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四植物组织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1生物技术(制品)学号:**********姓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其作用。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组织赖以生存和发育的条件。

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有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生长调节物质、水分和其他附加物等五大类物质组成。

无机盐类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大量元素中,氮类化合物主要以硝酸类和铵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培养基中多用硝酸类,也可以将硝酸类和铵类混合使用;磷和硫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钙、钠、镁的需要量较少。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铜、锌、钴、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数以螯合物的形式存在,即硫酸亚铁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

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

培养中的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物来提供营养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为蔗糖。

蔗糖除了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有助于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一般包括VB1、B6、烟酸、生物素、叶酸、泛酸钙、VC。

肌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维生素和激素的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催进作用。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以下三类:①生长素类: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D)②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

③赤霉素: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培养基中的其他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有机物附加物。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酵母提取物。

琼脂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也是最常用的邮寄附加物,他可以是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组织和细胞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选择之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摘要:以大豆子叶为外植体,在MS 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以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浓度对大豆子叶愈伤诱导率的影响,并练习无菌操作。

实验结果显示第 2 组即 MS+6-BA〔2.0mg/L)+NAA(1.0mg/L)和第 3 组即 MS+KT〔0.5mg/L)+2,4-D(1.0mg/L) 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为较佳的愈伤组织诱导组合。

关键词:大豆;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愈伤组织1.1 实验材料:大豆子叶1.2 实验试剂与仪器〔1〕试剂: 75%酒精、MS 干粉、蔗糖、琼脂、植物生长调节剂〔NAA、2,4-D、KT、6-BA〕、无菌水、升汞、 NaOH 溶液〔2〕仪器:超菌净工作台、圆纸片、培养皿、封口膜、称量纸、千分之一天平、不锈钢杯子、移液枪、试管、高压灭菌锅、注射器、酒精灯、镊子、手术刀、搁置架、烧杯、电炉。

1.3 实验方法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1.3.1.1 配制培养基的准备阶段〔1〕准备 80 个培养试管及封口膜, 2 个小培养皿、 1 个大培养皿,用洗衣粉、自来水洗净,再用蒸馏水把每一个培养试管、润洗一下。

带晾干后将试管编号 1-80;〔2〕在称量纸上用百分之一天平分别称取 1.5g 琼脂 4 份, 7.5g 蔗糖 4 份,在烧杯里用千分之一天平上称取 1.185g MS 干粉 4 份〔烧杯不要清洗〕;〔3〕剪小圆纸片 40,均分在两个小培养皿小能从中自由取出为宜;剪大圆纸片10,均分在两个大培养皿中。

然后分别用报纸包好。

〔4〕把接种工具手术刀、镊子、剪刀等用报纸包好。

1.3.1.2 配制培养基〔1〕在装有 MS 干粉的烧杯中按下表参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验所用的所有激素浓度均为 0.5mg/mL编号培养基配置激素的加样量(ml)6-BA N A A K T2,4-D1 23 4 MS+6-BA〔1.0mg/L)+NAA(0.5mg/L)MS+6-BA〔2.0mg/L)+NAA(1.0mg/L)MS+KT〔0.5mg/L)+2,4-D(1.0mg/L)MS+KT〔1.0mg/L)+2,4-D(2.0mg/L)0.51.00.250.50.250.50.51.0〔2〕用量筒量取250ml 〔稍多〕蒸馏水,取一个不锈钢杯子参加150ml 蒸馏水和称量好的琼脂,在电炉子加热沸腾 2min,再参加混合好的 MS 培养基 1 号和蔗糖,混合沸腾 2min,用剩余的蒸馏水定容至 250ml;〔3〕当温度降到 60℃摆布时,将溶液 pH 调至 5.8,普通加 4 滴 NaOH 溶液即可;〔4〕取编号 1-20 的培养试管,用大量注射器以每瓶 12.5ml 摆布培养基分装在培养试管中,用封口膜封口, 4 支一捆捆扎好。

