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电影发展概史

合集下载

香港电影简史【上大电影学课件】

香港电影简史【上大电影学课件】

• 喜剧功夫片
• 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醉拳》,武打动作真实感强, 变化多端,中间夹杂噱头,具有喜剧效果。成龙电影成为一种潮 流,《新扎师弟》、《龙少爷》、《警察故事》、《A计划》、 《红番区》、《我是谁》等风行一时。
多元创作时期1979-1997
• 一 新浪潮 • 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推出电影 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 《行规》,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未来主义武侠片、 悬念推理片、警匪片、帮派片等类型。香港电影 新浪潮运动产生。随后产生了大批的导演。如谭 家明、许鞍语片制作公司有名的有:长城、凤凰和邵氏。长城擅长写实题 材,凤凰擅长家庭伦理剧,邵氏公司推出《红玫瑰》、《貂蝉》、 《江山美人》等影片。拍摄了无数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 三 重要导演
• 著名的导演有粤语片导演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 还有朱石麟、李翰祥。
• 朱石麟被誉为领导潮流的国语片大师,擅长拍摄家庭伦 理剧,主要作品有《同病不相怜》、《玉人何处》、 《清宫秘史》等。
黄金时期1949-1966
• 一 粤语片 • 1952年新联影业公司成立,主要拍摄粤语片,推 出《败家子》、《桃李满天下》、《再生花》、 《苏小小》等粤语片。1964年王为一导演的《七 十二家房客》轰动一时。 • 另一家影业公司中联公司则拍摄了《家》、 《春》、《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949 年底,胡鹏导演了《黄飞鸿之鞭风灭烛》,黄飞 鸿系列由此滥觞。
• 当时主要的导演是张彻、胡金铨、郭南宏、张鑫炎等。主要的作 品有《报仇》、《龙门客栈》、《萧十一郎》、《云海玉弓缘》、 《流星蝴蝶剑》。
• 李小龙真功夫片
• 1971年李小龙主演《唐山大兄》标志香港武侠电影由刀剑武侠片 向拳脚功夫片转变。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 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李小龙将香港武侠电影带入国际影坛,创 造了极大声誉。

香港老电影大全

香港老电影大全

香港老电影大全香港电影发展历史悠久,深受观众喜爱。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业一直屹立于亚洲乃至世界电影舞台的前沿。

众多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导演、演员和剧作家在香港电影业中涌现,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香港老电影。

本篇文档将向您介绍香港老电影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一、黄金时代:艺术与商业并重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工业化发展,拥有了完备的电影制作体系和一流的制作技术。

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香港电影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 动作片的鼻祖:《精武门》《精武门》是香港功夫片的开创之作,由李小龙主演与导演。

这部电影以其紧凑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动作场面和真实的打斗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并被当作是动作片的经典之作。

《精武门》的问世标志着香港功夫片的崛起,也为以后的动作片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爱情片代表作:《梅兰芳》《梅兰芳》是一部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的电影,由徐克导演执导,孙红雷、谢霆锋等主演。

电影通过展现梅兰芳优秀的京剧艺术并融入现代元素,深情描绘了他的一生,打动了观众的心。

《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触动,成为香港爱情片的经典之作。

二、港式喜剧:无厘头的幽默港式喜剧是香港电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无厘头的表演方式而闻名于世。

这些喜剧片以逗人发笑的剧情、卖弄的动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1. 四大天王的合作:《逃学威龙》系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是港式喜剧的经典之作,由周星驰导演和主演。

该系列以校园生活为背景,通过荒唐的故事情节和搞笑的演员表演,呈现了一系列的喜剧场面。

周星驰与其他三位“四大天王”——郭富城、罗文和吴孟达的合作,使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佳作。

2. 饶舌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点秋香》是一部以古装片和喜剧为主题的电影,由李力持导演,周星驰与巩俐主演。

影片以明朝时期著名状元唐伯虎和美女秋香之间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包含饶舌部分的歌舞表演和搞笑情节,展现了唐伯虎的机智与幽默。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世纪初至5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主要是黑白无声电影,通常是根据小说或传统戏剧改编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东南亚,特别是华人社区。

在50年代初,
香港开始制作有声电影。

2. 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期,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新浪潮”。

电影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香港电影开始涉足不同类型的电影,如武侠片、警匪片
和喜剧片等。

在这个时期,香港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取得了很
大的成功。

3. 80年代至90年代: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盗版和影片制作成本的上升,香港电影的利润开始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依然能够制作出一些非常成功的电影,如《英雄本色》和《无间道》等。

4. 200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继续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大陆电影业的崛
起和互联网的普及,香港电影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然而,香港电影仍然能够制作出一些
非常成功的电影,如《功夫》和《无人区》等。

