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学技术在临床中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的研究法,采取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对生物体的分子结构进行探究,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DNA芯片等,这些技术能够寻找和定位全基因组的变异,从而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中,DNA芯片技术又叫“基因芯片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和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
DNA芯片技术可以高度并行地对数千到数百万个基因进行检测,得到大量有关基因功能和基因调控的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效率、高特异性、高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同时间内同时分析大量基因的表达情况和变异信息,对诊断和治疗疾病都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基因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牢固地揭示疾病基因的异变。
通过对特定基因采用PCR 等技术进行检测,不仅可以追踪疾病的发生机制,也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断、预测和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如癌症的早期诊断,通过采用PCR技术检测体内特定基因的突变与否来帮助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2、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揭示疾病的基本遗传模式和基因结构模式,从而为基因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进行基因转移、基因缺陷纠正等技术操作,帮助减轻或消除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在治疗基于基因的疾病时,以普利司他(Prilenap)为例。
普利司他是一种抗高血压药,它主要修复ACE2基因的缺陷,从而降低人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协助,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更为高效地实施。
3、疾病筛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为一些常见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
例如,直接通过利用PCR技术检测人体内cancer基因是否存在,从而可以确定个体患上癌症的风险,为提前预防及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的科学,它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变异和表达等方面的信息,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个体化医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疾病相关的分子特征。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细胞培养和基因组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测定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表达水平、DNA和RNA的变异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PCR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放大微量的DNA分子片段,从而方便对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基因重组等研究。
PCR技术在肿瘤学、遗传学和传染病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则可以通过特异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
Western blot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可以用于分析特定蛋白质在疾病中的表达变化。
流式细胞术可以对细胞进行表型、功能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和免疫学研究。
细胞培养技术则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增殖、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毒性等方面的问题。
而基因组学则是研究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基因调控和基因功能等方面的科学,包括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数据分析、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等。
基因组学数据分析可以从基因组水平揭示基因表达、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基因定位、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变异和基因共表达等。
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则可以通过大规模测定和分析蛋白质在疾病中的表达、修饰和互作等信息,从而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靶点。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则是研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研究代谢通路、代谢物标志物和代谢物调控等问题。
这些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并解读疾病的潜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分析中的分子病理学

临床分析中的分子病理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分子病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
它以研究疾病分子机制为核心,通过分析和检测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文将从分子病理学的定义、应用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呈现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分子病理学的定义分子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异常表达、突变和功能改变,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点的学科。
它聚焦于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失衡、DNA/RNA修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异常等,以及这些异常变化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二、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1. 疾病诊断:分子病理学技术能够通过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的变异、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
例如,通过特定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筛查遗传性肿瘤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等;通过检测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可辅助早期诊断和子型分类。
分子病理学的应用能够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和准确性。
2. 疾病预后及治疗方案选择:分子病理学研究可以预测不同个体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性,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与特定药物的抗性相关,通过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对某些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避免无效的治疗和不必要的副作用。
3. 疾病监测: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病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转移情况,指导治疗的调整及疗效评估。
