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精编版
40.身痛逐瘀汤

40.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丹溪心法》趁痛散去乳香,加秦艽、川芎而成,乃王氏为治痹病血瘀证创立的方子。
《丹溪心法》中趁痛散无具体药量,王氏主张“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遂斟酌身痛逐瘀汤药量如下: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三钱(9g),红花三钱(9g),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五灵脂炒,二钱(6g),香附一钱(3g),牛膝三钱(9g),地龙去土,二钱(6g)。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血瘀痹证,症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脉象迟涩,舌质青紫,或有瘀点。
桃仁苦泄善行,活血祛瘀力强,气薄味浓,性沉以降;红花辛温善走,活血通经止痛,辛散虚薄,质浮且升,二者相配,升降沉浮,攻逐一身上下之瘀血,用为主药。
当归、川芎乃血中气药,活血行气,以行周身,助桃仁、红花逐瘀蠲痹,畅通一身气血;没药辛散苦泄,活血止痛,“能破宿血,消肿止痛”(《医学入门》),五灵脂专入肝经血分,活血化瘀止痛,炒用缓其破血伤正之弊,二者助主药活血止痛;地龙品性走窜,性寒下行,善通经络之血滞,兼清久郁“伏阳”之热,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疏利降泄,二者相协以活血化瘀,通利关节,引血下行;香附芳香辛行,开郁散气以助化瘀消滞。
当归、川芎、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香附共为辅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去诸骨节疼痛”(《珍珠囊》),秦艽辛散苦泄,祛风通络止痛,又善活血荣筋,其性偏寒,退虚热,兼与地龙共除“伏阳”之热。
羌活、秦艽祛风散寒除湿,助蠲关节痹痛,共为佐药。
甘草中正平和,缓和药性为使。
全方以逐瘀蠲痹止痛为主,祛风散寒除湿为辅,瘀、风、寒、湿四因同治,点面全收,证治两全。
本方是王氏在运用前人常规祛风、除湿、散寒、清热、养阴等治法治疗痹病疼痛无效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所创。
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化瘀经方

龙源期刊网 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化瘀经方作者:刘芳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5期清朝名医王清任堪称中医史上化瘀血第一人,著有经典医籍《医林改错》。
他对中医最大的贡献是对气血的论述。
他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气血不足,一个就是气血堵了。
不足与堵塞都会造成瘀血,所以治疗上要活血化瘀。
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很多部位的疼痛都是瘀血造成的,只要把瘀血化掉,无痛一身轻。
为清除身体的瘀血,王清任开出了4张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子。
1.通窍活血汤专清头面部以及四肢的瘀血组成: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姜9克,大枣7枚,老葱9克,麝香0.15克,黄酒250克。
头面部的瘀血会导致头痛,就是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那种头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
脱发的原因很多,一大原因就是瘀血。
王清任说,如果是瘀血导致的脱发,服用此方3剂就可看到效果,服用10剂就可以长出新发。
这个方子的药要用黄酒来煎煮。
先用黄酒把药煎煮15分钟,然后把药渣去掉,再把麝香放入,再次煎煮到水开。
2.血府逐瘀汤清除胸中的瘀血组成: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4.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牛膝9克,桔梗3克,甘草8克。
血府逐瘀汤治瘀血导致的胸痛,疼痛白天减轻,晚上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加重。
有的人很奇怪,晚上睡觉必须露出胸部,一块薄布也不能盖。
胸中烦闷,发热,心烦不得眠,刚睡下就想起来,起来坐一会又想睡,如此就是胸中有瘀血,血府逐瘀汤就可治疗。
3.膈下逐瘀汤清上腹部瘀血组成:炒灵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6克,赤芍6克,桃仁(研)9克,红花9克,乌药6克,延胡索3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甘草9克。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用过的都说好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用过的都说好对于疑难杂症,古代的中医无外乎两大论点,一个是“百病多因痰作祟”,另一个则是“万病之源皆因瘀”。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郁而成瘀却越来越多,而活血化瘀的中医治法却在当今却大受欢迎。
对于活血化瘀的治法,医圣张仲景可以说是活血化瘀的祖师,但是真正将活血化瘀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清代名医王清任。
他创立了6个活血化瘀方,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1.身痛逐瘀汤说到身痛逐瘀汤,从方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止痛的良方,事实上这个方子的确方如其名,这个方子具有活血通经、宣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邪气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全身疼痛等症。
不难看出,只要是风湿邪气导致经络受阻而出现的全身各处、各种形态的疼痛,都可以在身痛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用。
