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衡《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阅读-陈望衡《艺术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高考阅读-陈望衡《艺术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高考阅读-陈望衡《艺术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及答案高考阅读:陈望衡《艺术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及答案陈望衡《艺术是什么?》高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密云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密云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密云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基础·运用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为了传承经典,某学校组织了“书法大讲堂”活动。

1. 对文中加点字的笔顺和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甲骨文平(héng)对称,错落有(zhÌ),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

A. “再” 的第四笔是横平横错落有致B. “再” 的第四笔是横平衡错落有至C. “再” 的第四笔是竖平衡错落有致D. “再” 的第四笔是竖平横错落有至【答案】C2. 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第一幅第二幅(1)两幅作品的字体都属于_____。

(2)对两幅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_____)A.两幅作品均形体方正,横平竖直,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B.两幅作品的美都可以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形容。

C.第一幅作品横成行竖成列,第二幅则纵有行横无列,大小参差。

D.第一幅法度森严,具有宗庙之美;第二幅神韵超逸,若一位翩翩君子。

【答案】(1). (1)隶书(2). (2)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是有关书法的知识。

(1)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体的辨析能力。

仔细观察两幅作品可知,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所以判断出为隶书。

(2)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

A项有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和谐匀称,端庄整齐”是楷书的特征,与这两幅作品不符。

B项有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草书的特征,很明显不符合作品的特点。

C项中“横成行竖成列”的分析错误,应为“竖有行横无列”。

3. 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下面的素材,对句中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赞美了王羲之的行书点画秀美、潇洒飘逸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书圣作品的气韵。

B. 杜甫这样评价草圣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阅读附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阅读附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术界受到特别的重视,与油画差不多。

别的国家,像以前的希腊、埃及,他们的书法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但不能发展成为像中国这样一种艺术。

中国书法以象形为基础,内容也很丰富,有很多书体,将来还会有新的书体,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并且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风格。

我们中国人对艺术也特别注意到书法的艺术,因为这是中国特有的方面。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现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其他民族的文字,如拉丁文,是抽象的符号。

中国的书法,抽象中间还有象形,有了象形也就有了艺术的基础。

中国书法的发展,后来的用笔、结体、章法、一点一划,越来越讲究,发展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从前的传统,由王羲之的楷书、行书下来,同时在北方,北魏的隶书,也是承继着古代篆隶下来的。

日本人很早就重视中国书法,后来,有些西洋人也对中国书法特别感兴趣,作了不少研究。

中国书法的理论非常丰富,这也是很特别的,在别的国家也没有这么回事,对书法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只有中国有,而且特别高,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的散步》,有删改)25.结合文意,概述别的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字与书法“不能发展成为像中国这样一种艺术”的原因。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6.文章画线句中的“节奏化了的自然”指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7.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持怎样的态度?(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25.解析解题时要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三段文字的大意:第一节指出中国书法的地位;第二节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第三节中西方对比,说明中国书法的价值。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抽查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抽查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抽查试卷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抽查试卷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

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

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 “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

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

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之后,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大国度里,人们唱起歌来,并将之记录在文字里而流传到后代。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历史动向》一文中约略说过的话。

在这世界文明征记里,中国书法于闻先生所讲猛抬头之时,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

它源远流长,既保特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赋予当代意义,因之,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

它以汉字为依附,以独到而从宜的书写方式,敷衍出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

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争奇妙手法,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实在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

那感觉方式、思维习惯、心灵境界仿佛那么恒定、悠远而神秘,但又这般多采、自足而亲切。

历史的进程尽管此起彼伏,但它都在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这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像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精神家园,人们可以潇萧洒洒,或固寄所托,释放忧伤;或取诸怀抱,享受喜悦。

然而,一个真正的实践者,欲明就里,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也绝非易事。

要知道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阐释,如何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

要在深入地思考与不断价值求索中,酝酿成蜜,锻炼成金。

清人刘熙载不就这样说过:写字者,写志也。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四议论文阅读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四议论文阅读

【解析】B项有误,宗白华充分肯定书法艺术的美学地位,属于 道理论据。
3.近两年,《妙墨中国心》《中国书法大会》等展现书法魅力 的电视节目受到观众欢迎。这一现象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请简 要概括。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 化意蕴;书法具有艺术文化价值,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 本途径和有效方式;书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能 够提升道德素养和塑造人格。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四)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①段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出本文 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 育模式的积极尝试,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C.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人类是劳动创造的, 社会是劳动创造的”这一观点。 D.“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的意思是不懒惰的人,就可以做别 人的老师。指热爱劳动,是老师的一项重要行为。
【解析】D项错误。第⑥段可知,本段论述的是结合当地特色, 对古镇资源进行良性商业开发,用好这笔资源,而非“从保护古 镇资源的角度”来论述。
3.关于古镇的发展问题,文章告诉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 考虑?请简要概括。
①解决同质化问题,彰显文化独特性;②解决古镇的不合理商业 开发问题,处理好商业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③统筹处理 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满足游客需求;④ 不断推陈出新,产业转型。
【解析】D有误,“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的意思是不懒惰,是 一切善行的老师。指志坚和勤奋,是做事做人的基本原则。
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D ) A.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者,让热爱劳动蔚然风尚,让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 B.劳动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丰富的劳动实 践活动,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 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篇一: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练习题及答案】p>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 )。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2.汉字以(c )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 d)种。

a.三b.四c.五d.六4.《说文解字》作者是( a)时期人。

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 )。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c)。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7.圣书文字是(a )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8.(b )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9.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c )。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0.(d )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c)。

