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 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 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
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
第二节蛇串疮【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设计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设计一、教学目标1.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学生应了解常见的皮肤性病种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
2.诊断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初步判断和辨识常见皮肤性病的能力,包括如何观察病变、判断其特征、分析病情等。
3.治疗与预防措施掌握:学生应了解常见皮肤性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包括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1.课程内容安排:(1)皮肤性病概述:引言、定义、分类等基础知识。
(2)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播途径:介绍多种常见皮肤性病,例如湿疹、牛皮癣、痤疮等,重点解析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3)常见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学习各种常见皮肤性病的典型病例,探讨其病变特点、做出初步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4)常见皮肤性病的治疗与预防:介绍使用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方法,并讲解预防和护理的措施。
2.教学安排:(1)第一讲:皮肤性病概述-引言-定义和分类-着重介绍其中一种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播途径(2)第二讲: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播途径-介绍湿疹、牛皮癣、痤疮等常见皮肤性病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播途径(3)第三讲:常见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常见皮肤性病的典型病例为主,学习其典型临床表现,如鳞屑、红斑、瘙痒等-探讨怎样观察病变、判断特征、分析病情等,以帮助初步做出诊断(4)第四讲:常见皮肤性病的治疗与预防-介绍西医的治疗方法,如局部药物治疗、光疗、口服药物等-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讲解预防和护理的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过敏源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疾病图片、病变特征、治疗方法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皮肤性病病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病变特征等方法进行诊断,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与皮肤性病相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的各种疾病及性传播疾病。
通过课堂教学及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一些常见的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皮肤病与性病学的“三基”内容。
2熟悉本课程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治方法。
3了解部分重症皮肤病性病的诊断与处理。
4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和处置。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一)总论1了解本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过程,为学习各论打好基础。
2重点掌握皮肤病和性病的基本损害及其特点,常用外用药的性能,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3熟悉皮肤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和诊断方法(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4熟悉皮肤科常用药的作用和适应症。
5自学皮肤病的组织病理,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6见习:皮肤病性病的基本损害。
常用外用药的作用,各种剂型的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
内用药的作用和适应症。
复习皮肤病性病的自觉症状和诊断方法。
(二)病毒性皮肤病1重点掌握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带状疱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重点掌握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跖疣、鸡眼及胼胝的鉴别,熟悉各种疣的治疗。
3熟悉单纯疱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单纯疱疹的发病机理。
4了解传染性软疣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见习: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临床表现,复习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细菌性皮肤病1重点掌握脓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重点掌握丹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3自学金葡萄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深脓疱疮。
4熟悉毛囊炎、疖和痈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5见习:脓疱疮、丹毒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复习其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讲义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0中医外科学讲义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发生于人体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性病”。
【本章学习方法】通过图片记忆皮损特点第一节概论【考试重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皮损的辨证、外用药物的剂型及使用原则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其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2)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外用药物的剂型有溶液、粉剂(又名散剂)、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酊剂、油剂、软膏等。
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①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②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③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④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并可参照下表外用药物剂型选择用药。
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皮肤损害选用剂型皮肤损害选用剂型斑洗剂、软膏痂油剂、软膏丘疹洗剂抓痕洗剂水疱粉剂、洗剂鳞屑油剂、软膏脓疱粉剂、洗剂靡烂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洗剂(用于渗液少)结节软膏皲裂软膏风团洗剂苔藓样变软膏时注意药敏反应第二节热疮【考试重点】热疮的皮损特点及治疗1.热疮的含义和特点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大纲免费范文精选

1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大纲一、教学时间分配理论课33学时课时分配内容学时一总论 9学时皮肤的解剖、组织和生理 2.5学时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2.5学时皮肤病的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 2学时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 2学时二皮肤病各论 16学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 2学时异位性皮炎 1学时药物性皮炎 2学时荨麻疹 2学时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脓疱病、疥疮 2.5学时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 1.5学时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3学时职业性皮肤病自学结缔组织病自学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脂溢性皮炎 2学时神经性皮炎自学三性传播疾病 8学时性传播疾病总论 0.5学时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1.5学时尖锐湿疣 1学时梅毒 2学时生殖器疱疹 1学时艾滋病 2学时二、教学内容和要求总论 9学时目的和要求重点讲授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使学生能认识到皮肤是机体上的一个重要器官了解它与整体的密切关系。
