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教学内容
老年病学教学大纲

老年病学教学大纲老年病学教学大纲:关注老年人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老年病学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医学生对老年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老年病学的定义和意义老年病学是研究老年人特有疾病和老年人群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的学科。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易患多种慢性病和老年综合征。
因此,通过老年病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医学生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对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老年病学教学内容1.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包括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等。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此外,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也需要引起重视,如孤独感、抑郁情绪等,这些都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2.老年常见疾病的教学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教学应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可以让医学生对这些常见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治疗方法。
3.老年综合征的教学老年综合征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表现。
如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
对于老年综合征的教学,应包括其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老年综合征的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对老年人群体的整体护理水平。
三、老年病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老年病学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对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
而实践教学则可以通过临床实习、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参与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2.团队合作与跨学科交流老年病学的教学应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
老年病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如内科、神经科、心理学等。
老年护理学重点范文

第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如肺活量减少、心脏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老年护理学要关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睡眠等,以维持老年人的生活功能和身体健康。
第二,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常常会面临身体衰老、亲人离世等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
老年护理学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交流,培养积极的心态,帮助老年人应对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第三,老年人社会特点。
老年人通常会经历退休、子女独立等社会角色的变化,容易感到失落和无助。
老年护理学要关注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提供社会支持和服务,帮助老年人重新找到社会角色和价值,增强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
第四,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老年护理学要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如合理用药、定期检查、饮食调理等,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五,老年人护理技术。
老年护理学要教授护理人员有关老年人护理的专业技术,如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皮肤护理、体位转换技巧、康复护理等,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和舒适。
第六,老年痴呆护理。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对老年人及其家庭造成很大负担。
老年护理学要关注老年痴呆的护理,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认知训练、情绪疏导等,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七,老人护理的伦理问题。
老年护理学要教授护理人员有关老年护理伦理的知识,如尊重老年人的权益、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保密性等,倡导尊老爱老的价值观,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总之,老年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重点在于提供综合护理措施和服务,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以上所述只是老年护理学的一部分重点,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老年护理的需求不断提高,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护理员培训

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医疗及心理护理,护理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首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身体机能逐渐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会逐渐减弱,身体活动能力减退。
他们的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免疫力也会减弱,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员需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及营养摄入,注意避免疾病传播,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其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失去亲友,陷入孤独的境地。
他们对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担忧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护理员需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烦恼和忧虑,给予他们关爱和安慰。
同时,护理员还可以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此外,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也会出现下降。
他们的大脑功能会逐渐减退,记忆和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敏锐。
这也意味着老年人容易出现遗忘、迷路等问题。
护理员需要耐心引导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照顾老年人时,护理员需要做好记录和提醒工作,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最后,老年人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老年人需要接受关于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员需要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准确和有用的健康指导。
总结起来,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需要特殊的护理关注。
护理员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及需求,提供合适的医疗和心理护理。
通过专业的培训,护理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
老年学教学大纲

老年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老年学是一门涉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老年人的特点、需求以及如何进行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2. 掌握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基本技能。
