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及其存在意义》

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及其存在意义摘要:《活着》是福贵一生的悲惨历史,文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一位老人悲苦忍耐的一声,他的一生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从富裕到贫穷,从大家族到孤苦无依,他承受了世间所有的人生疾苦。
看着亲人一个个的从他身边离去,他却只能是面对现实,亲手将亲人们埋葬,这一次次的苦难打击,让福贵一直都处在苦难世界中,但是它们依然坚强的生活着,他们有走向死亡,依然健康、忍耐、坚强的生活着。
在他的后半生中,只有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陪伴着他,其实这头老牛就是福贵最后的心灵依托,是他排解寂寞和孤单的唯一伙伴,福贵也常常将家人的角色赋予在老牛身上,这是福贵活下去的勇气,因为这样的境遇,让富贵觉得大家都还在,依然都在他的身边。
福贵的形象存在,就是为了启迪人们寻找活着的意义。
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本论文从福贵的形象进行深刻剖析,了解分析福贵形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形象对于当今社会有怎样的启示,余华创作福贵这一形象的初衷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品味《活着》中的生命本质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活着》;宽容;坚持;忍耐;幸福;Abstract:" Alive " is a tragic history Fukki life , the article in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of an elderly patient 's misery soon , his life has experienced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from the rich to the poor , helpless from a large family to the lonely he endured the sufferings of all earthly life . Watching a loved one 's departure from his side , but he can only face the reality , personally bury loved ones , a time of suffering in this fight , let Fukki have been suffering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still strong live , they have to die , still healthy , patience, a strong live . In his later life , only a Mingjiao Fu expensive cow accompanied him , in fact, this is the first cow hearts Fukki final basis, his loneliness , and loneliness is the sole partner , the family often Fukki given the role of the body in the cow , which is Fukki courage to live because such a situation , so that the rich think we are still there, still in his side. Fukki image exists , is to inspire people to find the meaning of life . Who is to live and live , to live is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s only alive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 In this paper, the image from Fukki profound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Fukki image analysis exist, such an image for today's society there is what enlightenment , Yu Hua Fu Gui creative mind this image of what is , with these questions , let us taste " alive " essence of life really is.Key Words:"Alive"; Tolerance; Stick; Patience; Happiness;目录1 《活着》中的富贵形象 (5)1.1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的重要性 (5)1.2 《活着》中的苦难形象 (5)1.3 福贵形象的性格 (6)2 福贵形象的深层剖析 (7)2.1 传统的小农形象 (7)2.2 苦难的悲剧命运 (7)2.3 坚韧的生存信念 (8)2.4 活着的顽强勇气 (8)3 福贵形象的存在意义 (8)3.1 福贵展示活着的真谛 (8)3.2 福贵形象的现实意义 (9)3.3 余华期望读者理解的福贵情感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苦难生命中的温情与浪漫——试论《活着》中福贵的活着

亲情是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温情,在苦难之 中,亲情往往生长出更为强大的力量,让亲人 之间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关怀、 更为贴近的亲 爱。 这种温情,使现实的苦难变得不再压抑和 窒息,反而盈满一种淡化困境的达观;这种温 情, 使接二连三的死亡变得不再阴郁和恐惧, 反而充盈着一种澄澈的悲悯;这种温情,使依 旧变幻无常的命运变得不再诡异和神秘,反而 充荡着一种向死而生的解脱。
苦难生命中的温情与浪漫
— ——试论《活着》中福贵的活着
□王 惠
摘 要:《活着》名为活着,实则是人的死 亡故事;主人公名为福贵,实则非福非贵。 当代 作家余华在话语的极大张力中,书写了一个关 于怎样活着以及为什么活着的话题,在物质的 匮乏、政治的作践、人性的挤压及死亡的煎迫 等多种苦难中,亲情却是福贵生命中的温情与 浪漫, 加上生命的自然本能和隐忍的文化性 格,福贵用活着的方式奏响了自己的命运交响 曲。