了解皮肤病的病因掌握皮肤病的症状、诊断原则和步骤。
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及治疗原则。
为学习皮肤病打好基础。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2学时讲授内容皮肤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表皮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表皮各层细胞的演变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功能。
2 黑色素细胞和郎格罕细胞。
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白细胞等。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及其功能。
附属器一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二毛发毛囊的组织解剖长毛、短毛和毳毛的解剖及其生长周期。
三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四甲。
血管浅部和深部血管网的解剖及其功能。
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解剖及其功能。
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及其功能。
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皮肤的生理0.5学时讲授内容一、皮肤的保护作用一对物理性刺激的防护作用。
皮肤性病科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科教学大纲《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是学习研究皮肤性病的基础理论、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学科。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在课堂和临床实习过程不断的积累,并且与已经学到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建立皮肤性病学知识框架的目的,便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充实。
本课程授课时间在第四学期进行,为期近一个学期,总学时24学时,临床见习2学时,主要以理论课时为主。
皮肤性病是考查科目,课时结束后即进行考查。
主要是理论考查。
二、课程目标为适应现代医学专科教学的需要,培养新的实用型的专科技术人才,以全国皮肤性病学专科教材为理论指导,编写临床医疗、妇幼专业的皮肤性病教学大纲,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的学时,选择教材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科学的、系统的编写好教学大纲,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皮肤病、性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介绍,着重阐述其临床特点和防治要点,力求提高学生认识常见疾病、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贯通本课程是在第二学年已经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临床课程的,皮肤性病学是临床课程之一,在学习之前结合临床实际,简要复习皮肤的结构、功能以此为切入点,以整体的观念学习皮肤性病。
四、教学方法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为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以全国皮肤性病学专科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参照本科第七版《皮肤性病学》本科教材。
利用本教材的彩色版,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对皮肤病有充分的感官认识,弥补了见习课的所见不足,促进能力目标的达成。
五、学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1总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病的常用症状与确诊322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纯粹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硬疣;细菌性皮肤病:33真菌性皮肤病:疥疮34性传播性疾病35变态性疾病湿疹,碰触性皮炎、荨麻疹36红斑鳞屑性皮肤病37自体免疫性疾病38皮肤病的化疗与常用的外用药物3合计24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一、皮肤的结构二、皮肤的功能【目的与要求】一、掌控皮肤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和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形成。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001Z7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Skin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学分:1学分总学时:16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适应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参考教材: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82.朱学骏《皮肤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1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10.8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粘膜上的各种疾病及与皮肤有关的其它疾病的学科。
是一门独立临床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阐述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及生理功能,皮肤病的基本损害,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预防治疗。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皮肤性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性传播疾病和一些较严重的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本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主要讲授皮肤性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危病症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国内外皮肤性病学新进展,以扩大对皮肤性病科学的认识。
注重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理论讲授,音像教学,实验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素质和专业形象的培养。
本课程在第四学年第七学期开设,总学时为20学时,均为理论讲授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1.掌握皮肤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及功能、皮疹的形态、外用药的使用原则、以及皮肤性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防治方法。
2.熟悉皮肤性病的治疗与预防、较先进的治疗和检查方法、以及部分皮肤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3.了解部分重症皮肤病性病的诊断与处理。
(二)基本技能1.掌握一般的皮肤性病的检查方法2.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本专业治疗的基本操作和处置。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
(2021年整理)皮肤性病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皮肤性病教学大纲(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总论6学时目的和要求重点讲授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使学生能认识到皮肤是机体上的一个重要器官,了解它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了解皮肤病的病因,掌握皮肤病的症状、诊断原则和步骤。
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及治疗原则。
为学习皮肤病打好基础。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1。
25学时)讲授内容皮肤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表皮: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表皮各层细胞的演变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功能。
黑色素细胞和郎格罕细胞.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白细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
第五节癣【目的要求】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风湿毒聚证、湿热下注证的辨证论治,癣的各种外治疗法,有拔发疗法、浸泡、熏洗疗法,癣药水、药膏的选择应用等。
6.注意预防与调护。
第六节虫咬皮炎【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
【教学内容】l.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虫毒侵入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季节和部位、皮损特点、各种虫咬皮炎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及全身症状。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轻症以外治为主,用1%薄荷三黄洗剂,松毛虫皮炎用橡皮膏粘去毒毛刺。
