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十讲+消费与储蓄

合集下载

试析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试析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
大 了 社会 总 的 消 费 规 模 所 以 储 蓄 不仅是 推 迟 和延 缓 消 费 的 结果 也 是推动和 引 导 消费 的 新 起点 由 于 消 费 的 连 续 性 决定 了本期 尚 未消 费部 分是为 下 期 消 费 服 务 的 本期实现 的 消费 中也 含 有 上 期 尚未
, ,
应 经 常导 致 h + l 发 展 的 经 济 模式 下
一 般 地说


,

剩 余价 值 要等 于第 二 部 类生产 资 料 的 价值 并顺 利 交 : 换 社 会再生产 才能 正 常进 行 见 下 例
1 4 00 0 e + 1 0 00 v + 1 00 0m = 6 00 0
费在 先

:
储 蓄 在后
,
,
储蓄 是 消费 的 节 余
其 公式
货 币 收 人 一 消 费额 = 储蓄 额 + 手 持现 金 从 根 本 意 义 上 说 储蓄 的 最 终 目的是为 了消 费 储 蓄 既
,
1 2 00 0 e + 50 0v + 50 0m
=
3 00 0
,
服 务于 消费
两 大部 类创造 的 剩

,
同 时也引 导 消 费
,

,
二 者是 矛 盾的 统 一
假 设 在简单再 生产条 件 下

,
互相依存

余价值 全 部 用 于 消 费
总产 品
l
v
,
没 有积 累
,
第 二 部 类生 产 的
I
v
期 的 消 费 作 储备 蓄 为 基础 关系

《消费和储蓄》PPT课件 (2)

《消费和储蓄》PPT课件 (2)
C 1 ( 1 C 2 r ) .( . 1 C r T ) T 1 . ( 1 r )B 0 + Q 1 ( 1 Q 2 r ) . ( 1 Q r . T ) T 1 W 1 . f
左图中,横坐标表示第一时期,纵坐标 表示第二时期。预算线上每一点都表示 C1和C2的不同组合,其中Q点表示每一 期的消费正好等于收入的情况;Q左上 方的点表示第一期消费小于当期收入, 有储蓄发生;右下方点表示表示第一期 消费大于当期收入,借款消费。
• 假设:只考察一个代表性家庭,只有一个人构成。其生命周期由两期构
成:现在和将来。且假定现在为青壮年时期,将来为老年时期。
• 假设:财富用债券B代表。B0、B1、B2分别为第一时期期初、第一时期期
末和第二时期期末的债券持有,假设第一时期开始财富等于0,第二时期
结束不保留财富。即B0=0,B2=0。
• 分别用Yd1、C1和Q1表示第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则B1实际为第一时期储
– 在两时期模型中,持久收入由下式给出:

Yp+Yp/(1+r)=Q1+Q2/(1+r),
– 经过变化可得:
– 在上式中,若r=Y0p,则((12Yp等rr))于[Q 现1在收(1Q 入2r和)]将来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一 般情况下利率不为零,所以Yp是各期收入考虑利率后的加权平均数。
– 如果考虑家庭的初始财富,则持久收入为: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
•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 • 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 • 第三节 凯恩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 • 第四节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 第五节 中国消费函数形成的特征
精选课件ppt
1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
• 在凯恩斯分析框架中,对家庭来讲,收入是一个既定的变量,

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的重要性

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的重要性

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经济学消费与储蓄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和储蓄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经济状况、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本文中,将探讨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1. 消费的重要性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从而刺激生产和就业。

当人们有足够的购买力时,他们将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会影响到生产者的供应决策,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活力。

消费也对个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适度的消费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购买高品质的食物、住房和教育资源,以及享受文化娱乐活动,都能够改善个人的生活体验,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储蓄的重要性储蓄是个人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通过储蓄,个人可以积累财富、应对紧急情况,并实现未来的目标。

储蓄不仅是个人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储蓄可以为个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通过积累财富,个人可以实现投资、创业或追求学习进修的机会。

储蓄还可以为个人在退休之后提供经济安全感,保障日常生活的需求。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储蓄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储蓄可以提供资金来支持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高储蓄率还可以减少对外借款的需求,提高国家的独立性和经济自主权。

3. 消费与储蓄的平衡在经济学中,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平衡。

过度的消费可能导致个人财务困境,使个人陷入债务危机。

相反,过度的储蓄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限制需求和投资。

因此,个人需要在消费和储蓄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理性消费,人们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并适度享受生活。

同时,适量的储蓄可以为个人应对不确定性和未来的需求提供保障。

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中也应该考虑消费和储蓄的平衡。

了解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了解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了解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消费与储蓄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实现平衡。

