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

合集下载

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分析

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分析

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分析作者:张莉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1期摘要:将情感创造元素引入到中国黄梅戏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实践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黄梅戏艺术的深化发展。

本文通过首先分析黄梅戏艺术表演中的主要特色,并具体论述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途径,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黄梅戏表演的情感艺术。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情感创造黄梅戏表演的内容主要是来自于民间社会,传达的是一种大众情感,能够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然而,在当前艺术形式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让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便要求黄梅戏的表演人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巧妙的展现饰演人物的个人情感,充分突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从而达到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目的。

一、黄梅戏艺术表演中的主要特色黄梅戏的艺术特色主要是表演者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表演行为来诠释戏剧中人物的特色,其着重是为了突出黄梅戏的平民性和质朴性。

通过比较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其他戏曲的形式,黄梅戏的艺术形式更加自由,所以便需要表演者在黄梅戏的表演过程中灵活的将自身的情感和饰演角色的情感结合起来,真正让黄梅戏的艺术表达形式实现自由化。

其中,黄梅戏表演的平民化需要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观众的感受最大化,注重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全面展示出饰演角色的真实情况。

黄梅戏的质朴性特色主要就是因为黄梅戏的艺术元素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一种真实情况的写照。

二、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途径(一)增强艺术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在黄梅戏艺术形式的舞台表演过程中,不同的表演者对于相同的表演对象,常常会因为自身在艺术实践中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而呈现出若干种不同的表演实践工作形式。

其中,在所呈现的表演形态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如果黄梅戏的表演者能够在进行舞台表演之前便深入了解自己即将饰演的角色,有利于在黄梅戏舞台表演的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入的诠释饰演角色的情感表现特质。

浅谈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

浅谈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
演, 于是 , 黄梅戏便以调子 的形式 出现人们 的生产生活 中。 因此 ,
黄梅戏也就具有 了一 系列 与其他剧种不 同的特征 , 每一句 、 每一 调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这种情感 中渗透着人 民大众 的淳朴和 善 良。所 以, 表演者在进行黄梅戏表演时 , 必须 能够深刻体会角 色 的情感特色 , 能够将黄梅戏 中的情绪真实地表达 出来 , 另外还
艺 术 鉴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0 1 5 - 0 1
浅谈黄梅戏表演 的情感创造
王 红 兵
( 江 苏省 盱 眙县 黄 梅 戏 剧 团 , 江 苏 盱眙 2 1 1 7 0 0 )
摘 要: 如今 的 黄梅 戏 早 已成 为 各 家各 户 熟知 的戏 曲 , 然而 , 早 期 的 黄梅 戏 并 不 是 由 专 门的 人 员创 作 出来 的 , 而是- &4 r ] t  ̄
真 实 的体 现 。
过程 中所要流露 出来 的情感进行创造 , 更形象地表演黄梅戏。

三、 演员要准确传达黄梅戏中的情感
观众是黄梅戏得 以成形和表现 的必要 条件 , 作 为黄梅戏演 员, 要将黄梅戏中的情感传 达给观众 , 让观众体会到戏 曲的情感 特征 , 了解到黄梅戏 表演 的情感创造 , 这是一名黄梅戏表演 者必 须做到 的。 表演者在舞台上 出色 的表演 , 不仅 能够带 给观众美好
中图分 类号 : J 8 2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O l 5 ) 0 3 — 0 0 2 6 一 O l
黄梅戏是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戏曲。 在安徽等地 , 人们在采茶 的过程 中会传 唱一种 曲调 , 而后 , 人们为 了在长江发生水灾后得

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技巧分析

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技巧分析

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技巧分析摘要: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多种民间戏曲形式,戏曲艺术的诞生主要与当地民间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

对于戏曲表演来说,其具备自身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技巧,这也是塑造戏曲美感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戏曲表演情感表达技巧分析1.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戏曲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主要是依托“情感体验”来实现,最早,情感体验这一概念是由俄罗斯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来的,他强调了演员的表演应该是在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情感表达。

在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中,有自身独特的表演模式,用梅兰芳先生的话说是“每出戏以及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想要演好戏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应该对人物所处的年代背景、性格以及内心情感变化情况有深入把握”,这也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不谋而合。

戏曲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其所表现的情况状态有具体认知。

“情感表现”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戏剧表演理论,在艺术史上被称之为“表现派”,让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角色与演员自身分为“第二自我”以及“第一自我”,要让“第二自我”推动“第一自我”。

