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采掘工作面供电设计标准规范

采掘工作面供电设计标准规范

采掘供电设计标准一、设计依据1、煤矿平安规程2、煤矿供电设计手册3、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那么4、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那么5、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那么6、供电设计软件二、设计要求1、采掘工作面主要排水地点〔涌水量30m3及以上〕及有地质钻场的排水设备、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双回路供电.2、掘进工作面瓦斯异常区域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高瓦斯及突出矿井推广采用双三专供电.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地点必须实行风电闭锁,保证停风后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平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使用2台局部通风机供风的,2台局部通风机都必须同时实现风电闭锁,保证当正常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停风后能切断停风区域内全部本质平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3、采掘供电不能混用,应分开供电.4、煤巷掘进工作面风机配电点原那么上设置在车场风门外侧.三、供电计算范例1、负荷统计与变压器选择1.1负荷统计计算变压器负荷统计表公式参数说明:Kx ——需用系数;cos "pj ——平均功率因数; cos"-——额定功率因数; P max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kW ; Sb ——变压器需用容量,kV-A ;EPe ——变压器所带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Pd ——变压器短路损耗,W ; Se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 Ue2 ——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V ; Uz ——变压器阻抗压降;1.2 变压器的选择根据供电系统的拟订原那么,变压器的选择原理如下: 1.2.1 变压器T1:将Kx 值和cosepj 值代入得 选用KBSGZY-XX/6/0.693型号符合要求. 1.2.2 变压器T2:Kx0.4 + 0.6XPmaxcosepjE(PjXcose e i)EPiSbK x XEPe cos"pjP max :0.4 + 0.6XT — 工PeE (Pi Xcose e i) EPiA cosepj = B将Kx 值和cosepj 值代入得选用KBSGZY-XX/6/0.693型号符合要求.P Y (1)适用一般机组工作面Kx= 0.286 + 0.714X -[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10-3-2)] EPe2、设备选型计算2.1高压配电箱的选择公式参数说明:Kx ——需用系数;EPe ——高压配电箱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Up 平均电压,V ;U e ——高压配电箱额定电压,V ; cos "pj ——平均功率因数; n pj 加权平均效率; S s 系统短路容量,MV ・A ;I ss ——高压配电箱出口处短路电流,A ; Its 热稳定电流,A ; tph 假想时间,s ;t ts ——高压配电箱热稳定时间,s ;一般筛选高压配电箱的条件:额定电流三计算的长时负荷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三Sb = KxXEP ecos"(2)适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Kx= 0.4 + 0.6XPmax元[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10-3-3)](3)cos@pj= E (Pi X cos @ e i)EPi [煤矿综采实用电工技术(3-3-3)](4) Sb= K x XEP ecos epj [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10-3-1)]计算的热稳定电流;额定断流容量三计算的容量. <1> D1: £PeXKxX103\''3XUeXcos^pjXn p j3、上下压电缆选择和校验3.1 高压电缆选择和校验Kx ——需用系数;EPe ——高压电缆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Ue ——高压电缆额定电压,V ; n pj 加权平均效率;Ij ——经济电流密度,A/mm2;C 热稳定系数;tj ——短路电流作用的假想时间,s ; n ——同时工作的电缆根数; Lg 电缆长度(km).Id(3)max三相最大稳态短路电流,A ;cos "pj ——平均功率因数;tan@ ——平均功率因数对应的正切值,tan" …白- - 1 cos 2"Ri, Xi ——电缆的每公里电阻和电抗(Q/km);<1> C1:_EPeXKxX103①Ig=-[煤矿综采使用电工技术(3-5)]g\i3XUeXcos^p jXn p j 长时负荷电流:Ig长时负荷电流:IgEPeXKxX103\;3XUeXcos"p jXn p j [综采技术手册(下p1461)]电压损失百分数:^Ug%KxXEPeXLg ..=~ X (Ri + Xitan")Ue 2X10£PeXKxX103\'3XUeXcos^p jXn p j电压损失百分数:4Ug% =KxX ^PeXLgX(Ri + Xitan") Ue 2X10电压损失百分数正常情况下不得超过5%,故障状态下不超过10%.