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卢汶慧)
物理人眼中的《千里江山图》--探索物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

第39卷第5期2020年5月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Vol.39 No.5May 2020物理人眼中的《千里江山图》----探索物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魏然(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湖北武汉 430065)摘要: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通过央视《国家宝藏》栏目为普通观众所熟知•该画作被视为青绿山水 画中的巨制杰构,虽历经近千年依然璀璨如初,秘密就在于其颜料全部由宝石矿物制成.本文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将这些颜料的呈色机理一一揭示.这种跨界思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实现现代科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关键词:呈色机理;石墨;赭石;孔雀石;蓝铜矿中图分类号:0 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12(2020)05-0047-05【DOI ] 10.16854/ki.1000-0712.1904932017年末,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门一夜刷屏•该节目以“纪录+综艺”的全新方式展现国宝魅力,以陈列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的遗产宝藏为蓝本,演绎前世传奇,解读传统文化中 的基因密码,讲述今生故事,赞咏这承载民族历史而 又影响现在未来的传承与自信!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点燃了对文物的喜爱与探索之情.其中一幅北宋徽宗年间,由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所绘 制的《千里江山图》(图1)更是圈粉无数.这幅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青绿山水画是《国家宝藏》栏目所展 示的首件国宝,全卷纵长0.515 m,横宽11.915 m ,— 幅青绿山水长卷,尽展华夏秀美河山,以巅峰水准的艺术作品诉说了对辽阔、壮丽家国天下的眷恋情怀门I都说纸寿千年绢八百,900多岁的《千里江山 图》青绿的颜色依然如宝石般璀璨明艳,是何奥秘 呢?原来绘画上色的过程不使用水,而是使用胶把颜色画在画布上.这些包裹颜料的胶,用到牛皮,鹿 皮甚至阿胶,可以起到隔绝外界化学物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颜料全部由宝石矿物制成.宝石之 所以能够成为宝石,不仅因其具有美丽的色泽,更因 为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能长久的保持这 种色泽•当《国家宝藏》栏目点燃了物理人探索文物的热忱之心,让物理人爱上了《千里江山图》,就免不 了引领学生探索学习这些颜料背后的呈色机理.图1《千里江山图》卷(节选)1人类眼中的颜色画作的颜色来源于颜料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物质吸收了白光中的某部分色光,而把没吸收的光 反射出来,人们看到的是它们“扣除” 一部分白光后留下的颜色.然而,明艳的青绿山水在其他动物看来却不一定和人类看到的色彩相同•生物体对颜色 的感觉通过光线射入眼睛来实现.其实,光线并没 有颜色,它只是一种载有能量的电磁波⑵.不同频率的光载有不同大小的能量,之所以能让人类感受 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人类眼睛视网膜里有3种视锥 细胞,分别负责长、中、短3种波段的颜色感知,这部分可以被人类肉眼感知的电磁波被称为可见光.不 同生物体的视锥细胞数量和种类不同,因而不同生物的“可见光”感知效果不同.研究表明,人眼对波 长为555 nm (绿色)的光的视觉灵敏度最大,随光的波长的增大或减小,人眼的视觉灵敏度会随之下降. 人类眼中明艳的青绿山水画在有些哺乳动物的眼中收稿日期:2019-10-30;修回日期:2019-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1135)及武汉科技大学教研项目(2019Z013)资助•作者简介:魏然( 1982—),女,湖北襄阳人,武汉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和和材料物理的教学科研工作48大学物理第39卷却是只有黑白灰颜色的水墨画•2《千里江山图》卷中颜料的呈色机理《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画中的杰出代表.青绿山水画采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作画,敷色夸张鲜艳.根据《国家宝藏》节目中《千里江山图》今生故事的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冯海涛老师介绍,要完成这样一幅画需要画五遍•2.1黑色(碳元素)第一层是绘墨稿,水墨山水画打底,专业人士称之为粉本,使用墨.古人发现燃烧木柴产成的木炭可以将其他物品染黑,这就是炭黑,是黑色颜料的起源.尽管炭黑极易获得,但由于燃烧程度和木材的差异,颜料效果不稳定,后世很少使用•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但当碳以金刚石晶体形式存在时,晶体中碳原子排列整齐,可见光会全部通过,因此纯净无杂质的金刚石晶体为无色透明(如图2(a)).碳常见的矿石形式是石墨,它是具有片层状结构的混合型晶体(如图2(b)).每层中的碳原子通过sp2杂化轨道与另外3个碳原子结合,组成六元环,在空间无限延申成为平面.剩余的p轨道不参与杂化,因为它垂直于平面且相互平行,形成了类似于金属键的离域大n键.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由于形成离域n键的电子在晶格中能自由移动,可以被激发,类似于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所以石墨具有金属光泽.石墨可以吸收大部分可见光,且分子振动在红外区反射,因而呈现出黑色〔31由于结构复杂,化学键稳定度高,使得石墨在自然界能够稳定存在,用其书写的墨宝也可流传千年.