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每一个人都活得很努力
微尘众 红楼梦小人物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看点:本书是“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中最重要的篇章。
碎为微尘的红楼众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读懂他们,就是读懂了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是一次对《红楼梦》的颠覆式解读。
秦钟秦钟在《红楼梦》第七回出现,他是秦可卿的弟弟。
这两个姓“秦”的姐弟,谐音“情”,两人都为“情”所困,为“情”而死。
秦可卿与秦钟都长得美,可卿是贾宝玉初发育时暗恋的性幻想对象,秦钟则是贾宝玉第一个同性爱人。
异性或同性,对十三岁左右的青少年而言,似乎没有差别。
纯粹因为“美”,他们有了宿世缘分,也纯粹因为“美”,他们有了不可知的情缘纠缠。
第七回,宝玉和王熙凤去宁国府看秦可卿,可卿说正巧弟弟秦钟在,宝玉就吵着要见他。
秦钟一出场的描写是:“比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
”作者写秦钟的“美”,没有强调性别。
在性别划分单一的世界,其实也不容易了解秦钟与宝玉的情感。
王熙凤一见秦钟,推宝玉一把,笑着说:“比下去了!”秦钟的“美”读者看不见,王熙凤一句:“比下去了!”仿佛让人眼睛一亮。
秦钟青春的生命有多么“美”,不是世俗男性阳刚到粗鲁的美,也不是女性阴柔到苍白的美,性别的肤浅两极划分无法分析。
秦钟的“美”,不像是肉体,像是一种魂魄。
托马斯·曼(Thomas Mann)《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 enice)名著里的少年“达秋”(Tadzio),很类似秦钟。
他们的美,像是青春本身;他们的美,忽然唤醒每一个人自己生命曾经有过的向往。
那“美”使王熙凤惊动,推了宝玉一把,说“比下去了!”同样年龄的宝玉,生长在富贵家庭,有一切物质的享受,受一切人宠爱,他没有拿自己跟秦钟比。
他的反应是“心中若有所失,痴了半日”。
宝玉的“若有所失”,宝玉的“痴了半日”,耐人寻味。
一个富贵公子,集天下荣华宠爱于一身,在生命的“美”面前怅然若失。
他没有“忌妒”,没有“比”的心思,他只是从心底肺腑衷心欢喜赞叹:“天下竟有这等人物!”秦钟的“美”会不会反射出了宝玉自身动人的生命情操?在处处竞争比较的社会,在时时因为比较竞争产生忌妒排挤自夸的社会,贾宝玉看到的“美”一清如水,只是欢喜,只是赞叹。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红楼梦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红楼梦一、名著阅读1.(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红楼梦》中,环境、灯谜、物品等往往起着揭示人物特点、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潇湘馆”中翠竹林立,象征林黛玉的性格;“稻香村”中泥墙茅舍,恰合李纨的特点;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隐喻了贾惜春的宿命;蒋玉菡和花袭人经贾宝玉交换的“汗巾”,预示着日后蒋花二人的命运。
(2)刘姥姥的故事主要见于第六回、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她三进贾府,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也见证了贾府不同阶段的特点,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述。
2.(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红楼梦》中的许多对联与作品的环境、人物乃至主题都有着密切联系,能见出作者匠心。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书中对联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达了曹雪芹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也是本书“将真事隐去”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B.荣国府荣禧堂中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巧妙描绘出往来于贾府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的人们衣饰华贵、身份显赫。
C.大观园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妙在写“水”不着一个“水”字,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诗意画面。
D.林黛玉居所的对联“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与潇湘馆翠竹掩映、一派清幽的环境特点相契合,表达了黛玉对物是人非、功名易逝的感伤。
(2)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暗示书中有许多灵秀之人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请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3.(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三染法”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②》试读版

自序微尘沙数,都有未完的故事丫头们的花塚在第二辑的《红楼梦小人物》里,谈了好几位丫头。
有我最尊敬的公正宽容的平儿;有我最心疼的天真单纯的金钏;有我刚开始不容易十分了解,后来越读越觉得动人心魂的晴雯;有大方气派、严词拒绝好色老爷纠缠霸占的鸳鸯;有从唱戏转为丫头的藕官,她(他)在舞台上一直演男角,爱上戏台上的女性角色,假戏真做,回不到现实,仍然迫求爱恋着女子,她是《红楼梦》里深情的“女同志”;还有漂亮调皮的芳官,像个小男孩,宝玉也喜欢让她男装打扮,还有厨娘的女儿柳五儿,丫头还没做成,却卷进窃盗官司里,身体病弱,令人同情悲悯。
《红楼梦》里有好多丫头,她们在整部小就中占据的分量,被作者描述的用心程度,都丝毫不逊色于主要的贵族小姐们。
小说开始,贾宝玉十三岁,喝了酒,在秦可卿卧房睡了,做了一个梦,到了“太虚幻境”,看到好多大橱柜,上面部有封条,有一个橱柜上标记着“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姑跟他说,橱柜里是他们家族女子命运的账册。
