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课文)

合集下载

语文九下《理想的阶梯》精品

语文九下《理想的阶梯》精品

议论文常识
• 2、论据, 就是证明论点的根据。论据分 两类: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 是人们从生活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公认的 科学道理,是我们证明论点的重要根据; 事实根据,则是生活中发生了的有代表性 的典型的事实,也很有说服力,俗话说: 事实胜于雄辩。
• 论据,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1、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的看法、
主张、态度,也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这是 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中心所在。有的议论 文,全文有一个中心论点(总论点),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下面还有分论点;通过对分 论点的论述,从各个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 • 论点,提出“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
详写高尔基 略写伽利略、布鲁诺 其次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取得成就
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 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事例: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 关键在于有没有:崇高理想、顽强精神
最后激励青年为理想而奋斗
第三部分[结论]
•正面论述: 名言论据:富兰克林的名言 事实论据:爱迪生争分夺秒发明千余 项;鲁 迅,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 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小时,留下巨著《人间 喜剧》。
•反面论述:先算一笔人生的时间帐,再引朱自 清《匆匆》的名句,说明时间流逝的无情;对 照说明:对时间的态度,取决于一个人的世界 观。
• 答: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提 问:
• 3、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第一自然段能否 去掉?为什么?
• 答: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 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一观点。

理想的阶梯(改)

理想的阶梯(改)

第三个分论点
•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事实论据: 面对条件差 面对岗位平凡
高尔基鞭下写作 伽利略、布鲁诺冒险求真理
华罗庚灯下读书 开普勒业余苦钻
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 然后,作者分两层论述。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使用举 例论证,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接 着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这一层列举了华罗 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 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 成功”这一道理。 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 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首先针对开头部分青年人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问题提出中心论点首先针对开头部分青年人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问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提出三个分论点理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最后做出结论并呼吁第一个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第一个论点
•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 事例论据:马克思刻苦读书
诺贝尔苦创炸药
结合文章说一说这两个事例的作用。
第二个分论点
•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 事例论据: 道理论据: 正面论述:
鲁迅笔耕不辍 巴尔扎克抢时间 爱迪生挤时间
反面论述:
富兰克林名言
朱自清《匆匆》
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 “理想 的阶梯 属于珍 惜时间 的人” 这个观 点
然后先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正面论述时使用了举例论 证和道理论证,列举了鲁 迅、巴尔扎克、爱迪生的 例子,引用了富兰克林的 名言,有力的证明了观点。 接着从反面进行了阐 述 ,先算了一笔时间账, 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 的,可怕的。”然后引用 朱自清文章中话说明“光 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 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 珍惜时光。 最后小结,得 出结论“没有 理想的人,不 懂人生的意义, 对时间自然不 珍惜;真正有 理想的人,必 定珍惜一分一 秒,因为每一 瞬间的奋斗, 都关系着目标 的实现” 与前 面的的观点形 成照应,结构 严谨。

理想的阶梯【语文教案-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语文教案-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语文教案-理想的阶梯】》摘要:第三层(第7自然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并用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和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具体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本文第3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是段首中心句,结构上称为段的“起始部分”,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是这一段的“展开部分”,是对起始部分所提分论点的论证,所用论证方法是科学归纳法中的求同法,第4、5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的沦证,第4段仍然用““求同法”展开论证,第5段改用了”反证法”理想的阶梯[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分析: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一部分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第1、2自然段):摆出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着重提出三种现象。

第二层(第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问题的共同点,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分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即针对三种现象提出分论点,分析评述,帮助青年解决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自然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并用马克思、诺贝尔的具体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二层(第5、6自然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用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具体事例和朱自清的名言作论据进行论证。

第三层(第7自然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并用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和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具体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分三个方面 论述中心论点,即针对三种现象提出分 论点,分析评述,帮助青年解决理想和 现实矛盾的问题。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自然段):提出第一个分论 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 人”,并用马克思、诺贝尔的具体事 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二层(第5、6自然段):提出第二个分论 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用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具体事例和朱 自清的名言作论据进行论证。
作业:
1.根据本堂课学习的三方面内容, 对第三个分论点部分做批注.
2.紧扣论点,再补写一个分论点.
如:理想的阶梯,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要求至少用两个事例证明,并做 适当分析.
陈群
比喻: 通往理想的道路 实现理想的途径
写作背景
《理想的阶梯》发表在1979年第5期《中 国青年》杂志上。此时的中国已春回大地, 冰雪消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未来充 满信心。他们为了实现早已憧憬的理想, 跃跃欲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样一 个历史转折关头,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 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作者发表此文, 鼓励青年人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努 力奋斗,谱写自己的理想之歌。
划分结构层次(引论-本论-结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 三种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 的阶梯。”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分三个方面论述中心 论点,即针对三种现象提出分论点,分析评述, 帮助青年解决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激励青年 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
…由此可见…
假设分析: (试想),假如… 正反分析: …相反…
运用事例证明论点:
总体概述,详略结合.使用能够 力证论点和富有感染力的词句.以 事例的表述: 求表述的事实和论点丝丝入扣. 注重逻辑关系,讲究行文呼应, 事例的顺序: 力求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初三叙事作文《理想的阶梯》800字(共10页PPT)

初三叙事作文《理想的阶梯》800字(共10页PPT)