(参考[综采技术手册]) ⑴ I _£PeXKxX103g3XUeX cos @pjXQpjKxXyPeXLgFX 〕X (Ri + Xi*) [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10-5-6)]3.2 低压电缆选择和校验Kx ——需用系数;Sb ——选择变电站时计算的需用容量,kV-A ; Se ——选择的变电站额定容量,kV-A ; Ue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 ; U e2 —— 变电站二次侧电压,V ; Uel ——低压电缆线路的额定电压,V ; △Ub ——变电站电压损失绝对值,V ; U r ——变电站电阻压降,%; Ux ——变电站电抗压降,%; ne ——电动机的额定效率; cos^e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因数; cosepj —— 选择变电站时的加权平均功率; sin^pj = \ 1-cos 2epj ;tan"——平均功率因数对应的正切值; P e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EPe ——电缆带的所有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R 0,X0 ——电缆的每公里电阻和电抗(Q/km);L ——电缆长度(km). (1)变电站编号:T1<2> C2:长时负荷电流:Ig(2) AU g %_<1>变电站电压损失计算:Sb /、△Ub = a X (Urcos ^pj + U x sinepj)XU e 2 se<2>电缆电压损失:P e X103长时负荷电流:1g = KxX 】"eXneXie 电缆电压损失:“ KxXEPeXL /,、△U = ;X (R 0 + X 0tan")%XU elU el 2X10(2)变电站编号:T2 <1>变电站电压损失计算:Sb /、△Ub = -X (Urcos ^pj + U x sinepj)XU e 2Se<2>电缆电压损失:: 长时负荷电流:1g3毛号^ 电缆电压损失:人 KxXEPeXL /,、△U = ;X (R 0 + X 0tan")%XU elU el 2X10一. Sb(1)AUb= —X (U r cos^pj + Uxsin@pj)XUe2 [综采技术手册(下 p1462)] SeKxXEPeXL(4) △U= 一Ee —X(R0 + X0tan@)%XUel [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 10-5-6)] U e l 2X104、短路电流计算4.1 高压短路电流的计算(1)短路点:d1E (Xi XLi)电缆电抗:Xg = i 一-(2)I g = KxXEPeX103\'3XUeX neX cos e e[煤矿综采连使用电工技术(3-19)](3)I g = KxXEPeX103\,13XUeXn p jXcos^p j[煤矿综采连实用电工技术(3-21)]1000最大运行方式下母线短路容量:Ss.max = 50(MV-A)最大运行方式下系统电抗:Xs.max = 产一 =-63吟 =0.7938(Q)Ss.max 50X106最大运行方式下总阻抗:Zmax = \:'Rg 2 + (Xs.max + Xg)2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Id (3)max = Lp —'3 XZmax最大运行方式下二相短路电流:Id (2)max =^XId (3)max 2 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容量:Sd.max = \''3XI d (3)max XU p X10-6 最小运行方式下母线短路容量:Ss.min = 40(MV-A)最小运行方式下系统电抗:Xs.min = 产一 ="63吟 =0.9922( Q)Ss.min 40X106最小运行方式下总阻抗:Zmin = \:'Rg 2 + (Xs.min + Xg)2最小运行方式下短路容量:Sd.min = \「XId ⑶minXUpX10-6X k %XU r①纪不F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 128)]Id (2) =¥XId⑶[综采技术手册(下P1444)] 乙③Sd= \/3XId ⑶XUpX10-6 [综采技术手册(下P1445)]4.2 低压短路电流的计算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Id (3)min3XZmin最小运行方式下二相短路电流:Id (2)min=^3XId (3)min电缆电阻:Rg£ (RiXLi) 1000②Id (3)=\''3XZ,变电站编号:T2一,P d XU e22 直流电阻:Rt = d ;2 Se 2U 7XU e22门c变电站电抗:Xt = -\ (一S^)2 - Rt 2总电抗:EX = %+J g+ X t+ X dKb 2总电阻:ER = —g + Rt + Rd Kb 2三相短路电流:Id (3)= —一।3X E E X 2 + ER 2二相短路电流:Id (2)=#xi d ⑶2,、PdXUe22….一 (l)Rt =d;[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第十三章)]Se 2U 7XU e22c c (< e)2- Rt 2[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第十三章)]S e5、整定保护5.1多组合开关整定保护公式参数说明:Ig.zd ——过载保护电流,原那么略大于限制电机的长时最大负荷电流或略小于限制电机的额定电流;正常的值就等于限制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2)Xt =(3) Id ⑶」2eX 13X E EX 2 + ER 2[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下第十三章)]Is.zd ——短路保护电流,大于或者等于最大启动电流,A ; Ike ——熔体额定电流,A ;Ieq ——变压器二次测所有电机的额定电流之和,A ; ng ——过载保护整定倍数; ns ——短路保护整定倍数; Kr ——灵敏系数;I d (2)——最小二相短路电流(保护短路的电流),A ;<1> GS1过载保护电流:Ig.zd = Ie 短路保护电流:Is.zd > Ieq过载保护电流选取值:ngXIke 短路保护电流选取值:nsXIke由于Kr 2 1.5,所以满足要求.6、设备列表6.1 电缆列表6.2 开关列表过载保护整定倍数:ng短路保护整定倍数:Ig.zd Ike Is.zd Ike灵敏系数:K rId ⑵ns X Ike6.3电动机列表。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1.引言在煤炭行业中,采煤工作面是开采煤炭的主要场所。