此外,香港电影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制作
方式和市场机会,如与内地和海外制片厂合作、制作网络电影等。

声尖叫——香港恐怖片发展史大盘点

声尖叫——香港恐怖片发展史大盘点

据2006年第711期(7月13日到-7月26日)香港《电影双周刊》,略有删改。

作为世界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恐怖片在美国、日本等地有着悠长的历史。

而在素有“东方荷里活”之赞誉的香港电影当中,恐怖片在七十年代末以来逐渐的也发展为一种重要类型,甚至被认为是香港电影低潮时期的“救市”类型片,也涌现了像许鞍华、邱礼涛等著名的导演以及《撞到正》、《阴阳路》系列等传世佳作。

而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发展流变等方面概述香港恐怖片的发展过程。

恐怖片前传中国的恐怖文化,最重要的是神鬼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中就有着不少的表现。

夏、商、周三代事鬼敬神的风气非常浓厚,巫的活动非常复杂,充满神秘色彩。

当时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有关记录中大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在看似单纯的记录里面,其实掺杂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这其中就有许多恐怖因素。

先秦时期的文化中。

与恐怖有关的因素主要是讲鬼神、怪物、异常现象的,此外关于灾异现象的记载也很多,这些可视为后世恐怖文艺中灾难题材的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400年间出现的志怪作品多达近百种,而且创作水准相当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佛教、道教此时发展迅猛,与二教相关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神佛显应等观念被普遍接受,许多小说创作的宗旨就是宣扬宗教思想,劝惩世人。

其中,道教的茅山宗(汉代茅盈所创)以召神驱鬼为主要法门,具有浓厚的巫术气息,茅山术正是绝好的恐怖题材,也给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恐怖片注入了很多的血液,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香港恐怖电影。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志怪传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有最好的恐怖小说)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找到影子,也给后世的香港恐怖电影传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如《小倩》,被李翰祥、程小东、徐克等一而再的改编为电影。

此外,像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小说《情史》等明清爱情小说里也不少的这类与鬼怪相关的爱情故事。

香港电影概论

香港电影概论

香港电影概论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的重要分支,而香港电影歌曲作为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影中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同时歌曲与画面的玩美结合,使得电影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电影与歌曲的交相辉映,使得一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中的电影歌曲不仅创造了香港电影歌曲流行歌曲的辉煌时代,一大批流传至今仍传唱不息的经典作品也使得香港一批年轻歌手通过演唱影片主题曲而迅速走红,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黄金的年华,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期节目为您一一细数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让我们一起在歌曲和影像这两杯浓烈而醇香的美酒中去畅饮二十年风华果实的甘甜。

前传50--60年代早在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就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突出的格局是粤语片和国语片并行发展,不仅创作数量急剧增加,年产200多部影片的惊人数字在香港电影史上空前绝后,早期的香港粤语片中,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歌很少,出现的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部拍摄于1949年的影片《黄飞鸿》中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就是吸收了广东粤剧和其它广东音乐的因素,采用了六声的羽调式,激昂高亢,充满豪情,歌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琅琅上口,入木三分地展现了黄飞鸿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和凛然正气,这首主题曲也一直成为了黄飞鸿系列的主要标志,无论演员和导演如何更替,唱法和配器怎样改变,主旋律和歌词却始终不改。

20世纪中期,随着内地戏曲片《天仙配》在香港上映,曲调优美,歌词丰富的传统戏流行香江,导演李翰祥在1958年执导了黄梅调电影《貂蝉》,之后又以《江山美人》和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掀起了中国传统剧目搬上银幕的高潮。

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借鉴了同名越剧和国外音乐剧,全部音乐采用的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曲调,在那个大陆与香港,台湾相对隔绝的年代,这部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尤其是优美婉转的音乐都引起无数观众的深深思乡之情,因此,这部舞台戏剧片受到观众狂热的欢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成功,更是掀起了香港长达二十年的黄梅调热潮。

江湖夜雨十年灯——简述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

江湖夜雨十年灯——简述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文化里,广大被剥削压迫的屁民们,一直梦想着被四大救星拯救:神仙,明君,清官,侠客。

神仙难求。

明君难有。

清官难遇。

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士并不罕见,于是“侠客”就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传奇,是广大平头百姓最后的心理依仗,作为在电视出现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工具,武侠电影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有了大救星,海晏河清,侠客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1950年起,中国内地禁绝武侠电影。

但是在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的香港地区,侠客梦还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二战和内战后,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和电影人避居香港,给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基础和行业人才,香港电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电影重镇,“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自然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侠电影这种比较阳刚硬气的电影,一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火十年,然后萎靡十年,接着改头换面,再次占据主流,然后再次消沉……如此循环。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端,是1949年秋天,从一个叫胡鹏的导演开始的。

