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史论文
六年级黄河作文范文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总长度达5464千米,有“中华之母”之称。
黄河流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资源集中区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六年级黄河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造就了我们日后为祖国建设发展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
在黄河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黄河的上游是青藏高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水源充足,但受到了水土保持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常常引发泥石流、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
在我们的业余时间里,我们也参与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商业、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各自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我们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协作能力。
黄河课程的学习不仅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深入地瞭解和认识我们的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
性和责任。
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继续用黄河精神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关于黄河的作文

关于黄河的作文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五大河之一,素有“中华母亲”之称。
黄河流经九省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利发电基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在中国文化中,黄河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流域之一。
黄河水量充沛,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黄河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利发电基地。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灌溉面积约占全国的1/4。
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黄河也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发电基地,有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和水电站,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黄河流域的风景秀丽,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壶口瀑布、龙门石窟、中原文化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黄河流域的丰富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之,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的重要水利资源。
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珍爱黄河,保护黄河,让黄河永远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古称“河”,发源于中华大地的巴颜喀拉山,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
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记忆,也孕育了无数的历史故事。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也孕育了无数的历史故事。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了璀璨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这里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泛滥成灾,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夏朝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大禹历时九年,终于成功地治理了黄河的泛滥,为后世留下了治水的典范。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象征。
除了治水的故事,黄河还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传说。
比如,相传黄河上游的壶口瀑布,是由大禹治水时用斧头劈开的,成为了黄河上的一大奇观。
还有传说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泛滥时的壮观景象。
黄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比如龙的传说、黄帝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也是战争的重要舞台。
黄河流域的战争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比如齐桓公和晋景公的“桓公之战”、秦国和赵国的“淝水之战”等等。
这些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黄河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和承载者,它孕育了无数的历史故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
黄河的历史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黄河,传承黄河的历史故事,让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永远流传下去。
描写黄河的作文

描写黄河的作文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行于巍峨的太行山脉,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因为它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大量的古代文明,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等。
黄河流域的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开拓出了一片繁荣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因为它孕育了无数的儿女。
黄河流域的人民勤劳勇敢,他们在黄河的两岸建立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村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们依靠黄河的灌溉,种植了大片的农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黄河的水源丰富,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支撑着他们的生活。
然而,黄河也是一个神秘而又危险的河流。
它的泥沙含量很高,水流湍急,常年泛滥成灾,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历史上,黄河泛滥的次数多达数百次,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人们对黄河充满敬畏之心,也不断努力探索黄河的治理之道。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黄河的认识和治理也在不断深化。
政府加大了对黄河的治理力度,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黄河大坝等,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泛滥,保护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黄河的生态环境,努力保护黄河的生态平衡,让黄河成为一条更加美丽、清澈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希望,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让黄河永远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为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黄河作文200字

黄河作文200字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省区,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第六长的河流。
黄河以其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的气势,被誉为“中华母亲河”,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如兴隆遗址、二里头遗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滋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资源。
同时,黄河也孕育了丰富的水资源,为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水源,支撑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黄河也面临着
一些严重的问题。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而努力。
我们应该积极参
与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中,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让黄河永
远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黄河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黄河治理的近代色彩

黄河治理的近代色彩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5期从感受黄河到黄河研究自幼我就和黄河结缘。
1980年上大学前,我在黄河北岸的河南孟县(今孟州市)生活了17年,领略了黄河的暴烈性格和磅礴气势。
我家位于县城东边的南庄镇,和温县招贤乡搭界。
这一带村落,除了村庄周遭的肥沃坡地外,还有距离较远的数量不等的滩地。
自北向南,主要地理景观有老蟒河(湨水)、新蟒河(湨水的分支)、黄河。
从老蟒河南到黄河岸邊,各村都有一块南北向的条形滩地。
黄河水量大小不一,有时还出现河道南北滚动的情况,因此滩地并不固定。
这样,滩地便无须缴粮,它的收成便成为坡地有限收入的补充。
后来,随着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的到来,这些滩地便易主了。
20世纪70年代,10岁左右的我常随干活的大人到滩里玩耍。
在我的印象中,滩地种过棉花、大豆、芝麻、花生和红薯等作物。
若黄河性情温顺,满眼望去,皆是丰收果实。
若黄河暴怒发威,激流汹涌,在水流的强力冲刷下,滩地大块塌入水中。
若河水漫到地里,硕大的红薯便也不能煮熟和食用了。
据陈汝珍等纂《豫河三志》卷十一《附录·公牍二》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孟县县长阮藩侪在给河南省政府的呈文中说,清末民初,河依北岸流动,“终年惊涛拍岸,河势汹涌,无日不在惊惧中”;沿河的西逯、落驾头、戍楼(以上今归孟州市西虢镇)、堤北头(今归孟州市会昌街道)等村,“日辄塌陷数十丈,田庐、坟墓多付东流”。
在枯水年份,黄河河道狭窄,水流微弱,河床龟裂,在宽阔的干裂河底可以捡拾到从上游冲下搁浅的烟煤和树干。
黄河主流不宽,对岸土岭上农家的鸡鸣清晰可闻。
这些儿时的记忆和对黄河的深情对我后来从事黄河文化研究有着潜在的影响。
2005年5月,河南大学获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我从历史文化学院调来从事研究兼行政工作。
机构的性质决定了从事黄河文化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属性。
其间,我除了围绕黄河北岸以沁河、丹河、沇河(古济水,今称猪龙河)、湨水(今称蟒河)为中心的明清怀庆府农村社会展开研究外,还和时任黄河水利出版社副社长岳德军合作,组织和主持了《中国水利史典·黄河卷》第一期、第二期关于黄河基本文献的整理。
歌颂黄河作文

