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岩石学-4 共生分析和共生图解共81页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共生分析和变质相 变质岩岩石学课件

第六章   共生分析和变质相 变质岩岩石学课件
(2) Korzhenskii 矿物相律 1) Korzhenskii 矿物相律的推导
对开放体系来说:自由度 F ≥ Cm + 2 F = C+ 2-P 可得: , 联系吉布斯相律
P ≤ Ci (D.S.Korzhenskii 矿物相律)
2) Korzhenskii 矿物相律的含义: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活动组分化学位的范围内,能稳定共存 于一开放体系的矿物相数不大于惰性组分数而与活动组分无关。 (易于解释单矿物岩的成因)
第二节
矿物共生-组分分析及相关图解
一、矿物组合及其确定标志 (一)矿物(共生)组合
(1)矿物(共生)组合的含义
一定化学成分的岩石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矿物成分称 矿物组合或矿物共生组合。 矿物组合是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的反映。对于进变 质而言,多代表热峰变质条件。
第二节
矿物共生-组分分析及相关图解
一、矿物组合及其确定标志 (一)矿物(共生)组合
三成分共生图解一成分共生图解一般形式第二节矿物共生组分分析及相关图解确定矿物投影点连接共生线确定岩石成分投影点确定矿物投影点确定矿物投影点二成分共生图解的编制根据矿物化学分析资料或矿物分子式计算出各组分的摩尔百分含量据此将各个矿物标绘在相应的位置上如右图第二节矿物共生组分分析及相关图解确定矿物投影点连接共生线确定岩石成分投影点连接共生线连接共生线二成分共生图解的编制根据观察将平衡共生的矿物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这些直线共生线一般不能交叉
P(相数)+ F(自由度数)= C(组分数)+ 2
(二)共生分析的基本概念
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 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 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代表人物: V.M.Goldschmidt And D.S.Korzhenskii

第四章 矿物共生组合

第四章 矿物共生组合

• 在 AKF 图中,
A = Al2O3 + Fe2O3 - Na2O - K2O - CaO K = K2O F = FeO + MgO + MnO
Figure 24-6. After Ehlers and Blatt (1982). Petrology. Freeman.
AKF 图 (Eskola, 1915)说明泥质角岩中共生次序 Orijä rvi region Finland
(一)、封闭体系体系中的相律
• 平衡体系中, Gibbs相律表达式如下: f=C-f+2
f 体系中的相数
C 组分数:所谓组分即体系中对确定某个相所需
要的最小的化学组成数
f 自由度数:所谓自由度指某种状态下独立的强度
变量数(温度、压力和每个相的成分等)
变质岩相律举例- Al2SiO5



C=1 f = 1常见 f=1-1+2=2 f = 2 较少 f=1-2+2=1 f=3 f=1-3+2=0 (~ 0.37 GPa and 500oC)
J.B. Thompson’s A(K)FM图解
J.B. Thompson’s A(K)FM图解


A = Al2O3 - 3K2O (if projected from Ms) = Al2O3 - K2O (if projected from Kfs) F = FeO M = MgO
从白云母投影
Figure 24-20. AFM Projection from Ms for mineral assemblages developed in metapelitic rocks in the lower sillimanite zone, New Hampshire After Thompson (1957). Am. Min. 22, 842-858.

变质岩识别(附图片)

变质岩识别(附图片)
• 基质主要由绿泥石和少量堇青石构成。 绿泥石为极细鳞片状集合体,呈淡绿 或淡黄绿色,无光泽,含量约65%。 堇青石粒状、粒度很细,油脂—玻璃 光泽,含量约5%。
其它变质岩
黑云蓝晶绿泥石片岩 Biotite-kyanite chlori。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粒状鳞 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其它变质岩
蓝晶石绿泥石片岩 Kyanite chlorite-schist(493)
• 深灰色。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 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 变斑晶为蓝晶石,呈灰—暗灰色, 自 形 柱 状 , 长 可 超 过 30mm , 粗 达5mm,平行片理排列,,略有 方向性,但分布不均匀,平均含 量约20%。
其它变质岩
矽线石二云母片岩 Sillimanite-muscovite-biotite schist
• 褐灰色。纤状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云母、石英和矽线 石构成。
• 云母为黑云母和白云母,鳞片状,定向排列,但已柔皱变形,总含量约 45%。
• 石英灰白色或浅灰色,微粒状,常聚集成透镜状集合体沿片理面分布, 含量约45%。
板岩Slate(471)
• 灰黑色。隐晶质结构。 板状构造。
• 岩石致密,细腻,但 小刀可划动。板理面 平整,断口面稍粗糙
其它变质岩
斑点板岩 Spotted slate(401)
其它变质岩
• 灰绿色。隐晶质结构。 板状构造,板理面上斑 点状构造。
• 岩石致密,细腻,但小 刀可划动。板理面上斑 点呈灰黑色,大小约 1mm 左 右 , 为 红 柱 石 雏 晶集合体,含量约20%
• 滑石白色,细小鳞片状,硬度很 小,摸之有滑感,严格定向排列 构成片理、片理面上可见星点状 玻璃光泽,含量约70%。

