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第六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合集下载

文旅融合下清远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旅融合下清远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19[摘 要] 当前旅游产业中文旅产业发展非常迅速,非遗则是文旅产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非遗的存在能够升华旅游产业的内容,同时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以后就有足够的资金更好地发展非遗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使其在全新的时代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旅游过程中,通过游览、探索然后进入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基础。

寻求连南长鼓舞项目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 文旅融合;非遗文化;连南瑶族长鼓舞;传承创新文旅融合下清远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 帅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更是提出了多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在全新的环境下,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相关内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全新的伟大时代。

1996年,瑶族《大长鼓舞》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

2008年,连南瑶族长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一支拥有500人的瑶族传统文化队伍在国际文旅节亮相。

2007年,《长鼓舞·优嗨歌》面世以后,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连南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及庆祝丰收、乔迁或喜庆的日子表演,最早起源于上古神盘古的传说以及瑶族人民对于先祖的崇拜,长鼓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瑶族的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而且通过口传身授的世代演变,已经成为当前极具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主要的瑶族文化代表,其已经深入每个瑶族人的内心。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研究(一)长鼓舞是民族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2022年1月14日,清远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的“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第七件就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对策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对策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8-27T09:43:31.9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李思霞[导读] 以此保持人才资源供应。

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改变瑶民教育观念,引起瑶民对非遗保护教育上的重视。

——以连南瑶族长鼓舞传承为例李思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长鼓舞作为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现代文化的冲击、资金投入不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长鼓舞的传承陷入传承主体、传承环境、传播途径困境,需要采取多项对策保护和传承长鼓舞。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南瑶族、长鼓舞、现代困境、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项目基金:本文为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pdjh2016a0287)的研究成果之一。

按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体系和技能及有关的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

根据其定义,非遗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长鼓舞是非遗表演艺术的一种,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见证,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本文将以长鼓舞为例探讨非遗保护在当代遇到的困境及对策。

一、长鼓舞保护的现状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

瑶民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市,且风景秀美、民风独特,而正好是这些特点,使得瑶族地区的长鼓舞能较好的保留其原生态民族文化。

(一)长鼓舞成功列入非遗名录长期以来连南政府一直非常积极地举办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并成立了弘扬民间文化领导小组、首批非遗代表作审批领导小组和非遗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等领导小组收集、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民间非遗 [2](p1-3)。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日期: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1民间音乐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市梅州市群众艺术馆2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广东音乐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4 台山市台山市文化馆5潮州音乐潮州市潮州市民间音乐团6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7 广东汉乐大埔县大埔县文化馆8民间舞蹈龙舞湛江人龙舞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文化馆9 汕尾滚地金龙汕尾市陆丰市文化馆10狮舞(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11 遂溪县遂溪县文化馆12 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镇文化站13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普宁市文化馆14 潮阳英歌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15传统戏剧潮剧汕头市广东潮剧院16 潮州市潮州市潮剧团17 正字戏陆丰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18粤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19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20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21 广州市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22 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23传统戏剧西秦戏海丰县海丰县西秦戏剧团24 白字戏海丰县海丰县白字戏剧团25 花朝戏紫金县紫金县花朝戏剧团26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27木偶戏高州木偶戏高州市高州市文化馆28 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市潮安县文化馆29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文化馆30民间美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1剪纸(广东剪纸)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2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33 潮州市潮州市群众艺术馆34粤绣广绣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35 潮绣潮州市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36 象牙雕刻广州市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37 潮州木雕潮州市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38 灯彩(东莞千角灯)东莞市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39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40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市肇庆市端砚协会41凉茶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4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43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44民俗瑶族盘王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45 小榄菊花会中山市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46 瑶族耍歌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民间文学雷州歌雷州市2 谜语(澄海灯谜)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批扩展项目3传统音乐惠东渔歌惠州市4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5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6传统舞蹈麒麟舞海丰县7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深圳市8 禾楼舞郁南县9 蜈蚣舞汕头市澄海区10 瑶族长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11 龙舞埔寨火龙丰顺县第一批扩展项目人龙舞佛山市荷塘纱龙江门市蓬江区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醉龙中山市12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3 傩舞(湛江傩舞)湛江市麻章区第一批扩展项目14传统戏剧广东汉剧广东汉剧院15 潮剧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6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7 曲艺歌册(潮州歌册)潮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蔡李佛拳江门市新会区19传统美术石雕(雷州石狗)雷州市20 玉雕广州玉雕广州市荔湾区阳美翡翠玉雕揭阳市21 核雕(广州榄雕)增城市22 彩扎(佛山狮头)佛山市23 灰塑广州市24 镶嵌嵌瓷汕头市嵌瓷普宁市25 新会葵艺江门市新会区26 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英德市27 内画(广东内画)汕头市第一批扩展项目28 潮州木雕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汕头市29 泥塑(大吴泥塑)潮安县第一批扩展项目30 灯彩佛山彩灯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潮州花灯潮州市湘桥区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31传统技艺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市枫溪区32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33 香云纱染整技艺佛山市顺德区34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江门市35 龙舟制作技艺东莞市36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37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38 传统医药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广州陈李济制药厂39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深圳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 民俗灯会(泮村灯会) 开平市 41庙会(佛山祖庙庙会)佛山市 42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中山市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市 吴川飘色 吴川市 河田高景陆河县 43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珠海市 4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市45中秋节(佛山秋色)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示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示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布日期】2022.09.09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发〔2022〕85号)精神,我厅认真组织开展推荐申报工作。