歌颂黄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向着北方流动的大河,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交流、国土防卫和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的历史黄河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黄河流域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黄河四季不断地冲刷河岸,并不断地变迁,但它的价值和地位却始终不变。
黄河的文化黄河,是一条具有极高文化内涵的河流。
黄河流域的大禹治水经验为后世治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实践经验,成为中国治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上游的黄河石林、中游的大禹庙、下游的颍河楼等一系列人文资源,成为了有名的黄河文化旅游景点。
黄河的经济黄河流域是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撑,黄河经济带中的一系列工业园区和长期以来的灌溉系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益完善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监测网络,也为全国水资源调控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黄河的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黄河保护和治理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为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黄河的未来走过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黄河扮演了中华民族生产、文化、防御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角色。
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黄河的作用和价值也变得愈发重要,黄河流域的发展迎来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未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将继续发挥天然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我们向你致敬,为你歌颂!。
介绍黄河作文

介绍黄河作文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它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第六长的河流。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河北等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孕育了许多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朝代。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兵马俑、龙门石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人民的生命之源。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灌溉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工业文明对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现代能源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黄河流域,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现代文明的蓬勃。
总之,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我们应该珍惜黄河,保护黄河,让黄河永远流淌。
愿黄河永远流淌,愿中国人民幸福安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课程:黄河史
学号:200731120012 老师:梁利
姓名:牟俊
题目:谈黄河文明的发展的理解
摘要: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炎黄子孙在她的哺育下,得以一代一代的繁衍,从过去走向未来,从蛮荒走向文明,做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起源,自然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从各种历史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还是人类活动区域的延伸,还是各种远古传说的记录都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或者说是华北地区,这都与黄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许是她的位置关系,也许是她自身的魅力,这都是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文明,是一种传承,中华历史的传承,是一种传递,中华文明的传递。
关键词:黄河文明华夏文化
正文: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炎黄子孙在她的哺育下,得以一代一代的繁衍,从过去走向未来,从蛮荒走向文明,做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起源,自然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从各种历史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还是人类活动区域的延伸,还是各种远古传说的记录都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或者说是华北地区,这都与黄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许是她的位置关系,也许是她自身的魅力,这都是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文明,是一种传承,中华历史的传承,是一种传递,中华文明的传递。
下面我们就谈谈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黄河文明的形成时期,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时期。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
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在东北有燕山地区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
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学术界都给以高度评价,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与上述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昊、少昊。
据文献记载,他们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早期文明。
这时的社会是邦国林立,出现了城郭、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门化、礼制规范化。
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文化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
这时的黄河文明处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
黄河文明的发展时期,也是黄河文明的一个升华时期,当时她超越的各个地方的文明,无论是长江流域文明还是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在她的光芒下黯然失色,黄河文明她充实了中华文明的内容,给其输入了新鲜血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亚洲的东方,不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望尘莫及,即使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从时期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
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
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
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
在河洛文化圈内,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
考古发现了属于王朝性质的都邑有登封王城岗原八方遗址古城、新密新寨古城、偃师二里头城址、郑州商城、偃师尸乡沟商城、安阳殷墟和洹北商城以及在陕西和洛阳发现的西周、东周都城遗迹,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均在河洛地区。
因此,河洛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性文化,而且是延续约两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在这一历史阶段,出现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政权体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家机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出现了比较规范的文字,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划时代的青铜文化闻名中外。
在河洛文化周围出现了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等,通过交流、吸纳、融合,给河洛文化注入了活力,在历史的舞台上显得更加活跃。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易经》等许多不朽之作。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学派也如雨后春笋在河洛地区一齐涌向社会,开创了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黄河文明的兴盛期,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黄河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黄河文明的精华阶段,它不仅吸收了之前的优秀的文明,而且对后面中国历史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其具体的时期是中国古代进入封建时期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帝都文化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汉承秦制,对这一重大文明创造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推广。
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在历代王朝都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汉学是汉代学者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源远流长,影响很大,他们对经学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
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历经曹魏、西晋,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
天象历法、农学、地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
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此,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
从黄河文明的整个发展历史中看见看出,黄河文明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说是最重要,不可缺少的部分。
黄河文明形成期的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黄河文明发展期的夏商周王国时代,夏都阳城、阳翟、斟鄩、老丘,商
都亳、隞、相、殷,周都丰镐、洛邑;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
上述都城均在黄河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了具有极大影响的国都文化。
黄河文明可以说是树大根深,许多文明的源头都来自这。
如最早出现的国家在这里,近年启动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确定的四个重点即临汾的陶寺、郑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城岗也在这里,《河图》、《洛书》和《易经》等被誉为传统文化源头的元典、华夏文化重要纽带之一的汉字也产生在这里。
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迁,甚至播迁到海外。
据姓氏专家研究,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中原。
现在播迁在外特别是海外华人,多自称是“河洛郎”,并且前来寻根拜祖,河洛地区成为文化寻根和姓氏寻根的圣地。
当然了黄河文明可远不止我说呈述的这些,黄河文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她是传统文明的凝聚,黄河文明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她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个性,吸收,开放,凝聚,包容。
这一优秀的文明现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探寻黄河文明李雪梅东方出版社2004
【2】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李玉洁- 2010
【3】黄河-过去、现在和未来陈维达
【4】黄河与科技文明王星光
【5】有关黄河的百度百科/view/4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