钢笔为y支,所以单价为25元的毛笔则为(60-y)支.根据题意,得19y+25(60-y)=1322解之得:y≈29.7(不符合题意).所以王老师肯定搞错了.②2或8.【解析】【解答】(2)②设单价为21元的钢笔为z支,签字笔的单价为a元则根据题意,得19z+25(60-z)=1322-a.即:6z=178+a,因为a、z都是整数,且178+a应被6整除,所以a为偶数,又因为a为小于10元的整数,所以a可能为2、4、6、8.当a=2时,6z=180,z=30,符合题意;当a=4时,6z=182,z≈30.3,不符合题意;当a=6时,6z=184,z≈30.7,不符合题意;当a=8时,6z=186,z=31,符合题意.所以签字笔的单价可能2元或8元.【分析】(1)设钢笔的单价为x元,则毛笔的单价为(x+6)元.根据买钢笔30支,毛笔20支,共用了1070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①根据第一问的结论设单价为19元的钢笔为y支,所以单价为25元的毛笔则为(60-y)支,求出方程的解不是整数则说明算错了;②设单价为19元的钢笔为z支,单价为25元的毛笔则为(60-y)支,签字笔的单价为a 元,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得出结论.8.光华中学在运动会期间准备为参加前导队的同学购买服装(前导队包括花束队、彩旗队和国旗队)其中花束队有60名同学,彩旗队有30名同学,国旗队有10名同学,已知花束队的服装与彩旗队的服装单价比为4:3,国旗队的服装单价比彩旗队的服装单价多5元。

(1)若购买花束队和国旗队的服装一共花去6800元,求每个队服装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国庆来临之际恰逢商店搞活动,有以下三种优惠方案:A方案:花束队的服装超过2000元的部分打九折,其它两队按原价出售;B方案:彩旗队的服装买五送一,其它两队按原价出售;C方案:国旗队的服装打三折,其它两队按原价出售;请你帮助学校计算一下选择哪种方案购买前导队的服装合算?(3)在(2)的条件下商店卖出这些服装共获利20%,请你算一算商店购进这些服装的成本是多少元?【答案】(1)解:设花束队的服装单价为4x元,则彩旗队服装单价为3x元,则国旗队服装单价为3x+5.根据题意解得x=25,则4x=100, 3x=75,3x+5=80故花束队服装单价100元,彩旗队的服装单价75元,国旗队的服装单价80元.(2)解:A方案优惠的费用为:元B方案优惠的费用为:6×75=450元C方案优惠的费用为:80×10×0.7=560元.因为C方案优惠的费用最多,故答案为:择C方案比较划算.(3)解:选择C费用时,花费元.设购进这些服装的成本是a元,则根据题意解得a=7075元.商店购进这些服装的成本是7075元.【解析】【分析】(1)由花束队的服装与彩旗队的服装单价比为4:3,可设花束队的服装单价为4x元,则彩旗队服装单价为3x元,根据购买花束队服装费用+国旗队的服装费用=6800,列出方程,解出方程即可.(2)根据优惠方案,分别求出A、B、C优惠的费用,然后比较即可.(3)设购进这些服装的成本是a元,根据成本×(1+20%)=C方案的费用,列出方程,求出a值即可.9.已知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1)求m、n的值;(2)已知线段AB=m,在射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n,点Q为线段PB的中点,求AQ的长.【答案】(1)解:,,,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将,代入方程得:,解得:,故(2)解:由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点Q为PB的中点,,;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点Q为PB的中点,,.故或【解析】【分析】(1)解方程 (m-16)=-5 求出m的值,根据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得出x=m=6,从而将x=6代入方程即可算出n的值;(2)由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即可求出AP,BP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最后根据即可算出答案;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首先算出P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根据即可算出答案,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