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 说明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素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施与管理建议
01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设计目标和原则
目标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打造安全、舒适、美观和富有地 域特色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采用循环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 术,减少水景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在水景周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 警示标识等,确保市民在水景区域游玩时 的安全。
0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市民的行走体验和视觉享受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长廊。
原则
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整体协 调等原则。具体来说,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满 足人的需求,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现场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评估优化和施工图设计等环节。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护自然生态。
自然融入
更加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入,如利 用本地植物、创建生物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
雨洪管理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雨 洪管理,通过植被、水体和地形 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
透和净化。
智能技术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灌溉系统
采用传感器和气象数据, 实时监测植物需水量和土 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建筑的扩展,同时也带来了道路的拓宽和交通的繁忙。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说明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要点,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居民的舒适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街头绿地应该设有适宜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2.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增加城市景观:街头绿地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美感。

4.促进社交和交流:街头绿地可以成为居民和游客交流的场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三、设计要点1.绿化种植选择:街头绿地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树木、花草等。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观赏价值。

2.空间布局:街头绿地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们活动和休息的需要,通常包括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合理划分这几个区域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3.设施设置:街头绿地应设有适宜的座椅、休闲设施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便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4.照明设计:照明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强夜间绿化的观赏效果,并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感。

5.绿地维护:对于街头绿地的维护应加强,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和水培等,确保绿地始终保持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确定空间布局、植物种植和设施设置等要点,并绘制相应的效果图和草图。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草图,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景观绿化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植物和安装设施。

3.管理维护阶段:绿地建成后,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绿地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实例:1.空间布局:将街头绿地划分为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休憩区设有适宜的座位和休闲设施,活动区设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和娱乐活动,景观区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美感。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略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 .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骨干道,全长292 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 平方米,路宽14 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 米)+人行道( 3 米) +灵活车道( 14 米) +中央绿化带( 3 米) +灵活车道( 14 米)+ 人行道( 3 米)+绿化带( 13 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 3 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双侧 13 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 .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密切联合。

大气、时髦的道路景观风格表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采。

线条流利而富裕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此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足考虑知足使用功能在不一样地段合理的区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景色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知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点的景观大道。

就地取材,依据四周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合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歇息、公共服务设备。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想及指导思想)(一). 设计立意,设计联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表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联合在一同的理念,联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依据“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全力打造拥有民族文化特点且性格独到的新景观街区。

(二) . 构想,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联合交通型骨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时常绿、四时有花、有条有理、色彩丰富、简短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指引视野、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短、明快、拥有时代特点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供给优美、舒坦、安全的外面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优秀感觉。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前言吸纳四方之要素,辐射自身之优势!二十年前,道路是通向外界的桥梁!十年前,道路是致富的关键!今天,道路是城市形象的象征!随着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园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近几年来,道路景观设计随着道路里程的增加,经过了模仿、探索、改进、发展、总结、再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同时,在风格的形成方面,根据我国传统的园林审美情趣,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来.——项目介绍XXX道路宽30米,机动车道宽2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

现结合XXX用地规划及现状,设计XXX景观绿化总体方案。

—-地理位置本次设计的XXX位于XXXX,地处县城新的经济区,西起XXXX,东至XXXX,沿路主要有楼盘“XXX”、“XXX"等,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今后县城发展的中心地带。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JTJ/75-97;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006—98;3、《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4、本项目相关建筑资料等相关资料;—-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城市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2)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3)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性原则(1)盲道与树池之间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栽植树种须无毒、无害、无污染;(2)在道路交叉口,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

8m的低矮灌木.3、协调性原则(1)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及后期景观效果;(2)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及后期景观效果;(3)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性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4、服务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的服务于XXX社会、文明、经济的发展.5、景观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原则(1)充分考虑道路景观与周围景观的相互映衬;(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的延续性。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1.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2.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

3.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4.景观构想新颖独特,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该区域将在未来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该区域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已形成以商用汽车、重型机械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该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

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最大冻深为35cm。

该区域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本次设计的指导思想为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同时,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地实情,确保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设计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景观构想新颖独特,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泾渭新城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干燥寒冷,春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多雨但伏天降水偏少,秋季多连阴雨,晚秋晴气爽。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以下是对2023条文的详细说明:一、绿化设计原则1.提倡生态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以生态绿化为指导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注重品种选择: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物品种,注重多样性,提高景观效果。

3.节约资源:在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水源和土壤,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美观实用:绿化设计既要注重美观性,提升城市形象,还要考虑实用性,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二、绿化设计要求1.绿化率:城市道路绿化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规划》规定的标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面积充足,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2.绿地设置:城市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当数量和合理布局的绿地,增加绿地总面积,形成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

3.绿化配置:在绿地内应当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提高绿化效果。

4.绿化设施:在绿地内设置合适的绿化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喷泉等,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

三、绿化养护管理1.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完成后,应当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化设施的持续维护和管理。

2.定期养护: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定期养护,包括修剪树木、修整草坪、清理垃圾等,保持景观清新、整洁。

