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CO2
光合作用
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热 带 雨 林
地 球 之 肺
O2
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如果……
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CO2
光合作用
CO2
释放
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热 带 雨 林
地 球 之 肺
正在消失的亚马逊雨林
保护是第一位
热带雨林的保护
三保 二设 一结合
[小结]
雨林的开发,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需 要,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保护雨 林,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 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保护亚马逊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 益。但这与雨林所在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 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雨林开发与保护的 关键。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29页活动 1、至少15年。
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 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 C 经过几年 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 壤肥力慢慢提高。 3、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 耕期的长短,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 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 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 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杀灭细菌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
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 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防风固沙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
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 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 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 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 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防风固沙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 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 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 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涵养水源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
内容小结
涵
保
防
养
护
风
水
农
固
源,
田
沙
保
持
水
土
调
吸
稳
节
烟
定
气
滞
大
候,
尘,
气
美
净
成
化
化
分
环
空
境
气
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
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 C-D弃耕的土地正在植被的恢复之中,受其他因素干扰小。
A-B森林焚烧,枯枝落叶不断增加,分解后补充道土壤中的养分不断增多,土壤肥力增加。 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
迁移农业作为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人口数量很小时,对于雨 林的破坏是有限的;当人口过多时,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过大时, 对雨林的破坏是严重的。其他对雨林的开发方式也是一样。
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
资料:
火灾、滥伐和修公路正在吞噬着亚马孙原始森林,专家 的调查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今后20年内亚马孙 原始森林最多剩下28%,更坏的结果是4.7%。
有助于当地人脱离贫困,改善人们生活 森林非常大,能容纳许多活动 森林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微不足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质课)公开课(共21页)

保护湿地,共建美好家园
健康的湿地 健康的人类
2008年:健康湿地,健康人类 2009年: 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 一、湿地的概念 • 二、湿地的作用 • 三、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破坏 方式 问题
小结
保护 措施 合理开发
对于磐安湿地,怎么样开发与保护?
对于磐安湿地,怎么样开发与保护?
磐安文溪出现大量蓝藻 来源: 金华晚报 2009-07-30 城市群新闻 本报讯(通讯员卢樟海 记者江胜忠)今天早上,磐安县许多市民惊讶地 发现,县城文溪河道里出现了大片大片绿油油的东西。磐安县环境保护局工 作人员经过检测,认定这些东西就是蓝藻。 记者看到,磐安县县城海螺桥下面的河道已经完全被绿油油的东西覆盖, 面积相当广,有的像一条条绿色丝带,有的成半圆状。沾在河堤和石头上, 绿色的植物就变成了蓝色。由于河道里充斥着蓝藻,许多市民都不敢到河道 里洗衣服了,昔日成群结队嬉戏的红鲤鱼看不到几条,美丽的文溪观鱼景观 因此黯然失色。 环卫所职工曹汝天负责此段河道的垃圾清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河道里 蓝藻出现已经有四五天了,每天都能捞到一些死鱼。到今天,蓝藻开始大面 积泛滥,早上他还打捞上来一只死鳖。 磐安县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立即对水样进行抽样检测,认 定这是蓝藻污染。检测结果表明,溶解氧、高锰酸钾、总磷三个指标都超出 了国家规定。磐安县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说,蓝藻的形成与炎热的天气、水 量的减少、上游的污染有关。蓝藻如果进一步泛滥,鱼儿将大量死亡。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破坏 方式 产生问题 湿地减少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污染严重 措施 保护 合理开发 发展: 水产养殖, 旅游业等 原则: 可持续发 展原则
围垦湿地 泥沙淤积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湿地的概念。
2.通过读课本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3.通过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4.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湿地的重要价值【知识准备】1.为了保护地球之肾,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看图填空:(A级)湖泊名称:A________ B_______ 城市名称:C_______【学习内容】一、湿地的概念与分布1.湿地是水位经常________地表或为_________ 覆盖的土地.(A级)2.湿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A级)3.举例说明哪些属于湿地?(A级)天然湿地: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湿地类型人工湿地:________ 、_________等4.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B级)(1)分布______,类型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湿地的分布。
(2)空间分布_______,地区差异显著,______多,______少。
二、湿地的价值1.请你谈谈湿地为什么常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A级)2.通过阅读课本材料,说出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A级)『知识拓展』1.红树林湿地:胎生的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还能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2.湿地是如何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的湿地中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起到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过程,效果不比一般的一、二级污水处理厂差。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 保护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采矿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人类的 生态建设过程,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从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优势考虑。第(2)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会出现植 被破坏、沙尘天气、水土流失、污染河水等问题。第(3)题,隔离护坝 在河流与矿区之间,应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 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方法技巧 用框图法理解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 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3.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洗涤的影响:会排出大量洗煤水。 (2)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3)在液化和气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 渣。 (4)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也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4.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气 候有变暖的趋势,危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2)化石燃料燃烧时向环境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 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 (3)各类电站的废热水排入水域时,热污染使水体各类无机氮含量增 加,使得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二、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其模式主要有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煤矸石充 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等。 2.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能源开采、运输、利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着 巨大的浪费,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减轻运输负担和废物污染具 有重大意义。 3.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 (1)循环经济模式: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 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2)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 向线性经济,特征是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3)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共42张PPT)

( A) A.湿地
B.陆地 C.生物圈 D.大气圈
2.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
有什么功能( C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C )
①纳木错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思考:
你认为洞庭湖有哪些重要价值? 1.维持生物多样性 2.调蓄洪水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航运 5.旅游观光