梅兰芳大师将晚年已经将“梅斯布”表演体系融会贯通,这也成为了中国戏曲表演中的里程碑式跨越,使得我国戏曲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戏曲表演情感表达技巧分析1.通过外物寻求内心节奏对于戏曲表演来说,舞台语言以及台词对白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演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台词对白都是来自于作者的生活感悟以及内心体会,演员想要实现对戏曲表演情感的有效表达,应该注意对创作者的内心活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可以实现与创作者的灵魂交流,思其所思,这往往存在较大难度。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情感表达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知识构成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想要实现对戏曲表演情感的有效激发往往对演员自身综合素质有很高要求。

浅谈戏曲演员如何运用情感和唱腔

浅谈戏曲演员如何运用情感和唱腔

浅谈戏曲演员如何运用情感和唱腔我于1994年毕业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之后被分配到洛阳豫剧院二团工作至今。

进团后,我先主攻文武小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又改演须生、花脸行当。

先后饰演过《抬花轿》中的文武状元、《泪洒相思地》中的王知县和张青云、《秦雪梅》中的商林、《八珍汤》中的张凤斌、《花打朝》中的唐王、《穆桂英挂帅》中的杨思乡、《白蛇传》中的许仙、《三哭殿》中的李世民、《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以及现代戏《苦楝花》中的田冬江、《金鸡引凤》中的长江等。

十几年的舞台生涯,我在数十部古装戏和现代戏中,扮演不同年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舞台艺术形象。

回首往事,使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戏曲演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要想演好每一个角色,必须把人物的情感和唱腔结合,演员在舞台上真实投入情感和科学而又合理运用唱腔的技巧十分重要。

在戏曲表演中,“情感”是表演艺术的统领。

演员在舞台上若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物性格的变化,就没有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层次发展,也就没有戏剧情节的推进。

“情”是戏曲表演审美客体(演员)和审美主体(观众)情感活动的统一,是戏曲表演的再现与表现性的统一。

因此,“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戏曲演员表演的“情感”要想达到这样的高度,那就要求演员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角色与全剧人物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深入到角色的灵魂深处,把握人物情感色彩的变化,只有深入透彻理解了人物性格的情感特点,才能自如地进入角色的情感天地,从而准确真实地塑舞台上人物的艺术形象。

戏曲演员要想成功地在舞台上塑艺术人物形象,仅靠情感那是不够的,必须合理的运用唱腔技巧和情感有机结合,从而让人物在舞台上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让自己在舞台上活灵活现,把观众带到剧情中来。

戏曲演员的唱腔在舞台上有很多的份量,演员除了有先天性的好腔外,还要加上科学的发声方法,合理地运用好气息,巧妙地运用好演唱技巧,使演唱得到完美地发挥,从而使舞台上的人物更有活力,更有激情。

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推崇为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丰富多样,既有言辞之美,又有声腔之妙,更有舞姿之韵。

下面将从表情、动作和音乐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首先,古代戏曲中的表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展示角色的情绪变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并感同身受。

比如,在京剧中,演员通过不同的眼神和微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思考、痛苦、喜悦等情感。

当角色面对困境时,他们的眉心紧皱、目光冷漠,流露出深深的思索和痛苦;而当角色达成目标或感到高兴时,他们会眉开眼笑,流露出俏丽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表情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深入情感并与剧情产生共鸣。

其次,古代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员通过身体语言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并感同身受。

例如,在黄梅戏中,演员通过柔美的舞姿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悲伤、纠结和喜悦。

当角色感到悲伤时,他们会缓慢地摇晃身体,流露出无尽的忧伤;而当角色感到喜悦时,他们会跳跃、舞动,展现出极大的愉悦和无拘无束。

这样的动作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还能让他们深入情感并与剧情产生共鸣。

最后,古代戏曲中的音乐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能够通过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并感同身受。

在京剧中,音乐的变化与角色的情感变化息息相关。

当角色感到激动时,音乐会变得高亢激昂;而当角色感到痛苦时,音乐会变得低沉悲哀。

通过音乐的伴奏,观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进而与剧情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古代戏曲中的情感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前所未有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表情、动作和音乐,演员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变化传达给观众,让他们深入情感并与剧情产生共鸣。