古代书写、绘画用的墨主要成分是无定型碳,其实是具有石墨那样的精细结构,只是晶粒较小,由碳原子六角环所构成的层为凌乱不规则的堆积,小颗粒之间相互折射,因此比石墨更黑由I2.2红色(铁元素)第二层是赭石红上色,为了衬托青绿,冷暖对比,让画面更鲜亮•赤铁矿(Hematite)的化学成分为F c q O s,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赤铁矿中松软土状的叫赭石.铁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态是3d64s2,赤铁矿的颜色来源于过渡元素铁离子,其晶体结构如图3(a)所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它图2碳的晶体结构是分子中电子在不同能级的轨道间跃迁而产生的,分为以下3种:1)d-d轨道能级间的跃迁光谱,即配位场光谱;2)配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电荷转移光谱;3)配体内部的电子转移光谱•一方面,过渡金属原子有部分电子在d轨道上,这些电子都有较低能量的基态和较高能量的激发态.由于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较小,可见光的能量就足以让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这些可见光,就会使矿物质表现出这些光的补色•但是铁的d-d电子跃迁在红光和红外区域出现的是两个弱吸收带,吸收峰分别位于660nm和850nm 附近•另一方面,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当原子形成分子后,电子可以从一个原子的轨道上跃迁到另一个原子的轨道上,称为电荷转移或者荷移跃迁.如果配体孤对电子所处的能级与金属空轨道能级之间的能隙不是很大,荷移谱带就可能出现在可见光区,从而使化合物显色.深红色赤铁矿的颜色就来自O2-2p f Fe3+3d这种配位体-金属荷移跃迁(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LMCT)"、该荷移跃迁可以由紫外延伸到近红外光波段,只不过在短波范围吸收很强,而在长波部分,尤其是大于530nm后的部分吸收很弱.叠加前述的d-d跃迁后,在可见光谱中红色750nm附近出现一个吸收谷(如图3b),使得赤铁矿呈现红棕色"I2.3绿色(铜元素)第三层画绿,石绿上色;第四层还是绿,其他颜第5期魏然:物理人眼中的《千里江山图》一一探索物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49(b)赤铁矿的晶体结构波数/(心cm'1)30050010001300波长/nm(b)赤铁矿中Fe”的光吸收光谱回图3赤铁矿的晶体结构及吸收光谱色在上面叠加,出来的颜色特别丰富,无极变化•《千里江山图》卷中采用石绿中的头绿和四绿,取自孔雀石•孔雀石(Malachite)是一种古老的玉料,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其英文名源自希腊语Mallache,意为“绿色”.这种矿石具有色彩浓淡不同的条状花纹,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孔雀石却不像石头般坚硬、稳固,它韧性差,非常脆弱易碎,易于制成颜料•Cu2+离子的电子结构是3d9,含有屮〜d9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由于中心原子的d-d跃迁引起的吸收峰大多位于可见光区,容易呈现出鲜艳的色彩•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吸收是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矿物的颜色产生的最普遍的原因,CU2(OH)2。
国家宝藏 千里江山图文案

国家宝藏千里江山图文案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中国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央视出品,必属精品”,口碑极佳的央视继《航拍中国》之后,又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由张国立老师主持,联手九大博物馆,共同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一件与观众见面的就是《千里江山图》,其长度11.91米,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是中国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其背后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我们走进着《千里江山图》。
一、神秘天才少年,神品惊艳千年北宋政和年间,一位少年横空出世,舞勺之年入宫,初为宫廷画师,原本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喜欢作画,几次作画献给徽宗,后得宋徽宗赏识,认为他是可造之才,收为徒弟,亲自指点,教授画法。
说起宋徽宗,不得不提一下,作为皇帝,徽宗是极不合格的,但作为“文艺青年”,他又是那么得心应手,并独创“瘦金体”,在绘画方面也有独特的造诣。
名师出高徒,在加上少年才华横溢,不到一年,便作出这幅《千里江山图》。
画中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这一年他18岁,自古英雄出少年。
他便是王希孟。
在历史长河中,寻不见《千里江山图》作者,只有翻开画卷时的题字,透露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的简单履历。
跋文如此说道:“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么一幅辽阔的雄伟之作,作者是年仅18岁的王希孟,偏偏他的人生又扑朔迷离,这无疑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咫尺千里,五色备焉《千里江山图》是一副青绿设色绢本作品,纵 51.5 厘米,横1191.5 厘米,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无尽的景秀山河。
所用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2023年《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

2023年《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国家宝藏》观后感1每一天晚上7:30分,我都会观看中央四台播出的电视节目《国宝档案》,看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听着讲解员讲述每一件国宝后面的传奇故事,我做梦都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珍宝。
