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起源1.2 分析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1.3 探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第二章: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解读2.1 讲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表达2.2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2.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第三章: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与审美鉴赏3.1 探讨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3.2 分析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3.3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第四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4.1 介绍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4.2 分析古诗词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4.3 探讨古诗词在历史中的传承和影响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鉴赏5.1 分析具体古诗词案例,解读其思想内容5.2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实践鉴赏和创作尝试5.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讨论和分享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韵律6.1 介绍古诗词的常见形式,如五言、七言、词、律等6.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6.3 指导学生通过韵律感知诗歌的美感第七章:诗歌的修辞手法7.1 介绍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7.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7.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第八章:诗歌的意象与象征8.1 讲解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8.2 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象征意义8.3 指导学生通过意象和象征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第九章: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9.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9.2 分析如何把握诗歌的结构、情感、主题等9.3 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第十章:诗歌的创作与表达10.1 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10.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基本步骤10.3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教学教案,分为十个章节。
重点内容包括: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分类、形式以及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以语文古诗词鉴赏为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结构。
2. 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诗词基础知识】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的朗诵视频或演唱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25分钟)1. 什么是古诗词?介绍古诗词的定义,指出古诗词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事物美好情感的抒发而形成。
2. 古诗词的特点:- 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 韵律优美,押韵丰富。
- 表达含蓄,留白适当。
3. 古诗词的形式结构:-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一组,押韵格式AABB。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句一组,押韵格式AABB。
三、练习(15分钟)请学生阅读给定的古诗词,并分别找出其中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并解释其押韵格式。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结构。
【第二课时:古诗词鉴赏方法】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一幅古代画作,并了解该画作与古诗词的联系。
1. 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解释古诗词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艺术造诣以及培养情感的作用。
鉴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背景知识、抒发的情感以及艺术特点。
2. 鉴赏古诗词的步骤:- 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 阅读诗词全文,理解诗意。
- 分析诗句和押韵手法。
- 感受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练习(15分钟)根据给定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诗词鉴赏,包括了解作者和背景、分析诗句、理解意境等。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时:文化内涵与实践应用】一、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段描绘古代山水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思考。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境。
2. 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3.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并分析经典案例。
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体会鉴赏方法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案例1. 李白《静夜思》分析:这首诗具有明显的韵律美,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通过品味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杜甫《春望》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乱的忧虑。
通过分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古诗词鉴赏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2. 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分类:分析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二章:五言绝句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培养对五言绝句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五言绝句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五言绝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互动法:讨论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五言绝句,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格律:分析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五言绝句,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五言绝句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五言绝句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五言绝句,并写出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李白诗歌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李白诗歌,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诗风:分析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李白诗歌,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李白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李白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白诗歌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苏轼词作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苏轼词作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苏轼词作,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词风:分析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苏轼词作,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苏轼词作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苏轼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苏轼词作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五章:古诗词第六章:唐代诗人杜甫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杜甫诗歌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杜甫诗歌,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诗风:分析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杜甫诗歌,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杜甫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杜甫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杜甫诗歌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第七章:宋代词人李清照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李清照词作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李清照词作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李清照词作,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词风: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李清照词作,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李清照词作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李清照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词作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第八章: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掌握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培养对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讲解规律:分析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韵律与节奏美4. 总结讲解:强调韵律与节奏在古诗词中的价值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韵律与节奏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与节奏特点,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九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掌握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培养对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讲解创造方法:分析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意象与意境美4. 总结讲解:强调意象与意境在古诗词中的价值第十章: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培养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古诗词修辞手法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互动法:讨论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讲解修辞手法: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表达效果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一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掌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培养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古诗词文化背景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讲解文化背景:分析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文化背景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文化背景,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二章:古诗词的创作与传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掌握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培养对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讲解创作方法:分析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创作与传承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创作与传承,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三章:古诗词鉴赏的实践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3. 培养对古诗词鉴赏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精神二、教学内容1. 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践与反思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互动法:讨论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讲解反思和评价:分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践与反思:鉴赏经典古诗词,进行实践与反思4. 总结讲解:强调实践与反思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价值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独立鉴赏,并写出反思和评价的心得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古诗词鉴赏公开课的教案,涵盖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价值、五言绝句鉴赏、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词人苏轼、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词人李清照、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古诗词的创作与传承、古诗词鉴赏的实践与反思等十五个章节。
