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特征的改变与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老年人用药安全

老年人用药安全

⽼年⼈⽤药安全以上临床研究以及⼗余年的临床经验显⽰:临床应⽤百赛诺,安全有效,值得推荐使⽤为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进⼀步验证和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了解药代动⼒学和耐受性,进⾏初步的安全评价Ⅰ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应⽤过程中加强监测,在更⼴泛的临床应⽤中继续评估安全性和疗效⼉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试验未发现不良反应及⽣长发育异常百赛诺?减少顾虑,医⽣安⼼治疗⽤法⽤量:治疗性⽤药:建议剂量25~50mgtid急性DILI:⽣化指标复常后,建议巩固1个⽉,再减量停药。

慢性DILI:⽣化指标复常后,建议与治疗药物联合持续应⽤。

如减量期间,肝功能指标反复波动,建议延长治疗时间。

预防性⽤药:常规剂量25mgtid,遇特殊病例,采⽤50mgtid抗肿瘤化疗患者存在⾼危因素,建议预防性⽤药,防⽌DILI发⽣,保障化疗顺利完成。

百赛诺推荐临床应⽤百赛诺?(双环醇⽚)《慢性⼄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THANKYOU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中国印刷⼤厦903电话:010-63310906传真:010-********邮编:100055BSN/12/07/WJL各位⽼师下午好,我是北京协和药⼚的学术推⼴专员。

今天我将⽤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各位⽼师分享⼀个临床研究,探讨⼀下百赛诺在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肝损伤中的应⽤。

有研究报道指出,⼀般⼈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伤,⽼年⼈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也引起了临床医⽣的⼴泛关注。

随着年龄增长,⼈体肝脏的体积和⾎供逐渐降低。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初晓艺林鑫)第一部分概述老年人一般指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的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

我国巳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4亿,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4.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

老年人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于青壮年。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当引起特别重视。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通常会发生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一)身体形态的改变老年人因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尤其是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出现老花眼。

机体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机体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神经系统的改变在神经系统,老年人大脑的重量较一般正常人减轻20~25%,脑血流量减少,大脑皮质和脑回萎缩,使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枢神经元递质合成减少。

脑内酶活性减弱,中枢神经系统有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药物在小剂量可产生治疗作用,常规剂量即可引起较强的药理反应,出现耐受性降低现象。

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脑功能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在心血管系统,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逐渐发生纤维样变化,心肌收缩力减弱,泵效率下降,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充盈受限制;心脏收缩期延长,使心肌耗氧和能量需要增加,对应激适应性降低;65岁老年人冠状动脉血流量较青年人下降约35%,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为维持脑血流量不变,肾与肝血流减少。

老年人用药特点和病例分析

老年人用药特点和病例分析

有关统计学资料: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 同时用药种类多少有明显的关系。如1981年 报告了对近万病例的统计(唐镜波):
同时用药种类 < 5 不良反应发生率 3.5 %
6∼10
10.0 %
11∼15
28.0 %
16∼
54.0 %
年龄与发生率:<60岁 6.3%;>60岁
15.4%
严峻现状:据统计,老年人中同时用药10种以上 者占%,其中%为不合理用药。 此后年龄增加10岁,不良反应增加3.3%
为什么?
(一)吸收
如地高辛、华法令、左旋甲状腺素遇考来烯胺, 则形成络合体,减少吸收。地高辛遇普鲁本辛, 则因肠蠕动减弱而吸收增多;遇灭吐灵(胃复 安),肠蠕动加快而吸收减少。
1.胃肠pH改变 西米替丁、H2受体阻滞剂使 pH上升,可增加阿斯匹林吸收,但可使四环素 生物利用度降低30%-40%。
(二)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蛋白结合时无药理活性,为储存状 态,饱和后可被他药置换。有些结合率高 的药,如治疗甲亢的硫脲、口服降糖药甲 磺丁脲(结合率98%)、抗凝剂华法令 (结合率99%),如因他药置换而结合率 降低,则血浓度可骤升 (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减少)
(三)代谢影响
多数药物在肝内水解(变脂溶为水溶、分解 解毒),以利自肾排泄
老年人即使没有疾病的影响,冠脉血流量 就比年轻人约低35%,相对缺血。加上心 肌老化及起搏传导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原 本就有起搏传导缓慢的趋势,洋地黄的正 常药效作用即可使其进一步加重。因而, 老年人的洋地黄治疗窗更小。如果同时使 用利尿剂,引起电解质失常,则洋地黄毒 性反应的出现率必将进一步增高
老年人用药特点和病例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达一亿以上。60岁以上 者在一些社区已超过人群14%。对老年人 的医疗保健是社区医院的重要任务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XXXXXX)第一部分概述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通常会发生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一)身体形态的改变老年人因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尤其是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出现老花眼。