机会终于来到了,3月30日至7月1日国家博物馆在长沙举行《国家宝藏》展览。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没想到美梦成真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带我去看展览。
五月六日,阳光明媚,春光灿烂是一个有利于出行的好天气,我们早早地来到省博物馆看展览。
走进博物馆一看,慕名前来的人可真不少。
整个展馆里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大家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入。
每一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注地观看展览。
他们有的拿着相机在不停地拍照;有的拿着笔和纸认真地记录展品的介绍;还有的在耐心地听讲解员的讲解……这次展出的国宝有精巧玲珑的酒杯,笨拙的犀牛酒壶,还有举世闻名的,品种繁多,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每一件展品都巧夺天工,好像出自鬼斧神工之手,让人赞叹不已。
每一件国宝不仅价值连城,还都有一些传奇故事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造于汉代的犀牛尊,它昂首伫立,体态雄壮。
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活生生的犀牛站在你的眼前,惟妙惟肖。
《国家宝藏》观后感2国家宝藏一共出了两部用现有大家都知道的历史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部让人深信不疑的探宝故事。
每一次本在分析线索的时候,都让我毛骨悚然,而且,线索铺垫的即大胆又合理,不容让观赏者有质疑。
而且,电影里的名言名句也很有趣,值得一看。
本·富兰克林·盖茨是在乔治城大学获得了美国历史学学位,在麻省理工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在海军潜水训练学校获得海军后备役军官资格,这些都在向我们说明。
本是个天才,所以什么历史知识,什么寻宝探险就变得很有可能了。
瑞利,能在天才身边当助手的人,当然也不会是一般人,他是电脑系统的终结者,并且还出了书(第二部有描述,买了一辆跑车)“看法了吗,她也好奇了!”——艾比嘉尔·切斯,本来是国家图书馆的博士,鱼事件毫无关联,但是因为她的好奇心,她对探宝的兴趣,于是也趟了这条浑水。
「国家宝藏」——27件文物文案总结

下周国家宝藏即将收官,经过这前9期9大博物馆27件国宝的展示(准确的说是28件,看上图),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今天我就来总结下这27件国宝:紫微星之城——故宫博物院1.千里江山图国宝使命:守护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守护历史,守护绿水青山!2.各种釉彩大瓶国宝使命:守护各种釉彩大瓶,守护历史,守护国之瑰宝。
3.石鼓国宝使命:守护石鼓,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脉。
火与铜的共舞——湖北省博物馆 1.越王勾践剑国宝使命:守护越王勾践剑,守护历史,守护中国剑魂 2.云梦睡虎地秦简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律法初心 3.曾侯乙编钟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正音上古文明开源之地——河南省博物院 1.妇好鴞尊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英姿2.贾湖骨笛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华夏初音 3.云纹铜禁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强国智造四朝文明定鼎天下——陕西历史博物馆 1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丝路芬芳2.杜虎符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安国之信3.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盛世威仪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1.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妙笔丹青2.铜鎏金木芯马镫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丝路传奇3.万岁通天帖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笔墨乾坤见证华夏文明多源头格局——湖南省博物馆 1.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中国制造 2.辛追墓T形帛画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瑰丽梦想 3.皿方罍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上古血脉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上海博物馆 1.商鞅方升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强国之计2.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锦绣中华 3.大克鼎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正礼传颂千年越地长歌——浙江省博物馆 1宁波“万工轿”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惠世天工2.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高山流水3.玉琮守护历史,守护玉魂国魄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 1.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大国匠心 2.坤舆万国全图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海国图景3.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国宝使命:守护历史,守护先贤懿德院选语:紫微星之城—故宫博物院:六百光阴似云梦,百万珍宝藏古今。