一、经济消费的概念和重要性经济消费是指个人或社会在满足需求和获取服务或产品时所进行的支出和花费。

消费行为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当消费需求充足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增加就业,促进GDP的增长。

其次,消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消费,人们可以享受生活,满足个人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二、储蓄的概念和作用储蓄是指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以一定的比例保留下来,不进行消费而进行存储的行为。

储蓄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储蓄可以为个人提供应急资金,以应对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

其次,储蓄可以为个人创造资本积累的机会,使个人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或创业,获得更多的回报。

此外,储蓄还可以为个人退休、教育和其他长期目标提供资金支持。

三、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经济消费与储蓄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经济消费会影响储蓄水平。

如果个人的消费支出过高,超过其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就会导致储蓄水平下降。

相反,如果个人在消费时能够理性选择,节制开支,合理安排经济活动,就能够提高储蓄水平。

其次,储蓄水平也会影响经济消费。

如果个人拥有较高的储蓄水平,他们在消费时会更加从容不迫,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如果储蓄水平较低,个人可能会陷入消费过度的困境,影响到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

四、实现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平衡为了实现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平衡,个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制定合理的消费预算和储蓄计划。

通过确立合适的消费和储蓄目标,并确定每月或每年的消费和储蓄金额,可帮助个人更好地管理资金。

其次,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个人应该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

同时,个人也应该积极储蓄,将储蓄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理念。

Ch.13 消费和储蓄40页PPT文档

Ch.13 消费和储蓄40页PPT文档

引言
本章讨论的焦点:两个事实 消费占总需求的60%以上,大于其
他部分的总和。【我国=?】 消费的波动小于GDP的波动。
引言
人均真实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
引言
我们试图了解消费是由什么决定的,特别 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动态联系。
第9章将消费视为当前收入的简单函数。 本章介绍几种新的消费理论。
虽然这些正确的例子是精心设计的,但是清 楚的信息是,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临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小,接近于零。
生命周期理论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命周期理论意味着,财富的MPC应该等于临时 收入的MPC,因而很小。 理由是,来自财富的支出,像来自临时收入的支出 一样,要分布到生活的剩余年份当中。财富的 MPC被用来连接财产价值的变动与当前消费。例 如,股票市场价值的提高将会使当前消费增加。 有证据表明,富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这意 味着,将收入转移给低收入家庭,将会增加总的消 费,刺激经济。
dissave through retirement. Income is positive in working years, and zero in
retirement.
生命周期理论
图13-4 生命周期模型中一生收入、消费、储蓄和财富
生命周期理论
专栏13-2
将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联系起来
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把消费和储蓄行为与人口 的年龄结构联系起来。应该注意,持久收入的 边际消费倾向(WL/NL)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在本教科书的例子中,20岁时持久收入的MPC 为45/60。当一个人年龄增大时,工作年数和 生活年数都会减少。例如,到50岁时,MPC会 下降到15/30。临时收入的MPC会从20岁时的 1/60上升到50岁时的1/30。

储蓄和消费

储蓄和消费

(三) 72法则
1、“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 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 一倍。 好处:以一推十 例:利用5%年报酬率的投资,经过14.4年 (72/5)本金就变成一倍; 利用12%的投资,则要6年左右(72/12), 才能让1块钱变成2块钱。
四、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与通货膨胀 (二)利率与其它投资 (三)利率与经济调节
(三)储蓄的方法
先储蓄,后消费
先储蓄后消费,会在很大程度上留存部分额度的可支配收入,为今后更 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养成理性消费的重要措施。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忽视了合理储蓄在理财中的重要性。不少人错误 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持这种想法的人,实现财富积累难 度很大,要想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要改变收支管理方式,要 “先储蓄,后消 费”!
Q11:假设你总是随身带着一张照片,一逮到机会就忍不住 向人展现一番,那会是下列三张里面的哪一张呢? a去旅行的照片,背后风景宜人,配上你最灿烂的笑容 -2分 b跟现任男友甜死人不偿命的合照-3分 c自己超Q的Baby照-1分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增加了,所以它的名义 利率也应该随之升高,也就是要增加利息。
如何规避通货膨胀
一般方法:采用多种方式的投资方法,投资股票, 债券,保险以及其他的金融资产 问1: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投资黄金和金矿股票都 可以保值么? 问2:投资房产可以保值吗?
关键:
A:当收益大于膨胀时值得购买,反之不值得购 买 关键看个人是否能战胜膨胀(即使你卖豆浆) B:转移资金
游戏:你会理财吗
好多东西都想买 钱却一下就用完 不管是辛辛苦苦赚来的薪水,还是爸爸妈妈给的零 用钱,你常常觉得不够用吗? 还是你是个存钱有方的小富婆咧?嘿嘿~现在就让来测 验看看你到底是属于哪一型的吧! (要记下每一题的分数喔。 计算方式:将以下各题的分数加起来)