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采煤效率、采煤安全、资源利用效率和矿山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档旨在规范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施工管理,促进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和环境保护。

2.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2.1 选用合适的采煤机型号采煤机是采煤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选用合适的采煤机型号,对于提高采煤效率和采煤安全至关重要。

在选择采煤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工作面的形状和尺寸•煤炭的硬度•煤层厚度和倾角•工作面的采煤方式2.2 优化工作面布置合理的工作面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

在工作面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工作面的长度和宽度•工作面的布置方案•工作面的通风方案•工作面的支护方案•工作面的掘进顺序2.3 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和方式的选择,对于工作面的稳定性和采煤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式,可以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和采煤效率。

在选用支护材料和方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煤的硬度和稳定性•工作面的倾角和长度•工作面的趋势和综放方向•工作面的通风和瓦斯管理3.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规范3.1 采煤工作面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采煤工作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转运设备的准备•通风设备的准备•电力和水的供应设备的准备•工作面的准备3.2 施工管理的组织为了保证采煤的效率和安全,在施工管理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

这些管理包括:•工序计划的制定•进度的掌控•安全环保管理3.3 安全环保管理安全和环保是采煤工作面的重点管理项。

施工管理需要保证生产安全和环保要求得到满足,其中包括:•瓦斯爆炸、煤层爆炸、煤尘爆炸和顶板事故等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对于生产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包括对于矿井水、土地、空气等的保护。

3.4 动态调整在采煤工作面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提高采矿效率,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矿山生产单位的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

三、工作面设计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第一原则,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2.高效节能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因素,注重提高采矿效率。

3.科学合理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符合地质条件、采矿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要求,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4.环保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合理布置矿石、尾矿堆放场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工作面设计程序1.信息收集:采矿工程师应收集所在矿区的地质、水文、地下水、气象等相关信息。

2.工作面规划:根据采矿工程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工作面规划,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案。

3.设计审批:工作面设计方案需经过矿山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审批后才能施工。

4.施工监督:矿山管理部门对采掘工作面的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五、工作面设计内容1.矿体分析:对所在矿区的矿体进行分析,确定矿石储量和品位。

