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豆2007014选育和品种特性

合集下载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情况通报一.参试品种基本情况表1:参试品种及其选育(供种)单位二.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中熟组4个试验点,均提供了2014年度气象资料,汇于表2。

①赤峰:2014年度初霜9月23日,初霜期较常年偏晚2天。

全生育期(5~9月份)降水量323.7mm,较常年偏多7.8mm;5~9月平均气温19.6°,较常年偏低0.6°。

5~6月雨水条件好,气温偏低,7~8月降水较常年偏少,试验点灌水3次。

春季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苗后长势较好,中后期没有病害发生。

试验整体长势好,产量水平较高。

②通辽:2014年全生育期(5~9月份)降水量289.6mm,较常年偏少32.4mm,降水前期多、后期少;全年气温较往年偏高0.9°。

全生育期灌水4次。

春季出苗良好,中后期长势优,试验整体产量水平很好。

③通辽1:2014年度终霜4月12日,初霜9月28日,初霜期较上年早5天。

全生育期(5~9月份)降水量289.6mm,较常年偏少32.4mm。

春季出苗整齐,苗后长势良好,中后期整体长势优。

8月24日、9月2日遇暴风雨,试验倒伏较重,产量影响不大。

全生育期灌水5次,产量水平极高。

④呼和浩特:2014年度终霜4月20日,初霜10月5日,初霜期较常年晚10天。

全生育期(5~9月份)降水量364.9mm,较常年偏多28.1mm,5~9月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偏低0.2℃。

春季出苗状况良好,苗后长势很快,中后期温度略低但雨水充沛,长势良好。

7月22日、8月2日遭遇2次暴风雨,产量较2013年偏低,但较常年偏高。

花叶病、菌核病及蓟马、斑蝥发生较重。

三.参试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经济和生育性状①供种纯度:参试各材料供种纯度较好,田间未记载出杂株和变异株,个别试点质量性状记载有误,汇总时已剔除。

②生育期:对照吉林30平均生育期126天,幅度125~128天。

其余2份材料生育期在114~119天之间,均早于对照熟期。

大豆优质品种北豆1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优质品种北豆1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7期摘要介绍了大豆优质品种北豆14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与整地、选种与播种、中耕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北豆14;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65.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046-01大豆优质品种北豆1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姚斌1王雅丽2(1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克山农场分公司,黑龙江克山161621;2黑龙江省克山农场27作业区)北豆14大豆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育成,于2007年12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垦审豆2008002,原品系代号为疆丰21-1778。

通过几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该品种在产量表现和田间抗病性等方面表现突出,推广面积广,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是大豆提高种植效宜的优良品种。

北豆14自审定以来种植面积得以广泛的推广,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约15.33万hm 2。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生育日数116~120d ,是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的主栽品种。

株高100cm 左右,紫花,长叶,灰色茸毛,有分枝,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8~20g 。

根系发达,抗旱耐涝,耐重茬,3~4粒荚多,籽粒圆黄、均匀,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35.70%~40.48%,脂肪含量21.69%~23.69%。

中抗灰斑病。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120d ,需≥10℃活动积温2220℃左右。

根系发达,抗旱耐涝,耐重茬,适应性强。

笔者对该品种进行了3年的区域性试验和一年的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3年区试平均产量2836.9kg/hm 2,比对照品种增产12.3%。

2高产栽培技术2.1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北豆14合理的前作是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忌重迎茬[1-2]。

丰收25——精选推荐

丰收25——精选推荐

丰收25⼀、⿊审审定编号:⿊审⾖2007014品种来源:1995年以克交88513-2为母本,诱变334为⽗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

原代号克交99-5601。

特征特性:出苗⾄成熟11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属普通⼤⾖品种。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80.0厘⽶左右,主茎型,有⼀定分枝,主茎节数15节以上。

尖叶,⽩花,多荚多粒少瘪荚。

籽粒圆形,有光泽,种脐⽆⾊,百粒重20.0克。

⼈⼯接种(菌)鉴定,中抗灰斑病。

籽粒粗蛋⽩含量39.01%,粗脂肪含量21.34%。

产量表现:2003~2004年⿊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09.4公⽄,⽐对照北丰9号增产6.5%;2005年⽣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90.8公⽄,⽐对照北丰9号增产7.0%。

栽培要点:选中等以上肥⼒地块种植,5⽉上旬播种,采⽤垄三栽培⽅式,公顷保苗30.0万~35.0万株。

公顷施底肥农肥15吨、磷酸⼆铵120~130公⽄、尿素50公⽄、钾肥50公⽄。

⽣育期间及时铲趟、防治病⾍草害,及时收获。

适应区域:⿊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选育单位:⿊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分院联系单位: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吉引引种编号:吉引⾖2020009批准⽂号:(吉)引种[2020]第1号审定编号:⿊审⾖2007014引种区域:吉林省≥10℃活动积温2250℃⼤⾖早熟区种植。

