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我被选派去昆明参加省教育厅举办为期两天半(11月24日——11月26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

一、培训内容

11月24日上午8:00——12:00,《如何认识传统文化——〈论语〉、〈论语〉中的文化传统》(云南大学方铭教授)、《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原曹雪芹纪念

馆馆长李明新);下

午14:00——

18:00,《传统文化

与现代人生》(云南

大学苏升乾教授)、

《中国传统伦理思

想概要》(云南大学

高力教授)。

11月25日上午8:00——12:00,《当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形式、政策分析——基于湖北经验的思考》(姜海龙,武汉大学博士)、《传统文化中的才、情、志、趣》(聂长顺,武汉大学教授);下午14:00——18:00,《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孩子扎下人生幸福的根》(宁德锦,省委宣传部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坚守与突围——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遭遇当代文化所引起的反思》(成联方,云南大学副教授、书法博士)。

11月25日上午8:00——12:00,《儒家经典价值与中小学经典教育》(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潘光伟,省教育厅德育处三生教育处处长)。

二、培训体会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

国学,是治本之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吸纳全球高度文明成果的,真正关心人类内在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学问。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这样的一种教化人民的,合乎人性的教导方法。我们的理念,是源自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是对全人类都

有用的,不光是中国人,是世界人民都应该来学的优秀文化。所以说国学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

最后,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三、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1、注重伦理,道德至上

在先贤们看来,德是首要的。比如,讲爱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讲勤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诚信的“言必行,行必果”“论必作,作必成”;讲友善的“融四岁能让梨”“温良恭俭让”等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三字经》《弟子规》到民俗歌谣,很多内容都是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教育者要为学生优中选优。

2、儒家为主,和而不同

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还有,和谐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和谐中的多样性统一特征,和谐思想的有机整体观,亦富哲理。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

3、与时俱进,应物变化

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许多学说流派都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更新的,具有长久生命力。五四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成果,与此前的中华文化相融通,是联系我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新发展。

4、兼容并蓄,务实厚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也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

汲取营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都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在教育实践中,要让中小学生既更加热爱祖国,又懂得国际理解,还要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

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尤其是要增加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美德;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也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于开不开“国学课”,搞不搞专门教室,穿不穿长袍大褂,则不必做统一要求,关键是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内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投身社区服务,丰富文化体验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把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作书本上的抽象教条,或是流于摇头晃脑与浅尝辄止。要动员中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