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人教版八年物理导学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6 4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理导学案标题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时1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水的反常膨胀。
一、密度与温度1、根据密度公式,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密度。
2、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而。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3、一定质量的气体、固体、液体一般都是:温度升高,体积,密度;温度降低,体积,密度。
大多数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4、在常见的物质中,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5、水的反常膨胀: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与温度的图像和密度与温度的图像。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
(正常膨胀)温度0至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
(反常膨胀)水在时,密度最大。
水的密度先。
二、密度与生活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如确定矿藏的种类)2、鉴别牛奶的密度、酒浓度3、用盐水选种4、农场扬场分拣麦粒与草屑5、工业选料:汽车、飞机常采用强度、密度的材料(合金材料、玻璃钢)6、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课堂训练知识点一:1、北方冬天温度降低,水管遇冷,体积;而水遇冷结冰,体积,所以水管“冻”裂。
2、点燃的酒精灯使风车附近的空气温度,变小,热空气后,四周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就形成了风,所以风车就转动起来了。
3、(1)当物体温度升高时,质量m_____ ,体积V_____,根据________,所以密度ρ_____。
(2)水在0℃—4℃之间的反常膨胀。
水在4℃时密度最____,体积最_____。
(3)寒冷的冬天,气温-34℃,深湖的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上表面的温度____℃。
冰与水接触面的温度____℃。
湖底水的温度______℃。
知识点二:1、有一个实心铅球,质量是330g,体积是30cm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

【课题】 11.5 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十一章第5节 P21—P25)【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重点】密度的实际应用。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
【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的。
2、活动建议:【中考要求】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中考分析】主要考查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主要以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考点解读】密度公式的应用【教法与学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由此引导学生分析风的形成等生活现象;通过示例训练和分析讨论学习密度公式的应用,解决物质的鉴别和空心、实心的判断等问题。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器材】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风车、火柴。
【过程】一、激趣导课,引入课题(引)1、情景激趣: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体积虽大,可质量却小,它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假如你是地质工作者,你如何去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质量多少)?2、引入课题:“11.5 密度与社会生活”。
二、实验探究,实现目标(学)1、风的形成(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温度对空气密度的影响)(1)目标: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学法:实验讨论法(3)过程:A、引入:播放龙卷风的资料片,提出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B、实验探究:做课本实验,通过风车转动分析温度对空气密度的影响。
C、阅读与讨论:分析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由公式可知,一定质量的空气,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密度会。
因此,热空气会,周围的冷空气会,从而形成风。
(4)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变大。
(5)检测:将冰棒从冰箱中取出,你会发现冰棒周围出现一团“白气”,仔细观察,白气会(“上升”或“下降”),这是因为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后密度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教育文档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1课时)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能解释有关现象2.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解释有关现象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导入】电视影片中常有这们的镜头:当发生地震或爆炸时,许多高层建筑倒塌,砸在人们身上.请你想像一下,制作这种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块"的道具材料应具备怎样的特点?要了解这些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密度的应用任务一:阅读课本P21第一段,概括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1.分组讨论,每组分别发言。
2.提出不懂的知识点,师生共同解析ABC任务二:阅读《密度与温度》,回答课外探究: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过一会儿,你发现冰箱中的气球体积变,火炉边的气球体积变,可见物体有“”的性质。
课内探究: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1.密度与温度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
从而向运动小组内交流讨论:(1)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在寒冷的冬季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2)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水的反常膨胀规律是:4℃水的密度最。
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
3.质量相同的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
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任务三:阅读《密度与物质鉴别》,回答1.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立方厘米,它是真金的吗?你能想出多种鉴别方法吗?3.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6.4密度与社会生活设计:陈军审核:邓如升陈锦丽执教: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重点:1、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探究主问题1.密度与温度第一步:自学探究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20页:1,风是如何形成的?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第二步:互学探究互学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全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小组的讨论,搜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要求:可以到讲台,把小组成果展示给大家并向同学们征求不同意见,让同学们参与完善答案。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
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
水从0℃至4℃,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水从4℃至高于4℃,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根据公式ρ=M/V可知,质量一定,体积减小,密度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
主问题2. 密度与物质鉴别第一步:自学探究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21页:1,用密度鉴别物质的基础?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思路?根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哪种物质或鉴别物质真伪。
主问题3.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第一步:互学探究互学要求:小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全面巡视,可以参与某小组的讨论,搜集展评的素材。
第二步:展学探究展学要求:把小组成果展示给大家并向同学们征求不同意见,让同学们参与完善答案。
1、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2、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学习指导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自主预习预习课本第120、121页密度与温度内容1、物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时,体积变;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密度通常、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2、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这种特性叫做、水在时密度最大、小组讨论1、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大小适当的薄塑料袋,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思考并讨论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装满水的水壶在水快烧开时,为什么总有一些水会溢出来? 由上面的一些现象可以得出: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3、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结合课本121页等质量的水结成冰后的体积变化过程计算分析)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点拨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有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的性质,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但是水例外、跟踪练习1、为什么水蒸气和火焰总是往上跑? 解:2、北方居民家取暖用的暖气片应该安在什么位置? 