第七节疥疮【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其定义、特点、疥虫特性。
2. 病因病机:直接感染疥虫,湿热虫毒郁于肌肤。
3. 重点讲解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特点、隧道、奇痒夜间加重。
4. 注意本病应与皮肤癌痒症、寻常痒疹、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
5. 强调外治方法。
以外治为主,硫黄制剂有特效,讲解具体用药方法。
6. 重视预防调护。
第八节日晒伤【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临床特点,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其定义、特点。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腠理不密,阳光暴晒,毒热蕴肤或热毒入里。
3. 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
4. 注意本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相鉴别。
5. 治疗内外治结合,以清热祛暑为基本原则。
6. 重视预防调护。
第九节湿疮(附:婴儿湿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分类、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特点、分类、不同部位的中西医病名。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病机。
3. 重点讲解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发病、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特殊部位湿疮的临床表现。
4. 急性者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者与牛皮癖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内治:湿热蕴肤证,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外治:急性者,滋水多时,用中药煎汤湿敷,滋水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用洗剂、霜剂;慢性者用青黛膏、黄连膏等,或加热烘,或用中药外洗、烟熏法。
6. 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附:婴儿湿疮。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小儿用药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其定义、特点、中西医病名。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脾运不健,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邪,蕴阻肌肤而成。
3. 重点讲解发病年龄、好发部位、湿性、干性皮损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4.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胎火湿热证、脾虚湿蕴证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小儿用药特点。
5.注意预防调护。
【教学方法,】自学,诊断通过皮损幻灯片讲解。
第十节接触性皮炎【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广义与狭义接触性皮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及特点。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接触致敏物质,湿热毒邪侵入皮肤与气血相搏。
3. 强调接触史、潜伏期,重点讲解皮损特点、自觉症状、预后。
4. 注意本病应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内治: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用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外治:红斑、丘疹为主,用三黄洗剂;肿胀糜烂、渗液为主,用中药水煎湿敷;糜烂结痂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6. 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第十一节药毒【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药毒的定义、范畴及特点。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
药毒为热毒,或夹风,或与湿相合致病。
3. 重点讲解药毒的基本特点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红斑型、多形红斑样型、湿疹皮炎样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七种类型药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皮损形态、部位分布、自觉症状、全身症状、预后。
4. 注意分别与荨麻疹、猩红热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内治:湿毒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热毒入营证,方用清营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合益胃汤。
外治:皮损以红斑、丘廖、水疱为主用三黄洗剂;糜烂、流滋水用中药湿敷;湿敷间期用油调剂;结痂用膏剂或甘草油;脱屑用霜剂、软膏保护皮肤。
第十二节瘾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1. 讲解定义及特点。
2. 病因病机: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食物、花粉、气味、肠道寄生虫分泌毒素、寒冷等因素过敏。
病机:风热、风寒袭表,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3. 重点讲解风团发生在身体的部位、自觉症状、伴随症状。
4. 注意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样型药毒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胃肠湿热证,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6. 重视预防调护。
第十三节猫眼疮【目的要求】了解猫眼疮的病因病机,掌握猫眼疮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寒湿或风湿热邪蕴阻肌肤。
感染、药物食物过敏为诱因。
3. 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轻症与重症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及预后。
4. 注意与冻疮、疱疹样皮炎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风寒阻络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用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
外治法可选择应用中药熏洗、三黄洗剂或锡类散外吹患处。
第十四节葡萄疫【目的要求】了解葡萄疫的病因病机,掌握葡萄疫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邪伤脉络所致。
3. 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及预后。
4. 注意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缺乏病相鉴别。
5. 强调内治。
早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后期以补脾益肾为基本原则。
热毒发斑证治宜清热凉血,化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湿热伤络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气亏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脾肾两虚证治宜滋阴降火,温脾肾阳,方用大补阴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第十五节瓜藤缠【目的要求】了解瓜藤缠的病因病机。
熟悉诊断与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1. 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或寒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瘀滞。
3. 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预后。
4. 强调辨证论治。
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寒湿入络证,治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
第十六节风瘙痒【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中西医病名介绍、特点。
2. 病因病机:介绍各种诱发因素,病机为血热受风,湿热蕴肤,血虚肝旺,生风生燥。
3. 诊断:阵发性瘙痒,无原发皮损,搔抓引起多种继发皮损。
4. 辨证论治:风热血热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肝旺证,治宜养血平肝、法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外用药的选择应用。
第十七节牛皮癣【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概念及特点.2. 病因病机:诱因:局部摩擦、精神因素;病机为风湿热邪郁阻肌肤,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
3. 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局限型及泛发型、阵发性剧痒。
4. 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肝郁化火证,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