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集下载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1)提要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制度经济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制度与制度效率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流派入手,进而介绍并分析其中关于制度效率的观点及其产生分析的原因。

关键词:制度;制度效率;文献综述一、制度经济学主要观点与流派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已经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而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

马克思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变化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并认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都存在着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历史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数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

”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

尽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印证了哈耶克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的观点,以至于马克思所论述的包含意识形态的理论受到了质疑,但是到新制度经济学时代,马克思的理论被认为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如果说休谟提出的“稀缺性”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给出了制度分析的起源,那么凡勃伦第一次将制度同经济学正式结合起来。

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度变化而变化。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韩立新.[2].论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实践意义的体现.《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张好收.[3].理出同源必有因浅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其经济学理论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经济问题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梁冬.李卢霞.孙晓燕.[4].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姜海波.[5].政治经济学原理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期.张明龙.[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以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为例.《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朱春燕.董友波.[7].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考试周刊》.2010年48期.王若维.[8]."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4期.汪毅霖.王宇.[9].对当代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探讨.《科技风》.2009年24期.杨忠良.[10].当前政治经济学原理背景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不合理现象调节对策. 《财经界》.2014年6期.舒畅.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审慎的转折:在市场与分配正义之间——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郭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2001(学位年度)[2].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体系创新几个问题的探索.作者:陈培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3(学位年度)[3].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论述中国电视的行政化生存——以上海电视台25年的发展为例(1979年—2004年).作者:杨大勇.传播学上海大学2005(学位年度)[4].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被引次数:3作者:陈曦.中国近现代史湖南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5].求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策略——以福州市为例的研究. 作者:高宇扬.公共管理厦门大学2005(学位年度)[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例.作者:黄端.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7].网络购物条件下的电子支付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孙征.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学位年度)[8].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常金奎.政治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9].内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在转型期的战略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彭勇.工商管理(MBA)上海交通大学2002(学位年度)[10].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以福建省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陈锋.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探索.马萍.周笑梅,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于金富,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3]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张明龙,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4]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韩金华,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5]马克思的劳动和资本关系理论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董瑞华,200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6]银企生态平衡论.郑志瑛,2011第一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7]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及其现实功能探讨.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8]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朝克,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法制改革关系论要须实现“七个归还”和“十个理顺”.黄清华,2012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10]深刻认识金融危机根源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谭劲松.武威志,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学术研讨会。

《草原退化的制度经济学研究》范文

《草原退化的制度经济学研究》范文

《草原退化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多重功能。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草原退化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草原退化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影响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制度对于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制度缺陷、政策执行不力等原因,导致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首先,制度缺陷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草原资源产权不清、管理权限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草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其次,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如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追求,导致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问题,也使得草原退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解决草原退化的制度经济学策略针对草原退化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完善草原资源产权制度。

明确草原资源的产权归属,建立草原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对草原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3. 引入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形成合力推动草原生态保护。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草原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5. 推广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草原生态保护作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经济补偿,激励其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

四、结论草原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问题,其背后涉及到制度、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制度经济学的内容繁杂、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多元、学习和研究者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因此,进一步理清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一般理论框架,对于制度经济学的完善和创新很有必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摘要]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这应建立在国有企业实施了正确的产权改革的基础之上。

通过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归属以及权责利边界、调整产权布局结构、推动产权交易市场日趋发展和成熟,增强国有企业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 产权国有企业市场经济一、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内涵产权这一概念,既是一个古老的范畴,更是一个现代的范畴。

从亚当斯密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没有间断过对它的研究。

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产权”都被当作已经存在的条件被排除于正统经济学以外。

虽然所谓正统的经济学承认“产权”的重要性,但是认为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关于“产权”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他们的产权理论,引起不小的轰动,产权问题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产权究竟是什么呢?制度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定义它的呢?《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是:“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著名的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所下的定义是:“产权是一个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定义是从权利的可选择性和权利的实施来定义产权的。

另一位产权经济学家德姆塞茨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定义产权,同时,他十分强调产权的功能和作用,他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制度经济学的参考文献