岩石学-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

岩石学-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
为了用图解表示,要把这些值换算为A+C+F=100,即用摩
尔百分数表示。
四、A’KF图 计算岩石的A’KF程序如下:
A′=[Al2O3]+[Fe2O3]-([K2O]+[Na2O]+[CaO]) K=[K2O] F=[FeO]+[MgO]+[MnO] A′+K+F=100 为了用图解表示,要把这些 值换算为A’+K+F=100, 即用摩尔百分数表示。
一个薄片中出现两个共生组合 a.由于原岩成分的细微变化,使得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出 现两个共生组合:Cc+Q(上)和Wo+Q(下); b.视域中A、B、C三相有机会彼此接触,属一个矿物共生 组合。而D则被包裹于B中,不与A、C接触, 不包括在该共生组合中,D与B构成另一个矿物共生组合
矿物相律
一、封闭体系的矿物相律 — Goldschmidt矿物相律 在封闭条件下岩石系统达平衡时服从Gibbs相律。由于变质作 用常常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区间内进行并达平衡的,必定至少 有两个自由度,即f ≥ 2。由Gibbs相律公式可得:
C=1 :Al2SiO5
P(Max) = C + 2 - F = 3
P
P=3相:And, Sill, Ky 平衡共
Ky
生时,只能在三相点上,此
时, F=0。
Sill
P=2相:And/Ky, And/Sill,
Ky/Sill, 只能在单变相线上,
And
此时,温度的改变必须压力 随着改变才能保证两相平衡
A=100 A=50, F=50 A=50, C=50 C=50, F=50 A=25, C=75 C=100
三、岩石成分的标绘
计算岩石的ACF程序如下:
(1)用副矿物含量校正岩石化学分析;
(2)把校正过的岩石化学分析的各个氧化物wB%(可不考虑SiO2 和H2O)除以其分子量再乘以1000,换算成氧化物的摩尔数。 如: [CaO]=CaO wB%×1000/CaO分子量;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交变质岩类PPT课件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交变质岩类PPT课件
4.4 交代变质岩类
4.4.1 概述
交代变质岩(metasomatic metamorphic rock) 在热的气液态溶液作用下使原岩发生交代作用所 形成的岩石。 交代作用是一种伴随有岩石化学成分改变的变质 作用。交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原岩相 比较,都有显著的变化且相对富水,所以交代作用又 称为蚀变作用。 交代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T、C,P为次要的, 配合温度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起作用。
在云英岩发育地段,常可见几种类型的云英岩组 成完整的分带(交代带):裂隙脉→电气石云英岩→ 黄玉云英岩→萤石云英岩→白云母云英岩→云英岩化 岩石。但一般没有这样完全。
5
4.4.2 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交代变质岩的种类较多,变化也较复杂。根据交 代作用的产物和原岩的成分,可将交代变质岩分为以 下四个类别: 蛇纹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青磐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
中酸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矽卡岩 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
交代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按性质可归结为三种基 本类型:水解及水化作用、阳离子交代作用和阴离子 交代作用。
3
4.4.1 概述
交代过程中,原有矿物溶解、消失,新矿物取代、 晶出,并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交代作用较弱 时,常可见变余结构和构造;交代作用强烈时,则被 新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变成构造取代。
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如纤维蛇纹石、叶蛇纹 石、胶蛇纹石、绢石、石棉等;次要矿物和变晶副矿 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类、水镁石和 少量碳酸盐、滑石、直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等。橄 榄石和辉石常呈残余矿物出现。
8
4.4.3 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岩浆成因的(超基性-酸性-碱性岩浆岩)及火山碎屑 岩类。
4.2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变质岩的分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 岩石的变质条件
引起岩石变质的条件主要有两个因素。 原岩相同,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其变质产物相 不相同? 在进行分类时,应考虑变质条件的变质级或变质 相。
4.2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常见的变质矿物有:Se、Chl、Ms、Bi、Q、Pl 等; 特征变质矿物有: And、Chd、Ant
主要岩石类型: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黑云母片类。
4.3 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 板岩(slate) 具板状(结晶劈理)构造的岩石。 原岩主要是泥质岩、泥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 等。重结晶不明显或极轻微,板理面上可见少量绢云 母、绿泥石等;具变余泥质结构。属主要受应力作用 的低级变质的产物,按颜色及杂质可进一步定名。 例如:四川南江火地垭群中的炭质板岩、灰色硅 质板岩,川西高原西康群的深灰色炭质粉砂质板岩。
4.3 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 云母片岩 其原岩主要为泥质岩和中酸性火山岩、钙质砂页 岩等。矿物成分以云母为主,其次有石英、斜长石、 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等。根据两种云母的含量关 系可定出岩石的基本名称(表3-6)。
云母含量 (%)
白云母 黑云母
岩石基本名称
表3-6 按云母种类的云母片岩分类
100~75 0~25
75~50 25~50
50~25 50~75
白云母片岩
黑云白云片岩 白云黑云片岩 二云母片岩
25~0 75~100
黑云母片岩
4.3 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云母片岩分布较广泛, 在区域变质岩分布地区经常 可见。例如:山西繁峙可见 石榴石云母片岩,岩石具斑 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石学

