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技术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病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迅速发展。
分子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机制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分子及其结构、功能、互作、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等方面。
本篇文章将介绍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一、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分子病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发掘新的基因、理解基因的调节机制以及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测序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分析是研究分子病理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蛋白质,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细胞及生物体内的结构、功能、互作和调节机制,从而深入研究蛋白质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得许多复杂性蛋白质研究成为可能。
3. 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分子病理学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它主要利用目标DNA或RNA序列的差异性,通过采用PCR、核酸芯片等技术,检测病原体、发现基因突变、筛查遗传病等内容。
这种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因此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分子病理学的应用1. 癌症治疗分子病理学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癌细胞的分子机制,发掘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特异性蛋白质作为治疗靶点,以及研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等方面,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遗传病诊断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基因缺陷等问题,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同时,对于一些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也有了更深入和新的研究方向。
3. 新药研发分子病理学在药物研发中也担任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药物分子机制的研究,开发新型药物、提高药物疗效以及降低药物副作用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分子病理学的未来展望分子病理学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未来还将继续发挥着作为一个崭新、重要的分支学科的作用。
分子病理常用检测方法

分子病理常用检测方法一、PCR(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体外扩增DNA片段。
在分子病理学中,PCR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和基因拷贝数变异。
通过PCR扩增后,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如限制性酶切酶切割、聚合酶切点突变检测等。
二、测序技术测序技术是分子病理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有Sanger测序和下一代测序(NGS)技术。
Sanger测序是一种经典的测序方法,通过DNA链延伸的方式逐个测定碱基序列。
NGS技术则可以同时测定数百万个DNA片段的序列,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优势。
测序技术在分子病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全基因组测序等。
三、蛋白质质谱蛋白质质谱是一种分析蛋白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在分子病理学中,蛋白质质谱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修饰、相互作用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蛋白质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液相色谱和电泳等。
通过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四、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在分子病理学中,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诊断肿瘤类型和判断预后。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的染色,观察特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五、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标记了特定DNA序列的探针与组织切片中的DNA进行杂交的方法。
在分子病理学中,原位杂交可用于检测基因缺失、基因扩增和基因重排等。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六、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在分子病理学中,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和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基因信息。
PCR、测序技术、蛋白质质谱、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是分子病理学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分子病理学技术

分子病理学技术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分子病理学技术。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侦探,能帮我们解开身体里的各种秘密呢!
你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里面有无数的细胞在工作、生活。
有时候,这个世界会出现一些小毛病,这时候分子病理学技术就出马啦!它能深入到细胞的分子层面,去瞧瞧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说,有些疾病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小怪兽,平时很难发现它们。
但分子病理学技术就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把这些小怪兽给揪出来。
它可以检测出基因的变化、蛋白质的异常等等,这可太重要啦!
就好比我们要找一个丢失的宝贝,普通的方法可能找不到,但分子病理学技术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寻宝工具,能精准地定位到宝贝的位置。
而且啊,这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呢!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越来越先进。
以前可能只能发现一些大问题,现在连一些小小的细节都能察觉到。
这多牛啊!
它不仅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还能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呢。
医生们就像是有了一张详细的地图,知道该往哪里走,怎么去对付那些疾病。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分子病理学技术,那得多麻烦呀!很多疾病可能都发现不了,或者发现得太晚了。
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所以说呀,分子病理学技术真的是我们健康的好帮手呢!它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治疗疾病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
朋友们,你们说分子病理学技术是不是很了不起呢?它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秘密守护者,默默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呢!。
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生物标本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检测,以诊断疾病、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于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领域1.肿瘤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情况,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例如,EGFR突变是影响肺癌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检测EGFR突变情况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遗传学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在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变异可以通过PCR、测序等技术进行检测。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诊断到一些早期病变或隐形基因突变,为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3.传染病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在传染病的快速检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新冠病毒的检测方面,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患者口腔或鼻咽部的病毒基因,对于疫情防控和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检测技术1. PCR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扩增DNA分子来检测某个基因或者基因片段的存在或缺失。