【活 动】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失去湿
地,鸟类会失去栖 息地,迫使鸟类迁 徙,破坏了本地的 生态平衡,甚至导 致鸟类因失去食 物,生存面临威胁。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 1年8月 2日星 期一20 21/8/ 22021 /8/22 021/8 /2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 2021 年8月2 021/8/ 2202 1/8/22 021/8 /28/2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8/220 21/8/ 2Augu st 2, 2021
一、湿地的含义及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 的土地。 2.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湖泊等。 3.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 过渡带。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 面临形势: 每年有大约 11 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 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绿色腰带” 将彻底消失。 2.矛盾冲突:雨林保护与当地⑧ 经济发展 之间的矛盾。 3.理性选择:应该把⑨ 保护 放在第一位。
4.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⑩ 雨林观光 、生态旅 游等。 (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⑪ 环保意识 。 (3)设立⑫ 国际基金 ,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4)森林⑬ 选择性采伐 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雨林⑭ 缓冲区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 入雨林区的机会。 (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⑮
自然保护区
。
思维活动 3.在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持不同的态度,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应如何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 答案 在雨林前途的问题上, 他们争论的实质是谋求
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平衡的责任关系。 要消除他 们之间的分歧,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 制定各国都可以接 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根 据各自的具体国情和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谋求一条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道 路。
(3)一旦雨林被毁,没有了植被涵养水源,当有降水时会
地表径流 水土流失 增强________,造成________;当降水量少时,没有来
自雨林的水汽,会加重________程度。 干旱
解析 第(1)(2)题, 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包括 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以及降低 CO2 含量 等。
2011 年 12 月 5 日巴西科技部长梅尔卡丹特表示, 巴西和中国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监测亚马孙 地区森林砍伐情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回答 1~3 题。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洞庭湖的面积、容积变化
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 的原因是哪些?
洞庭湖湿地
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面积萎缩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萎缩的洞庭湖
治理措施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泥沙淤积, 湖床抬高 围湖造田 中上游植被破坏
沼泽
滩涂
河流
湖泊
水库
稻田
洋湖
年嘉湖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人工湿地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沼泽集中分 布?试从气候、地形、地势、土质、 土层等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备选要点】 我国几种典型湿地的成因
湿地名称 东北三江
湿地形式
形成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 下有冻土存在,水分不易下渗;
平原湿地
沼泽湿地
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
洼,排水不畅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
萎缩的洞庭湖
治理措施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泥沙淤积, 湖床抬高 围湖造田 中上游植被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看右图填空:湖泊名称:A________ _ __ B_______ ___城市名称:C__________ __阅读教材P41,解答下列问题一、湿地的概念与分布1.湿地是水位经常______地表或为______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举例说明哪些属于湿地?天然湿地: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湿地类型人工湿地: ________ 、_________等4.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P42页活动题)(1)分布____ __,类型__ ____,从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 ___到________都有湿地的分布。
(2)空间分布_______,地区差异显著,______多,______少。
辨析题1:有水的地方就有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析题2: 湿地都是天然的。
辨析题3:湿地处的水都是淡水。
辨析题4: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区没有湿地分布。
二、湿地的价值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具有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_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一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四航运、五旅游观光(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吗?清说出你的理由。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三、湿地资源问题随着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哪些生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43-44页: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两方面)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弊: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势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
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4、图2—10:过渡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
这种做法会使河湖海中的鱼,繁殖能力下降,导致鱼产量下降。
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图2—11;滥捕滥猎,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后人的需要。
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5、湿地生态问题及破坏原因: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消亡;(对滩涂、湖泊、天然湿地的围垦,如围湖造田、围海造陆等等)水生动植物减少(过度捕捞、过度采集等);水污染严重,并且范围在扩大(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保护措施:退耕还湖;有计划地实行休渔;禁止捕杀珍稀动物;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环境污染(湿地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保护湿地刻不容缓!)四、保护湿地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阅读P45页:1.现在的洞庭湖又变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大后的洞庭湖有何重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6页活动题。
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非常好,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另外的发展方式: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2、(l)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
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3、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湿地的开发使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问题。
而退耕还湿则可发挥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退耕还湿的湿地开发模式更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检测资料: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据此回答1-3题。
1、三江平原沼泽面积较广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寒冷和冻土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土壤肥沃,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建国后,随着三江平原附近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显突出。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酸雨加重B、物种骤减C、土地荒漠化D、地下水位下降3、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湿地。
提出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A、湿地土壤贫瘠,降水过多B、开发成本较高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5、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侵蚀,河流含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读图,回答6~9题。
6.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7.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A.水电站 B. 油田C.天然气件 D.煤矿10.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11.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思考:洞庭湖面积变小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围垦;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思考:洞庭湖是怎样变大的?措施: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平垸行洪就是主动挖开阻水的岸堤,让洪水流进地势较低的堤垸,以淹没庄稼和家园为代价,来降低湖水的危险水位保护湿地的措施: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三江平原种植______小麦(______季播种,______季收获)。
在三江平原上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的水禽是: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_____探究三 1、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保护湿地和开发利用湿地的关系?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山东等地支边青年,陆续来到这里,开始大面积开发建设。
68年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在千里亘古荒原上,大规模开发建设着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