《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

《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国家宝藏》观后感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
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我国历史序幕拉开,中间经历了无数王朝更迭。
时代变迁,一转眼,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灭亡,封建社会自此烟消云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我们想探索历史的奥秘、古人的.智慧,只能从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寻些许。
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国家宝藏》。
其间的内容很快让我着迷。
这个节目就让我打开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门。
中国九大博物馆强强联手,邀请了二十七位国宝守护人,为我们带来国宝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细细观赏《千里江山图》中,它不仅诉说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体现了少年王希孟的惊人画技。
透过壁画《阙楼仪仗图》,它能带我们一览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
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它见证了丝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当年,曹植乘船行于洛水之上,在梦中遇见洛水女神宓妃,心生爱慕。
但船身一抖,美梦破碎。
曹植文兴大发,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
百年后,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这一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
画中人物鲜活,跃然纸上。
但是因为顾恺之已没有真迹传世,此乃“下真迹一等”。
曹植与洛水女神最终因为人神殊途而终要分开,更是成为遗憾。
一曲《仙才叹》流露出两人的难过与不舍,更是牵动着我们的心灵。
“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大火。
当然,是跟着它的仇人吴王夫差矛一起火的。
据说这两位在博物馆里还想打一场呢!越王勾践剑现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剑身上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身为君王剑的它,身上背负的责任重大。
勾践剑在节目前世传奇中是作为勾践嫁女的礼品送到楚国去的。
它历经两千四百年,依然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更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剑”。
《千里江山图》是用砗磲粉画的吗?

《千里江山图》是用砗磲粉画的吗?作者:王晓申来源:《科学大观园》2018年第03期《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
节目以文博领域为全新切口,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打造了一场集结中国九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宏“特展”,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
在获得掌声的同时,细节方面出现的不严谨引起了业界的担忧。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播出,令故宫馆藏的宋画《千里江山图》一日而白。
且不细究李晨身着不合史实的黄色团龙圆领龙袍出戏,抑或为了附会卷后题跋而将蔡京演绎为宋书法第一人。
单论为抬高古画身价,将制作中国传统绘画颜料“白”的原料,特指为砗磲,也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初看这部打破沉闷说教又寓教于乐的节目时,也令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
然而,当“上等宝石是用来画画的”台词火爆网络,旷世之作《千里江山图》刷爆朋友圈,我不禁开始担忧节目中提到的砗磲。
果然,各类关于砗磲选购的推文开始纷纷贴上“国家宝藏”“千里江山图”“稀世珍宝”的标签,如此一来,民间藏购砗磲制品之风恐怕将会再次被带火。
白色颜料来源的真相“砗磲做颜料,没想到吧,在宋代砗磲的贵重可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将砗磲磨成粉末当做颜料,财大气粗大概也只有北宋这样的繁华王朝可以支撑了”。
当看到网友这些评论时,我不免为之叹息。
其实宋代并不盛行以砗磲制作颜料,就连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这些大量使用白色的御笔,亦无关于使用砗磲粉为颜料的记载。
近代工笔花鸟大家于非闇先生,深谙宋人笔意技法。
他在《中国画颜料的研究》一书中系统整理古代及当代画家的颜色、颜料技法,并指出在绘画中用蛤粉替代白垩,始自宋代流行。
这蛤粉,用的并非砗磲,而是文蛤。
而自节目播出以来,还给大家带来一个认知上的误导: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中使用的上等国画颜料的“白”就来自砗磲粉,以砗磲做颜料方可保持千年不变黄。
而我作为一名国画爱好者,知晓传统颜料的制作工艺和原料来源,今天也来谈谈白色。
《国家宝藏》制作团队感动国人

《国家宝藏》制作团队感动国人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03期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这档节目告诉了我们,历史,不只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
文物,不再是庙堂之高的陌生物件,而是携带我们文化基因的密码。
这档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国家宝藏》播出后,不仅主演频现“微博热搜”,连节目里出现的《千里江山图》、杜虎符、《阙楼仪仗图》、骨笛等文物也成为“网红”,刷爆网络。
