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三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第二讲

高考生物二轮、三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第二讲

②不足之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足之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之处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①没有进行饥饿处理
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 ③没有说明叶片选取 ④没有对所
答案 照组 ②体长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重
紫色
(2)①普通饲料
需要普通饲料作为对
21 饲养时间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
温馨提示
①注意设计原则的应用。②对小鼠的生长
测定,要求是“直接”、“定量”。
考点二 典例 2
实验探究过程评价与分析 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
种化学物质 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 X 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 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 理状态一致的 3 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 X 的培 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 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 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 6 中,Ⅰ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Ⅱ应 该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 ________和________。

高考生物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专项练习(带解析)

高考生物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专项练习(带解析)

高考生物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专项练习(带解析)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的三大调剂系统。

下面是高考生物激素的调剂神经调剂与体液调剂关系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激素在调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冰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开释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开释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答案:D2.在体液调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

下列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开释激素与垂体细胞B.促性腺激素与精巢细胞C.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D.生长激素与组织细胞答案:C3.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病人缺乏的激素分别是()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C.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D.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答案:B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是体温调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受的中枢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剂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答案:A5.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剂和水盐平稳的调剂,都与下丘脑有关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C.冰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D.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肌糖原能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解析:体温调剂和水盐平稳的调剂中枢在下丘脑;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从而产生渴觉;冰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由于反馈调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随之减少;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能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20版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江苏核心素养微专题 7生命观念之种子

20版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江苏核心素养微专题 7生命观念之种子

(2)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 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分析图乙可知曲线③④表示 密闭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量,其中曲线③刚开始高于 曲线④,后来与曲线④重合,因此判断曲线③表示CO2释 放量,曲线④表示O2吸收量(注意:底物为葡萄糖时,细胞 呼吸消耗的O2量一定不会大于CO2的产生量)。
9.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 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世纪金榜导 学号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 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 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____,这两支 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 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 种子需要的N增加 C.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 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选A、B、C。种子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主要与 脱落酸和生长素有关,A错误;在乳熟期生长素浓度增加, 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所以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 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B错误;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 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C错误; 由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种子在湿热条件 下易萌发,D正确。
【解析】选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彻底 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A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可 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中含有的元素也为C、H、 O,不含N,不会引起N的变化,B错误;种子萌发时,脂肪等 被分解,含量逐渐减少,此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C正确; 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7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7实验与探究

专题易错训练7 实验与探究1.下列关于生物实验选材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用黑藻叶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B.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宜选用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精巢作材料C.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宜选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植物调查【解析】黑藻叶中有含色素的叶绿体且为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项合理。

花药和动物精巢比雌性生殖器官更易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图像,B项合理;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

【答案】 C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已失去活性C.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颤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前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答案】 A3.下列关于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B.纸层析法分离绿叶色素时,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三条色素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绿色D.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用水浴加热。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中,自上而下第三条是叶绿素a,含量最多,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绿色→黄色。

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用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般用洋葱根尖细胞。

【答案】 B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解析】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014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专题检测卷: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通用)

2014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专题检测卷: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通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十三)实验与探究(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3·哈尔滨模拟)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不相符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揭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模型建构法C.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D.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3.(2013·烟台模拟)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不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B.格里菲思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在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5.取洋葱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白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C.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D.视野中白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6.(2013·山东高考)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7) 细胞周期的调控与细胞增殖的同步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7) 细胞周期的调控与细胞增殖的同步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7) 细胞周期的调控与细胞增殖的同步化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2·浙江1月选考)某多细胞动物具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两者可组成多种有活性的CDK-cyclin复合体,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

细胞周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有差异B.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有序转换受不同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C.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D.一个细胞周期中,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复合体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解析]同一生物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不同,A正确;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CDK-cyclin复合体有序转换,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会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B、C正确;不同时期需要的CDK-cyclin复合体不同,因此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 复合体不会发生同步的变化,D错误。

[答案]D从“深度”上提升知能1.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关键在分裂间期。

有两个起决定作用的控制点,从G1期进入S期和从G2期进入M期。

这两个转变过程都是由一种称为成熟促进因子(MPF)的蛋白质复合体所触发的。

组成MPF的是两种蛋白:cdc2激酶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

cyclins有2种:S-cyclin 和M-cyclin。

其调控过程如图所示:2.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根据细胞周期调控的原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会阻断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使处于间期的细胞停滞在间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从而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023-2024学年河北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河北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天然的氧化还原酶(如过氧化氢酶)由蛋白质和辅因子(非蛋白)两部分组成。

其发挥催化作用主要依赖蛋白质活性位点附近精确排布的氨基酸残基和辅因子相互协作,其中辅因子起重要作用。

在升温或pH波动时,随着多肽链的解折叠,氨基酸残基的空间排布发生改变,导致辅因子移位、脱落,从而使酶不可逆的失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天然的氧化还原酶中精确排布的氨基酸残基单独存在时仍具有催化活性C. 辅因子位置改变会导致氧化还原酶失活D. 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失活【答案】B【解析】解:A.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酶中精确排布的氨基酸残基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在升温或pH波动时,随着多肽链的解折叠,氨基酸残基的空间排布发生改变,导致辅因子移位、脱落,从而使酶不可逆的失活,C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小鼠注射S型菌的DNA后,其体内能检测出S型活细菌B.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成功的关键与提取物的纯度有关C. T_2噬菌,利用大肠杆菌的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式增殖D. 用^32P标记的T_2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 A 、S型细菌的DNA是一种物质,其不具有侵染能力,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形成S型细菌,因此注射S型细菌的DNA后,小鼠体内不能检测出S型活细菌,A错误;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成功的关键与提取物的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好,B正确;C 、T_2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复制式增殖,C错误;D、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 标记,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7练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7练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7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1.(2021·广东,15)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1所示),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2所示),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

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答案 D解析图1可知,t1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A、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

2.(2019·浙江4月选考,27)生物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脂肪,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

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比值低于1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C.富含脂肪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低于1D.某动物以草为食,推测上述比值接近1答案 A解析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则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绝大部分果蔬无氧呼吸生成的是酒精和CO2,所以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大于1,A错误;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细胞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时,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其细胞利用糖类的能力减弱,细胞会以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所以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B、C 正确;草食性动物一般是以糖类作为细胞呼吸底物,所以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接近1,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