初三叙事作文《理想的阶梯》
历史 即使是诸葛亮也改变不了

向。陶渊明没有说去灭北戎,亡西狄,
心 征南蛮,荡东夷而兴中华,在
仪的环境下成就了理想。
李鸿章,袁世凯成为脾斯麦或者
格局 格兰特,亦顺应
,袁世凯更
是在甲午战争前一年离开了朝鲜,也 是万般无奈之举。
关键词:即使,诸葛亮,改变,不
了,历史,走向,陶渊明,没有,北戎, 西狄,南蛮,东夷,中华,心仪,环境, 成就,理想,李鸿章,袁世凯,成为,脾 斯麦,或者,格兰特,顺应,格局,袁世 凯,更是,甲午战争,一年,离开,朝鲜, 万般无奈。
初三叙事作文
理想的阶梯
800字
开阔的眼界,是实现理 想的阶梯。没有眼界,做事都像 人会 是闭门造车一样。有理想的
向远方眺望,寻找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第一个发现他
的人。特斯拉首先发明的交流电, 专 自然不会是应用它的爱迪生的 利,最后印在钞票上的也是特斯
拉;
关键词:开阔,眼界,实现理想,
阶梯,没有,眼界,做事,像是,闭门造 车,一样,理想,人会,远方,眺望,寻 找,理想,阶梯,理想,阶梯,属于,第 一个,发现,特斯拉,首先,发明,交流 电,自然,不会,应用,爱迪生,专利, 最后,钞票,特斯拉。
成功,没有开阔的眼界而重复老 路,这是雷同的人生,很难实现 自己的理想。
理想的阶梯,属于会分析的 证 人。费马没有给出费马大定理的 明,最后能证明的只能是高斯总是 老 对的;孙亮刚刚登基便能分析出 鼠屎是真的还是假的,立下了威
信;
关键词:如此,种种,无不,首次,
发现,获得成功,没有,开阔,眼界,重 复,老路,雷同,人生,实现,自己,理 想,理想,阶梯,属于,分析,费马,没 有,给出,费马,定理,证明,最后,证 明,只能,高斯,总是,孙亮,刚刚,登 基,分析,老鼠屎,真的,还是,立下, 威信。

理想的阶梯_2

理想的阶梯_2

理想的阶梯_2理想的阶梯⽬的要求⼀、懂得⼀个青年⼈不仅要树⽴远⼤的理想,⽽且要⽴⾜现实,勇于奋⽃。

⼆、理解议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学习本⽂提出中⼼论点和分论点的⽅法,学习选⽤具体事例作论据的⽅法。

三、掌握本⽂⽤“总分总”的结构,“并列式”的⽅法,从不同⽅⾯论述观点的特点。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选⽤具体事例作论据的⽅法。

⼆、理解⽤段⾸排⽐的⽅式提出分论点的⽅法。

难点:⼀、理解分论点与中⼼论点的关系。

⼆、分析段内的层次关系,重点在第七段。

写作背景《理想的阶梯》发表在1979年第5期《中国青年》杂志上。

此时的中国已春回⼤地,冰雪消融,⼈们,尤其是青年⼈对未来充满信⼼。

他们为了实现早已憧憬的理想,跃跃欲试,发现出了极⼤的热情。

在这样⼀个历史转折关头,青年⼈应该树⽴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作者发表此⽂,⿎励青年⼈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努⼒奋⽃,谱写⾃⼰的理想之歌。

段落⼤意全⽂8个⾃然段,分三部分。

第⼀部分(1─3段):开头针对有的青年三个⽅⾯存在的问题概括分析提出中⼼论点: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第⼆部分(4─7段):中⼼部分从三个⽅⾯论述什么样的⼈才能得到理想的阶梯,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1.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

2.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

3.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上的⼈。

第三部分(8段):结尾归纳全⽂突出中⼼。

只要能抓住奋⽃这个杠杆,利⽤奋⽃这坚实的阶梯,以不懈的韧劲,⼀级级攀梯,就⼀定能⼀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主题思想本⽂中⼼思想:本⽂阐明了“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的思想,希望青年们抓住这个“阶梯”,以不懈的韧劲,⼀级级攀梯,为实现理想⽽奋⽃。

写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论点和分论点本⽂的中⼼论点是“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个中⼼论点是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盾”这⼀问题⽽提出来的。

具体说这种⽭盾体现在三种情况下:⼀是刻苦勤奋不⾜,⼆是抓不紧点滴时间,三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困难。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4篇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4篇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4篇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

这也许是事实。

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

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

这也可能是事实。

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的人都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

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功。

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开普勒长期操持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1.揣摩句意。

(1)“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一句中加粗词比喻__________(2)“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一语的意思,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摘录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2、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写于1984年,发表在同年第10期的《东方少年》,原名《反悔》,是一篇小说。
3、背影:作者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的是1917年父亲送作者去北平读书的往事。
4、短文两篇:《散步》作者:莫怀戚。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金黄的大斗笠》作者:高风。选自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
15、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萧。
16、我的小桃树:作者贾平凹。
17、散文两篇《成功的秘诀》作者茨威格;《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
18、短文三则:《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19、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
33、古代诗歌五首:《敕勒川》,《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第三册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
3、短文两篇:《吴门桥》作者碧野。《母亲架设的桥》作者水上勉。
4、巴黎的桥:作者张祝基。作者时任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
5、短文两篇:死海不死。《统筹方法》作者华罗庚。
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2、挺进报:作者罗广斌等。节选自人物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3、山的那一边:作者陆芸芸。陆芸芸是著名编剧陆柱国的女儿,记者。作品散文集《兔子长大以后》。本文节选自198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4、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新闻稿。出自新华社晋绥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29、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选自《郭沫若选集》。本文是作家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

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

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

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

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

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

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

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

这也许是事实。

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

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
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

这也可能是事实。

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

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