就是在这样铭心刻骨的痛楚中,物质性苦 难消失了苦难的神秘感,消失了苦难的形而上 性质,而具有了炊烟般的气息,它实实在在地 和大众的苦难观念发生了联系, 走到了一起, 是福贵人生苦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存性苦难与生俱来,由神秘而又不幸的 命运造成, 比如人性的痼疾和死亡的宿命,而 福贵无从幸免。
起初,福贵的悲剧和他贪图享乐的人性痼 疾脱不了干系。 年轻时的福贵沉溺于声色犬马 中不能自拔。 面对一身不吭地跪在自己面前哀 求的妻子,他无动于衷,又打又踢。 最为荒诞的 场面是:身为商会会长的岳父正组织人员列队 欢迎国军的到来, 福贵被妓女背着一路跑过, 还咧着嘴向两旁哄笑的人点头致礼,并大声向 丈人请早安。 如此沉沦堕落的福贵,一夜之间, 就将徐家从“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鹅,鹅养 大了变成羊,再把羊养大变成,羊变成了牛”积 攒起来的家产悉数输掉。 人性的痼疾,带福贵 走进赌场,走进妓院,走进苦难的深渊。 或许有 人会说,如果他没有输光祖业,那么,不仅他的 财产,甚至他的生命,都将遭到政治权力的剥 夺。 但这一切最初的起源都是人性的恶端,福 贵如此, 政治上的翻云覆雨又何尝不出自于 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及其存在意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及其存在意义《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福贵的人生,表达了人在悲苦中的坚强生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
福贵作为小农民的典型形象,通过其存在意义的探讨,使读者对生活的价值和个体的尊严有了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福贵受尽了命运的摧残和家庭的破碎,但他却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尽管生活给了他无尽的痛苦和磨难,福贵仍然坚持活着,并以农民的勤劳和乐观的心态,与命运抗争。
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不屈的毅力,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展现了人类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坚守。
通过福贵的形象,余华向读者展示了农民这个社会群体在逆境中的伟大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福贵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存在意义不仅仅是个体的生命,更是对生活的独特解读。
他的一生虽然遭遇了诸多不幸,但他从不放弃追求幸福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意愿。
福贵遭受到的各种苦难,并不使他变得愤世嫉俗,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坚韧和乐观,渐渐认识到生活的真谛。
福贵的存在意义在于通过他的经历,呼唤读者对真实生活的价值的思考和思考人的尊严。
福贵的形象也体现了农民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农村的典型代表,福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劳与节俭,还是对家庭的责任与关爱,都展示了农民阶级的美德和家国情怀。
福贵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转型,但他内心的坚守和不妥协的精神,体现了传统农民的毅力和坚守。
通过福贵的形象,小说告诉我们,农民阶级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他们在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福贵的形象也象征着个体对人性价值的追求和尊严的坚守。
在生活的贫困和苦难中,他从不失去对尊严的追求,在困境中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福贵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应该保持勤勉、坚毅和乐观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福贵在小说中的形象,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坚持对生命的热爱和人性的追求。
总之,在余华的《活着》中,福贵作为小农民的典型形象,通过其存在意义的探讨,呼唤了读者对生活的价值和个体的尊严的思考。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摘要】余华在创作生涯中始终追问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他在《活着》中用博大的温情描绘了苦难以及讲述在苦难中如何生存的故事.主人公福贵在偶然的苦难中温情受难.他面对苦难的人生,用最原始的“无为”反抗方式,却是抱着感恩珍惜和对生命的尊重活下去.他在苦难中淡然、坚忍、乐观和活在当下的生存态度给予我们无限的生命与生存启示!【关键字】福贵活着苦难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大力作,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
《活着》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赌徒的故事’,即关于一个人‘输得有多惨’的故事”[1]余华自己则说:“《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2]福贵经历了众多的死亡,对他来说,活着就是面对死亡,而他的“情感洪流早已在岁月流逝中渐渐平息下来转化为一种饱经忧患之后的超然和知命”,[3]然而这个慢慢输掉自己人生的福贵何以在接二连三的苦难中依然坚强而乐观的活着,终至超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的是福贵全部的人生和精神。
有论者言:“余华立足叩问人性深层蕴涵的罪恶和缺损,他从不向外去寻求拯救和安慰,而是向内扩张人自身对苦难的心灵承受能力。
”[4]福贵的一生都伴随着苦难,但是他苦难的一生并非全是冷冰冰的、痛苦不堪的遭遇,他的一生,还存在着些许的温情因素。