4. 新药研发:分子病理学研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通过对疾病相关分子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并设计针对性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5. 个体化医疗:基于分子病理学的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基因表达的差异性使得临床医学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个体化诊疗,提高治疗效果。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能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
它通过逐渐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使得DNA的两条链解离,然后由DNA聚合酶在每个DNA模板单链上合成新的DNA链。
PCR可以扩增微弱的DNA片段并获得足够数量的DNA进行研究。
PCR广泛应用于基因突变检测、DNA定量分析、基因克隆等领域。
2.实时定量PCR(qPCR)qPCR是PCR的一种改进技术,它能够在PCR过程中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DNA扩增情况。
qPCR结合了PC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DNA的起始浓度。
qPCR广泛应用于检测微生物感染、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
3. 西方印迹(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探针或底物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Western blot可以定量地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翻译后修饰等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蛋白质功能研究等领域。
4.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它通过将组织切片上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使用可视化方法如染色来显示特定抗原的位置。
IHC可以从组织水平上了解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免疫学研究等领域。
5.DNA测序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技术。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DNA序列上包含的信息,如基因突变、SNP等。
DNA测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个体遗传学研究、品种鉴定等领域。
6.RNA测序RNA测序是一种确定转录组的技术。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细胞中mRNA的表达模式,以及基因的剪接变异、转录水平调控等信息。
RNA测序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
7.基因表达芯片基因表达芯片是一种通过检测大量基因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来了解基因调控网络的技术。
分子病理学临床应用

分子病理学临床应用分子病理学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情况。
一、疾病诊断分子病理学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组织样本或血液样本中的分子水平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类型。
例如,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于靶向HER2治疗的敏感性,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预后评估分子病理学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预后。
某些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恶化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比如,肺癌患者是否具有EGFR基因突变将直接影响其对于靶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三、靶向治疗分子病理学在靶向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检测患者的病灶组织或体液样本中的分子标记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并避免患者接受无效的治疗。
分子病理学还可以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反应,帮助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四、药物研发分子病理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药物。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实现,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五、预防和筛查分子病理学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筛查。
通过检测患者的遗传基因或体液标志物,可以精确评估患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前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总结来看,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了药物研发和疾病的预防筛查。
随着分子病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病理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引入到病理学中。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还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病理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基于DNA复制的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少量的DNA样本来快速检测某些病原体的存在。
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应用广泛,如乙肝、艾滋病、结核等疾病的检测都可以使用PCR技术。
二、FISH技术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分子间的杂交原理,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目标DNA序列的存在和位置。
FISH技术在病理学中主要应用于染色体分析和癌症诊断中。
例如,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FISH技术可以检测癌细胞中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的缺失或异常,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三、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从而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癌症诊断、炎症检测和免疫功能分析等方面。
四、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指通过对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基因序列和突变情况。
基因测序技术在病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中。
例如,基因测序可以对恶性肿瘤中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基础。
五、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是指对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理学中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治疗靶点。
总结病理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精度,为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基础。
