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 (2)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努力追求的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观念。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家庭价值观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逐渐减弱,弘扬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风家训的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唤起人们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一、家风家训的概念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即家庭的风俗习惯和规范。
家风家训是父辈对子孙的家庭规范和行为规定,是由家族长者口口相传、世代传承的家庭传统。
它承载着家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家族传统等,在家族传承、教育子孙、维系家庭生活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家风家训包含了对人生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遵循,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约束和规范,通过家风家训的传承,可以保持家族的传统风貌,使后人继承先人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家风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家风家训融入每个家庭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泉。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出有独特的民族气质和风格的新一代。
有一句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母亲痴心地托付于孩子的一点信任,父亲几乎要半夜才能走动的重教励,日月面前是如此渺小,可是生命之光为母亲带来无限的欣慰,为父亲带来无限的骄傲。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弘扬中华⽂化传承家风家教的⼼得体会(精选10篇)弘扬中华⽂化传承家风家教的⼼得体会(精选10篇) ⼼中有不少⼼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得体会的⽅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弯路。
那么⼼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弘扬中华⽂化传承家风家教的⼼得体会(精选10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中华⽂化传承家风家教的⼼得体会1 家风是⼀个家庭、⼀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质的家族⽂化风格。
在⼀个家庭,⽼⼈要宣扬家风,结合⾃⼰的经历,以过来⼈的⾝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我的⽗母没多少⽂化,但他们以⾃⼰的⼈⽣经验⼀直告诉我,做⼈要善良厚道。
⽗亲常给我讲⾝边的⼈不孝的结局。
⽐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个善终。
如有⽼⼈⽆疾⽽终,⽗亲感慨,说那是好⼈,修⾏好,所以才得善终。
从中我明⽩,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的规律,当违背了这⼀规律,⼈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有这样的问答。
问:你最崇敬的男⼈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
问:你最崇敬的⼥⼈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
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
男⼉当⾃强。
这⾥的⾃强⼀则是韧性刚强,⼀则是有理想抱负。
男⼈⽆志,家道不兴。
⼀个男⼈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
你啃⽼或吃软饭,别⼈能尊重你么?农村⼈说,⼥⼈不柔,把财赶⾛。
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汉⼦,更不是河东狮吼。
⽤⽼⼈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且贱⼰。
家和万事兴。
对⼀个国家⽽⾔,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个家庭⽽⾔,和睦和谐更是关键。
⽐如在家庭⾥,长者处事公道,晚辈⼼服⼝服。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有了困难齐⼼协⼒,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弟。
晚清具有改⾰思想的名⾂不在少数。
然⽽,虎⽗⽆⽝⼦。
他们的后⼈也往往是⼀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钧,左宗堂之⼦左孝同,张之洞之⼦张权,李鸿章之⼦李经⽅、侄李经羲,谭继询之⼦谭嗣同,陈宝箴之⼦陈三⽴等等。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
之所以源远流长,相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家训”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
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仁爱孝悌,等等,这些美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准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家庭的道德品质,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它会不自觉地影响家里的每一个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宗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事的智慧结品。
先贤向来重视家教,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后代。
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家风”的传承。
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彭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和《曾子杀彘zhi》的优秀家教故事:“子不学,断机杼zhu”与“孟母三迁”齐名的孟母断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天因为厌烦学习,便从学堂逃课回了家。
这时候的孟母正在家中纺布,见到提前回家的孟子后,一句话都没有说,便当着孟子的面将纺织用的梭子弄断,并且剪断了织机上的布。
每天都能看到孟母织布的孟子心里顿时明白,那辛辛苦苦即将要纺织完成的布匹就这样全毁了。
因为孟子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去学堂学习,辛苦地织布换钱,每天都要织到很晚,织好一匹布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心神。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精选4篇)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精选4篇)演讲稿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注重家风的传承与发扬,因为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品德和精神,使我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首先,弘扬中华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多重品德,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优良品格养成的基础。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理解和尊重中华美德的内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中。
其次,传承良好家风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中华美德传承的重要环境和载体。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们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让家庭成为我们学习、成长和实践中华美德的温室。
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游戏、亲子读书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优秀素质。
最后,培养良好的家风需要社会的共同呵护。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土壤,也是我们品德修养的舞台。
社会环境的营造和各界人士的引导都对我们传承良好家风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引导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我们行动起来,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让我们锤炼自己的品德,践行中华美德,成为自信、有担当的中华儿女!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中华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孝顺、勤劳、诚实、宽容等等。
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口耳相传这些美德的桥梁,也是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源泉。
首先,弘扬中华美德需要从自身做起。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尊重他人,学会乐于助人,增强诚实守信的品质。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中华美德的精髓,并将其贯彻到自己的言行之中。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精选21篇)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精选21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
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篇1我们中国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事。
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好学,祖辈们都遵守这个家风。
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家家风的来历。
我的姥爷姓孟,是孟子的后代,祖辈生活在山东渚城市孟家庄,那里有很多孟子的后人,从家族的族谱也能查到是从山东邹县迁居到渚城的。
但到姥爷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曾外祖父时,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山东老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曾曾外祖父就带着全家老小,忍饥挨饿,闯关东来到辽宁抚顺市落脚。
一家人没有什么生计,只能男人下矿井挖煤,过着暗无天日、十分危险的日子。
在这种环境下,太姥爷养成了艰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
1942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万恶的细菌战,在抚顺城投放了大量的鼠疫、霍乱等细菌,害得抚顺城老百姓尸横遍野,经常出现送葬的人死在半路上。
姥爷的爷爷、大伯父、三叔都被日本鬼子的细菌感染、失去了生命,我的家人和全中国老百姓一样恨死日本鬼子了。
1943年在抚顺生活不下去了,姥爷的奶奶带着姥爷的父亲和姑姑逃难到了吉林省辉南县,在那里,姥爷的父亲和母亲成亲,生下了姥爷五兄妹。
太姥爷是高小毕业,40年代在农村就是有文化的人了。
他深知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必需供他们上学读书。
太姥爷和太姥姥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历尽千难万苦,通过养猪、养鸡挣钱,供子女上学。