2.采矿方法:根据矿体特征和工程技术要求,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法。

3.工作面布局:设计工作面的布局和大小,确定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和方向。

4.支护设计:设计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方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5.通风设计:设计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保障工作面内空气流通和矿工安全。

6.安全设施:确定工作面的安全疏散通道、紧急避险设施等。

七、工作面设计管理1.制定管理制度: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实施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工作面设计的职责和要求。

2.培训管理人员: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矿工程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技能。

3.监督检查:矿山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采掘工作面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责任追究:对违反采掘工作面设计规定,造成事故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责任人员应当追究责任。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是制定和管理采煤工作面设计和施工过程的一项标准规范。

它主要包括采煤工作面的布置设计、工序安排、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1. 采煤工作面布置设计:根据煤炭储量、矿井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等因素确定采煤工作面的位置、长度、宽度等参数,保证采煤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工序安排: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施工步骤和工期安排,合理安排和组织生产,保证采煤工作的连续和稳定进行。

3. 安全管理:包括对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抽放、放炮、地质灾害等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

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稳定进行,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4. 环境保护:包括对煤矿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矿井水的处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保护矿山环境和生态恢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科学合理,达到安全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要求。

同时,它也是对采煤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管理要求。

采煤企业需要按照规范进行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稳定进行,保护矿山环境和生态恢复。

第 1 页共 1 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本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本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本一、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煤矿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包括采煤工序、通风系统、支护工序等。

二、工作面设计1. 采煤工序设计(1) 采煤方法选择:根据矿层特点、煤层赋存规律和采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2) 采煤工序布置:合理确定采煤工序的布置方式,包括酸化工序、回采工序和运输工序等。

布置应保证安全高效、尽量减少采煤工序之间的干涉。

2. 通风系统设计(1) 通风方式选择:根据采煤工作面的特点和采煤方法,确定适合的通风方式,包括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2) 风量和风速设计:根据工作面的尺寸和煤层特点,合理确定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

3. 支护工序设计(1) 支护方式选择:根据煤层的稳定性和工作面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液压支架支护等。

(2) 支护工艺设计:确定支护工序的具体工艺,包括锚杆的埋设方式、支架的联接方式等。

三、施工管理1. 施工组织(1) 施工人员安排:根据工作面的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职责。

(2) 施工设备配置:根据工作面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并按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2. 施工作业(1) 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 施工工艺控制: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3. 施工监测(1) 监测设备和方法:配置监测设备并合理选择监测方法,及时掌握工作面变化情况。

(2)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验收(1) 施工合格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定每个施工工序的合格验收标准。

(2) 施工质量评估:对施工工序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施工工序符合验收标准。

2. 施工记录(1) 日、周、月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问题,保留相关文件和记录供查阅。

采煤工作面规范化标准

采煤工作面规范化标准

采煤工作面规范化标准一、采面支架1.采面支柱掺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毫米。

2.排距、柱距按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执行,其偏差:柱距不大于100毫米(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排距不超过±100毫米。

3.支柱迎山、柱帽、铰接顶梁(挑枋)等符合要求。

4.支柱的型号或木支柱的规格、材质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无折柱或失效、失修支柱,铰接顶梁架设牢固且铰接使用,绞接大于80%。

5.备用材料(摩擦支柱、木支柱、挑枋、岩板等)的数量和堆放位置符合作业规程要求,码放整齐。

6.升柱器必须按规定使用。

二、回柱、充填1.控顶距不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2. 回柱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间隔回柱(三抽一、五抽二),回柱时必须掺好临时护身支柱。

对有危岩压迫的支柱不能及时回撤时,必须掺设木支柱加强支护,待支柱两边砂口砌好后再回撤。

3.路口砂的长度、位置和中间砂带的长度、套子的深度、宽度都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4.机头、机尾的铺台子上必须按1.5米的柱距掺设券块立柱(随采随丢的巷道除外)。