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b)。

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4.甲骨文最初于河南(b )出土。

a.洛阳b.安阳c.新乡d.唐河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c )个时期。

a.三b.四c.五d.六16.金文是(d )的一种类型。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大篆17.金文以(c )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b.春秋青铜器铭文c.西周青铜器铭文d.东周青铜器铭文18.《大盂鼎》是西周(a )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b.中期c.晚期d.后期19.(c )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0.(d )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书法艺术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

书法艺术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

书法艺术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材料与其它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璀璨的书法艺术来自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我们的祖先以汉字的形式美为基础,结合他们对于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创造了具有无限魅力的书法艺术。

换句话说:汉字的天生丽质与书法家的艺术气质,共同构筑了辉煌的书法艺术。

那么,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也就是说:上古时代,人们是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帮助记忆的。

相传是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过于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于是,“书契”,也就是文字,应运而生了。

关于汉字的创造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是“伏羲造字”,一个是“仓颉造字”。

伏羲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史记》与《韩诗外传》等史籍中都说:研制出八卦的伏羲,也是文字的创制人。

仓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

《述异记》与《淳化阁帖》等史籍中记载:仓颉与另一个名叫沮诵的史官一起。

“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三字经》、《百家姓》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秦代李斯等人写的《仓颉篇》,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很便于诵读。

因此,“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为流行。

实际上,如同“轩辕氏造车”、“有巢氏造屋”、“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这些说法一样,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仓颉不过是对前人的创造做了一些总结和提高。

当然,他的总结和提高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创造文字是为了使用,并不是一种艺术活动。

但是,我们的祖先具有很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从“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遗址与“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在陶器上面绘制的图画是很美的,图案、花纹十分精致,飞翔的鸟、击水的鱼、奔跑的鹿更是栩栩如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艺术。

作为文字,它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语言;然而它又可以成为艺术,它像绘画、舞蹈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现今世界上,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并列的书法能够独立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汉字就没有别的了。

书法艺术从现象上看近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说。

但就其内在本质来看,书法与绘画则大相径庭。

绘画的功能主要是再现,大体上都离不开为客观事物造像。

象形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

书法很难做到像物。

书法也有再现、象形功能,但比起绘画来,不啻小巫见大巫。

而且,书法是以表达情感为功能的,它是表现艺术。

书法的表达情感是大致的,模糊的,象征性的。

仅就这一点看,它近于音乐。

音乐也是以表达人的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它之表达人的情感也具有模糊性、象征性、多义性的特点。

但书法的存在方式又根本不同于音乐。

书法是造型艺术,是静态的存在,音乐是音响艺术,是动态的存在。

书法是空间的存在,音乐是时间的存在。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这线条绝不同于西洋油画中的线条,也不同于硬笔写出来的线条。

谈到书法艺术不能不谈到它特殊的制作工具——毛笔。

毛笔是软笔。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骨板上曾经发现有朱笔书写而漏刻的痕迹,好像是用毛笔书写的。

如果这一推断不错,那至少在殷代就有了毛笔。

甲骨文亦应算书法艺术,当然它与直接用毛笔书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

至于铸在青铜器内壁或底部的金文,专家已经断定,是先用毛笔写在青铜器胚胎上然后铸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家就是通过对毛笔的操纵,或轻或重,或疾或徐,或润或涩,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

战国末期出现小篆字体。

大、小篆字体其基本风格是圆婉,只是大篆不及小篆规整。

汉代通行隶书,因字形“似八字势,有偃波”,故命名为“八分”。

汉代又产生了新的书体——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中,草书的产生最具美学意义。

在所有的书法字体中,草书最能自由抒写书家的思想情感,最能见出书家的创造个性,最具审美情趣,因此,草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代表。

晋代书法艺术繁荣,其总体风格尚韵,就书法中阴柔风格一派言之,晋代达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峰,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晋代书法堪为晋代的艺术标志,犹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第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既保留了作为文字的记录功能,又能给人以艺术审美的享受。

B.书法的功能重点不是再现和象形,书法并不需要通过为客观事物造像米反映生活。

C.书法与音乐的主要功能相同,所表达的情感特点有重合之处,但他们存在方式不同。

D.作为软笔的艺术,书法家对毛笔的使用技法,直接体现出书法所具有的审美艺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并阐明了汉字书法作为纯艺术的审美特性。

B.第二段通过书与画、书法与音乐的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书法的特质,有较强逻辑力。

C.第三:段作者借用专家对甲骨文的考证与金文铸法的推断断定商周文字也算是书法。

D.最后一段以述为主,兼有议论,介绍了汉宁形体的演变,客观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语等字母文字虽具有记录功能,但它们不能像我们汉字书法一样成为一种纯艺术。

B.从外在形式看,书画同源是有道理的,但从内在本质看,书法比绘画更具艺术魅力。

C.铅笔等硬笔书写的文字也很优美,但是不能将它们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混为一体。

D.相对其他朝代,新书体更多产生于汉代,其中的草书可以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

1.D(“直接体现”与原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理解不符,原文此处意思是通过表达书写者的情感活动来体现的。


2.C(原文中引用专家对甲骨文的考证,提出甲骨文是软笔书写的可能性,并非断定。


3.B(从文中无法看出“书法比绘画更具艺术魅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