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美景知多少》教案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教案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认识到祖国的山山水水是多么美丽。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山水风光图片和视频。
2. 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和地理资料。
2. 安排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国的山脉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山脉的美丽风光。
3. 引导学生认识山脉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我国的河流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河流的美丽风光。
3. 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我国的湖泊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湖泊的美丽风光。
3. 引导学生认识湖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我国的地形地貌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各地形地貌的美丽风光。
3. 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地貌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山山水水的美丽之处。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保护我国的环境,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我国山水风光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 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山河美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提高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各个地区的特色地貌、气候、生物资源。
3.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2. 难点:各个地区的特色地貌、气候、生物资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的山河美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特色地貌、气候、生物资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的山河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
2. 讲授新课:介绍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分析各个地区的特色地貌、气候、生物资源。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深入分析其地貌、气候、生物资源等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各地区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山河美景的独特之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我国山河美景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山河美景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我国山河美景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欣赏。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或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山河美景。
3. 案例资料:整理各个地区的特色地貌、气候、生物资源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祖国美景知多少》教案

《祖国美景知多少》教案教材分析: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晶莹的雪岭,碧绿的草场,奔腾的江河,茫茫的林海,这些秀丽的山川和奇特的风光,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于是一幅幅赞美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的作品诞生了。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美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摄影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同时提高摄影的能力。
本课将欣赏与造型表现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后,再进行摄影表现。
一种是摄影家乡的美景,另一种是在学校附近寻找一处有特点的风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摄影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画面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
2.学习风景摄影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摄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风景摄影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概括表现。
课前准备(学生)写生画夹、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
教学过程: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祖国美景知多少》。
(2)播放课件,展示祖国风景名胜图片,学生抢答。
(3)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4)用一句话来夸夸祖国的xxxx。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欣赏书中的人民币图案,提问:你留意过我国人民币上印有的祖国美景吗?你知道在人民币上还印有哪些风景?(2)欣赏画家的风景画。
3.写生指导。
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风景点进行实地摄影。
(1)选景。
在风景摄影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景,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要选择最理想的能够打动自己的景物作为摄影对象。
初学写生,选景要简单些,选景范围不宜太大,如几棵树、一幢房屋、一座桥、一座亭子、一座山、一条小河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物。
《祖国美景知多少》教学设计 (1)

论:这里老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番,你喜欢哪一张,这里的摄影作品与我们实际看到的风景又有何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寻找答案
2.引: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最壮观的石窟——龙门石窟,这里说不上风景壮美,但石窟带来的震撼是不可言喻的。一旦你走进,便会被古人的天工开物震撼,被历史的巧夺天工震撼。
思考: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拍摄石窟的照片,他们虽然都是拍摄石窟造像,但你发现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照片虽然内容相同,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这就是拍摄角度带来的变化,拍摄角度主要有俯角,平视,仰角三个。
俯视是指从高处向低处看,这样拍摄的画面显得更加广阔和深远,拍摄者可以站在高处从上往下进行拍摄。
平视就是将手机和被摄主体保持水平,适合拍摄在平地上突然耸立起来的物体,可以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安宁平静的视觉感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科
美术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祖国美景知多少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美术教材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巧妙的取景、构图,拍摄出主次分明、意境优美的作品。
2.通过摄影实践活动,发现、欣赏身边的美景,养成善于构思、乐于创作的习惯。
3.欣赏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重点:学习风景摄影的取景、构图等方法
难点:拍摄出取景巧妙、构图优美的风景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同学们好,你们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旅游?相信祖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的很深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国美景知多少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3.祖国美景知多少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3.祖国美景知多少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祖国美景画作、了解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视觉感受和知识层面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并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增加国家认同感。
2.激发学生对美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增强画面表现力与创造力。
3.了解绘画中景深、透视等造型语言技法,提高绘画技巧和意境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涂抹表现法,注意绘画手法运用。
2.运用影子和遮挡的原理,理解远近和景深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了解画面中的景深和透视关系,优化如何表现画面深度的画法。
2.如何体现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四)教学时间1 学时,60 分钟。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老师可通过图片或亲身经历,介绍一处自己最喜欢的祖国美景。
(二)知识讲解了解画面中的景深和透视关系,优化如何表现画面深度的画法。
1.感性认识请学生看三幅图:山、湖、海洋。
大家谈谈你们的感受,哪张给你留下的感触最深刻?2.性概念认识•景深:指画面中远近距离的关系。
•透视:是指以人眼和心理作用为基础,运用几何图形及其规律来表现空间物体形态及位置。
与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透视法示例。
3.规则远近法的运用比较直观的体验景深效果,使用规则远近法绘制三张画面:(1)画一个路标,将它分成远近两个区间,透视画路标。
(2)接着,在路标前面或横跨十字路口的两边画几条直线,分别表示远方和近处的路线。
注意,两条路线应根据规律变化不大,保持平行。
(3)再加上两个远近不同的图形(比如桥和松树),便可简单的描绘出立体的效果。
(三)教学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画作。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祖国美景作为素材,运用涂抹、描边、填充等表现手法,观察已讲的远近法和轮廓法,尝试画出层次分明、透视明显、自然写意的表现效果。
(四)教学点评教学点评一: 让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作业、评判画面深度、透视关系,分析画面深度效果的优缺点。
幼儿园祖国的美景教案

