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中仪器分析归纳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知识点归纳

仪器分析知识点归纳

红外光谱法1.物质吸收红外光的必要条件①分子的振动必须能与红外辐射产生耦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瞬时偶极矩的变化。

②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才能实现振动与辐射的耦合,从而使分子吸收红外辐射能量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即△Ev=Ev2-Ev1=hυ。

2.红外光谱法的缺点:①色散型仪器的分辨率低,灵敏度低,不适于弱辐射的研究。

②不能用于水溶液及含水物质的分析。

③对某些物质不适用:如振动时无偶极矩变化的物质;左右旋光物质的IR谱相同;长链正烷烃类的IR谱近似等。

复杂化合物的光谱极复杂,难以作出准确的结构判断,往往需与其它方法配合。

3. 红外光谱的吸收峰:①泛频峰:倍频、合(组)频峰。

②倍频峰:由基态(v=0)跃迁到v=2,3,4,…激发态产生的。

③合频峰:在两个以上基频峰波数之和或差处出现的吸收峰。

4. 简正振动: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

简正振动的特点:①振动的运动状态可以用空间自由度(空间三维坐标)来表示,体系中的每一质点(原子)都具有三个空间自由度。

②分子的质心在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分子的整体不转动。

③每个原子都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及位相都相同,即每个原子都在同一瞬间通过其平衡位置,又在同一时间到达最大的振动位移。

④分子中任何一个复杂振动都可以看成这些简正振动的线性组合。

5.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①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和振动过程中偶极距的变化是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而倍频吸收带较弱。

②基频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其对应的峰强度也越大;振动的对称性越高(即化学键两端连接的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小),振动中分子偶极矩变化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

因而,一般来说极性较强的基团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的基团振动吸收较弱。

③一般来说,反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大于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伸缩振动的强度大于变形振动的强度。

仪器分析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仪器分析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Abs t r ac t:T he i mpo r t a n c e o f p r o b l e m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p p l i e d i n I n s t r ume n t a l Ana l y s i s t e a c h i ng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 t h e d e t a i l e d t e a c h i n g wa y s a n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we r e p r o p o s e d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c t i o n o f k n o wl e d g e,
o f t h e p r o b l e m s i t u a t i o n,t e s t i n n o v a t i o n,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p e r s o n a l o p i ni o n s we r e d e s c r i b e d i n c u hi v a — t i o n o f p r o b l e m c o ns c i o u s n e s s .Bu t t h e r e we r e s t i l l s o me q u e s t i o n s t o be f u th r e r e x p l o r e d i n o r d e r t o p u t p r o b l e m c o n s c i o u s —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一、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化学分析中所采用的现代仪器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应用现代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仪器的某一特定性质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有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的一系列现象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载气或液相流动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成分的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是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测量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有电位滴定法、电流计时法、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是利用粒子质量分选特性来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有质子质谱、电喷雾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等。

三、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有很多应用领域,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

通过紫外光谱的测定,可以得出物质的吸收峰位、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等重要信息。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结合起来,既可以进行物质的分离,又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

该技术在环境、食品、生物、药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浓度、速度等性质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解质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电池和电解等领域。

四、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仪器分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考核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考核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考核大纲【考核目的】促进学生复习、巩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本学科涉及到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先修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基础上。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和归纳总结、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的内容范围】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仪器的基本组成。

具体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法以及色谱法典型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考核方法】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综合成绩不及格者,该课程必须重修。

【期末考核形式】学生在考试前先在任课教师中抽签决定考核教师,然后由考核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教师规定的考核项目进行口试或上机操作,根据学生的考核表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对试题的要求】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主观性试题占100%。

题型比例:具体实验原理25%,仪器原理25%,仪器原理组成25%,仪器操作25%。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20:60:20。