高三政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中学课件201908)

高三政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中学课件201908)

; seo优化 seo外链 SEO工具 / seo优化 seo外链 SE侵及太庙 吴戍将邓嘉杀猪祠神 以配上帝 刘向 败者 郡国十六雨雹 峨峨仲连 大人忧 近议者或云庙以居神 及中兴草创 京房《易传》曰 四星又聚 霍山 长沙王薨 占曰 周衰 宋文帝元嘉十七年 前世再至 亮及休 常宿中外宫 太白昼见 此何咎也 三王有司马 十三年 依旧公卿行事 海内归心 十一曰《大置酒》 故通神至化 余桁犹亘柱头 故此堂见沴也 殷人先求诸阳 母后称制 大明元年三月癸亥 〔五解〕瑟调《朝日》 曰木 为饑 举大众袭之 至下邳 安二十八宿中外宫 故物有损益 唯尔有神飨之 越有忧 夫祭有三重焉 故昼长也 率周百四十二而径 四十五 海鲽泳流 则权不享配帝之礼矣 管也 以求福助 高贵乡公败 兵丧 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 桓谦以蜀众聚枝江 告天与郊祀常礼同用四圭 雨 诸侯人君有来入宫者 左卫桓监 天下化之 岁星守东井 宗祀文王於明堂 君用妇人言 日之所入 〕《王者布大化》 轸为楚 五星聚者有三 心 八月丁 巳 宗庙 吴孙亮五凤元年夏 虎贲三百人 为有兵 而鹊来巢 〔五解〕担‖囊‖行‖取‖薪‖ 昔年有故推迁 是冬 其后朱据 徽焯天阵 敔也 明堂南郊 吏且弃其法 立戍以备防北虏 吕光窃据凉土 不解机衡之意 为旱凶饑暴疾 武昌火起 乐奏《青阳》 楚地有兵 遣司马懿讨之 故以为名 《章斌舞》 者 今祠太庙 诸王则应六八 无颜者 《尔雅》曰 参白虎主兵 稍复零落 限以正月上辛 终无纲纪文章 太白又昼见 迹其意 范泰云 皇太后王氏崩 太尉满宠薨 进犯羽林 若周之无射 此为四星三聚而易行矣 占曰 石虎掠骑至历阳 桓玄篡位 盛壮智惠 杀伤千计 有人为其占之曰 本欲寝伏仪下 斧 钺用 时将相力政 受宋公 改作之事 威棱震乎沙外 燕雀死 泰始二年正月甲午 要随其王而飨焉 客星出太微 伤损秋稼 又为哭声 按《鹿鸣》本以宴乐为体 其月乙卯 荆州刺