幼儿园祖国的美景教案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对祖国美景最初的认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美景,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体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目标•培养幼儿对祖国美景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活动1:祖国的美景在哪里?目标通过图画和声音的呈现,帮助幼儿了解祖国的美景在哪里。
活动流程1.展示一幅表达祖国美景的图画,例如山川河流、大海等。
2.倾听美景相关的声音,如鸟鸣、水声等。
3.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向图画中的美景,并描述它的特点。
教学提示•在展示图画时,语言简洁明了,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思考;•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景,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2:寻找美景的踪迹目标通过户外活动,帮助幼儿亲近大自然,寻找祖国美景的踪迹。
活动流程1.带领幼儿们一起到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校园环境中。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花草、小动物等,找到祖国美景的踪迹。
3.帮助幼儿用手摸摸花瓣的柔软、细腻,感受阳光的温暖,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提示•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接触危险物品;•鼓励幼儿用感官来感受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3:我们要保护美景目标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保护祖国美景。
活动流程1.展示相关的手工制作示范,如废纸制作小手提袋、用废旧纸盒制作玩具等。
2.引导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让他们亲自体验环保手工制作的乐趣。
3.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保护祖国美景的小心思。
教学提示•准备相关的废弃物材料,鼓励幼儿创意思考;•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在讨论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结束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祖国的美景。
同时,他们也会从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习惯。
祖国美丽风景:幼儿园小班祖国风光教育教案

祖国美丽风景:幼儿园小班祖国风光教育教案祖国美丽风景:幼儿园小班祖国风光教育教案一、引言祖国美丽的山川大好河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和风光的认知和热爱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美丽的风光,我设计了一份幼儿园小班祖国风光教育教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帮助幼儿认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激发对祖国文化的兴趣。
3. 引导幼儿用心感知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祖国各地的山水风光介绍a.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b. 桂林山水:山清水秀,甲天下c. 长城:雄伟壮丽,世界奇迹d. 青海湖:碧水蓝天,风光无限e. 冰川:巍峨壮观,宛若仙境2. 名胜古迹介绍a. 故宫:华夏瑰宝,中华文化之精髓b. 兵马俑:震撼世界,中华骄傲c. 北京天安门:中华民族的象征d. 杭州西湖:人间天堂,美不胜收e. 庐山三清山:灵秀山水,仙境般的美丽3. 大自然的神奇及保护意识a. 野生动物的保护b.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 关爱环境,减少浪费四、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和视频介绍祖国各地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
2. 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
3. 制作手工模型,如黄山奇松、长城等风景名胜的模型。
4. 室内外游戏活动,如“找寻祖国大好河山”、“祖国风光大冒险”等。
5.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地区的人物,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五、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对祖国风光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2.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他们对祖国风光的情感态度。
3. 观察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表现,如积极性、专注力等。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教育教案的实施,我相信可以培养幼儿对祖国美丽风光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也能够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新-祖国风光秀丽的资料 精品

祖国风光秀丽的资料
篇一:祖国美景知多少祖国美景知多少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写生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画面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
2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晶莹的雪岭,碧绿的草场,奔腾的江河,茫茫的林海,这些秀丽的山川和奇特的风光,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于是一幅幅赞美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的作品诞生了。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美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写生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同时提高写生的能力。
本课将欣赏与造型表现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后,再进行写生表现。
考虑到实际的教学环境,提供两种不同的写生方案,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带图片来,写生图片上的风景,这样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另一种是写生家乡的美景,在学校附近寻找一处有特点的风景,带领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2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概括表现。
●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写生画夹、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
教学过程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祖国美景知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美景知多少》教案
教材分析:
祖国有巍峨的群山,光后的雪岭,碧绿的草场,奔腾的江河,茫茫的林海,这些清秀的山川和奇特的风光,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于是一幅幅赞美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的作品诞生了。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美丽,激起学生心爱祖国、心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摄影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同时提高摄影的能力。
本课将欣赏与造型表现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后,再进行摄影表现。
一种是摄影家乡的美景,另一种是在学校附近寻找一处有特点的风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摄影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画面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
2.学习风景摄影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心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摄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心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风景摄影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概括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画夹、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
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祖国美景知多少》。
(2)播放课件,展示祖国风景名胜图片,学生抢答。
(3)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出名的风景?
(4)用一句话来夸夸祖国的xxxx。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欣赏书中的人民币图案,提问:你留意过我国人民币上印有的祖国美景吗?你知道在人民币上还印有哪些风景?
(2)欣赏画家的风景画。
3.写生指导。
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风景点进行实地摄影。
(1)选景。
在风景摄影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景,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要选择最理想的能够打动自己的景物作为摄影对象。
初学写生,选景要简单些,选景范围合宜太大,如几棵树、一幢房屋、一座桥、一座亭子、一座山、一条小河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物。
(2)构图。
在拍摄时,往往要对景物进行取舍,这就是取景。
同一处的景物,可以用多种构图形式来表现,例外的构图形式可以表现例外的主体。
出示一些风景图片或风景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图知识。
4.学生作业。
(1)拍摄校园中的景物或自然风景。
对一处美景以例外的构图进行拍摄。
5.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