正是这些点滴的温情,支撑着福贵“不死”的生命和活下去的信念,成就了坚忍、乐观的福贵.当然,福贵能在苦难的人生中超然地活下来,也有一定的生存哲学,通过分析福贵形象,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生命启示,学着在今天的社会也能超然地活着。
下面,笔者将浅析成就福贵这个不朽的形象一些因素和他的生存哲学以及我们从福贵身上得到的生命启示。
一、福贵生存的苦难因素苦难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也是文学反复表现的母题。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遭遇和承受了许多苦难,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分类的研究:“像福贵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与他的存在发生关系的苦难一般有物质性苦难和生存性苦难。
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给人的触动

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给人的触动
福贵是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他的人生经历让人深刻触动。
他原本是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随着家道中落、贫困交加、亲人相继离世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他的人生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福贵并没有放弃,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坚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福贵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细节和故事让人深受触动。
比如,他在逆境中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展现出了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
又比如,他在面对亲人的离世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细节和故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福贵的人物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他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也渗透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理解中。
这种态度和理念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人更加深
刻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
总之,《活着》中的福贵是一个让人深刻触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坚韧性格和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尊重和敬畏,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生的不易和艰难,也可以看到生命中的美好和温暖。
这种感动和启示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让人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活着》中富贵形象的人生意义与反思

《活着》中富贵形象的人生意义与反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富贵形象的初现。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富贵形象由主人公福贵扮演。
逆境中的坚守《活着》的主人公形象

逆境中的坚守《活着》的主人公形象《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该小说以作者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命运多舛的主人公福贵在逆境中的坚守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本文将以福贵的形象为中心,探讨他在逆境中的坚守所展现出来的品质以及对读者产生的启示。
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小说中的福贵从少年时期到晚年都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人生历程。
他在贫穷、失业、饥饿等逆境中,展现出了极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就连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福贵仍然执着地生活着,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福贵在逆境中的坚守,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虽然经历了一切磨难,但从未忘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相信自己,唤醒内心的勇气与坚强。
二、对家庭的责任与坚守除了对生命的坚守外,福贵在小说中还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与坚守。
无论是在他妻子福贵娘去世后,独自将庄稼种满一季,还是为了儿子能够上学而想尽办法,福贵始终牢记着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福贵的坚守与努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庭中男性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心。
尽管他身处逆境,但福贵的家庭观念从未动摇。
他对家庭的坚守,引发了读者对亲情和家庭的思考与反思。
三、对正义的追求与不屈精神在福贵的生命旅程中,他遭受到了巨大的不公正对待。
尽管身处剥夺与艰辛之中,福贵从未低头向命运屈服。
他始终坚持追求正义,不畏挫折,不屈不挠,为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奋斗。
福贵对正义的追求展示了他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
