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固定化酶 (细胞)的优点、固定化方法
酶分子的改造技术
酶反应器基本类型、生物传感器
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过程(酶的分类)
*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1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诱导物 阻遏物 表面活性剂 产酶促进剂
2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4
酶分子的修饰方法
5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1
酶的制备技术(破碎细胞、溶剂抽提、离心分离、过滤 、浓缩、干燥);
杂合体的鉴别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
完全杂合、核质异源 酶解(纤维素酶)、分离、洗涤、鉴定
*
2.3 人工种子 用人工种皮包被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人工种子
解决有些植物结子困难、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
制作过程
胚乳与褐藻酸钠混合后,加入胚状体,滴入到硝酸钙或CaCl2中, 20分钟后,表面聚合,形成人工种子
03
*
重组子的筛选
筛选方法: 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基因筛选
抗性筛选、蓝白斑筛选 gus 基因、荧光素酶基因lu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
重组子的鉴定
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 根据重组DNA分子大小鉴定重组子、根据重组DNA分子酶切图谱鉴定、PCR法、DNA杂交、应用DNA芯片鉴定重组子、根据DNA核苷酸序列鉴定重组子
基因进行定点诱变并分离其突变体,引入表达载体生产并纯化大量突变性蛋白质,分析其性质指导进一步分子设计,以最终获得所预期性质的分子
1
2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Proteome”最终概念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或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生物技术概论考试复习题解答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P55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P81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
P37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
P126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P114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P43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
173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P21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
P184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
P56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
P136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又称为DNA 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命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已获得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技术等)4、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适合的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
5、酶工程:(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酶制剂的制备)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6、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7、连接酶:能够催化双链DNA片段3’、5’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8、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成为目的基因。
9、细菌质粒载体: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位于染色体外的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0、噬菌体载体:把专门感染了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载体,由DNA(头部)和蛋白质(尾部)组成。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生物技术概论复题及答案1、生物技术:是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以生物体、体系或其衍生物为基础,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2、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人们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也称为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在细胞为基本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如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生物体或器官等。
14、受体:接受操作的生物体或器官、组织或细胞。
生物技术概论考试复习题解答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选择标记基因:是指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对选择剂产生抗性,致使转化细胞不受选择剂影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化,从而把转化体选择出来的一类基因。
4、基因和基因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 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符合人们意愿的产品。
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2.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6)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路线p164.DNA变性 当溶解在溶液中的双链DNA处于较高温度时,,氢键断开而解链成单链DNA,此过程称为DNA变性。
5.DNA的复性在高温变性的DNA逐渐冷却时,分开的两条单链DNA有重新组合成双链DNA的过程6.获得目的DNA片段的主要途径(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法。
(2)PCR扩增法。
(3)DNA片段的化学合成。