【期末考核的具体内容】实验一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及实验室常规介绍知识点:1.实验室安全守则2.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3.课程内容介绍4.实验报告书写及数据处理考核目标:1.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2.理解: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3.掌握:课程具体内容4.运用:每次实验结束后,正确、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二各地方水样中苯酚的含量分析知识点:1.样品取样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4.实验原理5.最大吸收波长6.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样品取样(2)实验原理2.理解:(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3.掌握:(1)最大吸收波长(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对试样应用紫外光谱法定量分析实验三差热分析知识点:1.热分析原理2.硫酸铜晶体失水分析3.差热曲线分析4.热重法考核目标:1.了解:热分析原理2.理解:热重法3.掌握:(1)硫酸铜晶体失水分析(2)差热曲线分析4.运用:对试样应用热分析法进行结构或反应历程分析实验四各地方水样中钾和钠含量测定知识点: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激发光源3.FP640的使用方法4.实验原理5.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激发光源2.理解:实验原理3.掌握:(1)FP640的使用方法(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钾钠的含量实验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知识点: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荧光仪器3.测定砷的基本操作技术4.实验原理5.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荧光仪器2.理解:(1)实验原理(2)标准曲线的绘制3.掌握:测定砷的基本操作技术4.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砷及其它元素的含量实验六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知识点:1.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2.红外吸收光谱仪3.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4.红外谱图定性分析5.KBr压片法考核目标:1.了解:(1)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2)实验原理2.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3.掌握:(1)KBr压片法(2)红外谱图定性分析4.运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定性分析样品实验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知识点: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构造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4.原子化器5.实验原理6.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构造2.理解:(1)实验原理(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3.掌握:(1)最大吸收波长(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钙镁的含量实验八不同方法标定盐酸浓度的结果比较实验知识点:1.电位滴定法原理2.电位突变3.自动电位滴定仪组成4.实验原理5.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6.常规酸碱滴定法考核目标:1.了解:(1)电位滴定法原理(2)实验原理2.理解:(1)电位突变(2)自动电位滴定仪组成3.掌握: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4.运用:电位滴定法用于物质含量的分析实验九库仑滴定法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知识点:1.库仑滴定法原理2.工作电极和指示电极3.库仑滴定仪组成4.实验原理5.库仑滴定仪操作考核目标:1.了解:(1)库仑滴定法原理(2)实验原理2.理解:(1)电极分类(2)库仑滴定仪组成3.运用:库仑滴定仪操作4.运用:库仑滴定法用于物质含量的分析实验十硫酸奎宁含量的测定知识点:1.分子荧光光谱法仪器组成2.分子荧光光谱法原理3.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4.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5.标准曲线绘制6.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考核目标:1.了解:(1)荧光产生的原理(2)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3)荧光光谱仪器组成(4)实验原理2.理解: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3.掌握:(1)定量分析(2)标准曲线绘制4.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硫酸奎宁及其它元素的含量实验十一饮用水中阴离子的检测知识点:1.离子色谱仪的使用方法2.离子色谱仪的分离原理3.离子色谱仪的组成4.实验原理5.阴离子的测定考核目标:1.了解:(1)离子色谱仪的组成(2)实验原理2.理解:离子色谱仪的分离原理3.掌握:(1)阴离子的测定(2)离子色谱仪的使用方法4.运用:离子色谱法应用于各种阴离子的检测实验十二试样中铅、镉的测定知识点:1.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基本原理2.极谱波3.双组分测定4.标准曲线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基本原理2.理解:(1)极谱波(2)标准曲线绘制3.掌握:双组分测定4.运用:极谱法应用于各种离子的检测实验十三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研究知识点:1.三电极系统2.循环伏安图的特征3.阳极峰电位4.阳极峰电流5.阴极峰电位6.阴极峰电流7.可逆过程的判断条件8.扫描速度考核目标:1.了解:(1)阳极峰电位(2)阳极峰电流(3)阴极峰电位(4)阴极峰电流(5)扫描速度2.理解:三电极系统3.掌握:循环伏安图的特征4.运用:可逆过程的判断条件实验十四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点:1.外标法2.实验原理3.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分离4.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及操作考核目标:1.了解:实验原理2.理解:外标法3.掌握:(1)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及操作(2)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分离4.运用:外标法液相色谱应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实验十五混合酯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知识点:1.利用保留值定性2.归一化法定量的原理3.气相色谱仪的组成4.实验原理考核目标:1.了解:(1)实验原理(2)归一化法定量的原理2.理解: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3.掌握:利用保留值定性4.运用:归一化法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各种试样的检测实验十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知识点:1.GCMS联用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NIST数据库3.混合脂肪酸的衍生化方法4.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5.质谱检测条件设置考核目标:1.了解:(1)GCMS联用仪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GCMS联用仪的使用方法2.理解: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的选择3.掌握:多组分混合脂肪酸的衍生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4.运用:GCMS联用仪应用于各种动植物油脂的分析与检测实验十七仪器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设计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考前提前一周抽签决定考试内容及考核教师,根据考核教师规定的考核题目自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考试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参与考核成绩评定,学生按实验方案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核心知识归纳_重点习题解读_仪器分析2012年春季_