3.病虫害防治:对城市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绿化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公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情况,接受市民监督,提高养护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安全保障1.健全安全设施: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护栏、路灯等,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道路绿化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使道路具有美观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道路绿化种植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种植布局和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设计原则1.适应气候条件: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良好生长。

2.考虑交通安全:选择矮小、不易破碎的植物,避免对行车视线产生阻碍,同时要避免选择有毒或有刺的植物,以免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

3.选择花期长、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以花草树木为主要绿化植物,选择具有耐寒性、耐热性和较长花期的植物,使道路四季美丽多彩。

4.结构合理:按照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合理设计种植布局,形成层次分明、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5.保持绿化一致性: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的绿化种植设计上,要保持一致性,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形象。

二、植物选择1.树木选择:选择能抵御车辆尾气污染、耐热、抗旱、适应性强的树种,如欧美红杨、白皮杨、槐树等。

2.花草选择:选择四季开花或具有明显季节性开花的花草植物,如郁金香、玫瑰、银边草等。

3.灌木选择:选择瞬间观赏效果好,又易于修剪和管理的灌木植物,如杜鹃花、三角梅、南京梅花等。

三、种植布局1.道路两侧绿地种植布局:将树木、花草、灌木等按照不同高度、颜色和形态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层次感,通过变化节奏感实现视觉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要。

2.中央绿地种植布局:中央绿地可以设置为大面积草坪,周围种植高大树木,还可以布置一些景观小品,如花坛、雕塑等,增加景观效果。

四、养护管理1.定期修剪和修整:针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特点,定期进行修剪和修整,保持植物的整齐有序。

2.排水管理:对于水生或喜湿润植物,要确保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植物病害。

3.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需求,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的营养供应。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东陵路(马官桥—农大东校门段)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沈阳东陵路历史悠久,资料记载,东陵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这里是老沈阳自汉代起通向东部乃至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满清时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必由之路。

如今,东陵路不仅是沈阳市的城郊绿色长廊,还是市民进行郊野游憩活动的主要通行干道,更是发展沈抚的连接纽带。

其中,马官桥至农大东校门段是东陵路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段,因此,对此段道路的绿地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概况1.工程概况东陵路高架桥工程自2014年下半年动工至2015年10月竣工,为期约一年,这项工程缓解了农大附近的交通,使得城区向东前往棋盘山和抚顺更加便利。

2.气象概况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长春秋季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6.2~9.7℃,极端温差近70℃。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冻土层深度约120cm。

二、道路分析1.路段分析研究区域属东陵路上西起马关桥,东至沈阳农业大学新校门地段,总长约1.2公里,呈带状分布,地势平缓。

西进沈阳市中心,东出通往绕城高速、棋盘山等景点以及抚顺市的主要道路。

2.交通分析研究路段车流量较大。

中央为新修的高架桥,车行道路况较好,人非混合道及盲道有待改善。

3.绿化分析该路段为三板四带式,两带的行道树树种多为杨树和油松。

路侧绿带树种为红皮云杉、樱类等。

绿化功能不齐全,景观效果差。

4.节点分析该路段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由东至西依次为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农大老校门以及马官桥。

5.公共设施车行照明设备较完善,人行道的照明需丰富;垃圾桶放置位置及外形尚需改动;公交站台的位置设置合理,但功能尚可再完备些。

6.两侧建筑该路段北侧多为商业建筑,偏西北处是农大植物园;南侧偏西南部是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再往东为社区服务区。

建筑外型简单无特点,较低矮,色彩淡朴。

三、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3.沈阳市道路绿地规划相关规范4.北方道路绿化树种5.对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勘察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一、指导思想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尊重地域景观特点及文化进行设计构思。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道路红线范围:在现状行车道基础上两边增加20米。

道路断面:车行道不变,根据现状条件,增设两侧分车带、非机动车道、行道树绿带、人行道、路侧绿带,具体尺度参考相应规范,并结合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

道路节点设计:结合道路现状确定主要节点,进行景观设计。

树种设计:确定植物种类、规格,以及种植形式。

2.环境分析研究区域最大的环境局限是冬季寒冷漫长雨水少,最低温度近零下30℃,春秋季温度变化迅速。

人为方面是人群会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人流量较大。

最大的特点是文化氛围浓厚,连通的周边旅游景点多。

3.设计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因素,通过节点的个性化设计、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指示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其中等手段,注重人行道空间的开合变化和整体自然古朴的形象;使规划道路两侧在充实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集文化传承、休闲观赏和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的城郊生态景观长廊。

同时使之成为东陵等景区的绿色延展带,以此带动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假期期间多到郊区景点进行健康有氧的游憩活动。

设计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生态健康的同时为城市居民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4.道路绿化设计原则满足功能的原则:“道主景从”,在满足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以绿化设计。

保障安全的原则:首先保障安全是道路绿化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应符合行车视距和行车净空的要求,不能一味追求美观而忽略安全原则。