该节目制作团队的敬业精神更是感动国人。
“冷门”变“潮牌”两年前,当导演于蕾决定做一档文物综艺的时候,总被问起,为什么要做冷门又沉闷的文物题材?于蕾觉得,任何一个好节目都是讲故事。
“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是以前没找到一个好的角度去讲述它。
”他们又问,那要怎么讲述呢,于蕾想:不如由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的历史,由考古学者、文博人员、讲解员作为“今生人物”讲述国宝的当下,再使用某种连接,穿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于蕾和作为执行导演的汤浩把心中勾勒好的一个美好想法,浓缩进一个50多页的PPT里面,逢人便讲。
讲了200多遍以后,她请来了9大博物馆的“掌门”,还甄选来了27枚国宝。
国宝的确定实属不易,刚确定下9家博物馆的时候,于蕾率节目组十几人浩浩荡荡到各地博物馆拜访,“海选国宝”。
编剧团队也跟着,除了参观展览区、了解馆藏、翻阅考古线图,他们还去办公区、吃员工食堂、浏览游客留言簿。
第一轮海选过后,每家博物馆留下了10枚宝贝,节目组据此共理出来一张90枚宝贝的“藏宝图”,挂满了于蕾办公室的一面墙。
“我们想要挑选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
每一个文物能够被挑选出来,都是因为它有着荡气回肠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
”于蕾说,我们想告诉大家,文物的价值不在于多值钱、多精美,而是它们是否展现大历史的转折、大文化的创造。
随着宝贝的尘埃落定,明星的选择也开始了。
艺人统筹小祁介绍,导演和编剧会根据国宝前世与今生的故事大纲,寻找最契合的讲述者。
《千里江山图》的矿物密码

《千里江山图》的矿物密码作者:马志飞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05期《千里江山图(局部)》最近,央视播出了一档大型文博类原创节目—《国家宝藏》,向公众介绍了国内9家知名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
其中,故宫博物院所推出的《千里江山图》一经亮相,便惊艳四方。
这幅号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中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为何一幅千年古画依然色彩鲜艳、流光溢彩?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奥妙吧。
《千里江山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这种绘画创作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在隋唐更为流行。
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最具代表性,他常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用以表现山石以及树木的苍翠和浓郁。
有时候,李思训也会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再勾以金石,而成为金碧山水画。
这幅《千里江山图》在用色上就是以大青绿为全图的基调,山石以大青绿为设色。
其具体步骤是,先以赭石铺底,再上石青、石绿这些覆盖性很强的矿物颜料;经过层层叠加之后,画面具有十分凝重的质感;然后,在山脚、屋墙以及水天交接处用赭石色渲染,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咫尺有千里之趣”。
这里所说的赭石、石青、石绿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众所周知,国画并不都是单色的水墨山水,我国古代绘画常被称作“丹青”,所谓的“丹”“青”二字原本是指红色和青色,其中的“丹”即是辰砂,古人又称之为朱砂、丹砂,也就是矿物硫化汞。
明人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金石部第九卷·朱砂》中记载:“朱砂,丹乃石名……后人以丹为朱色之名,故呼朱砂。
”并载某几种朱砂“都不堪入药,惟可画色尔”。
可见,朱砂除了能制药之外还可制成颜料。
事实上,中国画所用的颜料有很多种,如动物颜料(蛤粉、红珊瑚色粉)、植物颜料(腾黄、胭脂、华青、墨黑)、矿物颜料(朱砂、赭石、青金石、石青、石绿、土黄、雄黄和雌黄等)、人工颜料(铅白、铅黄、铅丹、银朱、铜绿)、金属颜料(金粉、银粉、铜粉、铝粉等)。
其中,矿物颜料是由天然矿物经过粉碎、研磨、漂洗以及提纯等一系列加工后制成的,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色彩能够长久保持不变,且色相纯美,具有很高的亮度、耐光性、耐温性以及耐湿性,所以经常被用于绘画创作,现代社会中也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5)班 卢汶慧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 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 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 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 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 Content Title 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LOGO
古画表现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gèn山势, 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 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 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Content Title
绘画手法
《千里江山图》 绢本大手卷,青绿 设色。画面上江水 浩荡,浩渺天际, 应是南方水色;而 群山起伏,略少平 原,危峰高耸,岩 断崖,却是北方山 景。
Content Title
Content ,生 卒年代不详,传说他十八岁 画了《千里江山图》,不久 便去世了。此说并无确切的 资料可佐证,但宋代绘画史 籍也无他的记载,早逝之说 恐也未必全是臆(yì)测。
Content Title
Content Title
Content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