虽然逆境环绕,但他拒绝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的形象唤起了读者内心对正义与坚守的共鸣,引导大家思考面对逆境时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四、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活着》中的福贵不仅仅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更是一个深刻思考人性问题的主人公。
尽管面对着生死与痛苦,福贵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温暖和关怀。
他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关爱他人,体现了积极的人性价值。
福贵对人性的关怀让读者意识到在逆境中,我们始终应该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友善,通过助人为快乐之本。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褊 贵 的成 长 的性 格 I 缺少 责 仟 与 勤 夼 。褊 贵 喜 欢 挥 霍 、 劳 { 1 不 状 , 欢 红仆 人 的背 上 , 人 的床 上 , 钱 的桌 上 找 剑 白我 实 现 喜 女 赌 的 价值 。就这 样 , 产 他 不 经 意 挥 霍 家 。一 个 人 从 贫 穷
浅 析 《 着》 活 中福 贵 的人 物 形 象
沈 阳师 范 大 学渤 海 学 院 O 7级 中文 系汉语 言专 业 一班 郭 萍 萍
【 摘
质。
要】 一个 国家的作 家, 他的笔 不需要歌颂 , 不需要反叛 , 而是需要批判 , 的是认识社会事 实, 需要 认清历史真相 , 这样这 个国
福 贵 不仅 仅 只 有一 个 , 许 多 和他 一 样 的福 贵 , 是这 个 福 有 只
己的 , 这 家 是 自己 的 , 贵 知 道 自己 的路 和 别 人 的小 一 样 , 但 富 别 人 足没 饯 上不 起 , t足 有 钱 不 , 贵 也 知 道 , 的爱 女 白. A 富 白
平 常不 过 的 。
贵 在麻 小 的 同时 “ 欢 凹 想 过 , 炊 讲 述 自己 , 乎 这 样 一 喜 喜 似
束 , 就 可 以 一 次 次 地 酉 r” 带 点 豁 达 。 接 下 来 分 析 “ 他 义 福 贵” 的人 物 形 象 : 放 荡 孝顺 的 儿 子 形 象 : 轻 时 的福 贵 , 像 他 的名 一 年 就 样 , 活 家产 殷 实 的地 主 家 庭 , 生 父 曾经 就 足 个 赌徒 , 注 定 就
伟 岸与 踏 实 的丈 人 形象 。家珍 的死对 于寓 贵米 说 足接 受 命
悲 剧 的化 身 。 严 厉 与 慈爱 的父 亲形 象 : 父 亲 ’ 为 一 个 正 常 的礼 会 角 …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余华用他的冷漠给读者的双眼涂上辣椒,使人不禁潸然泪下,但作者并非是为了博取读者的同情和眼泪,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启示人们去认识活着的本质。
以下我从四方面浅析福贵形象的现实意义:一、人生苦短,命运无常“人生苦短,命运无常”,“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福贵的一生是对这些话的最好证明。
虽然我们都希望生活永远幸福团圆,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离死别、苦难遭遇还是会时常拜访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永恒的遗憾,我们无法逃避,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以及一切的苦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活着。
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活着的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
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福贵如果没有苦难的磨砺,他可能永远是个寄生虫,永远长不大,甚至永远是个二流子。
所以应该感谢苦难,是苦难让他变得成熟,变得坚强。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正是因为艰难困苦的磨砺,才造就了保尔顽强、执着、勇敢的高尚品格。
是艰难困苦使保尔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二、福贵的性格特点第一是忍耐;余华成功地为福贵找到一条缓解痛苦的有效的途径——忍耐。
面对苦难,福贵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没有心如刀绞的呻吟。
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都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
福贵为何能“忍耐”,是因为他把苦难的原因都归结为命。
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宿命论使困难中的福贵产生了忍耐、甚至是麻木的性格。
“命”给自己生活的苦难一个理由,“命”成了福贵苦难生活的罪魁祸首。
例如,他嫖赌成性,挥霍完祖先家业后生活贫困潦倒,一贫如洗,他认为是命该如此。
他说:“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他活得比别人长寿是命,那他败掉家业因祸得“寿”也是命。
以宿命解释生活苦难,使得他只是麻木地忍受苦难。
福贵认为,既然是命就无法改变,就只有接受它。
如同一个伟大的母亲在爱中接受美丑不一、智商不一的孩子一样。
母亲不能选择孩子,我们也同样不能选择生活的幸与不幸,所能做的,不过是服从生活给予你的全部事实。
所以福贵回忆过去岁月时让人感受不到悔恨、痛惜。
叙述之中丝毫没有叹息。
再如,他选择决定将女儿送人供儿子上学,本来是他们的现实选择决定了女儿的命运,因为凤霞是哑巴,也或许是因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使他们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但因为不堪选择的重负,他却说:“凤霞命苦,这辈子看来是要苦到底了......”这是他对凤霞命运一厢情愿的解释。
因为“命”能产生忍耐,“命”能减轻心灵的愧疚和不安。
第二是坚强乐观。
福贵想光宗耀祖,即用赌博的方式把父亲败掉的一百多亩贡田赢回来,而结果恰恰相反,把他家仅剩的一百多亩贡田以及全部家产全部输光。