胡鹏,广东顺德人,1910年生于上海,30年代来到香港,从事导演工作,一生拍过200多部电影。

1949年秋的一天,胡鹏乘渡轮从九龙赴香港岛,在渡船上闲着无聊,拿了一份报纸翻看,读到了一篇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触发了灵感,既然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小说广受欢迎,何不把它拍成电影?正巧有个新加坡商人愿意投资,于是胡鹏就组建电影公司,开拍了粤语电影《黄飞鸿传》(上下集),在1949年冬天上映,电影广受欢迎,由此开启了黄飞鸿这个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最著名角色的传奇。

二战后百废俱兴,香港的普通大众以吃饱穿暖生存为主,电影市场并不成熟,在50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里,第一流的影院是外语片,票价最贵,档次最高,其次是国语片,票价中等,寓居香港的内地人喜欢看,最次的就是粤语片,制作粗糙,档次最低。

黄飞鸿作为广东名家,土生土长的粤语英雄,天然受到粤语电影的青睐,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黄飞鸿电影清一色的是粤语片,同样的,武侠电影,唯一的名字就是“黄飞鸿”,除此之外,再无别家。

中国电影艺术史之香港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史之香港电影
第一部作品《说谎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表现力。 • “凤凰” 1953年成立,主持大局的是朱石麟。
1953年创业作《中秋月》,奠定写实风格的喜剧电影方向。
2、粤语片创作
• 1949年,南国公司首拍粤语片《珠江泪》,成为业界竞相仿照 的里程碑作品。
• 四大公司:新联、中联、华侨、光艺。
• “新联”:1952年成立,提出“新联出品,必属佳片” 。 创业作,吴回导演的《败家仔》。
• 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以及《新蜀山剑侠》等影 片将传统的刀剑武侠片成功地推向特效“神话” 。
(2)喜剧片
• 1982年,麦嘉、许冠杰、张艾嘉、黄百鸣等人合 作的《最佳拍档》,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 剧片。
• 1983年由张坚庭《表错七日情》导引出的温情生 活喜剧片。
(3)鬼怪灵异片
• 1980年,许鞍华执导影片《撞到正》首开风气, 之后洪金宝《鬼打鬼》、午马《人吓人》和刘观伟 《僵尸先生》《僵尸少爷》等系列影片。
• “中联”:1952年底成立,提出“中联出品,制作严谨” 。 创业作,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家》,由此奠定写实性较强
的创作方向。
(三)1966-1978,转型时期
1、武侠功夫片此起彼伏
• 新派武侠片 • 1966年胡金铨导演《大醉侠》;1967年张彻导演
《独臂刀》,标志新派武侠片诞生。
• 李小龙真功夫片 • 1971年,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
• (1)香港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 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
• 许冠文市民喜剧 • 1974年,许冠文兄弟自编自导自演创业处女作《鬼
马双星》。 • 之后1976年《半斤八两》、1981年《摩登保镖》、
1984年《铁板烧》等影片都屡创票房奇迹。 • 其他1975年《天才与白痴》、199-1997)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1896年初,他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电影自此传入香港。

1898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

他们都很短。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1909年在香港拍摄了一部诙谐剧《偷烧鸭》,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它的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渐渐成长,可惜受到19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

但当时的电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

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台湾新电影运动 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 影革新运动,是台湾战后 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 体现。 标志:1982《光阴的故事》 (导演:陶德辰、杨德昌、 柯一正、张毅)