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在病理学中应用广泛,但是技术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生物病理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病理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生物病理学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已经在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生物病理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病理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诊断疾病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包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学、分子病理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对生物样本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获取生物样本的信息,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以及治疗方案。
组织学是生物病理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也是最早发展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来确定生物样本的细胞类型、组织结构以及病理变化。
组织学技术已经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医学上,组织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癌症、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炎症、肝病、肾病等多种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免疫反应来确定疾病类型的技术手段。
例如,通过检测癌细胞中的肿瘤抗原,可以确定癌细胞的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
细胞学是一种通过对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细胞的类型、特征以及异常变化的技术。
细胞学技术已经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如癌症的细胞学检测是现代肿瘤学的基础。
此外,在液体细胞学领域,如对脑脊液、腹水和胸水的分析等,细胞学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疾病诊断工具。
分子病理学是生物病理学中最新的一种技术,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检测生物分子的异常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分子病理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如肿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总之,生物病理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生物病理学技术将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技术

02
病理学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
病理学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还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03
04
病理学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还包括对疾病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
病理学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病理学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如疾病机制研究、新药研发等
病理组织学诊断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确定疾病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预后
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显微镜检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
细胞学诊断的定义: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技术
细胞学诊断的应用:在肿瘤、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学诊断的优点:快速、准确、无创,可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添加标题
病理学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对靶向治疗的影响: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靶向治疗的最佳时机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病理学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免疫治疗的最佳时机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病理学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组织。
病理学可以指导放射治疗的剂量和部位
添加标题
病理学可以指导化学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添加标题
病理学可以评估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效果
添加标题
病理学可以预测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副作用
病理学可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医学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徐 建明教授:“K-RAS基因检测则是了解结直肠 癌患者癌基因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只 有KRAS基因未发生突变的患者才适合使用 EGFR靶向药物治疗。因此,K-RAS基因检测 可以筛选出EGFR受体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 CRC癌患者,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获 得良好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
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个体化治疗
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 和最有效的手段。
• 但是,如何识别具有相同肿瘤发 生部位、相同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 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成为实施个体化 治疗的主要障碍。大量的临床研究和 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肿瘤分子标志物 (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 依据,实现对这些靶标的检测是实施 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 更为重要的是,检测能够帮助早期症状不明显 的结直肠癌患者尽早得知病情,实现癌症的早 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易瑞沙治疗肺癌的机理
• 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能够与EGFR细胞内的 ATP结合位点上的三磷酸腺苷竞争,阻断 其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阻断EGFR的信 号传导通路,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 管生成,并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由始即以拥有大量 实验、技术逐日进步为特征,并彼此相辅 相成。分子生物学家不熟悉疾病,临床学 家忙于临床防治疾病,使分子生物学当代 理论和实验及时的引进、提炼并为临床诊 断、认识疾病服务,这一历史任务,落在 病理学工作者的肩上。
病理诊断技术
• 经典的HE切片观察 • 辅助技术
FISH在实体肿瘤应用的目的
• 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 • 肿瘤诊断 • 预后判断
肿瘤的形成
细胞内肿瘤相关基因发生异常(癌细胞) 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癌细胞不断异常增殖 肿瘤形成
32
肿瘤发生过程
分子病理学引起肿瘤治疗模式的变化
肿瘤部位(实体)
肿瘤组织
分子病理学
肿瘤的基因类型
• 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重新认识 • 不断提高的诊断技术和不断积累的临床实践 • 将来的肿瘤治疗模式: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的诞生