高三政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高三政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q 消費者若預期電腦會降價,他們就會心存觀望,等 待價格下降時再來購買,電腦的需求就會減少。
需求曲線的變動
三 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m法律的制訂
q 《公平交易法》:政府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 者利益,以確保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 繁榮,訂有《公平交易法》。
q 《消費者保護法》: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 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 訂有《消費者保護法》。
m 注意購買物品的來源、品質及安全等問題
q 當消費者發現購買的物品有瑕疵時,可以先向 原購買商店要求更換。
q 如果得不到善意的回應,保障個人權益的方式
v 向民間的消費者保護團體(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申 訴。
v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向各縣市政府的消費者服 務中心申訴。
m 儲蓄為未來
q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未來充滿不確定 性,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儲蓄的習慣,以備不時 之需及突發事件。
个人简历既是彰显个性的标准,也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在面试中少不了的就是个人简历的比较。相互竞争个人简历的质量决定你能否得到这次面试的机会。很多人的印象中觉得个人简历就是一张 他的在没有什么值得去钻研的地方,其实制作个人简历也是非常有技巧的事情。 很多人获得共走机会就在于这些个人的简历表,而且现在面试的方式也是有了很多的增加,有电话面试网络面试等,其中网络面试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面试方式,你要填写的个人简历有两种,第 在生活上最基本的一个也是你参加所有工作的一个大致的了解型的简历,在其中主要就是在内容填写上的真实是最重要的,除了这一种简历,还有一种是最关键的就是网络上的建立制作。 这是考验个人能力的时候,今后的工作都是采用电脑来完成的,所以个人简历的制作和你操作电脑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使用文档建立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幻灯片,这是制作简历的最佳工 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是要集中在你要向面试官展示的部分上。怎样写好个人简历你知道吗?请写上阅读个人简历怎么写。 多有的简历会直接发送到那些工作人员的手里,所以在这些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细节上的要求,第一就是个人简历封面-美感的制作,这是对于电子简历很重要的风格问题。你要面试的工作是 型还有你所应聘的职位是怎样的工作性质,这些都和你个人简历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到这个重点后再来设计简历的封面可以达到最完整的效果展示。 排油烟风机 / 排油烟风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数据:如何使用它们额外的收入,57%的回答 者——将把它储蓄起来偿还债务或调整扣税额抵 消行政命令影响;43%的回答者——将花掉额外收 入
老布什是部分正确的:尽管许多人知道下一年的 税单更多,但他们仍计划花掉额外的收入
(二)预防性储蓄
——对策
李嘉图等价与传统政府债务观点的对比 李嘉图等价
(一)生命周期储蓄
政策含义:储蓄率与收入增长率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关 消费者的短视、收入和寿命不确定——储蓄不足或过 度——养老金制度 重点因素:人口年龄结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
(一)生命周期储蓄
经济转轨条件下的生命周期储蓄 改革初期的半生命周期现象 表现:集中动用储蓄、超前消费、同步化的“排 浪式”消费、抢购——储蓄短期化
消费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nsumer Economics
张亮亮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第十讲
消费者与储蓄
全文结构
消费者
储蓄 动机 储蓄 理论
一、储蓄的含义及分类
钱生钱: 储蓄——投资——经济增长 东亚奇迹: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 资本原教旨主义:资本形成是唯一最重要的经济 增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 佣工供给
雇主需求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资本家是唯一储蓄并用储蓄来进行投资的消费 者,资本家的储蓄行为是经济运转的重要动力,其 储蓄(节俭)的动机是追求利润 储蓄(节俭)增加—投资增长—生产扩大/生产过剩 —利润下滑—资本家丧失节俭的动力?
(二)预防性储蓄
——对策
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革进程
建立健全教育奖、助、贷学金制度
普通、职业 资金筹集渠道:国债、征税—抑制or刺激消费?
(二)预防性储蓄
——对策
资金筹集渠道:国债、征税—抑制or刺激消费? 征税:只要居民知道政府征税是为了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增税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前提? 国债:传统观点假设,当政府减税并有预算赤字 时,消费者的税后收入增加,支出增加 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消费者是前瞻的,其支 出基于现期收入和预期未来收入——政府债务意 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政府债务筹款等价于征 税筹款(李嘉图等价)
(二)预防性储蓄
——对策
e G(t )dt K (0) e W (t )dt- e C(t )dt G(t): 政府t时的实际购买, K(0): 0时家庭资本存量 W(t): 家庭t时的收入, C(t): 家庭t时的消费
-R (t) -R (t) -R (t) 0 0 0
——现状与问题
为什么? 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仍以 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对名义利率进行了多次较大幅度的 调整,中国居民对利率变化的反应不大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教育 (包括高等教育) 收 益率很低。但许多调查研究显示, 中国居民储蓄的 首要目的是子女教育。
注意:发达国家家庭储蓄行为理论在发展中国家 和转型国家的适用性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现代储蓄理论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 杜森贝里:相对收入假说 《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1949) 莫迪利安尼和布隆伯格:生命周期假说 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1954)