那么,身痛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有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五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等12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在止痛领域可以说是疗效独特,久经考验,是地地道道的止痛神方。
2.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从方剂的名字来看,主要是治疗腹痛的,的确,它没有辜负大家对它的期望,无论是女人的痛经、腹痛,还是男人的淋证疼痛,它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它还没有辜负名医王清任对它“调经种子第一方”的能耐,现代应用中发现,可以广泛应用于男人不育、女人不孕等症。
少腹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延胡索一钱,没药二钱(研),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药二钱,蒲黄三钱(生),五灵脂二钱(炒)”等10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对女性可谓是特别关照,不仅仅能够缓解痛经、腹痛等症,还对女性的月经病、带下病以及妇科杂病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逐瘀汤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通窍活血汤一、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二、通窍活血汤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用法用量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备注原书云:“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60毫升,不可少,煎至150毫升,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
方内麝香最要紧,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
大人一连三晚吃3付,隔一日再吃3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1付,两三岁小儿,三晚吃1付。
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摘录《弘医林改错》卷上三、膈下逐瘀汤处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方,搞定从头到脚的淤血,解除一身的疼痛

王清任的五个化瘀方,搞定从头到脚的淤血,解除一身的疼痛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令人恐怖? 一定是疼痛。
前段时间,著名的美学家、作家李泽厚先生在美去世,他的一句话广为流传:我不怕死,怕疼。
疼,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种体验,即便生活中再坚强的人,在疼痛的面前都会败下阵来,丧失体面。
而在清代,有一个著名的中医,一口气创制了5个子,每个子都是专门针对疼痛的,可以说从头到脚,每个地方的疼痛都有方子对治,听上去是不是很激动啊?这个名医就是王清任。
他的五个活血化瘀方子分别是: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通窍活血汤。
可以看到,除了逐瘀、就是活血。
王清任靠这个方法,吊打全身疼痛。
王清任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生活在河北,自古河北称燕赵,是有名的武术之乡,所以王清任会武术,胆子也大。
后来学医后,他为了研究人体,曾数次趁着夜黑风高,到乱坟岗上寻找死尸解剖,绝对算得上当时的医学狂人。
他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好多死了的人,胸腔里都有一团乌黑的瘀血。
他把这个储存淤血的地方称之为一血府。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这个存血的血府,就在人体膈肌之上,心脏之旁,肺的下面,所以,这个地方一旦停留着淤血,势必影响心脏肺脏,导致心痛、憋闷。
大家想一想,什么疾病最容易导致胸痛、心慌、胸闷呢?当然是心脏病之类的,比如冠心病、心绞痛,这个应该是最常见的胸痛原因。
所以血府逐瘀汤,主要就是针对胸痛、心痛起作用的,像是冠心病、心绞痛,就经常用到这个方子。
血府逐瘀汤方:桃仁12,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川芎、桔梗各4.5,赤芍、枳壳、甘草各6,柴胡3。
他认为,瘀血停留在血府这里,就会造成血液停滞,血液停滞,就会不通,而不通则痛。
所以,血府逐瘀汤就是要把这些堆积在血府中的瘀血给化开,只有把瘀血化开,才能解除疼痛。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那么,他是怎么化解血府中的瘀血的呢?在这里,他沿用了古代一个方子一桃红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就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良方:身痛逐瘀汤,助你化解全身关节疼痛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良方:身痛逐瘀汤,助你化解全身关节疼痛今天这篇文章专门给中老年朋友写的,我们都知道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难免会出现浑身疼痛的情况。
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据我所知有些老人还会疼哭,这着实让人心疼。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张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身痛逐淤汤。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年过60,最近两年总是感觉自己浑身疼痛,右侧胳膊肘往上部位疼,左肩疼,腰部疼,两条腿也疼。
经检查,有坐骨神经痛。
就为了这个疼,老爷子吃了不知多少药,总是不见有效控制。
到后来,他也不知道该治哪里了。
医家诊脉:发现患者脉象弦涩,舌头颜色紫暗,有瘀斑。
而且,患者的主要疼痛感,还是集中在四肢、躯干。
右腿疼最明显。
于是医家给开出了这张配伍——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伸筋草,香附,牛膝,地龙,杜仲、桑寄生、续断。
水煎服。
患者有些疑惑,问这次能治好我的关节疼吗?医家开玩笑地对患者说,这就是中医的止痛片。