近十几年来,医学获得了分子生物 学理论和实验的充实,建立起许多完全 崭新的临床检验方法,甚至部分替换某 些旧的传统检测方法。
从广度上-----扩大了临床观察视野 从深度上-----达到基因分析境界 分子病理学在此基础上诞生并发展 起来。分子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一个现 代分支,为国内外所公认。
检测也从以前的单一靶标发展为多靶标
联合进行。通过针对不同癌种的系统靶
标检测,筛选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提 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率。
分子病理学用于基因诊断 的常用手段
原位杂交: CISH(显色原为杂交); FISH(包括单色和多色); SISH(双标,银染色)。
DNA序列分析:DNA-SEQUENCING; PCR-RFLP; PCR-SSCP; D-HPLC;
临床医师的机遇与挑战
• 传统的病例诊断没有过时,但要与时俱进! • 目前,是从规范化治疗到个性化治疗的过渡
时期。 • 当前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逢机遇,临床
医师不会错过、发展的大好机会!
FISH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9
FISH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 血液病检测 • 产前诊断 • 实体瘤组织检测
30
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 • ④ 抑制HER一2蛋白与受体酪氨酸激酶超家族的
其他成员发生交联形成异质二聚体 • ⑤ 减弱细胞生长信号的传递 • ⑥ 通过诱导P27kipi和RB相关蛋白P130而大量减
少s期细胞数目 • ⑦ 增强化疗所致细胞毒性
赫赛汀® ——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抗
95% 人源化, 5% 鼠抗,具有高度亲和性 (Kd=0.1nM) 和 特异性,显著降低免疫原性(HAMA)
• 结直肠癌的治疗与其它实体肿瘤一样,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化疗为例, 化疗药物从最初单一的药物,到联合的细胞毒 药物,再到靶向药物,经历了一代代革新,对 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 什么是KRAS基因?KRAS基因跟治疗有 什么关系?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琳教授解释:“它是一个信号传导重要 的路径,肿瘤信号必然要通过这个途径 进行传导,传导完成后,肿瘤细胞才能 增值、分化、生存,如果传导被阻断, 肿瘤细胞就没有繁殖能力,就要死掉。”
• 1998 年美国FDA 批准第一个专门 针对p185高表达 乳腺癌的抗体治 疗药物Herceptin 上市,在全世界开 创了单抗类分子 靶向药物治疗肿 瘤的新时代。
赫赛汀(Herceptin)抗肿瘤机制
• ① 下调细胞表面的HER一2蛋白 • ② 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 ③ 介导对过度表达HER一2的肿瘤细胞的抗体依
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生存率提高达45% 疗效改善并持续 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HER2状态是选择赫赛汀®的重要指标
Her-2的概况
Her-2: 又名C-erbB-2, Her-2/neu 属于EGFR家族成员 为原癌基因,编码跨膜型酪氨酸激酶生长因
子受体 25~30%的乳腺癌为 Her-2基因的扩增/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作用机理
• 内皮抑制素 1 核仁素(nucleolin) 2 整合素(integrin)
Endostatin 抑制VEGR诱导的NO合成和内皮细胞迁移, 促进凋亡;与pro-MMP2结合,抑制MMP2等 。
VEGF-R 通过Ras-Raf-MEK-ERK/MAPK及PI3K-AKT 通路
以分子病理学诊断为基础的综合性靶向治疗
34
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
我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为 20.1/10万
其他 29.5%
食管癌 2.9%
肝癌 3.6%
子宫体癌 卵巢癌
3.9%
4%
胃癌 6.5%
乳腺癌 22.7%
肺癌 7.6%
宫颈癌 9.7%
结肠和直肠癌
9.3%
GLOBOCAN 2002,IARC。
VEGF抑制剂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VEGF受体, VEGFR-1(FIt-1)和VEGFR-2结合。VEGFR-2的 激活是VEGF诱导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和血管 渗透性所必须的。VEGFRs是跨膜受体,在胞 浆结构域内具有保守的PTK活性,与配基结合 引起VEGFR双聚体,依次激活激酶的活性和 细胞内特异性VEGFR酪氨酸残基的自动磷酸 化。酪氨酸残基的自动磷酸化进一步增加TK 的催化活性,并为胞浆信号传递分子提供结合 位点。这些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诱导 细胞对VEGF反应。
• 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 化、分裂、凋亡、迁移、浸润、淋巴结 及全身转移过程,从DNA 到蛋白水平的 任何亚细胞分子。
靶向治疗与个性化治疗
• 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革命不断影响着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个性 (体)化治疗。
• 个性(体)化治疗的核心是靶向治疗。 • 分子病理诊断是靶向治疗的基础。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9.v361(10).
• “我知道每个患者不一样,而且需要 个体化治疗,但我更需要知道他们 有何不一样,如何根据这些不一样 来实施个体化治疗。”
—— 一位中国临床肿瘤医生, 2009
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
•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 学途径的各种阻抑手段”,其治疗靶点 可以是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或者细 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酶或蛋白。
分子病理学诊断
• 分子病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拓宽了 病理诊断的视角,发展了新的研究领域。 分子病理学诊断在指导肿瘤治疗中拥有 特殊优势,即在组织学的基础上对肿瘤 基因状态进行精细的分类和检测:
1 增加诊断的准确性、改善预后的评估, 并指导临床处理。
2 区别不同基因类型的病人,设计合理的 临床治疗方案。
3 增加药物的特异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 地优化治疗。
4 识别癌症易受攻击部位的信号途径,选 择药物的靶点。
5 检测治疗中基因表达的变化,随时调整 治疗方案。
• 相对于其他疾病,肿瘤临床治 疗的有效率目前仍然偏低。随着人
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及肿瘤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人们对肿瘤多成因、异质性的特点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 欧美为高发地区,发病率在60~80/10万左右,位 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的第一位,且逐年上升。
• 而乳癌的死亡率大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5% 左右,仅次于肺癌(25%)。
• 我国的乳癌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在女性恶性肿 瘤中位列第三位,而且发病率也成逐年上升的趋 势。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1999年的调查显示, 乳癌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2.9/10万。
4
1 = 基因拷贝 2 = mRNA 转录 3 = 细胞表面受体 4 = 受体细胞外片断
HER-2基因扩增检测
1987著名杂志《科学》发表HER2对 乳腺癌的意义
HER2
HER2是有别于肿瘤大小、淋巴结及激素受体外的乳腺癌重要预后因子 HER2是肿瘤复发和生存期长短的独立预后因子
HER-2过表达与生物靶向治疗
1、特殊染色技术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学历史:器官细胞分子(分子病理)
器官(解剖)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1761):肉眼 观察
细胞(组织)病理学 (Cellular pathology,1854):L/M 观察
超微结构病理学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 E/M观察
其他: 包括基因芯片、实时定量PCR、 Southern、Western等
常用的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