核心知识归纳_重点习题解读_仪器分析2012年春季_

核心知识归纳——伏安法与极谱法
4 5 6 7
扩散电流方程:柯泰尔、瞬时极限扩散电流、平均极限扩散电流(Il)
极谱法量分析:标准加入法、标准曲线法 极谱波的方程:简单金属离子、可逆极谱波方程 干扰测定的电流及如何扣除
重点习题解读——第一次作业
14-13 为了测定Cu (Ⅱ)-EDTA (CuY2-)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K稳 ,组装了下列电池: Cu CuY2- (1.00 × 10-4 mol · L-1), Y4- (1.00 × 10-2 mol · L-1) SHE。 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0.277 V, 请计算络合物的K稳。
解:对F‐ 离子电极:EF- = K – 0.0592 lg[F-] 加入标准试样后: Δc = 1.07 ×10-3 mg· L-1 × 5.0 mL ÷30 mL= 1.78 ×10-4 mg· L-1 ΔE = E1 - Ex = K – 0.0592 lg c1 – (K – 0.0592 lg cx) = -0.0592 lg[(c1 + cx) / cx] 代入数据解得 : cx = 1.73 ×10-8 g· L-1 所以该牙膏氟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F-% = 1.73 ×10-8 g· L-1 × 0.1L ÷4 g = 4.325 ×10-8% 标准加入法 关键:浓度计算正确!不同体系,体积不同!
max
C
d
, 其中 d pDt
15-6 用极谱法测定铜中微量的铅和铝中微量的铅哪个更容易?为什么?
酸性介质中: Cu2+:0V Pb2+:-0.4V H+:过电位很高 Al:氢波之后
看题设条件,不是标准加入法!
注:方括号表示浓度
谢谢大家!
概念: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检测,利用电 化学参数(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与目标分析物的物种和含量之间 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初中化学仪器对比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仪器对比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仪器对比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学仪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
1. 试管
2. 锥形烧杯
3. 磁力搅拌器
4. 称量瓶
5. 分液漏斗
6. 玻璃棒
7. 温度计
8. 夹管
9. 置换烧瓶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锥形烧杯、称量瓶等化学仪器摆放在实验台上,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各个仪器的用途和特点。

2.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分别使用磁力搅拌器、分液漏斗等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化学仪器,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4. 最后,让学生汇总各种仪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评价:
1.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各种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是否能对化学仪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准确描述;
3. 学生是否能够合理总结不同仪器的优缺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备注:实验中需注意化学仪器的使用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老师应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指导。

愿你的实验成功!。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对物质样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细致而准确的分析。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仪器分析实验后,我对这一方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就仪器分析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依赖于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的物理、化学、电学等性质来得出结果。

这些仪器设备能够以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仪器分析实验时,一些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实验中学到的经验:1.仪器校准的重要性:在使用仪器之前,确保它已经进行了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校准可以通过标准样品进行,确保仪器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2.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样品处理时,要注意防止异物和杂质的污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此外,合理选择样品处理方法,如溶解、稀释、过滤等,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获得仪器的测量结果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要仔细研究测量结果的数值和趋势,结合样品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仪器分析应用案例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两个典型的仪器分析应用案例: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分析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成分,并了解样品的结构特征。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通过对样品中的离子进行分析和测量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分析常用于药物研发、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

通过质谱仪,可以对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分子量测定、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仪器分析的挑战与进展仪器分析作为一门技术和科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仪器分析检测心得体会仪器分析检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才能实现对物质性质和组分的分析检测。

在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仪器分析检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仪器分析检测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将从仪器的选择、操作技巧、数据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同的仪器在分析结果和分辨率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选择仪器时,我们要考虑到分析项目的特点和研究需求,同时还要对仪器的性能、精度、稳定性和维护难易程度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

其次,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台优秀的仪器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同样不可忽视。

在使用仪器时,我们需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并注意操作细节。

比如,对于分散液的选择和制备,我们要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仪器的校准、清洗和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数据分析是仪器分析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无论是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还是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都需要仔细研究数据的分布和规律,并进行准确的统计判断。

同时,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即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以便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第四,问题解决是仪器分析检测中常常遇到的挑战。