小男孩好奇,想知道自己姊姊妹妹们的命运。
帐册分“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里记的是小姐们,如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姊妹,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也就是一般人说的十二金钗。
“副册”里记的的是妾,像薛蟠的妾香菱就在副册里。
贾宝玉第一本翻开的不是正册,不是副册,而是“又副册”。
“又副册”正是最低卑丫头们的命运账册。
“又副册”里,他看的第一个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晴雯的判词,是贾宝玉最亲近、最纵容、也最疼惜的贴身丫头。
晴雯在小说里的故事很多,有娇纵任性的“撕扇”,也有义气肝胆、士为知己者死的“补裘”。
晴雯性格顽皮慧黠,冬天的大雪夜晚,她穿着内衣,就跑出门外去吓唬麝月,结果招了风寒,病中劳力劳心为宝玉“补裘”,酿成重病。
晴雯最后被王夫人从病床上拉起,看她头发不整,就断定是“狐媚子”,会带坏少爷,立刻赶出贾府。
袭人的奋斗,兢兢业业

袭人的奋斗,兢兢业业作者:杨慧看过《红楼梦》的人定会知道袭人,她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第三回就出场,并且交代了她的简历:这袭人原为贾母之婢,本名珍珠。
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可以看出贾母因觉得她心地善良,对工作能够恪尽职守,才把她安排到贾宝玉身边,让她竭尽全力伺候宝玉。
贾母还是蛮欣赏袭人的。
在怡红院袭人逐渐成为贾宝玉身边十几个丫鬟中排名第一的大丫鬟,并且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把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把丫鬟事业干到了巅峰。
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有贾母这靠山,贾母一开始就对她有好感,更重要的还是凭借她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树立理想在《红楼梦》里作为一个丫鬟,最好的人生结局也许就是成为姨娘,成为姨娘就可以摆脱奴才的身份成为主子,由伺候人变成被人伺候,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贾政的妾赵姨娘和周姨娘就是丫鬟出身。
要不然就到了一定年龄由贾家做主,配给一个小子,这个小子其实也是奴才,摆脱不了奴才命运。
或者是被父母花钱赎回去,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家里穷才把她们卖掉的,大部分丫鬟根本就没什么亲人。
最惨的是犯了事儿被撵了出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金钏和晴雯就是这样的下场。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对象就是袭人,袭人因此招来了骂名,说她生活不检点,太随便。
其实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袭人老早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下定决心要成为姨娘,要做贾宝玉的小老婆了。
不然不会把自己的贞操随随便便给了宝玉的。
贾宝玉要和袭人同领警幻所授云雨之事时,袭人的想法就说明了一切:“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在那个礼教极为严酷的环境中,她认为不越礼,就说明像袭人这样的丫鬟最终是要做贾宝玉的妾的,或者是贾母已经给她透露了让她做姨娘的想法了。
此处甲戌双行夹批:“写出袭人身份。
”袭人的什么身份?就是姨娘后备人选的身份。
后来袭人母兄要赎她回去,袭人就哭闹一场,说至死也不回去。
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题训练——补写恰当语句

语用试题专题训练------补写恰当语句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薛宝钗,① 的林黛玉,也有精明能干、圆滑世故的王熙凤,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贾迎春等。
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
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② ,善良的、凶恶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
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③ 。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
由此,我们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4月10日,在湖南永州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横开河村,村民们背着竹篓上山采摘大叶茶,想要留住“春天”的味道。
大叶茶是瑶山油茶的主要原食材,从清明节到谷雨前是最佳采茶期。
① ,产出的茶叶就没有香味,打出的油茶也不好喝。
源口瑶族乡大田、横开河和白俸三个村地处萌诸岭山脉之中,村庄属水淹区,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
由于山里的寒气重,居住在大山中的瑶民有喝油茶的习惯,喝上几碗热气腾腾的油茶,② ,更能一扫满身的疲惫。
此外,油茶也是瑶民热情待客的上品,是当地瑶族群众待客的特色小吃。
③ ,将大叶茶、香姜、大蒜捣碎和猪油放入锅中,反复数十次,加水熬煮,使猪油与茶水充分融合。
只需要大约10分钟左右的熬制,一碗碗飘香的油茶即可出锅。
昔日不起眼的瑶山大叶茶,如今成了城里人争相购买用来打油茶的必备。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一)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一)(含答案和解析)一、(2021年北京市中考)名著阅读(5分)13.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100字左右)二、(2021广西贺州市)名著阅读。
(3分)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