制度经济学的参考文献
Economic Growth: A First Step Toward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J.of Econ .History 30.1979
30、Coase,R.,“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 Nov. 1937,4.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24、Alchian, Armen A.,“Uncertainl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58(June 1950):211-222.
25、Alchian,Armen A., and Harold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December 1972);777-95
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美]约色夫.G.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
证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6、[美]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美]萨奇、沃尔顿:《新经济史探讨》,1982年版
8、[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美]阿里斯:《奔向合理社会:工业文明的价值》,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
1961年
10、[美]格鲁奇:《当代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贡献》,1936
11、张旭昆:《论制度的均衡与演化》,《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新制度经济学 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 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By Liang Jinhui, Zju1.The Nature of the Firm, Coase2.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Coase3.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Alchian4.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Tiebout5.Might Makes Rights, Umbeck6.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Olson7.Spontaneous Order, Sugden8.Culture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Grief9.The Economics of Convention, Young10.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Qian and Weingast11.Reversal of Fortune, Acemoglu, Johnson and Robinson12.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North and Weingast1.The Nature of the Firm, Coase (交易费用的存在促使新的经济组织的产生)文章的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一般认为价格机制协调经济系统的运作,而在企业内部企业家协调生产,为什么企业这种组织是必需的呢?二、资源配置由市场进行还是由企业家来决定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在边际点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成本,或是等于由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

科斯的目标是发展一个真实而易于处理的企业理论。

制度经济学相关论文

制度经济学相关论文

制度经济学相关论文制度经济学相关论文制度经济学相关论文【1】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挑战混合所有制尽管有不少积极作用,无论对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均存在双赢的可能。

但混合所有制毕竟不是简单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会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同时对企业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会造成显著影响。

提前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前瞻性和洞察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和民营企业的CFO和总会计师,更要主动参与混合所有制实践,在新形态企业财务治理中发挥关键性和主导性作用。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治理难题1.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的协调难题股份制公司的国有股东代表由于代表国有资本,因此其主要目标除了经济利润最大化,还包含一定的政治目标;而非公有性质的股东主要目标是股东财务最大化。

由于其目标函数不同,在管理和治理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

如何协调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不同目标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由于二者之间的差距,在合作之前,将影响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二者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因为二者之间的差异而引发各种问题。

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导致绩效考核的难度增加,在国有企业中除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一般的中小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并不规范,也不严格。

相反,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很严格的,企业绝不会养闲人、庸人,否则企业没法拿出令股东满意的经营业绩。

2.如何构建有效的决策体系在股份制之下,大股东对董事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很多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主要体现的是大股东的意志。

在关键环节大股东具有人事等方面的否决权。

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下股份公司中一般要求国有资本控股,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也会在董事会席位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如何既保证相互制衡又平等保护,如何保证既能形成有效的集体决策又能体现双方的意志,不仅仅靠协商就能解决,小问题可以协商,涉及战略判断时,如何解决解决将是难题。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一:交易费用的深刻影响摘要: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已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

它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经济的均衡理论,为经济现象提供新。

目前,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成为经济增长中不可磨灭的一员。

有理由认为,交易费用对经济的均衡产生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分析交易费用下的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

关键字:交易费用市场均衡内在成本循环通胀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后,迅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增长点。

它的出现,为传统西方经济学注入新的活力。

交易费用,又被译为交易成本,那么这种交易成本与普通成本又有什么不同呢?一、交易费用与商品成本在一般经济学中将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折旧等计入产品成本中,这些成本具有一个普遍特性,就是物化于产品之中,他们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

如果将一头猪比作商品,那么给猪的饲料等促进猪健康生长的就是内在成本。

而交易成本有什么不同呢?它形成于商品之外,不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它的意义在于促进商品的更好的交易。

就像注水的猪一样,那么注水的成本及随后可能带来的被查处罚金就可看成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就像润滑剂一样,使交易很顺滑的进行着。

可以想象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的话,交易将陷入混沌,整个市场将混乱。

比如,当没有罚金的存在,可想而知,卖方将胡作非为。

但交易费用也有坏的一面,下文中将有所论述。

如果商品只具有内在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又是必须的,那么很难推动通缩以及市场失衡的。

因为对于一个商品,如果价格偏离价值很远或很近,那么势必会由市场调节向均衡点恢复。

但如果加入了交易费用,这种外在的附加值就极有可能使市场又偏离均衡点,一般而言,会使商品价格虚高,从而催生通胀预期。

近年来,中国物价飞涨,明显的产生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探索背后的原因,供求失衡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更主要的来自于物流费、中间商等费用。

