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小车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1.1 背景介绍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小车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智能移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等领域。

智能小车能够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并通过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与导航,从而实现自主移动、避障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1.2 目的说明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个具有高效、精确的智能小车系统,具备可靠的环境感知和智能导航能力。

通过开发一个全面的硬件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算法,实现智能小车在各类环境下的自主运动、智能决策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二、问题分析2.1 已有解决方案的不足目前市面上已有智能小车产品,但存在以下问题:- 感知能力有限,难以对复杂环境进行准确识别和判断。

- 导航算法缺乏优化,遇到复杂路况时容易出现决策错误。

- 系统稳定性不足,存在故障和失控的风险。

- 硬件成本较高,限制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普及与推广。

2.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实现精准的目标检测、障碍物识别和位置感知。

- 开发高效优化的导航算法,提高智能小车的自主决策能力。

-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智能小车能够安全运行。

- 降低硬件成本,提供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系统架构设计本项目的智能小车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电机驱动器等组件,软件包括环境感知、导航算法、决策与执行等模块。

3.2 环境感知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对环境进行感知,利用激光数据和图像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地图构建和位置估计等。

同时,结合传感器数据进行障碍物识别和道路检测。

3.3 导航算法基于环境感知结果,设计优化的导航算法,包括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策略。

通过考虑路况、避障和优化路径等因素,实现智能小车的自主导航。

3.4 决策与执行根据导航算法给出的路径和控制指令,智能小车可以实现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

通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搬运、运输等功能。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⑴研究背景智能小车是一种结合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交通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智能交通的需求增加,智能小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关注。

⑵研究意义智能小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在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道路状况,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⑴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能够自主行驶的智能小车,具备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功能。

⑵研究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与制造:包括选用适合的底盘、驱动系统、传感器等,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包括导航系统、避障算法、控制算法等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小车的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智能小车的功能和性能,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与方案⑴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制造和测试一个具体的智能小车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⑵研究方案●硬件设计与制造:选用合适的底盘和驱动系统,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智能小车平台。

●软件设计与开发:设计和实现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避障算法和控制算法,建立小车与人机交互的界面。

●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在不同环境下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评估其导航准确性、避障能力和控制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⑴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设计和制造一个具备自主行驶功能的智能小车,并实现其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关键功能。

⑵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的智能算法:设计优化的导航算法和避障算法,提高智能小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创新的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小车的精准控制和精准定位。

●创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动驾驶车辆,它能够通过感知环境和处理数据,自主决策和控制行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小车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智能小车的开题报告,讨论研究背景、问题陈述、目标和方法等内容。

2. 研究背景智能小车的开发和研究源远流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感知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小车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小车在无人驾驶、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智能小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智能小车需要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并提取关键信息。

其次,智能小车需要具备决策和控制能力,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安全地控制行驶。

最后,智能小车需要具备良好的软硬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和适应不同的场景。

3. 问题陈述基于上述的背景和挑战,我们将提出如下的问题陈述:•如何实现智能小车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实现智能小车的决策和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安全地控制行驶?•如何设计智能小车的软硬件系统,使其能够稳定运行和适应不同的场景?4. 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智能的小车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自主感知环境: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包括道路状况、障碍物等。

2.自主决策和控制:基于感知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能够安全地控制小车的行驶。

3.软硬件系统设计:设计智能小车的软硬件系统,使其运行稳定,并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5.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1.传感器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实现小车的感知能力,并将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决策和控制能力。

3.软硬件系统设计:设计和搭建小车的软硬件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

智能小车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可以大大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是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主要负责小车的横向运动控制。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需要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终控制车辆的转向和偏移量。

因此,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对于智能小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结构;2. 传感器系统的设计,包括使用的传感器种类、位置和数量等;3. 控制模型的建立,包括横向运动模型、转向模型和偏移模型;4. 控制算法的研究与设计,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5. 系统实现,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和搭建、软件程序的编写等。

三、研究意义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实现智能小车的横向运动控制,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理论上分析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并建立横向运动模型、转向模型和偏移模型。

