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
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
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
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
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
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
• 点评: • 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
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 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 “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 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 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 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 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 和自信。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 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 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
试题再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8页)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3.逆向勾连
• 长城、一带一路,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 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 3.逆向勾连 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 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 值共识; •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 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 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滴”一下,商场购物,“滴”一下,坐地铁或者坐公交 买票,同样只需要“滴”一下。什么?你不懂?那我就告诉 你:你的手机上面不是装有“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 吗?那么,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就能用这些进行移动 支付。怎么样?是不是超级方便? 什么,你想骑车逛一逛市容?可以啊,看到人行道路边那 些小黄车、小红车、小绿车没有?对了,那就是“共享单 车”,人人可以骑。同样的,用你的手机下载相关的APP软 件,然后扫描一下二维码,对,就这么“滴”一下,车锁就 会自动开了。当你不想骑车的时候,把车停在人行道的白线 区域内,让大家都看得到就行,你只要伸手把锁锁上,系统 就会知道你已经归还了。怎么样,神奇吗? 什么,你还想去北京看故宫爬长城?那我推荐你去坐高铁, 对,就是那种像子弹头的,就是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视频: 一个硬币竖起来放在高速行驶的车窗上纹丝不动,对,当时 的车速显示的是312KM,这是我们中国的高铁速度,比日本
要是你夏天到,我们可以戴着草帽去钓鱼,听青蛙躲在荷叶 里呱呱乱叫,树上的知了快乐地和声,也许我们会遇到突如其 来的雷雨,那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躲雨,听雨点在瓦檐上丁 丁当啷弹奏,乌云铺天盖地伴着隆隆的雷声,比贝多芬的交响 乐好听多了。 要是你秋天来,早晨我们可以进山采摘那些野果子。踏上秋 霜覆盖的小桥,一路走过,路边的菊花镶嵌着金边衣襟,片片 枫叶展示鲜艳的红色,那景色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们这里属于中国南部,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天。要是 你想滑雪,那只能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了。 发展中的我国,楼高了,路宽了,车多了,城市群一个接一 个,由此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与日俱增,确实,一些靠开采矿 业兴起的城市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但中国人正在下力气治理。 国人深知:没有了鸟语虫鸣,泉水叮咚,没有了雨打芭蕉,风 鸣疏叶,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现代化。 百闻不如一见,不要犹豫,来吧,朋友,我在美丽的中国乡 村欢迎你! 你的中国朋友:小明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正式版))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广东湖南、、安徽福建使用))、湖南、福建使用安徽、、湖北湖北、河南、(河南河北、、河北、山西、江西江西、山西、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9分)(本题共3小题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分析

•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 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 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 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 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 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 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 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 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 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题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 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 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今年题目中的“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 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 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 词语跟姜钢老师的五个关键点完全契合。 • (2)内容分契合社会热点
十二个词对应十二个社会热点。
• • [立意高点] 今年的题目中出现了十二个关键词,看上去这 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其背后藏有命题人的 巧思,因为每个关键词都呼应到了一些立意高点。 • 比如说:15年全国1卷关于父亲打电话的考题其 立意的终点就在“依法治国”,也就是说最佳立意 在“情与法“这个层面上。今年作文题中的12个关 键词,当然也都有立意高点。 • 而所有的立意高点都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 任姜钢老师关于考试内容的发言,我们总结为“一 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点,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四个 方面。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 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 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 键词的最大公约懂材料
: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 键词,有十二组。
: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 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 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 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 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 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2)为什么 1.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 键词”? 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 关键词”? 3.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 关注?……
2017全国卷(1)作文解析
一、读懂要求
•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 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 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 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 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 —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 中国?
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 中国?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 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 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 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 猛发展……
三、确定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 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 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_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难吗
2017高考全国卷丨语文作文快评:作文坚定文化自信广场舞共享单车读懂中国
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今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命题思路上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形式采用了《考试说明》第62页"题型示范"当中"调查报告"+"关键词"的命题形式,内容完全符合《考试大纲》里对"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也与《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开放程度"等展现我国大众文化自信话题的探讨。