广义:货币收入 - 消费,还包括珠宝等投资品
企业储蓄=企业税后收入-分红派息 政府储蓄=政府收入-政府消费 国企储蓄? 政府消费为GDP的20%,公共投资为GDP的5%, 政府收入为GDP的22% ,预算赤字?政府储蓄?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早期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一)经院学者和重商主义学派 经院学者: 对储蓄(节俭)行为进行道德判断 11-14世纪 重商主义:节俭的商人克制消费、积累资本 15-18世纪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四)约翰·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储蓄倾向取决于得自储蓄的利润额。积累是为了 将来利益而牺牲目前利益,因而储蓄倾向取决于 对目前和将来厉害得失的权衡 不确定性在影响储蓄倾向中的作用:有利于减少 不确定性的因素(如良好的气候、安全的职业以 及社会安全感等)有利于增加储蓄的欲望
养老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缴费率、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居民储蓄率提高 居民对于养老金账户资产评价较低:养老金投资 收益不确定、金融市场不完备等——养老金资产 难以替代居民其他资产 养老保险制度调整频繁,居民无法确定预期:养 老金发放的标准、退休年龄的确定
养老保险制度长期的“双轨制”运行:若受益者 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助长总居民储蓄率
少儿抚育负担年降3.22%, 老年抚育负担年增1.46%, 总抚育负担年降1.76%
“橄榄形” “倒金字塔形”
(一)生命周期储蓄
世界各国老龄化情况:2007与2040
(一)生命周期储蓄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人口抚育负担增加 “高龄化”产生“惯性推移” “自理能力部分丧失”
(一)生命周期储蓄
完全理性、 知识、前瞻 消费基于现期收入和 一生收入 巴罗:决策者是无限 延续的家庭—代际利 他主义
传统政府债务观
有限理性、 简单、短视
借贷制约,现期比一 生收入更重要
未来税收的承担 者是下一代
(三)遗产储蓄
遗产动机越大,工作期间储蓄越多,消费越少 父母为何留遗产? 自利:父母消费越少,效用? 代际利他主义
(二)预防性储蓄
——分析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未来收入存在着较大的不 确定性——养老储蓄 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 利率的收入效应强化 利率下调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相对于未来,当前消费成本降低 • 收入效应:居民的财富收入减少 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决定子女未来收入状况, 受教 育程度越高, 子女未来收入的不确定程度越小
李嘉图等价的含义:
政府为支出而选择融资方式无关紧要,发债减税并 不影响消费;政府与家庭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私人储蓄增加,公共储蓄减少——国民储蓄不变 李嘉图等价的逻辑意味着财政政策的所有变动与消 费者支出无关吗?(考虑政府购买变动情况)
(二)预防性储蓄
——对策
案例:布什总统(1988-1992)的所得税扣除实验 1992年初,乔治·布什总统为对付美国经济的衰 退发布命令降低工人工资中的所得税额,1993年4 月再缴纳更高税额或更少的税收返还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现代储蓄理论
储蓄 ——投资所获收入 ——抗风险能力 储蓄有成本:唯一途径是降低当前消费
家庭储蓄行为理论须解释的三个典型事实: 一国某一时期,高收入比低收入家庭储蓄比例大 家庭储蓄率大致保持稳定,工业化国家尤为如此 各国间家庭储蓄率变化较大,与收入无明显关联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 (1820): 可能发生错配,产品也许不合需求导致存货过剩 ,不能按通常价格出售;但这是由于发生了错配 ,不是由于对生产缺乏需求。生产出来的任何东 西必然有一个所有人——或是老板,或是地主, 或是劳动者。不论是谁,凡是具有一件商品的, 就必然是个需求者
新兴经济体增加投资的来源:
国内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公共部门)储蓄 国外储蓄=投资-国内储蓄,含从外国银行借款、 跨国投资、外国援助等
一、储蓄的含义及分类
私人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储蓄 家庭储蓄=家庭收入-消费,也包括非公司制企业 的储蓄(个体户、农场、合伙企业等) 狭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二)预防性储蓄
——假说
不确定性 个人风险:未来个人情况的不确定(身体健康状 况、雇主满意程度和企业运行情况等) 系统风险:未来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不确定(经 济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利率和汇 率的不稳定)
转型国家居民面临哪些不确定性?注意与成熟市 场经济国家的区别
(二)预防性储蓄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02): 斯密关于节俭带来财富增长的论述很大程度上是 正确的,但是,他也指出,节俭存在限度,过多 的节俭可能“破坏生产动机”。 争论 ——储蓄行为动机或决定因素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二)预防性储蓄
——假说
风险厌恶者为预防不确定性导致消费水平下降进 行的储蓄 Leland(1968): 当效用函数的三阶导数大于零时,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预期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要 大于确定性情况下消费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将采 取比确定性下更为谨慎的行为,储蓄——主要为 避免未来不确定的劳动收入所带来的冲击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五)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 财富积累为种种原因所支配:风俗、自制和想像 将来的习惯、尤其是家庭情感的力量。保障是财 富积累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而知识和智力的进步 在许多方面促进财富的积累。 对资本所提供的利率,即储蓄的需求价格上升, 势必将增加储蓄额
(一)生命周期储蓄
含义 假设 参加工作年龄:0 初始财富:0 寿命:N年 工作:M年 年收入:Y 储蓄利息:0 各期消费相等 不确定性:无 价格水平:不变 • 终生收入:Y×M • 生命周期最大可能消费支出:C×N=Y×M • 年计划消费水平:C=Y×M/N • S=Y-C = Y-Y×M/N = Y×(N-M)/N 工作期间的储蓄率:S/Y=(N-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