选育单位:⿊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分院引种单位: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三、蒙引引种编号:蒙引⾖2020020号批准⽂号:(蒙)引种[2020]第4号审定编号:⿊审⾖2007014引种区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适宜区(北⽅春⼤⾖早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选育单位:⿊龙江省农业科所学院克⼭分院引种单位: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2007年国审大豆品种

2007年国审大豆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01品种名称:汾豆60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晋豆15号×晋豆25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72.9厘米,有效分枝2.2个。

单株有效荚数37.7个,单株粒数81.5个,单株粒重15.9g,百粒重20.1克。

长圆叶,紫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抗倒性一般。

2004年接种鉴定,高抗SMVSC3株系,高感SCN1号生理小种。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0.99%,粗脂肪含量21.77%。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9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5.9%(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199.1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2.9%(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0公斤。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2.9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0.64%。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亩保苗2.4万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北京、河北石家庄及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02品种名称:中黄4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诱处4号×锦豆33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6天,株高71.1厘米,有效分枝0.9个。

单株粒数62.0,百粒重27.2克。

椭圆叶,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

圆粒,具光泽。

接种鉴定,抗SMVSC3、SC11和SC13株系,中感SC8株系,中感SCN1号生理小种。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08%,粗脂肪含量19.23%。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7.8公斤,比对照齐黄28增产2.1%(不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194.5公斤,比对照增产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1公斤,比对照增产2.7%。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7公斤,比对照增产8.68%。

农作物新品种简介(六)

农作物新品种简介(六)

2020·12农作物新品种简介六宣立中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7年审定通过了5种主要农作物共69个品种。

其中小麦品种6个,水稻品种6个,玉米品种28个,棉花品种21个,大豆品种8个。

现将其中8个大豆品种简介如下。

1绥农35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新疆富全新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

生育期为118.6d 左右,株高90.85cm ,底荚高16.24cm ,分枝数0.48个,单株荚数29.19个,单株粒数68.15粒,秕荚率1.49%,百粒重23.67g 。

籽粒椭圆形,属大粒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色。

抗旱性、耐盐碱性和耐阴性中等偏强。

经检测,田间疫霉病发病率为3%,病情指数为0.6。

粗蛋白(干基)含量42.17%,脂肪(干基)含量22.00%,达到国家高油大豆的标准。

适宜在新疆北疆春播中早-中熟组区域种植。

2新豆29号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

生育期117.09d ,属中早熟品种。

株高85.81cm ,茎粗1.004cm ,底荚高13.24cm ,分枝数0.27个,单株荚数42.91个,单株粒数91.64粒,秕荚率4.55%,百粒重20.85g 。

籽粒为椭圆型,属大粒种,种皮和种脐均为黄色。

株型半开张,亚有限结荚习性,叶片披针形,花白色。

抗旱性、耐盐碱性和耐阴性中等偏强。

抗病性检测结果疫霉病田间发病率3%,病情指数0.6。

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8.43%,脂肪含量21.3%,达到普通类型品种标准。

适宜在北疆春播大豆区(不含阿勒泰地区)种植。

3新豆30号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

生育期118.83d ,属中熟品种。

株高80.08cm ,茎粗0.8329cm ,,,,,,,,,,,,,,,,,,,,,,,,,,,,,,,,,,,,,,,,,,,,,,,收稿日期:2020—08—15PINZHONGJIESHAO 品种介绍间,UFk 和UBk 曲线有1个交点,即在1990年,说明在1991年附近气温可能发生了突变。

2008年国审大豆品种

2008年国审大豆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1品种名称:汾豆56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晋豆9号×诱变31)×晋豆23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08天,株高67.7厘米,椭圆叶,紫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主茎14.9节,有效分枝2.7个。

单株有效荚数34.2个,单株粒数73.6粒,单株粒重16.5克,百粒重21.2克,籽粒椭圆形、黄色、微光、褐色脐。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SC3、SC7株系,高感大豆孢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质含量41.07%,粗脂肪含量20.96%。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亩产178.3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7.2%,极显著;2007年续试,亩产196.4千克,比对照增产7.7%,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亩产187.3千克,比对照增产7.5%。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205.9千克,比对照增产10.24%。

栽培技术要点:结合早春耙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6月上、中旬抢时播种,每亩留苗1.6万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2品种名称:汾豆72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晋豆23号×[铁丰18×(铁丰19×阿姆索)]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08天,株高76.6厘米,椭圆叶,紫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主茎16.3节,有效分枝2.5个。