PCR技术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便捷等,被广泛应用于病原菌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2.测序技术测序技术是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指通过测定DNA或RNA序列的方法来检测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分子异常情况。
现在的测序技术不仅快速而灵敏,而且还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特点,它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肿瘤诊断和遗传学检测等方面。
三、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也将不断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以下发展趋势:1.多元化技术的应用未来,随着多元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包括CRISPR等基因工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能够检测更多的分子变异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能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
它通过逐渐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使得DNA的两条链解离,然后由DNA聚合酶在每个DNA模板单链上合成新的DNA链。
PCR可以扩增微弱的DNA片段并获得足够数量的DNA进行研究。
PCR广泛应用于基因突变检测、DNA定量分析、基因克隆等领域。
2.实时定量PCR(qPCR)qPCR是PCR的一种改进技术,它能够在PCR过程中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DNA扩增情况。
qPCR结合了PC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DNA的起始浓度。
qPCR广泛应用于检测微生物感染、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
3. 西方印迹(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探针或底物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Western blot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翻译后修饰等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蛋白质功能研究等领域。
4.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它通过将组织切片上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使用可视化方法如染色来显示特定抗原的位置。
IHC可以从组织水平上了解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免疫学研究等领域。
5.DNA测序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技术。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DNA序列上包含的信息,如基因突变、SNP等。
DNA测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个体遗传学研究、品种鉴定等领域。
6.RNA测序RNA测序是一种确定转录组的技术。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细胞中mRNA的表达模式,以及基因的剪接变异、转录水平调控等信息。
RNA测序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
7.基因表达芯片基因表达芯片是一种通过检测大量基因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来了解基因调控网络的技术。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的学科。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新技术,不仅可以对基因突变的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谱进行研究,还可以对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估。
本文将从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一、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一些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辅助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蛋白质、酶、免疫学指标和肿瘤相关遗传学变异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表达谱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状态及其分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病理类型,从而提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还可以对肿瘤分子靶点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方案。
二、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免疫组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和体液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对肿瘤分子遗传学变异进行评估,并为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蛋白质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以评估其表达及功能状态。
蛋白质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法、二维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芯片等。
免疫组化是指通过利用抗体与免疫性分子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标志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和内部标志物进行研究,是肿瘤分子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评估肿瘤细胞的状态和肿瘤治疗反应。
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癌胚抗原(CEA)用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分子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子机制,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化学和生物学手段来诊断、预测和治疗疾病的现代研究领域。
分子病理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疾病诊断与预测以及分子病理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子病理学发展历程分子病理学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
1980年代,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范围迅速扩大,从单个基因和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开始。
19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完成,分子病理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目前,分子病理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分子病理学在疾病诊断与预测中应用1. 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指通过基因筛查技术来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在分子病理学中,基因诊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性肥胖、囊性纤维化等已经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来进行检测和诊断。
2. 肿瘤诊断肿瘤诊断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某些分子标志物,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分子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信息,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子机制,为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指导。
3. 疾病预测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利用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这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可以通过检测某些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分子病理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及应用

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病理学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医学诊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较为常见的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分子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测定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和表达,从而了解患者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基因测序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中。