一些亲属不理解他们这种行为,对他们说“孩子都那么大了,还让他们上学!赶快回家种地吧!”太姥爷和太姥姥坚决不同意,就是累断腰身也要把孩子供养成人!在这种精神感染下,姥爷五兄妹学习非常刻苦,姥爷在1962年考大学时,全县只考上12人,就有姥爷。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弘扬家教家风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弘扬家教家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家教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教呢?家风家教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家教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中国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风家教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风家教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教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风家教,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且我们起初的发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风家教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家教。
“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演讲稿(通用8篇)

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演讲稿(通用8篇)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最新演讲稿(通用8篇)传承优良的家风会让我们的生活多彩多姿、无忧无虑、井井有条,如何撰写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最新演讲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传承中华优良家风最新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在寒假补习班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你家有什么家风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路上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妈妈微微笑着说:你注意观察呀,其实,每天,你的行为,都在体现我们的家风。
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我使劲挠了挠脑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笑着说:回去问问爷爷。
我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会告诉我了。
只好自己观察吧!到家,爷爷已经做好了香香的饭菜,我抢先拿了筷子,准备向美食发动强势攻击,这个时候,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家风旅游去了吗爷爷还没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家风啊!我赶紧放下筷子,去厨房帮爷爷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爷爷坐好了,爷爷说:吃饭了,我开动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
这时,老爸拍拍我的头,说:对嘛,这才是孝顺懂礼貌的孩子嘛!那我们家还有什么家风呢我大口嚼着饭菜,模糊不清的说。
老爸说: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家风!不过,还有其他的家风,你练功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了。
老爸说完,贼贼的阴笑了两声,我突然背脊骨发冷,掉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好可怕! 很快就到8:30了,妈妈说:悦悦,该练功了。
这声音像天使的声音那么温柔,可我觉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唤我一样!噢!我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极不情愿的放下手里的书,慢慢腾腾的开始换衣服。
半个小时踢腿、下腰、劈叉之后,我迎来了终极的考验靠墙劈腿!这个痛从心底里钻出来,跑到我的每个毛孔里,我痛的说不出话,连惨叫都发不出声音,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个魔鬼时刻!可是老妈说:还有5分钟,坚持一下,舞台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听首歌放松一下呀她的声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为了上舞台表演,我只有咬牙坚持,我忍!我开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请求妈妈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觉得痛了,我知道已经超越了今晚的极限我的腿麻了!这时,老爸推门进来了,他嘻嘻的笑着说:今天不错嘛,坚持的越来越久了!看你的样子,再坚持八十分钟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问我什么是家风吗这就是咱们的家风,吃得苦,有毅力!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
弘扬好家风演讲稿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应该以身作则,弘扬好家风,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好家风的重要性1. 好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离不开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能够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共同度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2. 好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
良好的家风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3. 好家风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家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弘扬好家风,就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二、如何弘扬好家风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楷模,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他们。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2.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3.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4.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要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关心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5.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注重家庭教育。
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长携手共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弘扬好家风的意义1. 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弘扬好家风,有利于提高家庭幸福指数,让家庭成员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美好时光。
2. 培养优秀人才。
弘扬好家风,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
金明幼儿园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五千年的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家教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教呢?家风家教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家教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中国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风家教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风家教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教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风家教,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且我们起初的发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风家教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家教。
“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好的家风家教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风家教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家教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
好的家风家教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
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家教建设的关键在家长。
在思想多元化、各种诱惑充斥的今天,家风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家风家教的基础,不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家长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
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家教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
优良的家风家教会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无论子女们学业有成走多远,或者事业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忘不了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以致于我们自己同样的要言传身教,教育我们的后辈代代传承。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优秀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弃忘,它激励我们积极向上,教会我们面对生活,遇见困难不气馁。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人的言传身教伴着我们成长,积极健康的家风家教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代代相传。
家风家教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家教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着名文化学者鲍鹏山曾经说过“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
所以,好家风家教就是一种正能量。
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是形成家庭凝聚合力的基础,是构建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的助力,是实现伟大的“我的梦”的前提。
让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
2016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