由富有变得贫穷,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他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他本来有充分的理由去死,但他没有,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
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于是他开始自力更生,去租了几亩自己曾经的土地,夜以继日的干活来养家糊口。
如果没有坚强乐观的性格,我想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现在的生活中,有的人因为炒股赔了,赌博输了等,而选择自杀的是大有人在的。
甚至有的因为夫妻吵架就自杀的也屡见不鲜。
和这些人相比,福贵的坚强乐观就很突出了。
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妻,人生的三大悲剧都让福贵遇上了。
亲人们一个个惨死在自己前面,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福贵也没被击垮,坚强的活了下来。
三、分析福贵苦难命运的原因。
福贵总以为是“命”给他制造的苦难,其实并不对。
不过这也不能责怪他,他不过是一个只念过几天私塾的旧中国农民。
那么,造成福贵苦难命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从三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是福贵自身的原因;例如,在他嫖赌成性,疯狂赌博的那段时间,如果他能听一听家珍的好言相劝,如果他能听一听老娘苦口婆心的劝告,或者他能看一看女儿充满期待、哀求的眼神,再或者父亲的责骂,甚至是打能让他反省一下自己,那么,他就不会输得精光,沦为一个穷光蛋。
破产的苦难就和福贵无关了。
所以由富人变为穷人这个悲剧是他亲手制造的。
接着就是恶性循环,因为破产气死了父亲,因为贫穷导致家珍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甚至让女儿成了哑巴,还得把女儿送掉才能供儿子读书、、、、、、如果他不去赌博输掉所有的家产,那么,他们一家就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佃农们还会继续尊敬的称他们为老爷、太太、少奶奶、小姐。
可是,这一切都犹如过眼烟云,已经无法挽回了。
其次是社会的原因;比如,如果没有战争,福贵就不会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就能按时把药买回家,老娘可能就有救了。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他就不会挨批斗。
最主要的是,如果当时的医疗条件有现在这样好的话,家珍的软骨病就有治了,凤霞就不会产后大出血死去,儿子更不会被抽干血惨死。
如果闹饥荒政府有能力解决,那么外孙苦根也不会死。
所以,是战争、政治运动、医疗条件差、饥荒给福贵制造了苦难,而不是所谓的“命”。
最后是母亲的溺爱造成的。
无论福贵犯了什么错,母亲都舍不得骂他一句。
在福贵输光家产回到家以后,父亲气得都想把福贵剁了,而母亲只是哭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啊!”母亲没有责怪福贵,而是把责任推在了父亲的身上。
父亲固然是“上梁不正”,他年轻时也吃喝嫖赌,但这“下梁歪”应该不仅是父亲的责任,更主要的还是福贵的责任。
作为母亲应该教育福贵,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并且记住这个教训。
但他的母亲却没有丝毫的责怪,而只是一味的溺爱。
四、福贵形象诠释了活着的真谛。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态度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
就拿近几年来说吧,“非典”、“汶川大地震”、“雪灾”、“洪灾”“禽流感”等,给人类制造了多少苦难,使多少人惨死,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可见苦难是人们永远摆脱不了的。
因此,我们不但要忍受苦难,而且要学会承担苦难,进而化解苦难,最终超越苦难!生命是脆弱无常的,但是生命又是最坚强的。
这在小说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们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他的淡然和乐观让读者肃然起敬。
在他失去一切亲人之后,他活着似乎已毫无意义,因为他一无所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的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活着的希望!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
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同伴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与轻视生命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还活着的人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就不言而喻了。
福贵坚守自己的真理,活着就是他最大的真理,名为福贵,无福无贵。
但他用这条最朴素的真理对抗命运的每一次进攻。
龙二和春生一时得财得势,最后却因财因势而亡,作者这样叙写不是单纯地揭示祸福相依,或讽刺他们贪财贪势,而是为了说明活着的真谛。
龙二被抓甚而被毙,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他还死不认账,去吓唬那些佃户,被送到城里大牢后,龙二还是不识时务,那张嘴比石头还硬。
龙二是受不了失去钱财才抵抗政府失去性命的。
而春生当县长,后来在文革中被当成走资派游街,遭受侮辱和殴打,最后不堪忍受折磨而自尽身亡。
他们一个是不能接受无利的活着,一个不能忍受被折磨的活着。
面对生命,他们要求并不过分,但是对于生命本身的意义,他们都不如福贵理解得透彻明白。
在福贵这里,有对活着最纯粹最本质的理解,不管尊贵或卑微,不管舒适或痛苦,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福贵让我们明白,人活在世上,虽然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苦难,但是我们之所以会坚强地活下来,而且活得有滋有味有信心,就是因为生活中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温暖,各种各样的快乐,各种各样的幸福,各种各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