这些情感表达手法不仅使观众对剧情更好地理解,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力量。

黄梅戏感悟作文

黄梅戏感悟作文

黄梅戏感悟作文
咱今天就来唠唠黄梅戏!
黄梅戏那可是咱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小时候,我第一次听到黄
梅戏,就被那婉转悠扬的唱腔给吸引住了。

那时候还不太懂唱的是啥,就觉得
这声音咋这么好听,像黄莺出谷似的,脆脆的,甜甜的。

长大点后,开始慢慢能听懂一些词儿了,才发现黄梅戏里的故事那叫一个
精彩。

有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有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
幅生动的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再后来,我有机会现场看了一场黄梅戏表演。

哎呀妈呀,那感觉可太不一
样了!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那都是戏啊!他们的眼神里都是故事,
手势里都是情感。

我就坐在台下,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啥精彩的瞬间。

而且我发现,黄梅戏的服装和妆容也美得很!那花花绿绿的衣服,还有头
上亮晶晶的头饰,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女演员们化着精致的妆,一笑起来,那
脸蛋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别提多迷人了。

我觉得黄梅戏不仅仅是一种戏曲,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次听黄梅戏,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就好像回到了
小时候,在老家的院子里,听着长辈们唠嗑,心里头特别踏实。

黄梅戏这玩意儿,真是越品越有味儿!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魅力!。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探讨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探讨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探讨【摘要】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其唱腔特色独具一格,以紧凑悦耳的旋律和动人的表达方式著称。

在表演形式方面,黄梅戏注重唱腔与动作的结合,表现出情感的深刻和真挚。

服饰道具丰富多彩,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携带各种戏剧道具,营造出戏曲般的氛围。

舞台布景精美细致,通过舞美设计展现出戏剧场景的真实感和美学价值。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观众深入探索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

【关键词】黄梅戏, 表演艺术, 特点, 历史渊源, 唱腔特色, 表演形式, 服饰道具, 舞台布景, 独特魅力1. 引言1.1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探讨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中,有许多特点值得探讨。

这些特点包括其历史渊源、唱腔特色、表演形式、服饰道具以及舞台布景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戏曲形式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

2. 正文2.1 历史渊源在清朝时期,黄梅戏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地一种深受欢迎的文艺表演形式。

黄梅戏的曲艺形式以古曲新词为基础,融合了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演员参与其中。

2.2 唱腔特色黄梅戏的唱腔特色是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梅戏的唱腔一般由主唱、配唱、合唱组成,主唱负责扮演主要角色,配唱则用于衬托主唱的情感表达,而合唱则用于加强气氛和场面的烘托。

黄梅戏唱腔的特点之一是情感充沛,歌声变幻莫测。

演唱者在唱腔过程中会根据角色的性格、情绪变化等因素,通过音调、音量、音色等细微变化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

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安徽黄梅县。

它的歌唱方式柔婉动听,意境深长,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黄梅戏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私人情感,还有着浓郁的和谐意境。

其和谐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和谐。

黄梅戏的表演和歌唱都具有独特的抒情性。

演员们的表演,歌唱,和动作都是十分柔美的,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情感交融,相互支持,完美展现了人间真情。

2.音乐和谐。

黄梅戏的音乐旋律平和,柔和浪漫,旋律优美,富于层次感和韵律感。

演员们的嗓子也非常有特色,具有独特的婉转柔美的音质,在演唱过程中渗透出对生活的赞美和感恩之情。

3.文化和谐。

黄梅戏的剧本环绕着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风俗、民俗、文化和习俗。

人们通过黄梅戏的表演和歌唱,可以感知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这种文化和谐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艺术与人性和谐。

黄梅戏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将人性的善恶、纯真与欲望等各种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中的各种复杂情感,以及每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自己心中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都市里,和谐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行为艺术,了解和感悟黄梅戏的和谐意蕴,对于提高现代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
作者:王丽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
摘要:黄梅戏是一种有着大众情感的戏曲。

情感创造是由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交流三个阶段组成。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情感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137-01
黄梅戏是一种有着大众情感的戏曲。

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曾把中国戏曲比作“剧诗”,指出了戏曲的抒情性、写意性。

黄梅戏产生于采茶时的“自娱自乐”式的表演,这决定了它的许多本质特征,其中情感特征就是大众的、质朴的,是与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如黄梅戏《天仙配》不仅表现了自主婚姻、以爱成亲、以劳动改变命运的朴实情感,而且还表达了当时的年代人们翻身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预期。