不得不说,交易费用一方面预示着市场更细分化、更自由化。

另一方面,交易费用也是主张市场失衡的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制度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企业供应链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制度探析——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社会科学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张华平.
[2].创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树立中国制度变革的理论自信.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程启智.
[3].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农场构建的制度经济学探究.
《生产力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2期.蒲文彬.
[4].早期制度经济学对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现代经济探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陈微波.
[5].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方向探讨.
《学术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耿海清.
[6].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宋代官员、士人经商探因.
《学术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王朝阳.
[7].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中国土地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朱新华.柴涛修.陈利根.
[8].制度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制度何以可能.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韦倩.
[9].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村财乡管”模式改进探析.
《生产力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权丽华.崔治龙.
[10].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慈善责任.
《社会科学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陈东利.
二、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收费公路规制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洪成文.企业管理长安大学2013(学位年度)
[2].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亮.西方经济学郑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
[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内蒙古消防部队后勤管理创新.被引次数:1
作者:田菁.公共经济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古迎辉.经济学·经济史兰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5].非法集资的罪与罚——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作者:张瑾敏.金融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学位年度)
[6].科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考察与反思——以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为视角.被引次数:1
作者:陈祥龙.教育史曲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7].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
作者:窦文彤.法律学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
[8].基于技术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管道输气产业研究.
作者:张连芬.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学位年度)
[9].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制播分离研究.
作者:刘敬东.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2010(学位年度)
[10].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被引次数:44
作者:邵昶.企业管理中南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相关制度经济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Institutionalentrepreneurshipin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Dut chsuccessesasinspirationfortransformation.
RosalindeKleinWoolthuisFransjeHooimeijerBartBossink#2GuusMulderJeroen Brouwer《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
SCI.2013Jul.
[2]AnInstitutionalEconomicsPerspective:TheImpactofWaterProviderPr ivatisationonWaterConservationinEnglandandAustralia. GregBarrettMargaretWallac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
[3]AnInstitutionalEconomicsPerspective:TheImpactofWaterProviderPr ivatisationonWaterConservationinEnglandandAustralia. GregBarrettMargaretWallac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
[4]Criticalresource:AninstitutionaleconomicsoftheInternetaddressi ngroutingspace.
MiltonMueller《Telecommunications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8
[5]DevelopmentpolicyfornongridconnectedwindpowerinChina:Ananalysi sbasedoninstitutionalchange.
YongFangJingLiMingmingWang《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Jun.
[6]Socialchange,institutionalpressuresandknowledgecreation:Abibli ometricanalysis.
SimonCadez《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7
[7]WaterGovernance2.0:AReviewandSecondGenerationResearchAgenda. EduardoAraralYahuaWang《Waterresources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311
[8]Ar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enough?PromotingphotovoltaicsinInd ia'sagriculturalsector.
VerenaRadulovic《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514
[9]Innovation:asystemicperspectivedevelopingasystemicinnovationth eory.
JonArildJohannessen
《Kybernete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Cybernetic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8
[10]Understandingtheruralthirdsector:insightsfromVeblenandBogdano v.
VladislavValentinov
《Kybernete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Cybernetic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2
四、制度经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生产关系依赖理论:制度经济学的一种新范式及其优势兼论荀子定理及
与新制度经济学对话.
程启智,2013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
[2]中国制度变革的理论自信与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程启智,2014“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
[3]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监管模式选择基于新比较制度经济学
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李婧.唐黎阳,2013第二届中国财经科学博士后论坛
[4]信息共享的制度经济学初探.
张丽丽,20112011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5]安全漏洞、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基于审计风险模型和制度经济学的证据. 曾建光.罗炜.伍利娜.王立彦,2011第十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6]安全漏洞、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一基于审计风险模型和制度经济学的证据.
曾建光.罗炜.伍利娜.王立彦,2011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
[7]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杜海霞,2010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第23次学术交流大会
[8]社会变迁与浙江传媒业的转型模式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潘祥辉,2009“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
[9]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经济学反思及发展路径研究.
任辉.张少林.田兴国.杨剑锋,2009信用经济与信用体系国际高峰论坛
[10]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朱新华.马璐璐,2008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