3. 了解老年人的疾病与护理方法。
4. 提升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生理衰老的特点- 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运动锻炼和养生保健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注意力转移和情绪调节- 孤独感和失落感的疏导-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 老年人生活照料- 日常起居和个人卫生- 饮食搭配和营养均衡- 睡眠质量和环境舒适4. 老年人疾病与护理-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护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2.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 个案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老年人护理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护理操作考核: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3. 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关于老年人护理的报告,以检验其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料1. 教材:《老年学教程》2. 参考书目:《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南》、《老年人生活照料手册》3. 实践工具:医用护理器械、模拟老年人假体七、教学后记老年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帮助他们提升护理技能,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准备。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医德医风的优秀医护人员,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案例完整版文档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组织细胞数量减少老年人肌肉肝肾等组织器官细胞数减少脂肪细胞明显增多机体代谢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减少生物活性下降如免疫功能低下抗氧化机能减退容易发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易出现皮下出血血栓痔疮等疾病活动增加以后常感到呼吸急促说话过多时也会气促食欲减退肾功能下降等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者:孙孟军
第2页/共4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教学案例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教学案例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教学案例
注老老(老( 老((老因治老(注(组活后老((老(老(老老(意年年2年2年22年工疗年1意1织性常年26年6年2年年2)) )))))))))力 人 人 人 人 人 作 , 人 力 细 下 感 人 人 人 人 人思思 你思李李思意意思你明生生生生生原但生明胞降到生生生生生脂下升维维 应维某某维志志维应显理理理理理因是理显数,呼理理理理理特特该特现现特、、特该肪 降 高减心心心心心经李心减量如吸心心心心心点点 提点在在点气气点提退理理理理理常大理退减、急理理理理理细 , ,1组供出出质质供,的的的的的饮爷的,少免促的的的的的.思思 思思思哪现现与与哪对教教教教教酒觉教对、疫,教教教教教胞 如 易织老维维 维维维些哪哪性性些新学学学学学和得学新老功说学学学学学表 表表 表 表护些些格格护明 、 出细年生案案案案案吸子案生年能话案案案案案达达 达达达理生生特特理事例例例例例烟女例事人低过例例例例例不不 不不不显免现胞指理理点点指人物,是物肌下多够够 够够够导、、导接运不接肉、时增疫皮数的准准 准准准,心心,受动愿受、抗也确确 确确确帮理理帮多功下量生能时意能肝氧会。。 。。。助特特助力间照力、化气李点点李、能出减理较少顾较肾机促某??某慢,他慢等能、机低血少特及及,并,,组减食家家体 下 、、点学且情学织退欲属属习患绪习器、减度度代 、 血老和有很和官容退过过思糖差思细易、谢 抗 栓年这这考尿,考胞发肾段段所 氧 、人时病也时数生功时时间不间减心能2期期0需 化 痔肌稍愿稍少律下年??长意长,不降,的 机 疮肉即住即脂齐等近生 能 等、感院感肪、。期到。到细血出物 减 疾肝疲疲胞压现劳劳明升了活 退 病、等等显高消性 、 、肾。。增,瘦多易,物 容 活等、出看机现东质 易 动组体皮西代下含 发 增织模谢出糊量 生 加器所 血的需、症减心以官的血状生栓,少律后细物、家,不常胞活痔人性疮及生齐感数物等亲质疾朋物、到减含病劝活血呼少量、导减活其性压吸,少动住,增院生加进物以行
养老护理培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分析

养老护理培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护理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进行养老护理工作,了解和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帮助养老护理培训者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实践。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生理机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例如,老年人的肌肉强度、骨密度和反应能力都会减弱,导致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下降。
2. 慢性疾病多发: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免疫力减弱: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老年人常常因为子女独立出去工作或生活而感到孤独。
他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以减轻孤独感,增加生活的乐趣。
2. 心理压力:老年人可能会面临退休、生活变化、疾病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培训者应该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问题。
3. 自我认同: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降低,尤其是在面对生活能力的下降、依赖他人照料的情况下。
培训者应该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培训技巧与策略1. 个体化的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训者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护理计划。
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关怀,帮助他们维持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2. 沟通与交流:培训者应该善于倾听和沟通,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老年人的信任感。
3. 心理支持与关怀:培训者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状态。
通过鼓励和赞美,增强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护理技巧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护理技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解老年人的特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护理,对于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护理技巧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代谢率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率明显下降,这导致他们对能量的需求减少。
因此,老年人需要调整饮食,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以减少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2. 免疫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定期接种疫苗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另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保持整洁等,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3.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许多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比如肺功能、肾功能和视力等。
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延缓器官功能的退化。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会面临亲人的离世或朋友的减少,这导致他们经历孤单和孤独感的增加。