因而,在黄梅戏舞台上,要想令观众情牵意惹,要想让优秀剧目久演不衰,演员就要在情感塑造下足工夫,这种情感创造就是由“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交流”三个阶段组成的“化于内,形于外,动于众”的表演过程。

一、黄梅戏表演的情感体验
一个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表演者,都会对角色体验有着很深的体会,如与塑造的角色之间存在着一种若即若离、若隔若融、入戏出戏的情感间距,而只有对角色进行深入的体验才会“有戏”。

我认为,“体验”不是对角色的理性分析、研究,而应该以情感体验为主要内容,是指对角色心理活动、情感状态的感受。

因而黄梅戏演员要提升自己的素养。

一要提高思想品格的修养。

因为戏曲演员的思想品格,往往决定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正确与否,和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深浅程度,从而决定他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上的高低雅俗。

二要提高文化艺术的修养。

艺术修养决定戏曲演员表演层次的高低。

也正是因为艺术素养的不同,有些在舞台上被历代艺人演过无数次的传统戏,到了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那里,又是别有一番天地.三要提高生活情感的积累。

情感积累是艺术情感生成的源泉。

有着一定生活经历的演员,各种各样的情感一定会在他的心理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这些情绪或情感记忆是可供演员角色创作的素材。

演员在演出中表现的艺术情感是否丰富深刻,也取决于他的情感积累的深度和广度。

二、黄梅戏表演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都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黄梅戏也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曲目内容,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表演表达出来——这就是情感表达。

在这个阶段中,演员在情感体验的内化之后,按角色的需要与观众的审美规范,外化为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世间只有情难诉”。

在生活中,演员的有爱有恨,有喜有悲,可为什么有的演员一上台就不能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呢?因为在表演时,演员的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创作情感,是在假定的艺术虚构中进行的表现。

这要求演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适应力和表现力,以及对假定情境的信念与真实感等等,这是演员创造角色情感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前苏联著名表演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在自己的表演专著《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表示,表演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黄梅戏表演也是如此,一些表演艺术家就能调动起一切表演手段,将表演、念白、做功、身段、舞蹈等有机结合,表现戏剧人物情感。

在黄梅戏《天仙配》“董郎前面匆匆走”唱段中,严凤英的“今日他衣衫破了有人补”两句唱词基本上都在低音区,唱得低音有声、声中有字、字中有情,音调凄楚悲哀,充分抒发了七女与董永分别前的悲痛之情。

在《红楼梦》“哭灵”中,马兰哽咽唱出“大雪严寒棺内冷,哥哥无计与你把体温……”,“把体温”三个字连续运用抽声、泣声、哭声,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无比悲痛的心理情境中;接下来“你我互相有约定……重拍这门板无人应哪”速度转快,似在倾诉的音调越来越激昂,越来越急促,直至双手击棺、撕心裂肺;最后如控诉般唱出的“盟誓千钧生死两分,茫茫大地太不公平……走了也罢,如此红尘”。

三、黄梅戏表演的情感交流
没有观众便没有戏剧,这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弗郎西斯库.萨赛提出的。

戏曲艺术是一种美,美的创造总是以美的接受为最终目的。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将美的信息面对面地直接传送给观众,观众接受了这样的信息,或喜或悲,又对演员的演出情绪产生感染,这种演员与观众、台上与台下的不断往返的信息交流,就是戏曲表演中的情感交流,它表现为: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字一腔,都要能很好地传达出观众可以理解并总体趋同的戏曲情感,再通过符号的约定俗成的含义,传递并感染大众,从而使观演融为一体。

这是演员艺术情感创造的第三个阶段。

那么,演员和观众是怎样进行情感交流的呢?托尔斯泰说:“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情感交流,对于演员来讲,就是要把角色的情绪体验真实、准确、鲜明地表现出来,在欣赏者心中引起对情感的体验以至共鸣;对于观众来讲,就是在感知到形象之后,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形象,最终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释放潜藏的心灵能量,如此观演双方就在这种台上台下情感共融的状态下达到美感享受的境界。

戏曲要繁荣,必须从尊重观众的地位始;尊重观众的地位,又必须由体现大众的情感开始;体现大众的情感,则必须召回舞台的情感天地,让情感与情感相交,心灵与心灵拥抱。

参考文献:
[1]、黄梅戏的表演——圆熟有致的当代表演形态,《黄梅戏通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戏曲演员的情感体验,李春熹,《文艺研究》1985年第3期
[3]、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情感,孙丽新,《戏剧文学》2004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