单株有效荚数39.7个,单株粒数72.5粒,单株粒重17.2克,百粒重23.5克,籽粒椭圆形、黄色、无光、褐色脐。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SC3、SC7株系,中感大豆孢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质含量41.36%,粗脂肪含量21.28%。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亩产175.1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5.3%,极显著;2007年续试,亩产206.1千克,比对照增产13.0%,极显著。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内蒙古种业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早熟组品种-内蒙古种业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情况通报一.参试品种基本情况表1 参试品种及其选育(供种)单位二..参试品种的主要生物学和生育性状(1)供种纯度:参试各材料供种纯度较好,田间未记载出杂株和变异株。

(2)生育期:对照品种丰豆2号平均生育期111天(幅度98-118天,较常年偏早1天),其余材料生育期105-116天,与对照生育期相差-0~+5天。

其中蒙科豆8号晚熟4天,龙黄101、黑农79晚熟5天。

(3)抗病性:本年度田间调查病害普遍发生,各材料均记载出霜霉、灰斑、花叶,其中大民种业试点花叶病毒较重发生。

大豆食心虫偏轻发生。

(4)抗倒伏性:本年度各材料倒伏在0.2-1.0级之间。

三.品种评述1.丰豆2号:对照品种,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供种。

平均亩产159.0kg,产量幅度为每亩133.2-183.3公斤,位居第9位。

平均生育期111天,白花、卵圆叶、灰色茸毛,无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草黄色;株高75.5厘米,百粒重20.9克,主茎15.5节,分枝0.9个。

籽粒圆形、黄色种皮、褐色脐,虫食率0.5%,倒伏0.8级,田间霜霉0.5级、灰斑0.4级、花叶1.3%。

2.兴豆7号: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第2年参加试验。

5点试验平均亩产178.9公平均生育期113天,比丰豆2号晚熟2天。

白花、卵圆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淡褐色,株高86.3厘米,主茎17.6节,分枝0.7个。

百粒重19.9克,黄色子叶,黄种皮、褐色脐、籽粒椭圆形,虫食率0.7%,倒伏1.0级,田间霜霉0.4级、灰斑0.6级、花叶1.2%。

3.兴豆8号: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第2年参加试验。

5点试验平均亩产171.3公斤,居第3位,平均较丰豆2号增产7.5%。

5点全部较丰豆2号增产,增产点比例100%。

平均生育期111天,与丰豆2号熟期相同。

紫花、披针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灰褐色,株高74.8厘米,主茎15.3节,分枝0.6个。

2007年国审玉米品种简介

2007年国审玉米品种简介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1品种名称:京单28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品种来源:母本郑58;父本京024,来源于早熟302×黄野四。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出苗至成熟95天,比唐抗5号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500℃左右。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

株型紧凑,株高245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9.47%,粗脂肪含量4.01%,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9.4公斤,比对照增产10.1%。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2公斤,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

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2品种名称:利合16选育单位:山西利马格兰特种谷物研发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CKEXI13,来源于MO17×甸骨11A,引自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研究所;父本LPMD72,来源于LPDP53A(欧洲硬粒型自交系)×NNEG5。