三、煤壁、溜子1.煤壁采成直线,机道宽度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不大于200毫米,不小于100毫米。

2.采高:要见顶见底,不准随意丢采;掉到机头、机尾巷内及铺台上的煤炭必须回收干净。

3.伞檐:伞檐长度超过1米的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150毫米,伞檐长度在1米以下的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毫米。

4.溜子铺平、铺稳,铺成直线,刮板齐全,接头严密,机头、机尾压机点柱掺设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溜子机头每移动一个循环,必须在后面的煤斗台上掺设一根券块立柱。

5.工作面的方向不准擅自调整,机头、机尾应做到平行推进。

四、截煤机、机窝1.截煤机在割煤时必须带水作业,按钮必须随机;牵引钢绳的固定支柱必须掺设牢固,严禁套靠在巷道内的锚杆和一梁二柱(立柱)上。

2.截煤过程中碰倒的支柱在截煤机过后应及时恢复掺设。

3.截煤机在割煤完毕时,必须打顺,不得在机头、机尾横起,以防止减小通风断面和影响行人。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煤工作面的合理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规范和要求。

其目的是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经济的开采,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一、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1. 采煤工作面的选择和布置采煤工作面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1)煤矿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煤层结构要求;(2)保证安全生产的要求;(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4)考虑环境保护要求。

2. 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布置(1)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布置应根据矿井煤层厚度、矿井稳定性、采煤机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2)采煤工作面的宽度要保证采煤机和支架的作业空间,同时考虑矿山的通风和排水要求;(3)采煤工作面的长度要考虑采煤进度和暂停因素;(4)采煤工作面之间的布置要考虑矿井的主通道和横巷的连接需求。

3.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1)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尺寸,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和参数,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2)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可以有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等方式,根据矿井煤层的性质和采煤机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3)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参数包括支架的高度、压力、密度等,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采煤机的工作情况确定。

4. 采煤工作面通风设计采煤工作面通风设计应保证以下要求:(1)保证工作面的通风量满足人员作业和设备工作的需求;(2)确保工作面的温度和湿度适宜;(3)控制工作面的瓦斯和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二、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规范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流程;(2)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力、设备和材料,并做好管理和安排;(3)进行现场勘查,查明地质条件和矿井设备情况,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2. 施工安全管理(1)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操作规程;(2)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采煤工作面设计施工管理规范(20篇范文)

采煤工作面设计施工管理规范(20篇范文)

采煤工作面设计施工管理规范(20篇范文)第1篇采煤工作面设计施工管理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条首采区首个采煤工作面必须编制工作面设计,采区内其他工作面与其类似可按首个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简单设计说明,地质变化较大块段或工艺变化时必须重新编制正规设计。

第2条首采区首个采煤工作面施工必须提前1各月报公司审批,其他工作面编制的简单设计说明提前15天报矿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报公司采掘处备案。

第3条采煤工作面设计或简单设计说明必须与采区设计一同建档管理,以便查阅。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设计内容及要求第4条编制的依据1.《煤矿工业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生字[1997]第237号。

3.《煤炭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晋煤安发(2009)269号。

4.《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版5.《煤矿综采生产管理手册》6.《煤矿安全规程》2023年版第5条设计程序1. 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技术科按回采面衔接安排,由总工程师指定工作面设计负责人。

2. 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依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 有关单位应根据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4. 设计负责人依据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和确定的设计原则进行采煤工作面图纸设计5. 编制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6. 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回采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

经修改通过后报送公司或矿有关单位。

第6条设计依据1. 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或设计方案。

2. 矿总工程师和地测副总工程师批准的该块段的地质说明书.3. 设计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边界)的地质情况。

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发火倾向。

4. 设计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一、范围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范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

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1、长治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

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5、该工作面采用何种方式开采(如综采、综放、高档普采、炮采),走向长壁、倾向长壁。