然后根据模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并进行程序设计和硬件平台的搭建。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性能指标,优化算法和控制模型,最终实现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五、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智能小车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够实现车辆的稳定运动和转向控制;2. 在传感器系统、控制模型和控制算法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交通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3. 综合性能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包括控制精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公共交通车辆是城市公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和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载智能终端系统成为优化车辆运营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本项目选择设计一个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和车载终端系统的配合,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行驶轨迹记录、乘客信息管理等功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设计和实现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车辆监控通过安装GPS定位设备和GPRS通信模块,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

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运行数据可以通过后台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查询。

2.行驶轨迹记录通过车载终端系统实时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对车辆行驶情况进行分析和查询。

3.乘客信息管理通过车载终端系统将乘客信息上传到后台管理平台,实现对乘客信息的管理和统计。

乘客可以通过车载终端系统进行刷卡乘车,系统自动记录乘车信息。

本项目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硬件原型并实现相应软件功能。

主要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QT图形界面设计和数据库处理,开发轨迹记录、车辆监控、乘客信息等核心模块。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项目的预期成果是一个完整的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包括硬件原型和相关软件模块。

该系统可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行驶轨迹记录、乘客信息管理等功能,方便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该系统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问题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四、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可行性较高。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相关产品,并且该系统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基本技术已经成熟。

在短期内,通过技术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市场调研,可以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

此外,本项目所需资金相对较少,不需要大量设备和设施支持。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行性良好。

五、总结本项目选择设计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系统,旨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水平。

通过车辆监控、行驶轨迹记录和乘客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和服务优化。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种通过自主导航和感知环境的能力来实现移动的车辆。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任务,如自动驾驶、物流仓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我打算开发的智能小车,并说明开发的目的、背景和方法。

2. 项目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小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智能小车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行动。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实现对道路和障碍物的识别,进而做出安全的行驶决策。

本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小车,通过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这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优化物流效率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开发方法3.1 硬件平台为了实现智能小车的功能,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

考虑到成本和灵活性,我计划使用树莓派作为主控板,搭配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3.2 软件设计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感知和决策。

感知部分主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输入,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

决策部分根据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规则引擎,进行决策和控制小车的行为。

在感知部分,我们将利用摄像头获取车辆前方的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道路和障碍物的识别。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来检测车辆周围的距离和障碍物。

在决策部分,我们将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训练小车的行为模型。

通过给定的输入信息,小车将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如加速、减速、转弯和停止等。

3.3 开发流程本项目的开发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需求和功能:明确智能小车的需求和功能,包括自主导航、避障等功能。

2.硬件选型和搭建: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并搭建相应的电路和传感器系统。

3.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智能小车的软件架构,并进行编码实现。

4.数据采集和预处理:采集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5.模型训练和优化:利用采集的数据,训练智能小车的行为模型,并进行优化。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智能小车毕业设计一、课题背景及意义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自动进行导航和控制的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无人驾驶、巡逻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小车在工业与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小车,通过采用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使智能小车具备自动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 硬件设计:设计智能小车的机械结构和电路布局,包括车体、电机、传感器等部件的选型和搭建。

2. 软件设计:开发智能小车的控制程序,设计实时图像处理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避障算法。

3. 仿真与实验:通过仿真软件对智能小车进行软件模拟和测试,通过实际实验对硬件进行测试和验证。

三、课题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 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传感器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控制的技术路线。

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实现自动导航和避障功能。

同时,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完成路径选择和路径跟踪。

2. 研究方法:借鉴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了解已有的智能小车设计方案和算法,分析其优缺点,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际实验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四、课题的重要性和创新点1. 重要性:智能小车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本毕业设计的实现将能够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创新点:本毕业设计从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出发,通过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智能小车具备更高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同时,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的应用,能够实现智能小车的路径选择和路径跟踪。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并搭建一款功能完善的智能小车,能够根据环境自动完成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2. 开发相应的控制程序和算法,实现智能小车的实时视觉处理、决策和执行控制。

3. 验证和评估智能小车的性能和准确性,分析与现有智能小车方案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南昌市公交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南昌市公交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南昌市公交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日益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南昌市是江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发达,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在高峰期,更是让市民们不堪重负。