植物学实验四 不同生态类型叶片的结构 PPT

植物学实验四 不同生态类型叶片的结构 PPT

栅栏组织和海 达,叶肉细胞 海绵组织的分 达,海绵组织
绵 组 织 。 栅 栏 间 形 成 大 的 气 化。
发达,叶绿体
组 织 高 度 发 达 ,腔 。 只 在 上 表
较大。
常具有几层细 皮内侧分布有
胞,上下表皮 栅栏组织,海 内 方 均 有 分 布 。绵 组 织 比 栅 栏
组织略大。
网状脉,叶脉 平行脉,有三 平行脉,叶脉 网状脉,叶脉
维 韧皮部 管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角质膜 表皮细胞
棉花叶片横切制片(示上表皮)(40X)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棉花叶片横切制片(示下表皮)(40X)
孔下室 副卫细胞
气孔器 保卫细胞
气孔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棉花叶片横切制片(示叶肉)(10X)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二、禾本科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细胞、泡状细胞, 体,上表皮细
上下表皮细胞大 胞比下表皮细
小基本一致。
胞大。
角质膜
有较厚的角质膜 和蜡被层。
无此结构。
有较厚的角质膜。
有较薄的角质 膜。
气孔器 毛状体
下表皮多个气孔 同时下陷,气孔 限定在气孔窝内。
上表皮分布有气 孔器,下表皮无
表皮毛发达,气 孔窝内可见表皮 毛。下表皮表皮 毛丰富,上表皮 表皮毛稀少。
角质膜 表皮细胞 栅栏组织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海桐叶片横切制片(示下表皮)(40X)
气孔下室 气孔器 气孔 保卫细胞
副卫细胞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海桐叶片横切制片(示叶肉)(10X)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基本结构

植物组织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综合实验报告实验背景植物组织是由细胞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特点而组合形成的。

了解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进行植物病理、遗传育种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组织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了解植物的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鲜嫩茎尖2. 刚切取的展叶3. 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4. 10%的乙醇溶液5. 透明盖玻片6. 透明胶带7. 显微镜8. 实验刀片9. 注射器10. 大片的滤纸实验步骤:1. 取适量鲜嫩茎尖,用镊子夹取茎尖,将其放置在切细胞的带有标度的注射器内,加入1 mL的10%乙醇溶液。

2. 断面制片:取部分茎尖,用微型手术刀切成薄片。

3. 用切片液清洗切片:将切好的茎尖片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每次5分钟。

4. 涂片:用镊子夹住切好的茎尖片,将其沿透明盖玻片边缘滑动式涂布,使之均匀覆盖透明盖片,并保持片子在透明盖片的正中央。

5. 干片:用手轻轻地把透明胶带贴到茎尖上,使片子牢固固定在透明盖片上,避免出现空气的残留。

6. 观察:将制好的干片放到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茎尖的解剖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茎尖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表皮、栅栏细胞、松质细胞、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1. 表皮:茎尖表皮由密集的表皮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侧上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保护植物内部细胞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 栅栏细胞:栅栏细胞位于表皮细胞下方,通常呈长型,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间有空隙,这些空隙被称为栅栏细胞间隙。

3. 松质细胞:松质细胞更靠内部,形状多样,由于含有大量气孔,从松质细胞中可以看到许多气孔。

4. 木质部:木质部由维管束组成,维管束主要由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构成。

纤维细胞形似长纤维,排列整齐,而导管细胞则通常呈管状。

5. 韧皮部: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部,是茎尖的最外层,主要由具有延伸性的韧皮细胞构成。

通过观察茎尖的解剖结构,我们可以了解植物茎尖的生长方式以及各层组织的功能。

植物组织结构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观察并分析植物组织(如叶片、茎、根)的结构特点。

3. 掌握显微镜使用技巧,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结构是指植物体内各种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植物组织主要由细胞组成,细胞间通过细胞壁和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可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组织中的排列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茎、根切片。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刀、染色液、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切片:将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用切片刀切成薄片,厚度约为5-10微米。

2.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液中浸泡,使细胞核和细胞壁着色。

3. 观察与记录:a. 首先观察叶片切片,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结构。

b. 然后观察茎切片,观察茎的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组织结构。

c. 最后观察根切片,观察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束和根毛结构。

4. 分析与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片切片:a. 表皮:叶片表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b. 叶肉:叶肉细胞呈圆柱状,排列疏松,富含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

c. 叶脉:叶脉中含有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2. 茎切片:a. 表皮: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b. 皮层:皮层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富含储存物质。

c. 维管束: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d. 髓组织:髓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疏松,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3. 根切片:a. 表皮:根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b. 皮层:皮层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富含储存物质。

c. 维管束: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d. 根毛: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的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植物内部构造实验报告(3篇)

植物内部构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内部构造的观察方法。

3. 比较不同植物器官的结构差异。

二、实验原理植物内部构造是指植物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

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可以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根:胡萝卜、土豆2. 茎:向日葵、玉米3. 叶:白菜、荷叶4.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刀、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根部观察(1)将胡萝卜和土豆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2. 茎部观察(1)将向日葵和玉米的茎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3. 叶部观察(1)将白菜和荷叶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

(4)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部结构胡萝卜根和土豆根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2. 茎部结构向日葵茎和玉米茎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玉米茎具有发达的气腔,有利于呼吸作用。