因此,陪伴老年人,与他们交流互动,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对于减少他们的孤独感非常重要。
2.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因为身体衰弱或功能受限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与他们分享积极的经历和回忆,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活动和爱好,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记忆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可能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与老年人交流时,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理解,提供帮助和提示,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三、老年人的护理技巧1. 提供适当的营养:老年人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来维持健康。
丰富多样的饮食计划,包括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有助于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
2. 鼓励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合他们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体力和心理健康。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
老年护理学是指专门研究老年人护理的学科,其内容涵盖老年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知识,为提供老年人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提供理
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老年护理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老年人护理。
1. 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特点主要包括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心血
管系统功能减退等。
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点,需要特别注意老年人
的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以保持其身体健康。
2. 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孤独、沮丧、焦虑等。
在老年护理中,重
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给予老年人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
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3. 老年人社会特点
老年人社会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孤立、身心不适等。
为了满足老年人
对社会的需要,需要建立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提供老年人适宜的
社会参与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 营养与老年护理
老年人营养需求与年龄增长有关,需要合理搭配饮食,摄入足够的
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保持全面平衡的饮食结构。
合理的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组织自然老化,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新陈代谢过程变慢,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好静不好动,活动相对减少,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老化的发展。
因此,老年人及时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能有效地增进健康、减缓衰老过程,起到延年益寿的良好作用。
一、神经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生理机能也发生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感受器退化、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表现在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恢复速度减慢等。
中枢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神经细胞萎缩和死亡。
老年人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3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减慢10%,因而使神经肌肉活动能力受影响,表现单纯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变慢,运动时延长。
65岁的老年人反应时比20岁年轻人延长了50%。
老年人由于脑干和小脑中细胞数量减少,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逐渐降低,小脑皮质B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降低,加上外周本体感受器机能下降,限制了精确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导致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减退,容易跌倒。
由于脑动脉硬化和椎动脉血流受阻,老年人中有15%~24%的人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其反应时较不锻炼的老年人短。
连续20年体育运动的老年男子的动作反应时与20岁无运动的青年男子相似或更快。
因此,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在某程度上能延缓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物学衰老。
二、运动系统(一)骨骼肌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其特征是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尤其是下肢肌的快肌衰退更明显。
伴随着肌肉体积的减小,肌肉力量也下降。
因而老人的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动作速度下降。
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大力量的下降为18%~20%,并认为肉力量下降的速度与肌肉活动情况有关。
经常进行抗阻训练,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
例如,以80%最大肌力进行抗阻练习,屈膝力量和伸膝力量都增加,随着力量的显著增长,肌纤维也产生适应性肥大。
老年人运动训练引起的力量变化和年轻人是相似的。
老人进行步行或慢跑训练,可选择性地使I类和II a类肌纤维横断面增大,毛细血管和肌纤维比值、毛细血管的数目、密度增加。
线粒体增大、增多.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加。
(二)关节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性逐渐变差。
衰老常伴有胶原纤维降解,关节软骨厚减小及钙化、弹性丧失,滑膜面纤维化、关节面退化。
骨关节的变性会使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受限制。
但老人的骨关节炎是衰老的结果还是反复损伤(引起病理性变化)的结果尚未清楚。
体育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的退行性变化,保持关节韧带的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老年人的动作保持一定的幅度和协调性。
据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太极拳练习的老年人脊柱外形多保持正常,脊柱活动功能较一般人好,脊椎椎体唇样增生的发生率大大低于一般的老年人。
(三)骨骼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较普遍发生的现象,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更普遍。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极易发生骨折。
据第14届国际老年学术会议(1989)报道,绝经后的妇女至少有1/4人发生骨质疏松,70岁以后其中40%发生过骨折。
骨质疏松症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女子约从30岁开始骨中矿物质逐渐丢失,而男子约从50岁才开始。
麦卡阿特尔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骨矿物质的丢失及多孔疏松,会导致骨质量减少30%~50%。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引起骨密度和抗张强度下降,使骨折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脊柱、髋部、腕部是骨折的易发部位,而髋部骨折在老年人尤为多见。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性别、性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消化功能低下导致钙吸收障碍、运动减少、吸烟、酒精、咖啡因及遗传等综合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负钙平衡,使骨中的矿物质含量减少。