解:、3、观察下图填空:在O~4 ℃时水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我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故4 ℃ 时水的密度最大,以此温度升温、降温,水的密度都要变小、由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所以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却能保持4 ℃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学习指导二密度与物质鉴别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21页,完成下列问题:有两把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汤勺、一银一铝,怎样把它们区分开? 说说你自己的方法、小组讨论1、你能用密度知识来鉴别一块奖牌是什么做的吗? 怎样做? 这种鉴别方法是不是绝对可靠?为什么?2、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体积是O、4lO-3m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读题后讨论:①2、2kg指的是哪部分物质质量? O、4lO-3m3是哪部分物质的体积? ②在不破坏铁球的前提下,如何鉴别铁球是不是空心的?你能想出哪几种办法?教师点拨1、“空心”理解成真空,空心部分无物质、跟踪练习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列属于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选取材料的是( )A、用塑料作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塑料泡沫做成拍摄电影时倒塌房屋的墙体C、体温计中用水银做测温液体D、用铜芯线做空调的供电线路2、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则( )A、密度减少了1/10B、密度减少了1/9C、体积增大了1/10D、体积增大了1/9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班级小组姓名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学习目标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情境导入:大家知道为什么做饭的时候油总是飘在水面上吗?还知道为什么汽油着火的时候不能用水浇灭吗?对,这些问题都和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多跟密度有关的生活知识。
约2-3min二、明确目标约2min三、学习导航我立本扎根基础约6-8min 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3页并完成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我成长达标应用密度与温度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原因是:1、风的形成: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4、水的反常膨胀: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导学案: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的密度是什么。
2.掌握计算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3.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前准备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包括计算密度的方法和公式。
2.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新知引入1.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体积。
2. 密度与物体的浮沉•当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当一个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3. 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定交通规则:根据不同车辆的密度来规划道路交通。
–设计建筑物:通过计算材料的密度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确定饮料的糖度:通过测量饮料中溶解的糖的密度来判断其甜度。
四、学习任务1. 密度的计算根据所给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示例题:某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其密度。
解答: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将所给的数值代入公式中,则有ρ = 200g / 100cm³ = 2g/cm³。
2. 密度与浮沉实验实验步骤:1.将两个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一个容器中。
2.将液体(如水)倒入容器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
实验记录:•物体1的密度:1g/cm³•物体2的密度:2g/cm³•液体的密度:1.5g/cm³根据实验记录,判断物体1和物体2会分别是浮起还是下沉。
3. 密度与社会生活实例分析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社会生活场景,分析该场景中密度的应用。
实例:交通规划中的密度问题•场景描述:某市的交通拥堵严重,需要制定交通规划以缓解拥堵问题。
•问题分析: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不同车辆的密度,以确保相对平稳的车流和交通效率。
•解决方案:根据不同车辆的密度,通过设立不同的车道和限制流量等措施,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提高交通效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在0~4℃是热缩冷胀(即水在0~4℃反常膨胀),那么水在4℃时,其密度将()A. 最大B. 最小C. 和在其他温度时的一样大D. 无法判断2.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时发现,资料上给出的常见物质的密度值中,固体与液体中没有附加条件,而气体密度表中则有附加的条件:“在0℃、标准大气压下”.为此,他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有价值且可供探究的问题是()A. 为什么气体密度要有附加条件B. 气体的密度与温度、气压有怎样的关系C. 气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D.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都与温度有关吗3.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 A中装的是酒精 B. A中装的是硫酸C. B中装的是酒精D. C中装的是水4.下列关于密度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无关B. 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可能反而较小C. 水结成冰后,密度保持不变D. 写字时,水笔中液体的密度不变5.一瓶内装500cm3的盐水,盐水密度为1.2×103kg/m3,要将盐水稀释成密度为1.1×103kg/m3,需怎么做?()A. 加盐50克B. 加水50克C. 加盐500克D. 加水500克6.已知金属甲和金属乙的密度分别是ρ1、ρ2,取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这种合金的密度是()7.“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该飞机的表面使用一种碳纤维材料,其承载能力比一般材料要好,其质量仅与一辆小型汽车相差无几,飞机依靠两翼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直流电动机提供动力,同时对能量密度为0.25kW•h/kg的锂电池充电以保证夜间或阴雨天不间断飞行.下列关于该飞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机身采用的碳纤维材料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的物理属性B. 该飞机的升空原理与热气球的升空原理相同C. 该飞机利用的太阳能是来自太阳上发生的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D. 若装配的锂电池质量为600kg,当充满电时,电池能够储存的电能为5.4×108J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常以密度为依据选取材料,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 用镍铬合金做电炉丝B. 用塑料做开关的外壳C.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倒塌的房屋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9.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 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二、课堂导学
一、复习提问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原因是:
1、风的形成:
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
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4.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5、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
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6、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其基本思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
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
V /cm 3
图
例1、小丽买了一件工艺品,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金属制成的,于是她用天平和量筒对该工通过测量,发现这件工艺品是用 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2、用密度鉴别物质时注意:有些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计算出密度后,有时我们还要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加以判断,如物质的颜色,硬度,气味等等。
例2、我国设计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奖牌的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像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得”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奖牌分为金牌、银牌、铜牌。
其中金牌由纯银、玉
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 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 cm 3,纯金的质量为6g ,
(已知:ρ玉 =3.0g/ cm 3 ρ金 =19.3 g/ cm 3 ),则:
1、一枚金牌约需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练习
1. 一圆柱形容器,当装质量为1kg 的酒精时,酒精的深度为20cm ,若用此容器装1kg 的水,
则水的深度为(ρ酒精=0.8g/cm 3)( )
A.20cm
B.16cm
C.15cm
D.24cm
2. 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9. 图5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V 甲 = V 乙 则m 甲<m 乙。
D.若m 甲 = m 乙,则V 甲>V 乙。
8. 几种液体的密度见附表1;实验室里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量筒的规格见附表2. 如果要求一次尽可能精确地量出170g 的柴油,应选用( )
12. “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12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 ,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课后反思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