3. 叶部结构白菜叶和荷叶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白菜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光合作用;荷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植物的组织_实验报告

植物的组织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配制培养基。

3. 学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方法,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 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分化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外植体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生根、移栽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幼苗、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消毒剂(如70%酒精、无菌水等)、消毒工具(如解剖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天平、烧杯、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小麦幼苗洗净,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用解剖刀将幼苗切成1-2mm的段,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配制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高压灭菌30分钟。

3. 接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每皿接种3-5段,每个处理重复3次。

4. 愈伤组织诱导: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25-28℃)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观察愈伤组织形成情况。

5. 再分化: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芽和根。

6. 生根:当芽和根形成后,将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植株生根情况。

7. 移栽:当植株生根良好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根部,然后移栽到土壤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能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旺盛。

2. 再分化情况:愈伤组织在再分化培养基中能分化出芽和根,再分化效果良好。

3. 生根情况:植株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良好,根长且粗壮。

植物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加深对植物组织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是由具有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

本实验主要观察以下几种组织:1. 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使植物体不断生长。

2.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植物体内部组织的作用,如表皮组织。

3. 输导组织:负责植物体内水分、养分、激素等的运输,如导管和筛管。

4. 营养组织:储存和合成营养物质,如叶肉组织。

5. 机械组织:提供植物体支撑和保护作用,如木质部和韧皮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叶片、茎、根等新鲜样品2. 酒精、盐酸、碘液等试剂仪器:1. 显微镜2. 刀片3. 刮刀4. 压片器5. 烧杯6. 烧瓶7. 试管8. 烧杯架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将新鲜植物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酒精和盐酸,浸泡一段时间。

- 用刀片将浸泡好的样品切成薄片,厚度约为0.1-0.2mm。

- 将切好的薄片用刮刀刮到玻片上。

2. 染色:- 在玻片上滴加碘液,染色2-3分钟。

- 用蒸馏水冲洗玻片,去除多余的碘液。

3. 制片:- 将染色后的玻片放入压片器中,用压片器压紧。

- 将压紧后的玻片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观察与记录:- 观察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记录不同组织的特征。

- 分析不同组织的功能及其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生组织:- 具有明显的细胞分裂现象,细胞核大,染色质浓。

-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

2.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具有保护作用。

-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 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具有输导作用。

- 导管细胞内含有导管,筛管细胞内含有筛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植物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会在植物的器官中识别各种组织。

二、材料与用具
新鲜材料:蚕豆、天竺葵、向日葵、八宝、紫竹梅等植物叶,柑橘果皮、芹菜叶柄、梨果实和秋海棠的叶,马铃薯块茎、南瓜茎和蓖麻茎皮的组织离析材料。

永久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茎尖顶芽纵切,小麦、玉米叶的表皮,接骨木幼茎和老茎的横切,小麦、玉米种子的纵切,水稻、黑藻、眼子菜的茎横切,南瓜茎横切及纵切,松茎三切面,多年生椴树茎横切。

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I2-KI染液。

三、内容与方法
(一)分生组织
1.根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出细胞最小、染色最深,核大、细胞质浓厚、没有明显的液泡的区域为分生区,即为根端生长锥,细胞没有任何的分化,有着强烈持久的分裂能力,称原分生组织。

在其前端有一帽状的根冠,注意观察有无正在分裂的细胞,如果有是处于哪一个分裂期?根尖的后一部分的细胞已有初步的分化,其最外一层细胞为原表皮,在其与原表皮之间的区域为基本分生组织,中央染色较深的部位为原形成层(图4-1)。

图4-1 洋葱根尖
2.茎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黑藻茎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图4-2),在切片中有很多幼叶,幼叶之中包藏着顶端分生组织,即茎的生长锥。

它比根尖分生区复杂,因为在生长锥周围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和形成。

注意识别叶原基突起仅有两层细胞厚,而腋芽原基有多层细胞的半圆形突起。

图4-2 黑藻茎尖
1.生长锥
2.腋芽原基
3.叶原基
4.幼叶
观察丁香等陆生植物茎尖纵切永久制片,寻找茎尖分生组织所在的部位,可见茎尖生长锥上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均靠近前端,结构复杂,但它们的原形成层分化明显,为纵向伸长的、着色较深的维管组织的前身,胞质浓厚。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茎尖没有拔节时的嫩茎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纵切片观察,可见大部分染色浅的细胞,相当于基本分生组织,薄壁的细胞多呈横向伸长的扁平状态,除纵向分裂者外,横向分裂极为明显,而且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液泡化。