结果患者药用三剂之后,浑身肢体痛感大大减轻,尤其是右侧大腿腰以下部位,疼痛感大大减轻。
这个配伍,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就是身痛逐淤汤的加减。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没药、当归、五灵脂、牛膝,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
香附行气,使得气帅血行,地龙通经,使得血运通畅,羌活、秦艽祛风除湿止痛。
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个配伍可以说是相当实用了,从我个人经验来讲:它对于肢体疼痛患者,证属淤血阻痹的,很管用。
越是那种时间久、病程长、周身痛的,越是那种淤血倾向明显的,越适合。
而且我观察很多中医也会用此方来调理三叉神经痛、面瘫等病症。
此法的加减,也比较明确。
气虚的,加党参、黄芪。
痛处微热的,可以加黄柏。
腰腿疼明显,加入杜仲、续断、桑寄生等等。
这个经验方可谓是老生常谈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之所以再次分享出来,是因为这确实是中医调理疼痛上难得一见的良方。
我希望,它可以帮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了,再好的方子也需要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展开全文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
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证候。
除上述瘀血致疼、肿、积块、出血、皮肤唇舌瘀斑紫暗及脉涩或结代等典型症状外,王氏辨瘀血尚有其独特的经验与见解。
据原著所载,王氏认为但见其一便可判定为瘀血的证候和(或)症状即有10余种之多。
例如发热一证凡具“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或“惟日落前后烧两时”或“晚发一阵热”等特点者,便是血府瘀血的明征;若小儿疳证“青筋暴露、肚大坚硬”伴有“午后潮热至晚尤甚”者,亦为瘀血之证候切不可“当是虚热”而投以补剂;若见到“身外凉,心里热”之“灯笼病”,乃是内有血瘀之故,不可以虚热、实火之证治之。
王氏指出,凡病夜间发作者多是血瘀,如”夜睡梦多”、“小儿夜啼”及将卧则起,起而欲睡,甚则满床乱滚的“夜不安”等即属此类。
对疼痛一证,王氏认为,凡“痛不移处”或“诸痹证疼痛”者,定有瘀血;另外,见有“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者”、“饮水即呛者”、“呃逆无论轻重者”等消化道症状,亦是瘀血为患所致;其他如“肚腹积块”者为瘀血,“卧则腹坠”者为瘀血,乃至“交节病作”、“经血三四月不见”的妇女干劳、“痘疮作痒”等皆为瘀血之候,这些瘀血证候大多数都是王氏基于其长期以来的临床观察与反复实践首次提出的,补充、完善了祖国医学瘀血理论的有关内容,因此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从不典型症状中辨瘀血的存在在实际临床过程中,能表明疾病本质的典型、排他性症状往往并不多见,大量存在的大都是一些非典型、非特异性的表现。
因此,如何通过这些非典型症状的表象推审出其内在病机,则需依靠长期的细心观察与经验积累方能作出。
王氏在判断这些非典型症状方面更具特色,经其认定为有瘀血,需化瘀治疗者即有20余种之多。
当然,王氏辨瘀并非独执于瘀,其具体辨证方法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身痛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身痛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或酌加黄酒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功能】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不通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且经久不愈。
现代主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风湿病、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
【加减】王清任用此方加减治疗血瘀痹痛,指出:“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现代用此方时,若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者,加防风、麻黄、独活、威灵仙、防己;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者,加乌头、麻黄、白芍、细辛;若肢体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不仁者,加薏苡仁、苍术、防风;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者,加银花藤、连翘、黄柏、丹皮、白芍等清热解毒之品。
【方论】身痛逐瘀汤偏于治疗四肢气血闭阻经络所引起的疾患。
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活血祛瘀;地龙味咸性寒,有清热熄风、通利经络的效用;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两经,可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又可补肾肝;两药合用,治疗四肢及周身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行之有效;川芎、香附、没药可以加强活血理气止痛的功效;羌活味辛苦性温,有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的作用;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可祛风湿、退虚热;两药用于此方重在散风通络,对风寒湿侵袭机体所致的四肢及周身疼痛疗效增强,尤多用于上半身疼痛;方中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医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热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资料推荐…………………………………………………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种子安胎第一方)
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