机体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机体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神经系统的改变在神经系统,老年人大脑的重量较一般正常人减轻20~25%,脑血流量减少,大脑皮质和脑回萎缩,使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枢神经元递质合成减少。

脑内酶活性减弱,中枢神经系统有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药物在小剂量可产生治疗作用,常规剂量即可引起较强的药理反应,出现耐受性降低现象。

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脑功能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在心血管系统,老年人心血管功用的退化首要施展阐发在心肌萎缩,逐渐发生纤1维样变化,心肌收缩力减弱,泵效率下降,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充盈受限制;心脏收缩期延长,使心肌耗氧和能量需要增加,对应激适应性降低;65岁老年人冠状动脉血流量较青年人下降约35%,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为维持脑血流量不变,肾与肝血流减少。

血管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多伴有血管壁脂质沉积,易发生心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血栓等。

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下降,故老年人血压常升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脏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易发生组织器官的供血障碍。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器官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

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肺部的换气功能下降,肾脏的排毒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降低,消化系统吸收能力变差。

2.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3. 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下降导致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累积,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4. 营养吸收和利用能力减弱:老年人的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同时,身体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也降低。

5. 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问题,易导致骨折。

6. 肌肉量减少和力量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可能导致行动不便和跌倒风险增加。

7. 认知功能变化:老年人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变化,严重时可发展为痴呆。

8. 慢性疾病多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了解这些生理特点对于老年患者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疗工作者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适当的生活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病的特点及诊治原则

老年病的特点及诊治原则

老年人 由于免 疫功能 减退
并发症多 ⑴感染
在慢性心衰 心肌梗死 脑卒中 慢性支气管炎 重大手术 股骨颈骨折等 疾病的基础上
容易并发呼吸道、 胆道及泌尿系统感染
经过广谱抗生素治疗又易 发生真菌双重感染。感染 既是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 又是其重要的死因。
⑵水 电 解 质 紊 乱
老年人组织器官萎缩,虽细胞 外液无明显减少,但细胞内液不仅 绝对量减少,而且在体液中所占比 重明显降低约15%。同时,内环境 稳定性差、代偿能力减退,只要稍 有诱因, 如利尿、大汗、中暑、缺 水等,就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容 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
“个体化原则”
老年病科医生要求应是全科医 生,用药强“个体化原则” ,老 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且各器官 功能衰退 ,在选用药物的种类、 剂量时要慎重考虑。避免照猫画虎
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
近年来,对一些老年病,如心、 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 症及肿瘤等,陆续报告了一些循证医 学的最新证据,迄今,Cochrane协作 网已完成系统评价3000余篇,在研的 还有2000余篇,为我们选择有效的治 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老年人运动系统的改变
1、肌肉。随着年龄增大,肌肉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肌肉变得松弛, 容易疲劳,因而老年人耐力减退,难以坚持长时间的运动。
2、骨骼。骨骼中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盐增加,致使骨的弹性和韧性降 低,因此骨质疏松在老人中也较多见,且易出现骨折。
3、关节。由于关节面上的软骨退化,还易出现骨质增生、关节炎等疾 病。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多病共存 容易误诊误治
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每位老年人平均患有 6 种疾病。
北京医院统计60-69岁组人均患 9.7种疾病,90岁以上11.1种,