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提出了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15人)。

现将浙江省拟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日,从2022年9月9日至2022年9月18日结束。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实名反映(以邮戳日期为准)。

反映须实事求是,并提供反映问题的佐证材料。

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于核实了解有关情况。

联系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通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53号
邮政编码:310013
联系电话:*************
附件:浙江省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9月9日。

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三记

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三记

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三记文/张莉(瑶族)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载:“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

”“踏摇”即“跳盘王”(还盘王愿),后来演变为瑶族盘王节。

盘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同,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举行,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

1984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大家一致赞成以“勉”族系的祭祀节日“跳盘王”为基础,加以发展成为盘王节;一致议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并将节日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诞生日)。

2020年11月28日—30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日,国家民委代表、瑶族自治县代表、盘王节成员县(区)代表、瑶学专家等齐聚世界瑶都——金秀。

这三天,这座小城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

小小的山城,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穿城而过的小河呼吸着山林的清新,河上十几座亭桥合一的玲珑小桥连接东西两岸,桥上有瑶家农娇(姑娘)和农给(小伙子)用犹如天籁的声音唱着原生态的茶山瑶语歌曲。

河流两岸的桂花树上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更彰显了瑶族人民的热情与大方。

这三天,瑶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世界瑶都变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此次盘王节活动项目众多,如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学术研讨会、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等。

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现场(曾庆春 摄) 开幕仪式28日晚上,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如期开幕。

大型瑶族风情音画——《瑶》为观众们呈上了丰盛的瑶族文化大餐,通过《瑶酒》《瑶人》《瑶歌》《瑶恋》《瑶鼓》《瑶城》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了瑶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故事,展现了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魅力。

《瑶恋》中的背景音乐《香哩歌》流传于广西大瑶山自称“拉伽——茶山瑶”的瑶族民间,“香哩”是瑶话译音,是歌唱者对对方的称呼,其含义视具体场合而定:对朋友唱,“香哩”指朋友、伙伴等;对情人唱,“香哩”指阿哥、阿妹、情哥、情妹等。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包括:
1. 唐卡绘制技艺(藏族)
2. 宜兴紫砂陶瓷制作技艺(江苏)
3. 云南纳西木雕技艺(云南)
4. 嘉兴单弦龙舟技艺(浙江)
5. 苏州中国结制作技艺(江苏)
6. 石羊宫灯舞蹈传统技艺(四川)
7. 孔雀舞蹈传统技艺(云南)
8. 黑龙江腰鼓舞蹈(黑龙江)
9. 山西汾阳皮影戏(山西)
10. 贵州岔河苗族草帽织造技艺(贵州)
11. 河南宝丰熏鸡制作技艺(河南)
12. 台湾堀仓餐桌文化(台湾)
13. 内蒙古水陆大扁琴艺术(内蒙古)
14. 钓鱼舞(湖南)
15. 河南黄河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河南)
16. 安徽博山剪纸技艺(安徽)
17. 赣南电梯秧歌(江西)
18. 龙焰火作坊(贵州)
19. 陕西灞桥地榆织造技艺(陕西)
20. 土家三年锣鼓队(湖南)
21. 湖北老河口大踏步(湖北)
22. 陕西韦曲剧(陕西)
23. 四川蜡染技艺(四川)
24. 哥哥妹妹石斛冷餐(湖南)
25. 漳州泥塑技艺(福建)
26. 蜡染技艺—布不根(云南)
27. 蓝田花边制作技艺(山西)
28. 河南天坛染织传统技艺(河南)
29. 胶东鲁画(山东)
30. 河南宋代铁鼎陶艺(河南)。