初中语文课:古代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课:古代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研究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并能够理解其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三、教学准备
1. 教案;
2. 课件;
3. 相关诗词资料;
4. 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诗词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引起他们的兴趣。
呈现与讲解(15分钟)
1. 使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押韵、格律、意境等。
2. 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解读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案例分析(20分钟)
1. 分发课件上的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创作实践(15分钟)
1. 提供一些诗词的开头或结尾,让学生自主完成诗词的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
1. 请几组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创作,展示他们的成果。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代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书面评价。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2.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解读古诗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2.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大声朗读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2. 学生就所听到的古诗表达感受,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显示图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形象,介绍其背景和重要作品。
2. 学生观看图片,尝试从形象中获取与古诗文相关的信息,并作简要记录。
三、分析(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并简单介绍杜甫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2. 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意蕴。
3.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经验,讨论《登鹳雀楼》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四、互动(25分钟)1. 学生自由交流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带领学生针对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归纳(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点明学生在熟悉古代文学作品方面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并带领学生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美与思考。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一篇古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促进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语言赏析- 诗词意境感悟- 诗词创作启示教学步骤1. 诗词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 解读题目:分析诗题,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主题。
2. 诗词语言赏析- 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生僻字、关键字,解释其含义。
- 句式分析:分析诗词的句式结构,如对仗、排比等。
- 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词意境感悟- 描绘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如喜悦、忧伤等。
- 价值观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价值观,如爱国、敬业等。
4. 诗词创作启示- 写作技巧: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如构思、用词等。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词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
- 参考资料:有关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的资料。
-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建议-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
以上为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
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问题是:1、不会利用已有的信息;2、鉴赏的思维流程不合理;3、对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的缺乏;4、不会就诗论诗;5、理解诗句不合语境或牵强附会;6、把握不住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这些问题中既有鉴赏常识的问题,也有鉴赏要领与方法的问题。
三、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三个环节。
1.了解是鉴赏评价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诗的语言,特别是依据诗的语境去准确了解诗中的词语。
比如李煜有首《浪淘沙令》的词,开篇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这里的“阑珊”是说残春的寂寞冷落,对于一个亡国之君,倍觉凄苦哀婉;辛弃疾有首《青玉案》的词,结尾处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没有弄懂“阑珊”为何意,想当然地解释为“灯火辉煌的样子”,其实“阑珊”的本义是“将尽”、“衰落”之意,在辛词中是“残灯”的意思。
还有人把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的“床”理解为我们今人睡的床,据此生发解说当然是讲不通的,这时的“床”应解作“井栏杆”,不是在屋里,而是在外面“举头”才为“望明月”。
其次要了解名物,古人说读诗的要领是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梅、菊、兰、竹、松柏、绿杨(柳)、杜鹃、鸣雁等等,虽然作为诗人创造的物的意象在各自的诗里有不同的含义,但又都是与这些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相关并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比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7题诗歌鉴赏题,选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这就需要考生明白“柳”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柳”与“留”谐音,一般用来表达留恋、眷恋之意,如王昌龄《闺怨》中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句;刘禹锡《竹枝词》中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句,韦庄《台城》诗中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句,唐人无名氏的《别诗》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名句,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句,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绝唱。
第三,要了解典实。
即要了解诗中的典故和涉及到的史实。
假如对史实不了解,对诗的理解就不够准确。
如杜甫有首《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一首歌颂诸葛亮的怀古诗,对诗的最后一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诸葛亮没能将吴国灭掉,是他一生的遗憾;认为他失去了良机;另一种解释认为这个“失”是“失误”,因为历史事实是当时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情势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历史的发展证明,联吴则胜,吞吴则败。
我们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果不弄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不弄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弄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不弄懂“佛狸祠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史实和典故,就不可能读懂这首词。
第四,要了解背景,即了解时代背景和一首诗的具体写作背景,不了解背景,很难说是真的读懂了。
如对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人认为第三四两句是“悲伤语”、“沉痛语”、“谐谑语”,是反对战争的;而有人则认为是“豪放语”,是“赞扬边塞战士意气豪壮的牺牲精神的”。
孰是孰非,恐怕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说不清了。
王翰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人民的精神振奋昂扬,许多知识精英都向往军功,歌颂从军征战和献身精神也是一种时尚,如王维《少年行》就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句子可以为证,所以三四句应视为“豪壮语”。
对具体写作背景的了解可举柳宗元的《江雪》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很容易地这四句诗看成是写景佳作,可以说一句一幅画,天地间是如此纯洁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一位老渔翁乘一叶小扁舟独自垂钓,闲情逸志,境界绝妙。
但诗是言志的,这首五绝是诗人被贬永州之后所作,此时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就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2.感悟是欣赏诗歌时所产生的会心和共鸣。
你对诗歌的“象外之境”有了感悟,就是通过对诗的意象分析而进入了意境,和诗人产生了共鸣。
苏轼有一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他为惠崇和尚画题写的诗。
如果题画诗只是把画中所画景物描绘出来,并不能算是高明的诗作,此诗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创造了新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受,我们能领悟到蕴含在画面里的意兴、情韵和思想。
画面描绘的是水乡春色。
首句点染出冬去春来的勃勃生机,作为画面主体的鸭子在水中嬉戏,诗人并没有描绘鸭子的多少、大小、动作、色泽、神态,而是突出了诗人对初春的那种敏锐的感知。
画可以画出水,却画不出水暖,更画不出鸭子对水暖(即春意)的感受。
但画中小鸭在水中自由欢快嬉戏的情景,就蕴含了一种意兴情韵,使人感到鸭子一定是感觉到了水暖,感觉到了春意。
诗人准确地把握了画面上没有画出却蕴含在戏鸭这一特定意象之中的精神,用准确生动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做到了“得其意而忘其形”,我们读者也从中受到了感染,在内心也同样感受到春水的暖意和春天带给人们的欣喜和振奋。
第三句既是实景,也融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第四句又融进了民间的传统习俗,(用蒌蒿和芦笋可解河豚之毒,味道很鲜美)于是诗人产生联想,鸭子嬉戏江水之日“正是河豚欲上”之时,联想极富生活情趣。
3.联想是指在诗歌鉴赏中由于意象、意境的抒发,在鉴赏者学问、修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想象。
一种联想是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直接映现。
当然这种映现也融进了鉴赏者对象生发出来的,却明显地离开了原诗的情境,而有了新的开拓和发挥。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词中三个人的句子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这是一种对事业对学问的企望和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这是一种对事业、对学问的执着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这是一种在事业、学问追求中理解实现时的欢悦。
我们有时常常引用一些古诗词名句,所引用的虽与原诗意思相关,但常常是另有所指,超出了原诗的情境。
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作了上述的分析后,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全体内容就能够作出相对正确的诠释。
附录:还要了解一点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