老年人用药禁忌

老年人用药禁忌

老年人用药禁忌老年人疾病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起病隐袭,症状多变;病情难控,恶化迅速;多种疾病,集于一身;意识障碍,诊断困难;此起彼伏,并发症多1.受益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

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

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

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

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

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

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

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

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

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

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

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适宜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摘要】随着老年人的年纪越来也大,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出现了衰老的症状,免疫能力、身体代谢等都大不如前。

本文从分析老年人的吸收、代谢等能力出发,考虑了老年人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服用安眠药和抗生素以及止痛药等方面阐述老年人的正确用药,并总结出合理用药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日渐明显了。

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会出现衰退,自然而然地会患上很多疾病,那老年患者用药的机会也会很大,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损害也会因此而明显增加。

因此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1 现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21世纪可达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的25%[1],但其消耗处方药数量却占33%,其中不合理用药占25%[2]。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种—6种。

因此,由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发表的资料:50岁~60岁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4.4%,61岁~70岁为15.7%,71岁~80岁为18.3%,80岁以上为24%。

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率的25%左右。

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经临床研究表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效学方面的原因[3]。

因此,需了解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才能合理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老年人的特点2.1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其基本特征为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因性、危害性。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老化衰退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器官应激能力衰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生理特征的改变与合理用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重要器官都会发生明显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的不同程度的变化、衰退。

因此,老年人要合理用药。

这些变化有:
(一)神经系统
衰老时,老年人的中枢神经会有某种病理变化的缓慢发展,脂褐质、淀粉样蛋白、丝状物等沉积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周围,使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直至丧失,出现从对近期的记忆受损,逐渐发展到痴呆状态。

老年人神经系统的改变对用药的影响,有:
(1)因记忆力变差易引起服药差错。

对需要有稳定血药浓度的药物常会因漏服而出现病理症状,或因多服而出现毒副反应。

(2)对神经系统有毒性的药物应慎用,因其毒性往往增加。

(二)心血管系统
衰老时,胶原和淀粉样蛋白在心脏沉积增多,使老年人的心脏血管硬化,使动脉壁的膨胀性降低,心室充盈的顺应性受损,每搏输出量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房性心律失常增多,应激时调节最大心率的能力下降;心肌细胞的收缩力、收缩速度和氧耗均下降。

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心脏血管硬化会使外周阻力升高,心输出量下降,表现为血压有较高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不高或反而降低,脉压增大。

而调节动脉压的压力感受器就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上,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对用药的影响,有:
(1)慎用降压药和利尿剂,以避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应注意甲亢和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控制,并注意输液用量。

(3)肾脏
衰老时,老年人会出现肾血管硬化和萎缩,使肾脏重量减轻。

肾小球减少约30%,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0岁后每年约降低1 ml/min。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内环境适应机
制。

当老年人在急病和重病时,易伴有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老年人肾脏的改变对用药的影响,有:
(1)对需经肾脏消除的药物应调整剂量。

(2)应密切注意观察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以防止其紊乱。

(四)消化系统
衰老时,会使老年人的味觉减退,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而使体内pH升高;肠黏膜的表面积减少,肠蠕动减慢,易造成便秘和肠道憩室;同时,肝组织重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肝血流量也会减少,每年约减少0.3%~0.5%。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改变对用药的影响,有:
(1)慎用易引起便秘不良反应的各种药物。

(2)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必需时需调整剂量。

(五)呼吸系统
衰老时,老年人的肺泡小管周围的弹性纤维束变细,使肺的弹性回复性能降低,顺应性降低而残气量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清除能力和清除其他环境致病物的能力降低。

(六)血液系统
衰老时,老年人的造血组织的总量会有所减少,但血液成分的变化不明显。

红细胞数量和寿命无变化,但白细胞数量稍有减少。

白蛋白数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球蛋白则升高,使血沉加快。

骨髓祖系红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减弱。

老年人血液系统的改变对用药的影响,主要为慎用有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药物。

(七)免疫系统
衰老时,老年人的胸腺萎缩,胸腺激素分泌减少到血液中难以检出,而使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下降;同样,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B细胞的能力也减弱,因而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也多有下降。

因此,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下降。

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应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