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中林业技术措施重要性研究

水土保持中林业技术措施的重要性研究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走多种措施相结合之路。
这里的多种措施就是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
林业措施是生物措施中最经济、最有效的长远措施,主要是采取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方法,增加坡地上的植物覆盖, 保护土壤免受雨水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从而防止土壤侵蚀。
本文从林业技术的角度探讨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技术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应用1、林业造林技术概述整理造林地,可有效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杂草、灌木和采伐剩余物,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主要工序。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整地清除地表植被后,透光度明显增加,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此,整地能显著改善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的生长情况,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1造林地的清理工作造林前清理林地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
其中整地方式分为2类:一是全面整地,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二是局部整地,分为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高台等;带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1.2植树造林方法一是播种造林法。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有缝插、条播穴播、块状播种等方法。
二是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即用根系统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三是分殖造林法。
即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四是分蘖造林,指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已为许多地方种植沙棘时所采用。
五是其他造林法。
如插条造林法与插根造林法,二者造林技术相似,在春秋季节均可进行。
2、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2.1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势据有关资料报道,1hm 森林可涵蓄降水约1000m ,且后期的蓄水能力受前期涵蓄水分程度的影响;其中单层稀疏人工林涵蓄能力较弱,复层紧密天然林涵蓄能力较强,中间值为100mm。
水土保持经济林 抚育管护方案

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方案水土保持经济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护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护方案。
一、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目标1.生态目标:提高土壤侵蚀控制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目标:合理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社会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措施1.林地选择与规划(1)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确保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光照充足。
(2)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林分结构,确定造林树种和配置比例。
2.造林技术(1)选用优质苗木,确保造林成活率。
(2)采用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利于林分生长和抚育管理。
(3)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如容器苗造林、裸根苗造林等。
3.抚育管理(1)造林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等。
(2)加强林分生长监测,及时调整抚育措施。
(3)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林分健康生长。
4.水土保持措施(1)修建梯田、梯地,减缓坡度,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实施林下覆盖,减少土壤侵蚀。
(3)合理配置乔灌草植被,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5.经济林经营(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林。
(2)加强经济林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三、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经济林建设。
2.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抚育管护水平。
3.资金投入:保障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资金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抚育管护措施落实到位。
总结: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林业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与效益

生态效益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 肥力
调节气候,减轻干旱和洪涝灾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PART 03
林业在水土保持中的实 践案例
12
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目的:恢复森林 植被,提高水土
保持能力
措施: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森林
抚育等
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林业生产效 率
加强林业信息化 建设,提高管理 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经验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 林业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林业建设质 量和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 参与林业建设,提高水土保持效 果
林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 下水补给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
林木可以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污 染物含量
保持土壤肥力
林业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林木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林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防风固沙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 验,提高我国林业在水土保持中 的水平和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水平 推动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促进水土保持政策的实施 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 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YOUR LOGO
感谢您的观看
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合理林业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合理林业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林地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保护林地水土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的一系列行动。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的影响以及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方面展开探讨。
一、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水土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能力。
水土流失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不仅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也影响水系的稳定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通过恢复和保持森林的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其次,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被恢复。
通过控制林地的开垦和滥砍滥伐,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的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推动植被的恢复和更新。
此外,林地水土保持方案还能减少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林地,能减少非法捕猎、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的影响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首先,林地水土资源会受到林业经营过程中的破坏。
大规模的采伐和开垦会导致土壤的疏松和流失,破坏水土资源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林业经营的规模和方式对水土保持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小规模经营通常会更加关注植被的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在制定林地水土保持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规模和方式的林业经营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三、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是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林业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轻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的现象。
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加重、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林业水土保持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水土保持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植被是土壤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
选择适合生境条件的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首先要选择具有强大根系和较高草盖度的植被,如杜鹃花、马尾松等。
这些植被的根系能够牢固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同时,应根据地理环境和降水情况来选择植被。
在山地地区,应选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植被,如针叶树种。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植物,如玉米、大豆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梯田,能够减缓斜坡地带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沟渠的建设则可以引导雨水流入相应的水库或湖泊,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梯田和沟渠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来进行设计和布置。
保证梯田的均匀和谐,使水流顺畅。
此外,还要加强沟渠的维护和修整,保持其畅通无阻,防止水流溢出和积水。
三、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对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枯死或患病的树木,应及时进行伐木处理,防止其继续蔓延,造成腐朽和传染。
此外,还需控制木材采伐量,避免过度砍伐引发水土流失。
对于采伐后的地区,应及时进行合理的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集约化的造林方式,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林地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抚育,保证林地的良好生长状况。
四、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80 年代4400 亿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6800 亿m3,即增加50%以上。
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11.9 万km3。
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
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另一面。
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类型及配置