在仪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实验失误等。

在我亲身经历的一次实验中,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实验中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在高中教学设置思考
象山中学唐朝军
摘要: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重要分支之一,在与化学相关的各行各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我国高中化学的课标和高中教材,对仪器分析作以归纳和总结,并关注新课程的化学改革中仪器分析教学问题和未来的新动向。

关键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仪器分析新课程改革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学研究离不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同样,科学仪器的发展体现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仪器分析作为实验化学的一部分,与实验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有着与高中其它实验部分与众不同的特点。

仪器分析在化工、制药、食品分析、环境监测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有关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和化学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笔者搜索1994年至今的化学教育发现大学中讨论仪器分析的有56篇。

但从中学角度讨论仪器分析的论文却没有。

本文结合仪器化学的特点,浅析我国高中的课标、教材和中学阶段的仪器分析的教学。

一、仪器分析简介
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或结构的分析方法[1]。

这类方法常常是测量热、声、光、电、磁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不仅用于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还可用于状态分析、价态、结构,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分析、环境监测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2]。

根据仪器的物理学原理现代的仪器分为质谱分析法、光分析学、电化学学、色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法等及其联用(见表一)。

中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质谱法四种仪器分析,这四种方法也是目前仪器分析中的重要内
表一: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二、仪器分析在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体现
目前中学阶段主要涉及的仪器分析方法具体体现在:新课程中引入了现代仪器分析的三大类仪器,即光谱类、色谱类和质谱类。

要求学生了解现代化学分析仪器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测定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能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对这些现代仪器分析加以运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3]要求“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检测方法,知道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了解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了解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基于仪器分析在现代化学中或缺的地位,中学化学课标对仪器分析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通过了解仪器分析,拓展高中学生的视野,增加认识分析技术的延伸,增加学生的多种化学表征,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使用的教材三个版本都有相应的仪器分析内容(见表二),并且阐述
三种教材的特点比较鲜明,人教版比较详实,苏教版和鲁科版总是在合适的内容背景下引入恰当的的仪器分析方法。

人教版在“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重点呈现了红外和核磁部分,并且后续化合物章节中表征了重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的信息;“实验化学”则在附录Ⅶ集中阐述了质谱、红外和核磁原理和应用。

苏教版相关的仪器分析内容分散渗透在实验部分和物质鉴定部分,与学生对物质认识相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管是与学生的认识层次还是与教材知识的切合度都比较好。

鲁科版与苏教版的编排体系类似,注重知识的和渐进和学生的认识层次,在信息量上比苏教版更要详实一些。

三种教材的共同点是都把仪器分析部分作为拓展视野或作为附录部分,以供有兴趣的学生丰富化学视野,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但是,由于编排内容的限制,往往图片比较多,并给出应用范围和简单测定表征,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知半解,也是目前教材中很难回避的遗憾。

三、目前高中仪器分析教学现状和教学建议
由于教师本身对仪器分析重视程度不够或认识水平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往往只是通过几张图片或几个结果得到对仪器分析的浅显认识;对于学生所问的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也是含糊其词,如果是考试考不到方面,也就要求学生放弃深究。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仪器分析的学习和教
学与其它实验部分有很大差异,中学教师很难达到大学老师对某一专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储备;中学实验室也不具备单独开设仪器分析条件,购买现代化仪器分析设备及日常维护的所需资金十分庞大,同时大型设备的利用次数资源低,仪器利用率低等,在我国中学实验室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是不现实的。

新课改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仪器分析在广泛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高中学生有能力在这一阶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进入高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阶段的仪器分析不同于大学阶段的教学,具有中学阶段的特殊的特点,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笔者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可作参考。

利用新课改的契机,教师把仪器分析作为知识拓展类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大学基础知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成立了实验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了现代仪器分析设备,靠近这些高校的中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的闲置时间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充分发挥这些仪器的应有的作用,实现仪器的的资源共享;学校实验室可以购进相对价格不高和保养要求不高的仪器,让学生感受快速、高灵敏、实时、连续、智能、信息化等方面仪器化学的魅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器分析在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形态、形貌以及变化方面应用用将更加广泛,是即将进入高校的高中学生面对的重要基础课程。

分析化学中,传统分析在中教学比较好,大学教学能够有效衔接,但对于仪器分析大学却无法有效衔接,中学教学能否处理的好,也是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相关专业的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 杨孝容等.化学教育,2014(1)63-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