7.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基(-OH)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8.识别序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早双链DNA上能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一般由4-6个核苷酸对组成9. PCR的基本原理PCR反应是模仿细胞内发生的DNA复制过程进行的 以DNA互补链聚合反应为基础 通过靶DNA变性、引物与模板DNA一侧的互补序列复性杂交、耐热性DNA聚合酶催化引物延伸等过程的多次循环 产生待扩增的特异性DNA 片段。
10.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 或RNA中并列的5′-磷酸和3′-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11. DNA连接酶化学合成(1)合成引物(2)合成DNA寡核苷酸连杆(3)合成基因片段12.基因克隆载体 能够承载外源基因 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或者利用这种技术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
2.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①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可以转移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3.基因工程三大要素:供体、受体、载体 DNA 功能单位:启动子、内含子、终止子4.基因工程技术的三大发明:①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与DNA的切割②DNA连接酶的发现与DNA片段的连接③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与利用5.基因工程理论的三大发现:①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②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③遗传密码的破译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确定6.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路线:切(分离的到目的基因)接(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形成重组体)转(基因重组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一起增值)增(重组体扩散得到大量细胞繁殖群体)检(筛选、鉴定转化细胞)表(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7.DNA变性:溶解在溶液中的双链DNA处于较高温度时,氢键断开而解成单链DNA的过程。
复性:高温变性的DNA被逐渐冷却时分开的两条单链DNA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DNA。
(方向是5ˊ→3ˊ)8.启动子:一段特定的直接与DNA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决定基因转录起始与否的位点。
9.内含子:编码区除各编码序列外,往往含有一个或几个长度各异的非编码间隔区。
10.外显子:被内含子分割的小区。
11.终止子:在基因编码区下游有一段使转录终止的的核苷酸序列。
12.限制性内切核苷酸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能精确特异的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内切酶。
13.识别序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双链DNA上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
14.同裂酶:来源不同,但具有相似的识别序列。
1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序列也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
16.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因素:①DNA纯度:DNA中的杂质如蛋白质、酚、乙醇等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常采用纯化DNA;加大没得用量;延长保温时间;扩大反应体积②DNA甲基化程序③温度:最适37℃,少数40-65℃④缓冲液(重要因素)17.星号活性:在飞理想条件下,内切酶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18.PCR ①基本原理: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衍生②反应体系:模板、Tap-DNA 聚合酶、引物、4种NTP、PCR缓冲液、镁离子③五要素:模板、Tap-DNA聚合酶、引物、4种NTP、PCR缓冲液④类型:反向PCR(扩增已知序列两侧未知序列的基因);不对称PCR(所用的浓度一样,具有不同的反应速度);反转录PCR (构建cDNA文库,反应灵敏);多重PCR(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片段的缺乏或存在)18.DNA连接酶:①概念:能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ˊ—OH末端与5ˊ—P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是两末端连接。
②种类:E.coliDNA连接酶只能催化双链DNA片段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T4DNA连接酶既可用于双链DNA片段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也能催化双链DNA片段平末端之间的连接。
19.聚合酶:①分裂: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聚合酶、DNA聚合酶、T4噬菌体;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逆转录酶②分类DNA聚合酶Ⅰ、Henow 大片段聚合酶、T4DNA聚合酶、Tap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末端转移酶20.载体:①概念:携带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或表达目的基因的蛋白质的一下DNA片段。
②应具备的条件:在宿主细胞内独立稳定的复制;有合适的选择标记;具有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分子量小,拷贝数多,较高的外源DNA装载能力;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③选择载体需要考虑的条件:增加酶切位点,便于重组;加入认识的标记基因,一般两个以上,便于选择;缩短长度,窃取不必要的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改变复制子,变严谨为松弛,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21.Ti质粒:一种双环的DNA分子,大约200kb,但是能进入植物细胞的只有一部分,约25kb称为T-DNA。
22.质粒载体、病毒克隆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装载量越来越大。
23.多克隆位点:人工构建的,紧密排列在一起,具单一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一段DNA序列,可方便的用于外源基因的导入。
24.穿梭质粒载体:人工配置的,含两个复制原点,可在两种宿主细胞中复制。
25.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①限制性内切酶发直接分离的到目的基因②利用PCR 直接扩增目的基因③化学合成④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获得目的基因26.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区别:①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任何基因,包括未知功能的DNA序列,cDNA文库克隆的是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基因,包括调节基因。