第二节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类型及配置1 林种区划一、水土保持林的区划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防护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它以减免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
森林保持水土功能的机制和涵养水源的机制是一样的,但保护对象不同,一般说在石质山地或基岩风化不很严重的坡面,森林贮水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在表土疏松或基岩风化严重的坡面,降水时表土大量被水冲走,森林在贮水的功能上表现为保持土壤不被冲走。
在林业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县级总体规划》中,对水土保持林规划原则是:凡坡度在36°以上;或坡度虽然在规定以下,但土壤瘠薄,岩石裸露、水土冲刷、地质结构疏松或泥石流严重地段;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高山针叶林缘以下100~200m以及悬石峭壁地区的现有林或规划造林划分为水土保持林。
川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地区。
其中,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川中北部丘陵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达4~5t,最多的地方达1.8万t以上,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两个地区之一(另一个为西北黄土高原)。
在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根据川江流域的调查,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划分为八个三级林种组,即江岸防护林组、库塘防护林组、岭谷防护林组、侵蚀沟、坡防护林组、埂坎防护林组、护路林组、护宅林组、护渠林组,他们各具特有的防护功能和可能发挥的经济效能。
二、水源涵养式林的区划(一)水源涵养林的定义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的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
虽然任何森林都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水源涵养林则要求具有特定的林分结构和地理位置。
因此,它在本质上又不用于一般的森林。
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繁茂,林下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地被物丰富。
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

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林地的土壤质量,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林业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和防治工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林业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林地具有水土保持的天然优势,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保水功能等,可以减缓降雨冲击力,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林木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水土资源的保护。
因此,林业水土保持既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二、林业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一)植被保护:林地植被具有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可以有效减缓降雨冲击力,增强土壤持水能力。
因此,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是林业水土保持的首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造林、培育和管理,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增加林地的覆盖率,达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目的。
(二)地形修整: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和工程建设,调整地势坡度,减缓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常用的地形修整方法包括修坡、开沟、建坝等,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的抗洪和抗旱能力。
(三)土壤改良:针对林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和调整。
如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肥料等,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被生长和林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三、防治工程的应用(一)梯田工程:梯田工程是在山坡上开辟一系列平坦的梯田,使水能在梯田之间保持流动,减少水流的冲刷力,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梯田工程可以改善山坡地的利用效率,提高林地的涵养水量,进而保护水源、防治洪涝灾害。
(二)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在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等水域边缘建设一系列防护设施,以防止水体侵蚀和冲刷河岸,保护水利设施和林地。
通过固定河岸线,抵御水体的冲刷力和侵蚀力,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护河流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上,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以下几点:
❖ 针对防灾需要和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 ❖ 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
性处理好植物种间的关系; ❖ 林分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
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 和植物种的特性。
通过林种的“水平配置”与“立体配置”达 到:
1.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1)目的
通过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或封山育林防止坡面土壤侵 蚀,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同时获取一些小径级用材。
(2)配置特点
A. 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
一是要保障和增加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二是要力图长短结合,及早获得其他经济效益。
B. 封山育林
整地:
这类造林地比较困难,应通过坡面的水土保持整地工 程,以人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的条件。
太阳能灶
(2)配置特点
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中,一般可选择距村庄(居 民点)较近,交通较便利不适宜于高经济利用(如农业、 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 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地方。
第七章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2.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3.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 4.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5. 案例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 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 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 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1.水平配置
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 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生 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 游,流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 系;
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 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问题。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 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 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 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 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小流域综 合治理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
1. 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2. 护坡薪炭林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增加流域植物覆被” “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产业”
单纯“防护型” 或“水土保持型”
“生态经济型”
二、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和防灾、生态建 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 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 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 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 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 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 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封育一年效果
未封育区
2.护坡薪炭林
(1)目的和对策
发展护坡薪炭林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 活用能源(主要是做饭和取暖)的同时,制 止坡面的水土流失。
※ 薪柴短缺所带来的问题:
A. 破坏森林和林地,影响林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B. 大量的作物秸杆、根茬、草根、树皮,甚至牛粪等尽数
作为燃料,而使得农田得不到最低的有机质补充。 “烧掉的是粮食、是产量”。
2.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 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 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 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 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 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道路、四旁、 庭院,水利设施等结合中的植物种的立体配置。
整地工程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等等。 整地季节、时间和整地深度。
鱼鳞坑整地
水平阶整地
树种选择搭配:
营造乔灌草混交复层林,有利于尽快郁闭,形成较好的林地枯枝落 叶层,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坡面径流、固持坡面土体的作用。
a) 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 b) 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灌木同时进行造林 c) 结合农林间作的乔木、灌木纯林
B. 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坡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 封山育林措施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பைடு நூலகம்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技术上主要是 林分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调整等。
锡林浩特休牧区牧草均高比非休牧区高4-9cm, 平均盖度提高10-30%,亩均产量提高18-40kg。
一、水土保持林在山丘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以中、小流域为单元建成生态、经济高效、持续、稳定 的人工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对山丘区、特别是无林少林的水土流失地区: 一是要发挥林业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林业作为山丘区一项骨干产业应为当地提供多种
林业产品,包括木材、燃料、饲料、干鲜果品、及其它林特 产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1979)提出的 我国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简图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 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 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 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 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 环境。
D. 由于燃料奇缺,各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力去觅取燃料 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劳动力消耗。
一吨干粪相当于0.58吨标准煤。 一吨牛粪,意味着损失50公斤粮食(牛粪处理后可作猪食料)
※ 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比起其他常规 能源有其独特的优点:
薪炭林不与其他业争地 可再生能源 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