变质岩石学
变质岩石学 变质岩 1862 年冯科塔(Voncotta B.) ,但直至 19 世纪末尼科尔(Nico)发明偏光显微镜之后,才使变 质岩岩石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二十世纪初,非均匀系统的相平衡规则--吉布斯相律,引入变质 岩的研究。1911 年戈尔得施密特 V.M 在研究奥斯陆地区辉长岩的接 触变质晕圈时,提出了吉布斯相律的地质学表现形式,即戈尔施密特 矿物相律,开创了以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变质岩之先河。1920 年, 艾斯科拉(Eskola,p.)提出了变质岩矿物共生分析的 ACF 简介,后 经温克勒(Winkler,1976 年) ,汤普逊(Thompon,1957 年)的改进 和发展,变质岩的矿物共生分析逐渐完善。 另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瑞士岩石学家格鲁宾曼 (Grubemmaim U.) ,将荷兰物理学家施赖纳玛克斯(Schreinemkers F.A.)在研究多项系统平衡时,应用的拓扑学计算、零变平衡、单变 平衡和双变平衡等一系列几何表示方法,引入变质岩岩石学;四十年 代后,前苏联地质学家科尔任斯基(Kophcuhckuu B.C)又成功的将 其应用在开放系统平衡研究上, 这一系列建立在物理化学原理基础的 矿物相平衡研究,使变质岩岩理学和变质岩成因的理论,提高到一个 新的高度,并指导了变质岩的实验模拟研究,构成二十世纪初至中后 期变质岩学的一大方向。 同一时期,变质岩岩石学的另一大方向,即将岩石学和地质环境
第 3 页 共 5 页
变质岩石学
变质作用均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进行, 所以压力是控制变质作用 的重要物理因素。按压力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 静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内一定深度时,所承受的重力,其大小 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上覆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速率 是 25-30×10Pa/KM。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压力变化很大,一般接触 变质和动力变化发生在地表 3-5km 范围内,故压力不超过 0.1GPa。 区域变质作用的压力范围为 0.1GPa-0.8GPa。 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 称为应力。应力通常和地壳活动带的构造运动有关。应力是引起岩石 变质和变形的重要因素。地壳中岩石变形、板状流劈理和碎裂构造都 和应力有关,而且它能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促使变质作用 的进行。 介质条件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虽然岩石保持完整的固态,但其中仍有少量 流体相。流体相存在于矿物粒隙之间或岩石的裂隙中,成分以水和 CO2,还可含有其它挥发份。它们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具有 较大的活性。 由于许多变质矿物可以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由不同变质反 应形成,因而由标志矿物划定的等变线往往不是等变质条件的。因此 温克勒提出,根据常见岩石中,反映矿物共生组合重要变质变化的特 定矿物反应来划分变质带,成为变质级。温克勒讲整个变质作用区间 分为四个变质级:

变质岩岩石学-4 共生分析和共生图解

变质岩岩石学-4 共生分析和共生图解

二、组分共生图解
2.1. 图解的表示方法
(1). 二组分图解
A simple example: the plagioclase system as a linear C = 2 plot:
= 100 An/(An+Ab)
二、组分共生图解
(2). 三组分图解
Suppose you had a small area of a metamorphic terrane in which the rocks correspond to a hypothetical 3-component system with variable proportions of the components x-y-z The rocks in the area are found to contain 6 minerals with the fixed compositions x, y, z, xz, xyz, and yz2 将6个矿物相投在x-y-z的 三角成分图解中
第四章 共生分析和共生图解
平衡? 不平衡?
变质岩能否达到物化平衡是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低级 变质地区、混合岩化发育地区和汽成水热变质地区, 经常出现不平衡的结构现象; 电子探针的应用发现很多变质矿物如石榴石、角闪石 等有环带结构,岩石在总体上并未达到平衡。 局部平衡(local equilibrium):即在总体上并未达到 平衡的岩石中,存在着多个达到平衡的结构域 (textural domain),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结构域来说 都可以应用物理化学的平衡原理。 因此,在研究变质岩石时,首要一点就是确定哪些组 合是平衡的。
二、组分共生图解
设定岩石具有5个矿物组合:
1. 2. 3. 4.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