适应环境的原则:充分认识此道路的制约因素,在对树种选择、地形处理、防护设施方面进行认真考虑,力求绿地自身有较强的抵抗力和防护能力。

体现特点的原则: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调变化等方面,都要与道路的空间尺度相协调,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同一景观风格。

但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应体现特色的原则。

景观道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

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生态景观,并利用灵活的造景手段,在保证有良好的绿地生态功能、保护已有植被枝繁叶茂、生命力持久的同时,体现较强的景观艺术性,是道路及其周围景观不仅具有引导行驶的功能,而且还有景观生态学倡导的对自然调节的能力。

“适地适树”是保证生态不被破坏的基础原则。

协调关系的原则:绿化树木的栽植位置要尽可能的与管道设施、供电设施等减少矛盾。

在此基础上,植物的空间景观层次要富于变化,有层次。

远近结合的原则:要有长期性的眼光,要对所应用的树木花卉充分了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状态。

三、设计理念1.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经过周边环境的分析,该路段在连通城市中心和郊区森林景点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这次的道路绿化一方面是城市向郊区的过渡,另一方面是森林向疏林直至市中心少林木的过渡。

通过在此段道路上建成的稳定的森林大道,为此后市中心的绿色发展打下基础。

2.“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种植思路形式行道树和人非分隔带采取这种种植思路,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更加人性化,解决人群对遮荫需求以及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

植物景观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

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

路侧绿带多进行组团设计,由人行道到道路红线处依次密植地被、彩灌、小乔木和大乔木。

在绿色地被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道路的视觉空间。

3.季相景观的塑造为了达到绿化带道路绿化设计中预期景观目标,计划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4.景观节点构想从整个规划区域来考虑,将道路十字路口即马官桥处,农大老校门以及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作为景观节点。

马官桥处节点:由于马官桥的桥体宽度不能改变,所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不能往外扩。

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利用矮灌木进行模纹组合,创造体现马官桥历史典故的纹路。

农大老校门节点:考虑此处节点空间最小且采光不好,为农大学生来往主校区和经管院的唯一通道,而且此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汇集,所以主要在此节点用景观小品进行交通组织和行驶标志。

以期达到交通安全便捷的同时有景可观。

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此节点处车辆多且方向混杂,虽然空间比较大,但是可进行绿化的区域却几乎没有,高速路和东陵路的交叉三角点是一个做对景的绝佳地带,同时考虑行车视线,所以在此处前部种植低矮的常绿灌木,配以彩色灌木组合成模纹,其后保留原景石,景石后种植高大乔木做为画面背景。

四、设计方案(一)设计主题走“近”自然。

此道路连接着沈阳市区与郊区,就其区位特点,打造出以人为本、亲近自然的道路景观,让人们在满足安全提醒的基础上,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聆听和感受这里的自然式景观,实现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依据周边环境将研究地段分为三个区域。

由东至西分别为:A意象沈农:以农大新校门至西南角东陵区派出所为对角线形成的矩形区域B百汇街区:由意象沈农往西至农大植物园东侧的东西向道路两侧区域C马倌成蹊:东起农大植物园西至马官桥西十字路口的道路南北两侧。

(二)绿化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创造高效、和谐的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景观。

选用能够体现沈阳环境特色的植物材料如沈阳市树油松,以适应本地生长,符合当地生境的自然过程,注重当地的乡土特色,降低管理与维护的成本。

同时注重农大文脉,体现农大景观的文化精神,道路绿化时选用的植物材料与农大校园内的植物相呼应。

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季相变化相结合的原则。

常青品种为基调的绿化空间,层次变化的群落栽植,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

2.安全性原则本次规划设计的道路都属于市级干道,车流量大,人流量也多。

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防眩光:分隔带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挡住对面车道迎面车灯光,避免眩光效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线性预告,视线诱导:沿途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道路的线形变化,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判前方道路线形,利于安全驾驶。

人行交通指引:在斑马线处设明显的指示标志,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明显隔离,保证行人安全。

3.可行性原则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

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沈阳市道路绿化中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植物的成活率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的功能。

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

4.群落性原则路侧绿带间,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性生态功能。

路侧绿带同农大植物园、高速路口林之间也连贯形成稳定的群落。

(三)具体选用树种1.意象沈农乔木:杨树、栾树、大山樱、元宝枫、东北杏、油松、沈阳桧柏灌木:丁香、连翘、金银忍冬、大花水桠木、红瑞木草花: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地被:朝鲜黄杨、紫叶小檗、三叶草2.百汇街区乔木:栾树、法国梧桐、圆柏灌木:金银忍冬、暴马丁香、丹东桧柏草花:绣线菊地被:紫叶小檗3.马倌成蹊乔木:油松、栾树、大山樱、沈阳桧柏、、银白杨灌木:金银忍冬、暴马丁香、大花水桠木、红瑞木、连翘、丹东桧柏草花: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地被:朝鲜黄杨、铺地柏、紫叶小檗一、竖向设计道路的竖向设计主要集中在植物园南栅栏到人行道的路侧绿化带中,微地形的处理,有利于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引导人们的视线,使得草地更生动、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