值得欣喜的是,2017广州一模、湛江二模和汕头一模都选取了对某类社会现象的探讨,与今年全国卷I作文的命题形式与材料内容相近,更能让我们考生感到熟悉与亲切,甚至会觉得题目相对简单,这符合高考改革的目标,做到让考生"有话可说",但不意味着考生容
易拿到高分。

一、作文选材依然有话可说,但勿忘关联与陷阱
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2017年全国卷I作文选材贴近中学生活,着眼身边事,体味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

作文选用了"调查报告"的形式,既避开了各地区对时事的备考热点,又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与作文评价的方向。

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等内容,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足以引发考生对我国形象产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由浅入深地分析材料与社会现实,探讨社会生活本质,畅想现实与未来。

同时,题目开放性强,可以在众多关键词当中选择两到三个,对关键词本身的的理解与关键词之间的分析也是多元开放的,考生切入角度可以多样,个人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文化的角度都是可以的。

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提醒同学,有话可谈的同时但也要注意到题中的两大"陷阱":一是不能对关键词泛泛而谈,如果只是展开两三个关键词泛泛而谈,而没有分析关键词背后的有机关联,只能走向平庸;二是注意突出文体特征。

材料要求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所选文体广泛,感论文、评论文、传统议论文、散文或者是书信体都可以,但是不能文体杂糅,如果议论文夹杂散文或者记叙文,就容易
走向低分层次。

二、作文坚定文化自信,更看重思辨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是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突出特点,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历来会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

引导考生思考、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近年全国卷作文命题不断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思考我国社会发展中展现的新面貌,展现我国文化自信,那么人生经历相对欠缺、缺少社会关注的考生难以写出深刻见解,也就容易拉开得分差距。

考生要想获得一等文分数,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关键词,联系社会现象,并挖掘大众心理、民族文化,甚至上升到哲学层面。

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今年的材料中有两个核心题眼。

题眼一是要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以是改变外国青年对中国的旧有认知;题眼二是要突出有机关联。

考生需要找到关键词间的共性,通过共性找到关键词的冲突点,以冲突凸显当今中国的变化,例如古与今,传统与创新,封闭与开放等能够向阅卷老师展现思辨能力的层面。

因此,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在日后的备考中,我们
不仅需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题目的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更要从微观的生活中的日常片段回归到社会宏观结构与历史变迁。

三、作文备考,注重三大训练
尽管,全国卷作文命题形式看上去风格多变,像2015年的书信体,2016年的漫画,往往让考生饱受惊吓。

但这背后,何尝不是命题老师对我们考生更高的期望呢?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今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的命题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命题范围与要求,题型设计与难度与相对以往有所降低。

对于备考的同学来说,在高中的语文作文学习中,要更注重一下三点:
1、加强对材料含意的挖掘。

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思维的推进,全面理解材料,不能只把材料作为引子,摘抄、全抄却不加以分析。

2、加强对突出文体特征的训练。

尤其是选择议论文的同学,需要加强对感论文与评论文两种文体结构的训练。

3、加强对思辨能力的训练。

在阅读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词的转换,论证层次的递进,从中汲取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并
学习与训练。

附录1:2007-2016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平均分(满分60分) 2016年作文平均分42.49分
2015年作文平均分39.34分
2014年作文平均分38.38分
2013年作文平均分38.48分
2012年作文平均分37.80分
2011年作文平均分40.55分
2010年作文平均分38.98分
2009年作文平均分39.42分
2008年作文平均分40.37分
2007年作文平均分39.62分
猜你喜欢:
1.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
2.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
3.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范文
4.2017高考作文素材预测全国一卷
5.2017全国一卷高考作文
6.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作文
7.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8.2017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
9.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
10.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