6、其它特殊说明(如小煤矿采空区及废旧巷道、硐室等)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情况1、煤层、水平、采区、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标高;2、地面位置,地面标高;3、描述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情况;4、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5、工作面几何尺寸:走向长、倾向长、面积;第二节煤层情况1、煤层总厚: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的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变化情况;2、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变化情况。

3、描述煤层的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4、描述煤层的可采指数、变异系数;5、对煤的特性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质情况描述煤种及煤质的各种指标。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1、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描述煤层顶板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2、煤层底板:(直接底、老底):描述煤层底板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节理、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3、绘制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能够直接反映出煤层结构、厚度、夹矸和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1、断层: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影响的具体程度。

2、褶曲: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褶皱产状,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其他因素:描述陷落柱、火成岩、冲刷带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4、按比例绘制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布置图。

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1、含水层的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2、其他水源的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水等情况及对回采程度的影响。

3、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事故等,开采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4、工作面的涌水量:描述采煤工作面的最大与最小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

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1、矿井瓦斯等级;2、工作面瓦斯情况;3、煤尘爆炸指数;4、煤层开采后煤的自燃发火期及煤层自燃分类;5、地温、地压情况。

第八节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1、计算的地质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2、应用下列的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的计算:(1)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的月推进长度;(2)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3、工作面储量表(包括工作面长度、可采长度、回采面积、采高、容重、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回采率)。

4、工作面倾斜、可采走向长度及可采推进长度、采高及其确定依据。

第二章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采区轨道巷、胶带巷、回风巷布置方式及其布置的位置、设施情况,与矿井大巷如何形成的生产系统。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1、工作面巷道布置的原则及依据,与邻近采空区煤柱情况;断面规格、支护形式、长度、掘进方式及其主要用途、掘进设备。

设计工程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和支护材料消耗情况。

2、切眼布置形式、长度、断面规格及支护要求。

3、溜煤眼个数及设置原则及用途,溜煤眼位置及与运输巷道相互关系。

4、联络巷个数、布置原则及用途,并说明联络巷的主要技术特征。

5、其它硐室规格、位置及用途。

6、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7、采用水力采煤时,应对多水力运输石门、回风石门、回采垛的尺寸、快段巷道(采煤头、溜煤道)以及煤水硐室的布置进行描述。

8、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的专用巷道、抽放瓦斯的专用巷道,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尾巷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9、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的平、剖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的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10、制定“巷道断面特征表”。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生产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条件确定工作面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生产工艺1、描述生产工艺。

2、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3、描述落、装、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4、采用放顶煤工艺,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顶的放顶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5、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6、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7、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明确:(1)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2)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的管理要求;(3)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4)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之设角度、排列方式和支护密度);(5)回柱放顶的具体规定;(6)支架下放的方式和要求;(7)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8)架外放煤方式;(9)支架的拆除方式;(10)收做。

8、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做出明确规定。

9、采用水力采煤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落煤方式(开式、闭式、半闭式);(2)根据煤层顶板的稳定程度选择落垛方式及煤垛参数;(3)根据煤的硬度选择合理的水压;(4)明确水枪的安设位置、安设要求、水压要求等内容以及水枪的撤出方式、线路等。

10、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11、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要求:(1)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2)应填写爆破说明书。

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个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实用炸药、雷管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12、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运、支、回到整理流程。

必要时绘制工艺流程图。

13、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W=LSHRC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吨;L—工作面长度,米;S—工作面循环进尺,米;H—工作面设计采高,米;R—煤的实体密度,吨/立方米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顶板管理一、工作面顶板控制方式(1)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制方法、控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2)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3)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4)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5)采用水砂充填或矸石充填控制顶板时,需要明确充填的工艺要求、材料来源、材质要求、工序衔接等内容。

(6)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7)采用水采工艺时,需要描述护枪方式和撤退路线的维护;倾角超过15°时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点柱的支设方式。

(8)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9)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10)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11)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1、支架的布置和间距说明并附图2、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3、支架规格质量要求二、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1、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