运动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坚持经常负重运动不仅能阻止骨质的丢失,而且还能增加骨矿含量,增加骨矿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达到矫正变形、改善关节功能、增加柔韧性、增强肌力和耐力、保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性、防止摔跤,从而减少骨质疏松和发生骨折的危险。
但是,单纯运动还不能完全代替雌激素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Koha(1998)报道,激素替代疗法加运动对于增加总体骨矿密度比替代疗法更有效,尤其是增加腰椎部、髋部大转子的骨矿密度,且能减少脂肪积累。
研究也表明,在运动的基础上,适量增加ca2+的摄人,再加上激素的调节,三者联合应用,可产生互补作用。
健骨运动配合钙剂补充可抑制骨矿的丢失,对绝经期女性骨量的维持起主要作用。
绝经前期的妇女每天应需补钙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每天应需补1500毫克。
运动时骨密度的增加受负荷方式、骨骼局部应力及运动量等因素影响。
负重运动能增加负重骨的骨质量,使骨骼变得粗壮;没有负荷应激时则骨质减少。
即使是80岁老人,坚持每日步行1英里(1英里--1.609公里)也能有效地减少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而在失重状态下工作的宇航员,骨矿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但是,非负重运动(如游泳、自行车运动)与负重项目(如跑步、举重)相比,对负重骨的影响则较少。
骨骼局部应力负荷与骨质量关系最为密切。
骨骼承担的压力负荷越大,能够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使骨生成增强。
例如,专业网球运动员运动侧前臂的桡骨骨矿含量较对侧高30%以上。
另外,机械压力负荷重复作用于某一骨骼的运动,也能增加该骨的骨密度。
如长跑者跑步时下肢所承受的重复压力负荷很大。
所以下肢骨和肌肉均较一般人粗壮有力。
三、心血管系统衰老使氧运输和氧摄取的能力都下降。
最大摄氧量约在20多岁开始,以每年0.4~0.5ml,(kg·min)速率递减,到65岁时下降近30%~40%。
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表20—2)。
研究发现,如果坚持体育活动,体成分又保持不变的话,最大摄氧量递减率为每年o.25ml/(kg·min)。
无训练者的最大摄氧量递减率是有训练者的两倍。
所以过于肥胖或活动少的人将会加快最大摄氧量的下降速率。
(一)心率随着年龄增长,静息时心率的变化很小,而最大心率却下降。
25岁的青年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一年龄) 为195次,分,而65岁老人则下降到155~160次/分。
老年人最大心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传至窦房结的神经冲动减少所致。
(二)心输出量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心脏容积仍保持不变,但静息时的每搏输出量减少,在力竭性工作时老年人的每搏输出量比青年人少10%一20%。
这反映了伴随衰老过程,老年人心肌细胞萎缩、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左室舒缩功能减弱、心肌灌血不足及收缩力下降。
由于最大心率的降低和每搏输出量的减少,所以心输出量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65岁老人的最大心输出量为17~20L/min,比25岁的青年人低30%~40%。
大血管和心脏弹性随年龄增长而减低。
血管硬化增加了血流的外周阻力,增大了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肌的摄氧量增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肌缺氧。
外周阻力较高也使安静时和最大运动时的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甚小。
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明显减退,所以在剧烈运动时,老年人的心率和血压会急剧增加,成为心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动静脉氧差最大动静脉氧差随年龄增长而趋向减少,65岁老人的动静脉氧差仍可达140~150ml/L。
其减少的原因可能与体能水平下降、动脉氧饱和度下降、肌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外周血流分配不足、组织中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减弱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组织毛细血管数量下降及肌纤维萎缩,使毛细血管数量与肌纤维比值减小以及酶活性下降,所以氧利用率下降。
研究证实,缺乏体育活动与衰老本身都能导致老年人心血管机能下降。
适宜的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血管机能。
耐力训练可使老人的心脏机能和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进行耐力训练后,老年男女的最大摄氧量分别增加了19%和22%,增加程度与年轻人相似。
总而言之,运动对老年人来说受益最大的器官是心肺功能系统。
老年人经常练太极拳、长期散步锻炼能使静息心率减慢、动脉血压降低,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增加,心电图s_T段异常发生率降低。
四、呼吸系统衰老伴随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不良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为肺泡壁变薄、肺泡增大、肺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肺组织的弹性下降、呼吸肌无力等,从而导致肺泡扩散的有效面积减小,肺残气量增加和肺活量的下降。
因此,在剧烈运动时,只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肺通气量,而不是依靠呼吸深度的增加。
静态和动态的肺功能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等机能指标呈现进行性下降。
有资料表明,老年男女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分别以每年大约32毫升和25毫升的速度下降。
老年男性第一秒时间肺活量从正常的82%下降到75%左右,女子则从86%下降至略少于80%。
虽然随衰老的产生使呼吸系统机能下降,但65岁的健康老人仍具有相当程度的肺通气贮备。
有氧训练可使老年人的肺功能能力提高,使最大通气量增加,其增长速度与心输出量的增长相适应。
坚持体育锻炼能抑制与衰老相关的肺功能下降。
五、血液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液出现浓、黏、聚、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之为高黏滞血症(HvS)。
高黏滞血症可使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液流变发生异常,直接影响到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黏稠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压积、血浆黏度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纤维蛋白原增加,而纤溶能力下降,使血浆黏度增加。
另外,机体造血机能下降会使血液中年轻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衰老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过氧化脂质在体内不断积聚以及血管的硬化等因素都引起血液黏度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是影响血黏度和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衰老过程的发展,红细胞膜弹性下降、血沉增加,导致变形能力下降。
血液黏度的升高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流变性降低,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心输出量、有氧能力及清除代谢产物等机能都将减弱,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运动锻炼使纤溶能力增强,对于增强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黏度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长期进行冬泳、门球、太极拳、长跑、散步和舞蹈等锻炼均可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良性影响。
这对改善老人高黏血症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六、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显著降低。
表现在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和活性的下降、T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水平、受体表达、信号传送及细胞毒作用等下降。
尤其是T细胞功能受到的影响更明显,功能性T 细胞数量下降及T细胞亚群比值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