而局部相当于原形成层束的细胞纵列呈索状,细胞呈等直径形或细长形,胞核密集、染色很深,并常见有原生木质部贯穿于其中的原始维管束。

(二)保护组织
1.取新鲜的植物叶(豌豆、天竺葵、向日葵等),撕取下表皮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可以见到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器分布。

每一气孔器有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内含一细胞核和较多的叶绿体,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即为气孔(图4-3)。

可用I2-KI 溶液染色,使含淀粉的叶绿体变成紫黑色,而细胞核呈暗黄色来区分叶绿体和细胞核。

图4-3 豌豆叶下表皮
1.气孔
2.保卫细胞
3.表皮细胞
2.取一些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如天竺葵的叶,撕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不同形态的表皮毛。

3.取小麦或玉米叶的下表皮装片观察。

其表皮主要由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的表皮细胞组成,在长细胞之间夹有成对的短细胞、表皮毛和气孔器。

气孔器的两个保卫细胞呈哑铃形,它的两端壁薄,膨大成球状,其胀缩变化直接影响气孔的启闭,中部狭窄,壁较厚,在哑铃
形的保卫细胞外侧是两个副卫细胞,形状近三角形,有明显的细胞核。

4.观察接骨木幼茎和老茎的横切永久制片,区分表皮和周皮,比较两者的细胞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

(三)薄壁组织
1.同化组织:取新鲜的植物叶(天竺葵、鸭趾草等)横切,制成临时装片或永久制片,观察在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场所。

2.贮藏组织:取马铃薯块茎,制成徒手切片,观察在薄壁细胞内充满了卵圆形的淀粉粒。

也可取小麦、玉米种子的纵切片,观察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同化产物。

3.通气组织:取水稻、黑藻、眼子菜等任一水生植物茎的横切永久制片,观察发达的胞间隙或气腔、气道(图4-4)。

图4-4 水稻老茎,示气腔
(四)输导组织
1.取南瓜茎横切的永久制片,用放大镜观察找到10束排列成星状的维管束,这些维管
束分布在薄壁组织中。

内轮5束较大,在靠近髓腔的部分,外轮5束较小,正对着茎的五个棱。

图4-5 南瓜茎横切
A.南瓜茎横切,示维管束
B.筛板及筛孔
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维管束。

在维管束中间部分是木质部,其中染成红色的是导管(图
4-5A),木质部的内外两端都是韧皮部,筛管和伴胞分布在韧皮部中。

可移动玻片在外韧皮部中寻找筛管,筛管为多边形的薄壁细胞,口径较大,常被固绿染成蓝绿色。

在它的旁边还贴生着一个小的伴胞。

个别筛管正好切在筛管板处,可见染色很深的筛板及其上的筛孔(图4-5B)。

在观察上述切片时,可见在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扁长形的几层细胞,此为形成层区,其中只有一层细胞具有分生能力。

南瓜茎的维管束由外到内依次是外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内韧皮部,这样的维管束称为双韧维管束。

取少许南瓜茎的离析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区分哪些是导管分子,哪
些是筛管分子,哪些是薄壁细胞,注意导管分子的不同类型。

(五)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取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以内有几层细胞壁加厚的细胞,其壁的加厚主要在角隅处,在南瓜茎中常连续成圆筒状。

取芹菜叶柄作徒手切片,挑选薄的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棱处有厚角组织分布。

然后用1/5000钌红液把果胶质的中层染成红色,呈明显的红线,把相邻细胞壁的角隅加厚部分分隔开来,十分清晰(图4-6)。

图4-6 芹菜叶柄的厚角组织
2.厚壁组织:
⑴纤维:取蓖麻茎皮的组织离析材料少许,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纤维细胞细长而两头尖,壁厚而细胞腔狭窄,原生质体解体。

也可用亚麻等茎皮按上述方法制片,同样能观察到纤维细胞。

图4-7 梨果肉石细胞
⑵石细胞:取梨果肉一小块,挑取其中粒状的组织一小粒,置载玻片上用镊子柄压平,可见大型的薄壁细胞包围一种暗色的石细胞群,壁异常加厚,细胞腔很小,明显的纹孔常具分枝(图4-7)。

(六)分泌组织
1.取松树茎横切永久片,观察树脂道(分泌道)。

2.柑橘果皮横切永久片,观察油囊(分泌腔)。

四、思考题
(一)观察南瓜茎的横切片,说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哪些组织类型。

(二)说明厚角细胞与厚壁细胞的异同。

(三)说明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导管中,它们的细胞壁加厚方式的异同。

(四)比较表皮和周皮在性质、来源、组成上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