因此,采用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对南昌市公交进行改善,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意义本系统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南昌市公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公交发车路线的精准度:该系统将实现对地铁、高速公路等重要路段的集中监控,实时监控公交车辆的运行状态,提高发车路线精准度,从而缓解运输压力,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2.提高公交信息的实时监测能力: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并反馈公交车辆运行状态、路况情况和乘客使用情况等各种信息,使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快速了解公交运行状况,采取合理的调度措施,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3.优化公交运行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系统能够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公交出行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系统需求分析:采用需求工程的方法,深入了解南昌市公交调度的实际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框架和算法流程,确定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搭建系统平台和开发相关软件。

3.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高效运行。

四、预期成果和实施方案该项目的预期成果是建立一套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对南昌市公交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调度和优化。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1.与公共交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南昌市公交的具体需求和困难,制定解决方案。

2.分阶段开发系统,逐步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确保系统稳定。

3.在南昌市公交系统进行试运行,并对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毕业设计开题指导意见:(对选题的评价、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开题指导意见)
课题
智能公交小车系统的设计
作者姓名
所属系、专业、年级
开题时间2Leabharlann 13.3.2指导教师意见:
预计字数
1.5 万字
指导小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二、毕业设计成绩评审表
(一)指导教师评审用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01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
选题 质量 20%
02 题目的难易度 03 题目工作量
04 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指导教师 满分
评分 5 5 5 5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
05
10
问题难易度)
06 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5
07 实验(设计)能力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已是大势所趋,而智能公交小车作为智能车中一 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地位飙升,各个国家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 资金,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其他领域的研究。它广泛作用于人工智能、自动控制、 传感器和信息等一连串学科的创新研究,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工业、医药、军事、航空、 信息技术等实际领域,集中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 强大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国 AGV 发展历史较短。清华大学、北京起重运输研究所、中国邮政科学院邮政 科学研究规划院、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和华东工学院都在进行不同类型 的 AGV 的研制并小批投入生产。1989 年在北京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完成我国第一台双
向无线电通信的 AGV。沈阳自动化所在 AGV 技术方面己取得了多项多项研究开发成果 和专利,解决 AGV 车体设计、控制、导航和高度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 装配型 AGV 和搬运型 AGV 两大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唯一能够提供自主品牌 AGV 产品 的单位。我国越来越多的工厂、科研机构采用 AGV 为汽车装配、大型军械仓库、邮政 报刊分拣输送、自动化仓储系统服务。如: 上海金山华工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上海 新车站邮政枢纽等,所采用的 AGV 既有国外引进也有国产的。80 年代,AGV 就己进 入我国市场,今后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这不仅是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更主要是 AGV 本身所独具的优越性所决定的。作为一种高效物流输送设备和工厂自动 化的理想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 AGV 的应用领域必将越来越大。
评价 项目
选题 质量 20%
(二)评阅教师评审用表 评价内容
01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 02 题目的难易度 03 题目工作量 04 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评阅教师 满分
评分 5 5 5 5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
05
10
问题难易度)
4)可行性分析:
○1 采用 STC89C52 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对本系统而言有足够的资源,且 STC89C52
单片机性价比高,易于采购。
○2 采用直流减速电机,电机驱动电路采用最常用的 L298N 驱动芯片,电路设计较
简单且可靠性高。
○3 循迹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对管 RPR220,对黑白线的检测反应灵敏,确保智能公
第三阶段:(2013.3.03- 2013.4.12): 根据开题报告情况,及指导老师建议,结合 设计方案,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并进行改进,测试,根据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交毕业论文初稿给指导老师。
第四阶段:(2013.4.15-2013.4.28):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整理文档,并交第二稿 给指导老师。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本系统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法。 2)技术路线:深入了解 STC89C52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理论。学习掌握