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冀承单3号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100℃左右。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46厘米,穗位高84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豆 胞 囊 线 虫 病 对 大 豆 的
国 开 始 进 行 抗 大 豆 胞 囊 线 虫 病
危 害严 重 ,该 病 对 大 豆 产 量 的 影 响仅 次 于 干 旱 ,属 于 第 二 因
子 。 一 般 情 况 减 产 2% ~ 0 5 % ,发 病 严 重 能 导 致 大 豆 绝 0
育种 ,先 后培 育成功一 些抗性
P c et 以后 又 陆 续 选 育 成 功 ik t,
省 农 科 院 郝 欣 先 育 成 齐 黄 2 5 号 ,安 徽 省 农 科 院 张 磊 育 成 皖
豆 1 号 ,中 国 农 科 院作 物 所 王 8
F ret C se,rn l ors, u trFa ki n等 抗
病 品 种 ,这 些 品种 均 抗 123 ,, 号
杂 交 组 合 , 19- 20 年 在 选 97 0 1
收稿 日期 :2 1— 4 0 ;修 回 日期 :2 1— 4 2 000— 8 00 0—7
基金项 目:公益性行业 ( 农业 )科研专项 “ 西北旱作 和绿洲超高产大豆生产技术体 系”(y yx7 04 0 ) nh z0 — 0 — 7
植物保 护研 究所 鉴定 ,其对 大豆
胞 囊 线 虫 4号 生 理 小 种 表 现 中 抗 ,2 0 2 0 年 接 种 鉴 定 0 0 5两
参加品系鉴定和品系比较试 验。
从 F代 起 ,利 用 塑 料 钵 柱 法 , 4 t 连续进 行 多年抗 大豆胞 囊线虫 病
品 系 , 如 : 吴 和 礼 育 成 哈
8 — 8 、8 — 9 、8 — 1 .黑 4 7 3 4 7 3 4 49
合 我 国 山 西 省 中 部 、 河 北 北 部 、陕 西 关 中平 原 、 宁夏 中北
部 、甘 肃 省 中 部 、辽 宁 中南 部 等春播 和山西省 南 部复播 种植 。 1 选 育 经过
汾阳 0 20 ) 3 2 0
( 山西 省 农 业科 学 院 经济 作 物 研 究 所 , 山西
摘要 :本文介 绍 了国审抗胞 囊线 虫病 大豆品种汾豆 6 选育 经过 和品种特性 。汾 5
号 生 理 小 种 有 一 定 抗 性 ,但 是
豆 6 是 通过 抗胞 囊线 虫病 育种 程序培 育 的抗病 新品 种 ,20- 20 年 参加 国 5 04 0 6
■ 神子世界
中图 分 类 号 :551 ¥6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号 :6 4 34 (01)4 0 6 - 2 17 - 572 00 - 0 3 0
种 国审豆 2 0 0 育和 品 特 性丰 071 4选
马 俊 奎 ,任 冬 莲 ,任 小俊 ,史 宏 ,王 勇 ,赵 晶云 ,任 海红 ,刘学义”
山西省 农 科 院 品资 所 李 莹等 … 育
成 1 5 等 1 个 黄 皮 品 系 ,山东 29 4
性 杂 交 系 统 选 育 而 成 。 杂 交 组 合 为 “ 豆 1 ×早 熟 1 号 ” 晋 5 8 。晋
豆 l 号 是 山西 省 农 科 院 经 作 所 5
第 一 个 抗 大 豆 胞 囊 线 虫 病 品 种
料通讯作 者 :刘学义 ,E m il 15 @16tm — alx 9 9 2 . :y o
髓子世界 一
种 圃 种 植 ,2 0 — 2 0 0 2 0 3年 分 别
2  ̄-2 0 两 年 接 种 鉴 定 抗 花 0 - 05 叶病 毒病 1 号株 系 ,中感 或 中抗
3 株 系 ,病 圃鉴 定 中抗 胞 囊线 号 虫病。 3 栽培 技术 要点
11 亲本 来 源和 选 育过程 .
龙 江 农 科 院 盐 碱 利 用 改 良研 究
收 。 培 育 抗 胞 囊 线 虫 病 新 品 种 ,是 防 治 胞 囊 线 虫 病 的 根 本
途径 。
所 育 成 抗 线 1 号 ,吉 林 省 农 、2
科 院 大 豆 所 育 成 吉 林 2 、3 、 2 2 3 7号 , 这 些 品 种 或 品 系 对 1 、
抗 大 豆 胞 囊 线 虫 病 育 种 美 国起 步较早 ,l 6 年美 国利用 】 97
我 国 的抗 源 北 京 小 黑 豆 育 成 了
3 号等生理 小种有抗性 ,但 、5
均 不 抗 4号 生 理 小 种 。 1 9 9 2年
汾豆 6 5号 由 山 西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经 济 作 物 研 究 所 ,通 过 有
家 北 方 春 播 大 豆 晚 熟 组 区域 试 验 和 生 产 试 验 ,平 均 产 量 27 85 斤/ 顷 ,该 5 .公 公
不 适 宜 在 北 方 晚 熟 组 区 域 内 推
广种 植 。2 0 年 马俊奎 育成 05 选 功 晋 豆 3 ,是 山西 省 培 育 出 的 1 第 一个 适 合本 生 态 区 种植 的 、 抗 大 豆胞 囊 线虫 病 4 号生 理 小种 的 大 豆 新 品 种 。汾 豆 6 是 当前 5 少 数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的 、抗 胞 囊 线 虫 病 新 品 种 之 ~ 。该 品 种 适
培 育 的 早 熟 大 豆 新 品 种 ,早 熟 1 号 是 中 国科 学 院 遗 传 所 育 成 8
的 早 熟 大 豆 品 种 , 19 年 配 制 96
生 理 小 种 ,使 美 国 的 大 豆 生 产 得 到 提 高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我
连 铮 等 育 成 中 黄 1 、 1 、 2 3 1 ,以 上这 些 品种 或 品 系 均对 4 7
品 种生 育期 1 2 ,株 高 8 . 厘 米。2 0 年 通过 国家审 定, 3天 O7 07 审定 编号 :国审豆 2004 0 7 1 。适 合在 山西 省 中部 、河 北 北部 、陕西 关 中平 原 、宁 夏 中部 和 中 北
部 、甘 肃省 中部 、辽 宁锦 州和 沈阳地 区春播 ,山西省 南部 复播 种植 。 关键词 :大豆 ;抗胞 囊线 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