传承瑶族文化促进连南瑶乡经济发展

传承瑶族文化促进连南瑶乡经济发展

传承瑶族文化促进连南瑶乡经济发展【摘要】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连南瑶族自治地区民族品牌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以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发与保护瑶族文化,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承;瑶族;文化;连南一、前言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中,我们56个民族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演绎着自己灿烂的文明史和发展史,瑶族文化也是如此。

地处粤北地区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南岭山脉南麓,是瑶族同胞的集中地,瑶族人口在当地占52.6%,在这一带,到处分布的是瑶寨,因此连南被称为“百里瑶山”。

这里有极具原始风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历史的瑶族人文景和其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瑶族历史文化悠久,瑶族风情独特,瑶山风光迷人。

二、连南瑶族文化的特点民族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全面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来源、社会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等,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瑶族人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建筑文化,种植文化。

独具风情的瑶家山寨,充分展现了瑶族同胞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开山辟岭,在明清时代修建的寨门、寨墙、石拱桥、石板道和青砖瓦房等,房屋排列整齐,村庄供水设施完善,并且他们千年瑶寨还是一处大“碉堡”。

山寨建在易守难攻的半山腰,四处设防,壁垒森严,据说历史上曾多次抵挡住敌方的进攻,同时,他们开垦耕地,营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梯田和森林,在崇山峻岭中构筑了一幅自给自足的山水田园风光的原始生活图景,令人向往和心旷神怡。

2.传统音乐、舞蹈。

瑶族歌谣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有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有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歌、革命斗争歌,有“香哩”、“离惯”、“刮架”、“贵金钟”等数十种不同称谓的瑶族传统民歌等等。

广东省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

广东省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
清新县文化馆
2011
龙南武术
佛冈石角文化站
2011
第四批
民间文学
凤城的传说
清城区文化馆
2014
传统音乐
十样锦
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4
壮族八音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杨万凯
2014
传统舞蹈
舞鸡公狮
佛冈县文化馆
2014
万兴貔貅狮舞
清城区文化馆
2014
传统技艺
瑶族银饰制作技艺
广东瑶族博物馆
唐大打十斤
清城区文化馆
2018
广东省清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次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保护单位
传承人
入选时间
第一批
民间文学
阳山贤令
阳山县博物馆
刘英杰、吴春华、李纯宏
2007
民间音乐
禾楼歌
清城区文化馆、清新县博物馆
刘普、邓瑞田、陈福林
2007
十点梅花锣鼓乐
英德市文化馆
张方焕、张方绪、赖石光
2007
瑶族八音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赵广福
2009
舞木猫狮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虞与高、虞泽和
2009
抢花炮
佛冈县文化馆
2009
鲤鱼灯
佛冈县文化馆
2009
民间音乐
八音锣鼓
清新县文化馆
2009
第三批
传统技艺
舂白糍
连山壮族瑶族文化馆
2011
瑶族扎染
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房二贵沙
2011
传统舞蹈
舞布龙
连山壮族瑶族文化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南瑶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保护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从艺年限
1 传统民歌排瑶民歌(南岗)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盘枫男瑶1980年10月业余歌手21
2 传统美术瑶族刺绣(大坪)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房伟艳女瑶1980年12月个体户22
3 民俗玩坡节(油岭)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唐继勇男瑶1971年10月村委干部25
4 传统技艺瑶族长鼓制作技艺
(三排)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唐买社吊男瑶1977年7月个体户20
5 传统技艺客家大笼糍制作技艺
(寨岗)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李东芬女汉1963年10 月个体户35
6 传统技艺瑶族刺绣(涡水)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房春花女瑶1969年5月个体户30
7 传统舞蹈瑶族长鼓舞(油岭)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唐大话三贵男瑶1976年3月务农26
8 传统美术瑶族刺绣(涡水)连南瑶族自治县
文化馆
邓生一妹女瑶1973年4月个体户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