②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全部遗传信息,不受时空影响,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完全编码的DAN序列,首发于和调控因子的影响③基因组文库的基因是真实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而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含内含子的功能基因。
27.DNA体外连接应注意的事项:①插入片段与载体的酶切位点互补②DNA插入的正确方法,用双酶切法,用产生的粘性末端不同,只能固定其方向③防治载体自身的环化连接④载体和外源DNA插入片段的连接结果28.受体细胞: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
29.外源DNA转化的方法:①化学转化方法:脂质体介导转化法;DEAE葡萄糖法;多聚物介导法②物理导入法:电穿孔法;微弹数击转化法;超声波处理转化法;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化发显微注射③生物传染法:精子介导法;花粉管通道转化法;农杆菌介导法;亲本结合转化法;病毒颗粒转染法。
30.重组子的筛选:直接筛选法(DNA鉴定;载体筛选)间接筛选(根据载体标记基因筛选;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筛选;根据报道基因筛选)31.western印记法:将蛋白质电泳、印记和免疫测定结合在一起的检测方法。
Northern杂交法: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
32.DNA芯片由载体、连接层和DNA分子探针阵列三部分组成。
33.免疫学检验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印记法、固相放射免疫法、免疫沉淀法。
34.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过滤灭菌、照射灭菌、熏蒸消毒35.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无菌操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36.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的条件下,培养和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完整植株的技术。
37.植物组织培养的阶段:预备阶段;诱导分化阶段;继代增值阶段;生根发芽阶段;移栽成活阶段(炼苗:小苗在人工气候室中锻炼一段时间)38.植物细胞培养:①概念:把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细胞团作为材料进行离体无菌培养,使其形成单细胞无性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②培养技术:悬浮培养(半连续培养、连续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平床培养、立柱培养)39. 愈伤组织:原植物受伤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织培养中只指在人工培养壁上从外植体上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0.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结果是数目增加,体积增大)41.细胞脱分化:由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恢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的现象(结果形成愈伤组织)42.光照周期:最常用的是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43.全能性: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指生物的细胞或组织,可以分化成该物种的所有组织或器官,形成完整的个体的能力。
44.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步骤:取材与除菌;酶解(除去细胞壁常用的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分离;洗涤;鉴定45.单倍体植物的利用:控制杂种分离,后代快速纯合提高选择速率;选育新型杂交系;一于突变体的筛选;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遗传研究良好地实验材料。
46.花药培养: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花粉培养:从花药中取出花粉进行无菌培养,以获得单倍性愈伤组织,进而长出单倍体植株的技术。
47.体细胞杂交:①概念: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
②鉴定方法:形态鉴定、细胞学鉴定、年华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48.人工种子:人工制造的种子,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份的人工胶囊。
由人工种皮、人工胚乳、胚状体三部分组成。
49.植物脱病毒途径:物理,化学,生物(茎尖培养、微体嫁接珠心组织培养),综合脱毒50.动物细胞培养法:微导管培养法;微载体培养法;微胶囊培养法51.发酵类型: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发酵52.深层发酵Ⅰ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许多微生物适宜的生活条件②易于扩大规模生产③运输方便④厂房面积小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Ⅱ发酵方式: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53.培养基的种类: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54.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产物形成前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55.发酵的一般过程:菌种,种子扩大培养,发酵,下游处理。
56.下游加工过程: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沉淀法、萃取法、超滤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精制,成品加工57.青霉素发酵工艺:种子制备,发酵培养,发酵后处理58.酶工程:研究酶的生产和利用的技术性学科。
59.煤的生产方法:提取法,生物合成,化学合成60.优良的产酶菌种应具备的特点:繁殖快、产酶量高、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能在较经济的底物上生长良好;产酶性能稳定、菌株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侵染;产生的没易分离纯化;不是致病菌,是不产生有毒物质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确保酶生产的应用安全。
61.产酶菌种的筛选方法步骤:含菌样品采集,菌种分离,产酶性能测定及复筛。
62.提高产酶量的措施:添加诱导物(种类:酶反应产物、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底物类似物);控制阻遏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添加产酶促进剂。
63.酶提取时应注意:温度(尽可能在低温下进行);PH(采用缓冲剂作为溶剂,防治过酸或过碱);盐浓度(浓度过高,酶易变性);搅拌(避免剧烈搅拌,产生泡沫);微生物感染(防治微生物对酶的破坏)。
64.酶制剂的制备流程:破碎细胞,溶剂抽提,离心分离,浓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