通过测定癌细胞中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选择针对性治疗,并提高治愈率。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也被应用于遗传疾病的筛查,以及对药物反应的预测等方面。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蛋白质在芯片上固定,用来检测样本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变化。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血液中的生理参数,如血糖浓度、血脂浓度、肝功能等指标。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及早发现肿瘤,并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此外,蛋白质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新药的筛选和药效评估。
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插入或删除。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特别是在遗传疾病和肿瘤治疗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CRISPR/Cas9技术可以被用于修复患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如囊性纤维化等疾病。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攻克一些肿瘤所特有的基因突变。
四、微生物组学技术微生物组学技术是指通过对体液中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含量和作用,从而实现对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和定位。
微生物组学技术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感染病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微生物组学技术可以快速地对急性感染疾病做出诊断,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此外,微生物组学技术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总之,分子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临床医学中的各个领域,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精确的诊断手段,也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法免疫荧光原理示意图
间接法免疫荧光原理示意图
4. 免疫酶组织化学
60年代初,HRP-抗体分子上,开创了酶标记抗体 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酶是 HRP, 其次是AP。 (1) PAP法Ag→Ab1→Ab2→PAP→DAB 其灵敏度是免疫荧光法的100-1000倍 (2) ABC法: Ag→ Ab1→ Bio-Ab2→ABC→DAB (3) APAAP法: Ag→Ab1→Ab2→APAAP→FR (4) LSAB或SP法: Ag→Ab1→Bio-Ab2→HRP-SA DAB (AP-SA)→ (FR /NBT)
四、免疫组化染色的一般注意事项 1. 内源酶的灭活及内源生物素的处理 HRP—3%的H2O2水溶液 含丰富血细胞的标本中,与H2O2产生 强烈的反应,出现冒泡而破坏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 可以用3%的H2O2甲醇液
一、概论 生物高新技术——病理学中的应用 向二方面发展:
计算机和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
简单的形态描述——量化方面发展 直接观察——远程远输“间接”观察 定量病理学和远程病理学 原位杂交、原位PCR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分子病理学水平
近些年来,尤其是纳米技术的诞生
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达原子水平
分子病理学 从分子水平研究患病机体生命现象的科学 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机 制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经典病理学
2. 染色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消化暴露抗原: (3)去除内源性酶 (4)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 (5)滴加适当稀释的生物素化的二抗; (6)滴加ABC复合物等三抗; (7)滴加底物显色; (8)苏木素复染核,脱水透明封片。 以上(1)-(5)之间均用缓冲液洗。
3. 结果判定 HRP-DAB: 阳性呈棕黄或棕黑色
AP-Fast red: 玫瑰红色
AP-NBT, BCIP: 玫瑰红色
4. 对照实验 (1)空白对照:一抗由 TBS 或其他无关抗体取代。 (2)阴性对照:二抗和/或三抗一抗 由 TBS或其他无关抗体取代。 (3)阳性对照:用含已知靶抗原的切片 作阳性对照。
近些年来,由于原位杂交技术、流式
细胞仪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使免疫组化引向基因水平和定量检测
形成免疫组化新的分支
杂交免疫组化和定量免疫组化。
90年代初, 原位PCR技术的诞生
免疫组化主要是用来原位PCR结果的化学
放大和显示,标志着免疫组化技术又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 方法和原理 1. 按标记物种类分: 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 免疫铁蛋白法 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2. 按标记物标记的部位分 直按法(一步法) 间接法(二步法) 桥联法(多步法)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免疫酶法 根据三抗、酶的不同又分为 PAP法、APAAP法、BA法 ABC法、LSAB法和SP法等。
3. 免疫荧光法 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 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上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 荧光显微镜下——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位 检测出抗原或抗体
分子病理技术
一、概论 二、免疫组化 三、原位杂交 四、原位PCR(在实验细胞学中讲述) 五、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中讲) 六、组织芯片技术(李杨) 七、纳米技术(原子力显微镜)
复习题
1 什么是分子病理学? 常用分子病理技术有哪些? 2 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 试述免疫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和原理。
在病理学领域中
系统解剖—LM—EM—免疫组化技术
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的兴起,又将病 理学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推进到分子 病理学水平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随着生物高新技术在病理学中应用的不断 增多,分子病理学将在此研究领域中占有 越来越重要的位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概论:概念
二、方法和原理
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基本步骤
四、免疫组化染色的一般注意事项
一、概论
1. 概念: 1)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是组织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原位的显 示;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 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阐明疾病的病理机理 (1)“大海捞针”式探讨单个致病基因
与疾病关系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
(2)信号转导—疾病关系
认清疾病发生的信号转导机制
最终阐明其机制
寻求干预和防治疾病
病理学发展以方法为先导 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和学科的发展—— 以研究方法与工具创新为先导 一项新技术的创立,随之带来一批新的 研究成果
互相渗透、交叉
分子病理学的形成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 学中的应用的具体体现。
技术手段
(1) 分子免疫学+病理学乃至形态科学-— 免疫组织化学 (2)分子生物学技术 (探针;PCR;分子杂交)+形态学科 ISH、IS PCR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3) 生物芯片技术—组织芯片技术 (4) 纳米技术—对疾病的认识达原子水平
2)免疫组化技术 也是在蛋白水平原位检测基因表达的一种方法。
是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方法,
2.历史 1914年,Coons等人首次用荧光素标记 抗体检测肺炎双球菌的成功,开创了免疫 组化的新时代 Sternberger改进并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 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技术。 80年代以后,ABC、APAAP、LSAB法 等,使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成 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态、功能、代谢等综 合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
直接法免疫酶组织化学原理示意图
间接法免疫酶组织化学原理示意图
NBT
HRP-DAB
AP-坚固红
ABC
LSAB
PAP APAAP
Ab2
Ab1
Bio-Ab2 Ab1
Ag
Ag
多步法免疫酶组织化学原理示意图
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基本步骤 1. 试剂配制
(1)柠檬酸盐缓冲液 (2)TBS (Tris 缓冲生理盐水) (3) 1M Tris-HCl 缓冲液( pH 7.4 ) (4) 显色液: (5) Mayer苏木精复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