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
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文中“他”是(人名)。
(1分)(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2分)三、(2021年辽宁阜新市)名著阅读。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名著中一些人物勇于追求理想,奏响了生命的乐章!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其一,然后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①祥子②简.爱③唐僧示例:尼摩船长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他用巨额财富支援被压迫的民众,追求正义、平等的理想。
__________是《__________》中的人物,。
四、(2021年甘肃武威市)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
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
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
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
描写《红楼梦》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作文

描写《红楼梦》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作文提起,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那深宅大院里的恩怨情仇、风花雪月。
可今儿个,我想跟您聊聊这书中所蕴含的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精神。
咱先来说说贾宝玉,这公子哥虽说生在富贵之家,却有着一颗不甘被世俗束缚的心。
他不爱读那四书五经,追求的是真性情。
放到现在,这不就是敢于打破常规,追寻内心真正热爱的新时代青年嘛!他对那些个封建礼教的反抗,就好比咱们新时代青年面对陈旧观念时的勇敢说“不”。
他不愿走那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老路,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场。
这像不像那些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身于自己喜欢的行业,努力打拼的年轻人?再瞧瞧林黛玉,这林妹妹心思细腻,才情出众。
可命运对她并不友好,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倍感孤独和无助。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就如同咱们现在那些身处逆境,却依然努力提升自己,用一技之长证明自己价值的青年们。
她的敏感和脆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抗争,对命运不公的一种呐喊。
还有那薛宝钗,她聪明、理智、识大体。
为了家族的利益,她努力地去迎合世俗的标准,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
这看似有些无奈和悲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的这种隐忍和坚持,又何尝不是一种奋斗呢?就好比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家庭的责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默默地承受着压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说到这,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小王。
他就像是从中走出来的奋斗青年。
小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人,家里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大钱。
但小王从小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上中学的时候,小王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在班里也就是个中等水平。
可他不甘心就这么平庸下去,每天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台灯下做习题。
周末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他却跑到图书馆去看书。
那时候,他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王终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可进了大学,他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一下子又变得不起眼了。
写作综合测试(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写作综合测试(原卷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材料二:“痴”字有如下解释:①呆傻的,如痴人说梦;②专情的,如痴心,痴情,痴迷;③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书痴。
材料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阿宝》中写道:“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痴”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初见黛玉,要给黛玉起一个字叫“颦颦”。
探春问宝玉出自什么典故。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甚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推崇“无一字无来处”的有序传承,也赞赏“前无古人”的天才创造。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经典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超越的;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