新浪潮时期作品:《疯劫》


《疯劫》,东亚黑色电影开 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 中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一。 被很多专业影人认为是许鞍 华最经典之作,也是许鞍华 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是否观看?
李纨(赵雅芝 饰)和阮士卓 (万梓良 饰)是外人眼中的甜 蜜情侣,李纨并对外宣称二人 即将结婚。岂料,某日有人在 香港龙虎山发现一男一女两具 尸体,竟被警方确认为李纨和 阮士卓,并怀疑凶手就是住在 山中破屋的疯子(徐少强 饰) 将其扣留。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1897,传入香港 启蒙时代(1897~1913) →1913,黎民伟,香港 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 影片公司),《庄子试 妻》(香港第一部故事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复活的玫瑰》(1927) 《胭脂》(香港第一部 长故事片) 《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 六届远东运动会》 (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启蒙时代(1897~1913)
1985 1990 1995 1923,第一家全由香港人 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 片公司),香港第一部新 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 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1925,香港第一部 长故 事片《胭脂》 →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 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 发展被迫中止
黄金时代(70年代~
1890
1895
1923
1925198520世纪70年代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这部电影的成功,令被 国语片占据多時的香港 影壇,渐渐重新落回粵 语片的手中。
黄金时代(70年代~
1995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启蒙时代(1897~1913) 黎民伟 (1893-1953) 早期电影开拓者 “中国电影之父” “香港电影之父”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启蒙时代(1897~1913) 作品: 《庄子试妻》 (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张彻,著名电影人。 开创武侠电影的辉煌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香港电影一代枭雄”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琼瑶爱情片(1965~1983)
‧三厅电影(它所有的故 事场景只发生在客厅,餐 厅和舞厅,六七十年代琼 瑶电影的代名词)。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二秦二林(秦汉、秦祥 林、林凤娇、林青霞)。 ‧《昨夜之灯》惨白,90 年代,琼瑶与爱情文艺电 影就从此转进台湾电视史。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20世纪70年代 1985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李小龙(1940~1973) 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0年的《龙虎门》 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 的功夫片之一。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世纪60年代,李行
《养鸭人家》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此片结合了编剧张永祥单 纯简洁的故事架构按导演 李行写实主义的影像魅力, 全片洋溢清新的大自然风 味和散发简朴迷人的神采。
1950
1955
1960
1965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武侠片早期的代表人 物: 张彻、刘家良、胡金 铨 三位大师从不同的角 度诠释对侠义和武术 的理解 胡金铨 《大醉侠》、《龙门 客栈》、《侠女》等 新派武侠片 与张彻并称为“绝代 双骄”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1985 1990 1995 20世纪60年代末期, 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 发展,并香港电影技 术带进台湾。历史宫 廷片:《如西施》
1955
1985
2005
启蒙时代(1897~1913)
1985 1990 1995 导演风格: 张彻镜头里的英雄情感炽 热,性格强猛而少转折, 因此多以悲剧收场。 他的英雄正和他自己升任 导演的历程一样,由于怀 才却不见用于当世,空有 满腔赤诚,但受制于环境 的局促与命运的播弄,所 以在雄伟豪放中,总带着 一丝悲怆愤慨。
方育平 作风朴实,真实 感浓厚
严浩 浪荡于青春暴 烈及淡然含蓄 之间
谭家明 走中产美学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20世纪80年代 启蒙时代(1897~1913) 商业电影 喜剧:《最佳拍档》、 《富贵逼人》、《奇 谋妙计五福星》、 《运财五福星》 动作片:《皇家师姐》 系列 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 《三人世界》、《单 身贵族》 灵幻片:《鬼打鬼》、 《僵尸先生》系列
峥嵘时代
黎北海(1889—1955), 黎民伟长兄,地位重要, 电影之父争议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1935,有声时代 →1935至1937年,爱国电 影《生命线》 →1936,社教片,南海十 三郎《儿女债》 →1937~1938,抗日爱国 片 →1941,日本入侵,陷入 低潮 →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 底片烧毁或遗失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成熟时代(20C 50s-60s)
黄金时代(70年代~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20世纪90年代 启蒙时代(1897~1913) 新一代导演:张婉婷、 王家卫、关锦鹏、陈 嘉上 峥嵘时代 周星驰:《赌圣》 《逃学威龙》、《唐 伯虎点秋香》、《食 神》等喜剧经典 国际知名的名字:周 星驰、周润发、成龙 等等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67,胡金铨,《龙门 客栈》。
台语片時期(1956~1983)
邵氏武俠片
功夫武打片
‧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 功夫片。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65《婉 君表妹》 ~1983《昨 夜之灯》, 多达五十部。
启蒙时代(1897~1913)
萌芽时代
峥嵘时代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 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 粤语片的盛产期 粤剧戏曲片:《帝女花》、 《紫钗记》等 文艺片:民国背景,环绕 家庭伦理、男女之爱 古装武侠片:《如来神掌》 系列 喜闹剧:“大乡里出城”、 “癞蛤蟆想食天鹅肉” 国语片
新浪潮时期作品: 《蝶变》





整个蝴蝶杀人事件,正是通 过方红叶的书生视野来陈述, 而书生置身于武林恩怨的历 史纷乱中,就扮演既属局中 人,又是局外人的双重角色。 因此,双重的叙事形式是此 类电影的新尝试。
对立状态的东西 互相渗透转化发展 浓郁的个人风格

新浪潮时期作品: 《点指兵兵》
《点指兵兵》 为香港现代警匪片的 开山之作 足以可见其分量之重。


《边缘人》 《皇家大贼》
剧情铺垫紧张 悬疑手段做足 大量的追逃戏抢劫戏 火并戏 大呼过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