STC89C52 单片机的特点,编程方法和对本课题设计要求所需算法的实现。设计并制作 智能公交小车、跑道以及各个模块,并完成对各部件的硬件检查和调试。各硬件检查和 调试无误后,利用 Code warrier IDE 软件采用 C 语言对本课题所要求的任务进行编程, 编译无误后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软硬件综合调试,直至达到本论文设计的要求。
第五阶段:(2013.4.29-2013.5.25):根据指导老师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定稿,准备答 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吴林.智能机器人主题型号工作的回顾[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6~9 [2]赖维德.工业机器人技术. [3]冯星华.AGV 及其控制系统研制[J].北京:电子机械工程,2001.31-33. [4]Hall Ernest L.Intelligent robot trends for 1998[J].Proceedin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1998,v3522:28~40 [5]孙亮.AGVS 中避碰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2005 年第 3 期:25~27 [6]李磊,叶涛,谭民等.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J].机器人,2002,24(5): 475~480 [7]Hans P.Moravec 著.机器人.马小军,时培涛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吴建平,殷战国,曹思榕,李坤垣.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在自主式寻迹小车导航中的 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4 年 11 月第 30 卷第 6 期:21~23 [9]张鑫,华臻,陈书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 [10]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11]康华光,陈大钦,张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12]康华光,邹寿彬,秦臻.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13]李晶皎.液晶显示器的 C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顾群,蒲双雷.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避障寻迹系统设计[J]. 数字技术与应 用,2012,05:23 [15]孙贤安,陈南,王金湘. 基于 51 单片机的小车避障电路实现[J]. 机械制造与自动 化,2005,05:79-81. [16]谭浩强.C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7]王森.C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8]沈津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9] 刘 崇翔,高 美凤. 基 于多超 声 波信息 融合的 小车 避障算 法实 现 [J]. 微计算 机 信 息,2012,v.28;No.32108:32-34. [20]刘金强,聂诗良,潘泽友,冯聪杰.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小车避障的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v.29;No.21602:66-68.
06 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5
07 实验(设计)能力
10
08 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等)
5
09 外文应用能力
5
能力 10 计算机应用能力
5
水平
80%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 11
10
分析能力)
自动导航小车,以下简称 AGV,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人工 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了当今众多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通过智能公交小车的 设计与制作,有利于正确理解智能公交小车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进取精神,同时也普及智能公交小车的知识。开展 智能公交小车的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 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开展综合知识训练的最佳平台。
(三)研究内容
1、对智能公交小车的相关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 2、采用单片机进行系统的运算和控制,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自动检测地面的白线,遇 弯转弯; 3、结合红外光电传感器和电机,控制小车的转向与速度,使智能公交小车能按照设定 的速度稳定地按给定的引导线行驶,在设定的位置停止 10 秒并且鸣笛,然后启动前进; 4、到达引导线末端自动停止前进。偏离引导线小于车轴距的 1/3,停止点离引导线末端 小于 2cm,停车时间误差小于 0.2s; 5、编写好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和硬件设计,完成功能即可。并且有电路的硬件实物图。
交小车稳定循迹。
(五)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2.10.20-2012.10.25):选题,智能公交小车系统的设计。 第二阶段:(2012.10.26- 2013.3.02):开题,收集资料,大致了解设计流程及各芯片
的功能,掌握智能公交小车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功能,研究实验 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5
总评分: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评定意见:
成绩等级: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1.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 90~ 100 为优秀,80~89 为良好,70~79 为中等,60~69 为及格,60 分以下为不及 格;2.此表用于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二)文献综述 世界上第一台 AGV 是美国 Basrrett 电子公司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发成功的。它是
一种牵引式小车系统,小车跟随一条钢丝索导引的路径行驶,并具有一个以真空管技术 为基础的控制器。到了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除 Basrrett 公司以外,CLARK 和 WEBB 公司在 AGV 市场中也占有相当的份额。在这个时期,欧洲的 AGV 技术发展较快,这 是由于欧洲公司己经对托盘的尺寸与结构进行了标准化,统一尺寸的托盘搬运促进了 AGV 的发展。欧洲 AGV 技术于 80 年代初通过在美国的欧洲公司以许可证与合资经营 的方式转移到美国。1984 年,通用汽车公司成为 AGV 的最大用户,1985 年己达 1402 台(包括牵引式小车、单元装载小车和叉式小车),1989 年又新增家 1662 台。美国各公 司在欧洲技术的基础上将 AGV 发展到更为先进的水平。他们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机控制 系统(可联网于 CIMS 或 FMS),运输量更大,移载时间更短,具有在线充电功能,以便 24 小时运行,移动机器人和控制器可靠性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