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评价《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称得上“奸险”人物的王熙凤,也有聪明能干、幽默诙谐的优点;贾母是位安享富贵、和善慈祥的老太太,但在“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她处变不惊、果断公平,体现出了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每一个人都活得很努力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
作者:蒋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8
大多数人看红楼梦,大概只会关注宝黛钗的爱情、一个大家族的衰落、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红楼梦》里有着几百个像贾瑞、贾环、刘姥姥、金钏、龄官、秦钟、焦大、北静王、二丫头、智能儿……这样出场少、故事不多的小人物。
而蒋勋说正是这一个个如萤烛之光的人物,串起一部不朽巨著的荒凉百态,《红楼梦》的迷人之处,往往就在这些细微之中。
《红楼梦》是一本厚书。
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很薄,十几页的样子,被人撕去了头尾,只剩下中间部分。
它被邻居随意地丢在装粮食的柜子上,好像没什么用处。
只有在孩子需要擦屁股,或有老婆子要剪鞋样,或有油条之类的东西需要包裹时,它才被撕掉一页或几页,于是,厚厚的书就变薄了。
那时我还不知道它叫《红楼梦》,我也不知道它怎么会来到一个农家。
它就这样被人丢弃,它的价值无人解读,就
像生活中无数小人物一样,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终湮灭无闻。
那个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初识了几个字,便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很有学问,只要看见汉字,便要凑上琢磨一番,也不管这字是写在墙上的,还是印在纸上落在臭水沟里的。
当我在邻居家看见这本书,尽管它是如此的残缺不堪,激动之情也可想而知。
虽然不大认得那些字,但我依然凭着满腔的热情,连猜带蒙,终于读出一个让我心生寒意的场景――宝玉挨打。
我想这个孩子肯定很不听话,不然怎么会被父亲打得那么惨。
这段文字深深地教育了我,让我有了做一个好孩子的强烈愿望,因为那挨打的感觉似乎通过文字深入我的骨髓,品尝到了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切肤之痛。
后来“重读”《红楼梦》,对小时的那种阅读印象我不禁哑然失笑。
宝玉是个大人物,是反叛时代的典型代表,他在家庭和时代的双重束缚中坚持自己的个性,也不失一个英雄人物。
我自以为自己这次读懂了《红楼梦》。
但事实是,我只是像“教科书式”一样地重复别人口里的文化符号,读《红楼梦》似乎很难体会到初读时的那种亲切之感和“切肤之痛”。
直到,遇上了蒋勋的《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我
找到了解读《红楼梦》的另外一种角度。
大人物的命运是时代缩影,但小人物的悲喜同样惊心动魄。
刘姥姥有草根的尊严,贾瑞爱得执迷不悟,贾环人格的压抑,二丫头的天真无惧,马道婆的敛财伎俩……他们虽如石子没入深潭一般很快消失无痕,但却在我心里留下阵阵涟漪,给我无尽的思考。
小人物的世界,我懂,因为我也是小人物,而每一个小人物都活得很努力,就像多年以前那本残缺的书,竭力挣扎着要遇见一个读它的人一样,虽然我并没有读懂它。
1.刘姥姥进城
《红楼梦》对现实人生比任何一本教科书更有意义,读教科书是读不到刘姥姥的智慧的。
刘姥姥在全书中总共没有出场几次,第六回“一进荣国府”之后,要到第三十九回才再次出现,但是刘姥姥每次一出场,所有的场景都活了起来,人人都开心,争相报告:刘姥姥来了!光是这一点,就让人感叹,为什么有人一出场大家就开心,有人一出场大家就不开心?颇耐人寻味。
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城,这一画面是可以很漫画式的,太符合乡下人进城的公式了。
但是第六回这一段没有一点可笑滑稽的夸张渲染,作者真心体会一个乡下穷老太太为了生活,战战兢兢带着孙子到富入门下求一点施舍的辛酸。
刘姥姥到了荣国府门前,只看见两样事物,一是“石狮子”,二是“满门口的轿马”。
这是第一次进城的穷苦乡下人
眼中的公侯豪门,她大概完全没有观察“豪门”的能力,就只看到“石狮子”和来来往往的“轿子、马车”。
从清晨天没亮就从乡下出发,一路步行,灰头土脸,作者写这个老太婆硬着头皮、准备开口见人之前,做了一个动作―一“掸掸衣服”。
很小的一个动作,很容易被忽略,然而读来心酸――刘姥姥大概觉得自己的穿着模样实在不登
大雅之堂吧。
走了一早上的路,全身脏兮兮,虽然褴褛,但是,至少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吧。
刘姥姥的“掸掸衣服”,让我感觉到一种做人的庄重,即使落魄卑微,即使可能被别人歧视、看不起,自己还是要认真庄敬慎重起来,不能失了生命的本分。
2.马道婆的敛财技术
马道婆看到了宝玉脸上的烫伤,吃了一惊,问贾母怎么回事。
宝玉善良,怕弟弟贾环挨骂,只说自己不小心烫到了。
马道婆即刻就用手指在宝玉脸上画了画,口中喃喃念咒,施了法术,跟众人说:“包管好了。
”
小时候看到这里特别有趣,因为教科书里很少有马道婆这样弄神弄鬼的人,充满戏剧性。
马道婆接着就跟贾母说,凡是王公卿相人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多促狭鬼跟着,没事就要拧一下,掐一下,推他摔一跤,所以多有长不大。
贾母听了害怕,心疼金孙宝玉受害,当然就急着问:那
有什么办法可解?
马道婆说:这容易,西方有大光明菩萨,专去阴暗邪祟,虔心供奉就可以除灾。
贾母继续问:要如何供奉?这时马道婆就开出了解除灾难的价码。
她开价的方式非常有技巧,她举了几个例子,给贾母参考: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心愿大,一天是四十八斤香油,一斤灯草;锦乡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二十斤油。
马道婆看贾母没有响应,她就另外举一些例子,有些家是十斤、八斤、五斤、三斤的,都有。
把富贵人家祈求救赎的供奉条件开得这么宽容,马道婆的敛财技术是十分精明成熟的了,她的最终目的是大小通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